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国汉朝(西汉)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其正式谥号为“孝昭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昭帝”,汉武帝幼子,母亲钩弋夫人。昭帝身高八尺二寸(约1.89米)[1]。
据说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2],大臣们都以为尧帝降生,纷纷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爱不释手,常说像自己[3]。巫蛊之祸兴起[4],征和二年(前91年),刘弗陵的长兄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后自杀。
武帝驾崩前,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但为了防止“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他借故处死了钩弋夫人[5],然后请得力大将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为首辅、光禄勋金日䃅为次辅、上官桀为佐军以及桑弘羊为理财等四重臣来辅佐刘弗陵。武帝驾崩后,刘弗陵在重臣的拥立下登基继位。
一说为了便于臣民避讳,昭帝去掉名中的“陵”字,改名刘弗,[6]并让臣民把弗写成不[7]。但王先谦说因为汉朝先帝的坟墓称为“陵”所以昭帝朝不避讳“陵”字只避讳“弗”字,即昭帝不曾改名。[8]
昭帝登基时才8岁,平时受到鄂邑公主照顾[9],并从蔡义和韦贤那里学习《诗经》[10][11]。
汉昭帝和金日䃅儿子金赏、金建关系十分友好,平时一起寝居,汉昭帝看到金赏继承金日䃅的侯爵,想封金建为侯,却遭到霍光拒绝[12]。
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3成[13],进一步深化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中兴稳定的局面。
霍光外孙女上官氏当上皇后,霍光夫人霍显想让皇后擅宠生子,于是不让汉昭帝亲近其他宫女。[14][15]
前74年6月5日(四月癸未),昭帝于未央宫去世,年21岁,在位13年。7月24日(六月壬申),汉昭帝葬于今天咸阳市的平陵。
汉昭帝一次游览渭河,他的随行大臣钓上了一头白蛟,长三丈。汉昭帝饶有兴趣,让厨师将其腌制,味道鲜美,汉昭帝饭后回味无穷。之后却再也没钓到这种鱼。[16]
始元元年(前86年),汉昭帝在太液池上看见黄鹄,于是创作了黄鹄歌。[17]同年,淋池修建,后来汉昭帝在淋池中游乐,并让宫人唱《淋池歌》,很是愉快。[18]
班固︰“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繇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闲,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孝昭幼冲,冢宰惟忠。燕、盖诪张,实叡实聦,罪人斯得,邦家和同。”(《汉书》)
曹丕:或有方周成王于汉昭帝者,余以为周氏体圣考之休气,禀贤妣之胎教,周邵为保傅,吕尚为太师,故咳笑必含仁义之声,观听必觌礼义之容。弘践祚之义,隆太平之化,礼乐兴于上,颂声作于下。时成王年二十二,享国三十年,世永治长,德与年丰。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无仁孝之德,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深宫中,长妇人手矣。德与体幷,知与性成。孝昭之崩,年二十有一,承衰弊之世,牧雕落之民,臣无淑圣之知,身有短折之期,欲高隆周,岂不谬哉!(《典论》)
曹植:“周公以天下初定,武王既终,而成王尚幼,未能定南面之事,是以推己忠诚,称制假号。二弟流言,邵公疑之,发金滕之匮,然后用寤,亦未决也。至于昭帝所以不疑于霍光,亦缘武帝有遗诏于光。使光若周公践天子之位,行周公之事,吾恐叛者非徒二弟,疑者非徒邵公也。且贤者固不能知圣贤,自其宜耳。昭帝固可不疑霍光,成王自可疑周公也。若以昭帝胜成王,霍光当逾周公邪?”(《成王汉昭论》)
丁仪︰“成王、昭帝俱以襁褓之幼,托于冢宰,流言谗兴,此其艰险相似者也。夫以发《金縢》然后垂泣,计日力便觉诈书,明之迟速既有差矣。且叔父兄子,非相嫌之处;异姓君臣,非相信之地。霍光罹人谤而不出,周公赖天变而得入。推此数者,齐本而论末,计重而量轻,汉昭之优于周成,甚明者也。成王秀而获实,其美在终;昭帝苗而未秀,其德在始。必不得已而论二主,余与夫始者也。”(《全后汉文‧周成汉昭论》)
李渤︰“景、武、昭、宣,亦各有美,皆以乐贤从谏,风流无穷。”(《全唐文‧上封事表》)
李隆基:“昔汉昭帝之保霍光,魏太祖之明程昱,朕之不德,庶几于此。”(《褒楚国公姜皎诏》)
李德裕︰“人君之德,莫大于至明,明以照奸,则百邪不能蔽矣,汉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惭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成王闻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东。汉高闻陈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汉文惑季布使酒难近,罢归股肱郡;疑贾生擅权纷乱,复疏贤士。景帝信诛晁错兵解,遂戮三公。所谓“执狐疑之心,来谗贼之口”。使昭帝得伊、吕之佐,则成、康不足侔矣。”(《资治通鉴‧卷二三》)
钱珝︰“识者以为汉昭之聪睿,远过周成。臣等每阅其书,实感其事,以为后代不复有之。”(《全唐文‧代史馆王相公谢令枢密使宣谕奸邪表》)
苏辙︰“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栾城集‧历代论》)
司马光︰“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资治通鉴》)
洪迈︰“汉昭帝年十四,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容斋随笔‧汉昭顺二帝》)
谢肇淛 ︰“四君之外,汉则昭、宣、明、章,唐则玄、宪、宣、武,宋则艺祖、太宗、孝宗,其拨乱守成,皆有足多者。”(《五杂俎》)
范光宙︰“两汉主以冲年知尊礼大臣而诛锄权奸者,前称昭而后称和。夫主上贵察而断,忠佞之不办,非察也;刑赏之不果,非断也。孝昭践祚甫十四,而上官之诈、大将军之忠能鉴别如熏莸,然今以窦宪之恶而帝能与秘臣谋诛之,歼大憝于君侧而官禁为之肃清,至于尊礼袁安,引用陈宠,而鲁丕、贾逵之徒群而论难于前。夫帝固冲主也,而即位之初遽能去奸而进贤,其睿谋雄断岂下孝昭哉?独诛宪之举谋及郑众,权奸虽除而阉竖用事,遂为东汉基祸之主,人谓帝拒一虎而进一狼,葢诚然哉,是故论汉和者,重予之而又重惜之。”(《史评》)
王仕云︰“孝昭幼冲,天资明敏。辨忠识诈,惜年不永。”(《四字鉴略》)
何焯︰“和帝诛窦宪,时年十四,其断可比昭帝之明。”(《义门读书记‧卷二十一》)
刘沅︰“以帝之明哲,光之忠贤,三代以来殊为罕有,而燕寝之地抱隐微之忧,苟非扶厥弊端误世,伊于胡底。夫妃耦为人生之常,嫔御亦帝王之分,然而起居有节,嗜欲宜防。”(《史存》)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