現代人類的擴散 描述了智人 如何在地球 上擴散。 據說大約在30萬年前智人出現並開始遷徙。[ 1] 根據人類單地起源說 ,距今約7萬至5萬年離開東非的智人是現代人類的祖先。據信,人類在約7萬至5萬年前開始向近大洋洲遷移,並在約 40,000 年前分散到整個歐洲。 然而,早在這之前就有智人離開非洲。 以色列發現了 194,000至177,000 年前的智人化石,希臘發現了距今約 210,000 年前的智人化石。[ 1] [ 2] [ 3] [ 4] [ 5]
早期人類遷徙主要路徑圖(數字代表智人遷徙距今年份)█ 直立人 █ 尼安德塔人 █ 智人
人類粒線體DNA單倍體群分布研究
由於現代人類和古代人類的雜交 ,據信人們的基因組中有一小部分尼安德塔人 基因。[ 6]
古北亞人在末次冰盛期 後穿過白令陸橋 ,人類在大約 20,000 年前到達美洲。 在全新世 期間,人類也開始在極地地區定居,例如歐亞大陸北部(12,000 年前)和格陵蘭和加拿大的北極地區(4,000 年前)。 南島人 於公元一千年首次抵達玻里尼西亞 。
該主題之研究基於現存之化石 、文物 、遺跡 、DNA ,以及語言 等證據作出之推論。[ 7]
據說智人大約在 30 萬年前出現在非洲。 這一估計得出的結論是,在摩洛哥 的 Jebel Irhoud 地層中發現的頭骨和數個據信具有相似年代的石器,通過熱釋光測年法 測得距今 31.5 ± 34,000 年。[ 8] [ 9] 在這次發掘之前,已知最早的智人遺骸是Omo remains,於1967年至1974年間在衣索比亞的奧莫國家公園 出土,而這具化石大約有20萬年的歷史,因此此前認為智人起源於20萬年前。[ 10] 1932年在南非出土的Florisbad頭骨估計距今25.9萬年[ 11] [ 12] [ 13] [ 14] ,但不確定是否為智人,有多種說法。
根據電腦斷層掃描 確定了早期現代人的共同祖先頭骨的形狀,表明現代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6 萬至 35 萬年前。[ 15] [ 16]
2019年,人類學家報告稱,在希臘南部的Apidima洞穴發現了21萬年前的智人遺骸和17萬年前的尼安德塔人遺骸。 這比在歐洲發現的最古老的智人遺骸還要早 150,000 年。[ 1] [ 3] [ 4] [ 5]
大約 20 萬年前,早期現代人類從歐亞大陸西部向中部擴散,但在歐亞大陸他們輸掉了與古人類 的生存競爭。[ 17] [ 18] 另一方面,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早期現代人類的繁榮足以促成阿舍利 文化(大約 13 萬年前)的終結,而特別是在西非,古代人類一直生活到 12,000 年前。[ 19]
現代科伊桑人 的祖先在 15 萬年前,有人說是 26 萬年前就散佈到南部非洲。[ 20] 到 13 萬年前,在海洋氧同位素第 5 階段 開始之前,非洲南部和東到中非的科伊桑祖先單倍群 L0 (mtDNA) 種群有兩個大單倍群 L1-6 (mtDNA) 種群(所有非科伊桑現代人的祖先)。 125,000 至 75,000 年前,單倍群 L0 種群大規模遷移到東非。[ 21]
俾格米人 的祖先在 6 萬年前(大概在 13 萬年前)就廣泛分佈於中非。[ 22] [ 23] [ 24] [ 25] [ 26]
在西非發現的化石較少,這使得研究比在非洲其他地區更加困難。 據估計,他們在13萬年前到達薩赫勒地區 ,但在西非熱帶地區尚未發現13萬年前的智人化石。 在西非,中石器時代一直持續到全新世初期,與非洲其他地區相比相對較晚,這表明此時已經存在古人類並與智人雜交 。[ 19]
智人 被認為是在 177,000 年前在非洲出現。[ 17] 智人在 130,000 到 115,000 年前通過黎凡特 到達歐洲。
在以色列的 Misliya 洞穴中發現了距今約 185,000 年前的智人顎骨碎片。 在距今 25 萬年到 14 萬年前的地層中的同一個洞穴中發現了用勒瓦婁哇技法 製造的打製石器。[ 27] [ 28]
較早離開非洲的智人並沒有形成永久性定居點,而到 8 萬年前,智人的分佈已經開始縮小。 它可能在 125,000 年前到達中國大陸,但如果是這樣,就沒有現代人類的遺傳證據,人口就會滅絕。[ 18]
現代人類至少在 125,000 年前離開非洲,並通過兩種方式傳播到歐亞大陸。 一條路線是從尼羅河谷到中東,到達巴勒斯坦,在拿撒勒附近的 Kafzeh 洞穴中發現了 120,000 至 100,000 年前的骨頭。[ 29] 另一條路線是在海平面低、寬度比今天窄的曼德海峽附近穿過紅海,穿過阿拉伯半島,到達現在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印度大陸。[ 30] [ 31] 路線的亞洲一側沒有發現現代人類化石,但在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25,000 年前)[ 32] 和阿曼(106,000 年前)[ 33] 發現了明顯相似的石器,並與 75,000 年前的- 在印度 Jwarapuram 發現的舊石器,推測都是智人的工具。[ 34] 這些石器的發現支持了現代人類在10萬年前到達中國大陸南方的理論。 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 智人洞[ 35] [ 36] 和柳江縣通天岩洞窟發現了距今約 10 萬年的現代人類和遠古人類化石。分別發現了號稱生活於9000至111000年前的柳江人 。[ 37] 此外,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陸那洞發現了帶有牙齒的人骨,表明右上第二磨牙和左下第二磨牙來自12.6萬年前。[ 38] 根據現代人的Y染色體 和粒線體 中沒有留下從非洲傳播到中東、印度和中國的人類痕跡的分析結果,早期從非洲出現的智人在和遠古人類的生存競爭中失敗,據信被同化。[ 39]
對粒線體 DNA 的分析表明,現代人類至少經歷了一次瓶頸效應 ,導致遺傳多樣性急劇喪失。 人類學家 Henry Harpending 寫道,人類大約在 10 萬年前從一個有限的地理區域擴散開來,但在大約 5 萬年前經歷了地理瓶頸效應。據信人口在前段時間從非洲開始急劇增長,其他地區也經歷了人口快速增長。[ 40] 氣候和地質痕跡顯示了瓶頸效應的證據。 大約 74,000 年前之多峇火山爆發 ,是第四紀最大規模的火山噴發之一,接下來持續 1,000 年的寒冷期可能使得地球人口快速減少。 據估計,只有 15,000 人倖存下來,這可能導致了更大的遺傳漂變 和奠基者效應 。 非洲基因組的多樣性被認為表明非洲是多峇事件期間人類的避難所。[ 41] 然而,最近的報告表明,當假設演化發生在多個地區且雜交 發生在歐亞大陸而不是假設人類單地起源說 時,古代 DNA 分析會更準確。[ 18] 其他人則主張更大的一致性。 其他人則認為多峇事件對當時的地球人口影響不大。[ 42]
直立人 約在180萬年前[ 43] ,通過黎凡特走廊 ,遷住歐亞大陸 [ 44] 。在2017年研究證據使科學家提出的證據提出了新的可能,意識到早在12萬年前,早期的一批智人可能已經到達亞洲,並與直立人留下共同混合基因[ 45] [ 46]
前人 [ a] 約於80萬年前、海德堡人 約於60萬年前離開非洲[ 48] ,他們再演化成尼安德塔人 [ 48] ,在2017年提出的證據提出即在27萬年前,更早一批的智人遷移中可能留下尼安德塔人基因組中的混合物[ 49]
[ 50] 。
智人 (現代人類)於20萬年前左右在非洲大致演化 完成[ 51] ,後來亦展開了遷徙旅程。
據人類粒線體DNA單倍體群 的分析研究,約於13萬至9萬年前[ 52] ,一支粒線體單倍群 L3 智人離開了非洲,可能是從東非 由陸路經西奈半島 入黎凡特 ,或由海路從非洲之角 越過紅海 到達阿拉伯半島 南方,擴遷至西亞 棲息[ 53] [ 54] 。粒線體單倍群 L3 在東非、阿拉伯半島棲息多年後,其後裔粒線體單倍群 M 與粒線體單倍群 N 從西亞往南亞 遷徙,粒線體單倍群 M 約在7萬年前演化成粒線體單倍群 M2,與其他粒線體單倍群 M 的後裔,粒線體單倍群 M3、M4'30、M5、M6、M25、以及這些單倍群的演化群,定居在印度次大陸[ 55] ;粒線體單倍群 M 在5萬年前演化成粒線體單倍群 M31 與 M32,他們渡海定居在安達曼群島 [ 56] 。
Delson, Eric. An early dispersal of modern humans from Africa to Greece – Analysis of two fossils from a Greek cave has shed light on early hominins in Eurasia. One fossil is the earliest known specimen of Homo sapiens found outside Africa; the other is a Neanderthal who lived 40,000 years later.. Nature . 10 July 2019, 571 (7766): 487–488. PMID 31337897 . doi:10.1038/d41586-019-02075-9 .
Hublin, Jean-Jacques; Ben-Ncer, Abdelouahed; Bailey, Shara E.; Freidline, Sarah E.; Neubauer, Simon; Skinner, Matthew M.; Bergmann, Inga; Le Cabec, Adeline; Benazzi, Stefano; Harvati, Katerina; Gunz, Philipp. New fossils from Jebel Irhoud, Morocco and the pan-African origin of Homo sapiens (PDF) . Nature. 2017, 546 (7657): 289–292 [2023-04-01 ] . Bibcode:2017Natur.546..289H . PMID 28593953 . doi:10.1038/nature22336 .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2020-01-08).
Scerri, Eleanor M. L.; Thomas, Mark G.; Manica, Andrea; Gunz, Philipp; Stock, Jay T.; Stringer, Chris; Grove, Matt; Groucutt, Huw S.; Timmermann, Axel ; Rightmire, G. Philip; d』Errico, Francesco. Did Our Species Evolve in Subdivided Populations across Africa, and Why Does It Matter? .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18, 33 (8): 582–594. PMC 6092560 . PMID 30007846 . doi:10.1016/j.tree.2018.05.005 .
Schlebusch (3 November 2017). 「Southern African ancient genomes estimate modern human divergence to 350,000 to 260,000 years ago」. Science 358 (6363): 652–655.
Tishkoff SA, Reed FA, Friedlaender FR, Ehret C, Ranciaro A, Froment A, Hirbo JB, Awomoyi AA, Bodo JM, Doumbo O, Ibrahim M, Juma AT, Kotze MJ, Lema G, Moore JH, Mortensen H, Nyambo TB, Omar SA, Powell K, Pretorius GS, Smith MW, Thera MA, Wambebe C, Weber JL, Williams SM.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Africans and African Americans . Science. 2009, 324 (5930): 1035–1044. Bibcode:2009Sci...324.1035T . PMC 2947357 . PMID 19407144 . doi:10.1126/science.1172257 . (Supplementary Data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tin E, Laval G, Barreiro LB, Salas A, Semino O, Santachiara-Benerecetti S, Kidd KK, Kidd JR, Van der Veen L, Hombert JM, Gessain A, Froment A, Bahuchet S, Heyer E, Quintana-Murci L. Inferring the Demographic History of African Farmers and Pygmy Hunter–Gatherers Using a Multilocus Resequencing Data Set . PLOS Genetics. 2009, 5 (4): e1000448. PMC 2661362 . PMID 19360089 . doi:10.1371/journal.pgen.1000448 .
Stewart, Mathew; Clark-Wilson, Richard; Breeze, Paul S.; Janulis, Klint; Candy, Ian; Armitage, Simon J.; Ryves, David B.; Louys, Julien; Duval, Mathieu; Price, Gilbert J.; Cuthbertson, Patrick; Bernal, Marco A.; Drake, Nick A.; Alsharekh, Abdullah M.; Zahrani, Badr; Al-Omari, Abdulaziz; Roberts, Patrick; Groucutt, Huw S.; Petraglia, Michael D. Human footprints provide snapshot of last interglacial ecology in the Arabian interior . Science Advances. 1 September 2020, 6 (38): eaba8940. Bibcode:2020SciA....6.8940S . ISSN 2375-2548 . PMC 7500939 . PMID 32948582 . doi:10.1126/sciadv.aba8940 (英語) .
Ahmed Sayeed. Negate Fighting Faith. Sankalp Publication. 2020-01-15: 115.
Homo erectus . Palomar College. [2014-10-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7-07-25) (英語) .
Kuo, Lily (10 December 2017)."Early humans migrated out of Africa much earlier than we thought". Quartz.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7.
Kuo, Lily (10 December 2017)."Early humans migrated out of Africa much earlier than we thought". Quartz. Retrieved 10 December 2017.
Homo antecessor . nature culture discovery. Australian Museum. [2014-10-22 ] .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14-11-04) (英語) .
Zimmer, Carl (4 July 2017). "In Neanderthal DNA, Signs of a Mysterious Human Migration".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4 July 2017.
Posth, Cosimo; et al. (4 July 2017)."Deeply divergent archaic mitochondrial genome provides lower time boundary for African gene flow into Neanderth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ncomms16046. Retrieved4 July 2017.
Homo sapiens . Human Evolution Evidenc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4-10-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8-01-26) (英語) .
Pedro Soares, Farida Alshamali, Joana B. Pereira1, Verónica Fernandes, Nuno M. Silva1, Carla Afonso1, Marta D. Costa1, Eliska Musilová, Vincent Macaulay, Martin B. Richards, Viktor Černý and Luísa Pereira. The Expansion of mtDNA Haplogroup L3 within and out of Africa . Oxford Journals (Oxford Journals). 2012年3月, 29 (3): 915–927 [2014-10-24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6-10-28) (英語) .
S.S. Barik, R. Sahani, B.V.R. Prasad, P. Endicott, M. Metspalu, B.N. Sarkar, S. Bhattacharya, P.C.H. Annapoorna, J. Sreenath, D. Sun, J.J. Sanchez, S.Y.W. Ho, A. Chandrasekar, and V.R. Rao. Detailed mtDNA Genotypes Permit a Reassessment ofthe Settlement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Andaman Islands .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08, (136): 19–27 [2014-11-09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