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是娱乐性质歌唱活动,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像带之类存储介质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屏幕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风歌唱。

香港一间卡拉OK店的包厢(歌曲为卫兰的《离家出走》)

简介

卡拉OK的名字源自于日文,其中卡拉(カラ)是汉字“空”的训读,OK(オケ)则是管弦乐团オーケストラ,源自英语orchestra)的谐音,合起来意指唱歌时没有真正的乐队伴唱,只有影音伴唱。但与华语圈的习惯相反,日本的卡拉OK厅并不播放原声原影的卡拉OK伴唱带[1]JVC曾于1980年代在中国大陆以“客楽我歌”注册产品商标。[2]

Thumb
台湾的云端行动 KTV APP,可以使用动圈式麦克风

历史

1970年代

1971年,日本神户市的音乐家井上大佑发明了第一部卡拉OK机器[3](另有说法为1967年日电工业的根岸重一最早销售,或是1968年浜崎厳)。[4][5]

1990年代

卡拉OK面世之后,由于卡拉OK器材和伴唱器材的商业化,以及歌曲著作权等问题的阻碍,沉寂了很长时间,未能得以普及,而井上大佑也未能因发明卡拉OK得到专利权而获利。

1980年代中后期,有选曲功能的CD音响存储形式和VCD音影存储形式的成熟,取代录音录像带的卷带搜索功能,卡拉OK才能得到实质性发展。

日本大规模流行之后,很快,卡拉OK也在1989年传到了东亚以及东南亚,接着传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

卡拉OK的发展普及,有赖于字幕VCD的大量生产。VCD生产线及技术当时由日本垄断。简体中文的卡拉OK用VCD碟的生产基地集中在台湾、香港、华南地区的合资工厂。

1989年中国大陆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卡拉OK器材和字幕VCD碟的生产和进口受到严格限制。时年6月天安门六四事件后,中国大陆面临经济制裁,进口停顿。1990年下半年开始,形势渐渐改善。1991年以后,卡拉OK在中国大陆才有迅速发展的机会。

2010年代

随着宽频网络与手持装置的硬件更加成熟,利用云端技术将卡拉OK网络化,透过手持装置即可下载影音伴唱文件,用户可以透过电脑、行动电话或是平板电脑,搭配KTV应用程式进行歌唱。

KTV APP与卡拉OK最大的相异之处,在于使用的麦克风差别,受限于电脑与手持装置仅提供小电容式的麦克风,因此收音效果无法与卡拉OK相比,卡拉OK所采用的收音装置为动圈式麦克风,电脑与手持装置必须透过动圈式麦克风转接器,才能搭配动圈式使用,让收音效果与卡拉OK一样。

2020年代

2023年1月,根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大陆的KTV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6]

卡拉OK店的运作

卡拉OK除了在日本本土非常流行之外,也进一步地推广到其他许多地区,包括韩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1988年卡拉OK传入香港并迅速发展。由于大批香港商人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经商,也将卡拉OK文化传播开来。中国大陆第一间卡拉OK是1990年在海南省以中外合资形式出现。随着翻版碟大量生产和音响器材走私进口,卡拉OK瞬间开遍中国大陆所有大中城市。并于1991年中起,向县城以下地区发展,成为色情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有些发展成夜总会。

台湾有商人更进一步将卡拉OK结合当时市面上非常流行的MTV,而变成改良式包厢类型的卡拉OK,称为“KTV”。KTV的概念在传回日本本土后也逐渐受到欢迎,成为近年来主流的经营形式,称为“卡拉OK包厢”(カラオケボックス)。

随着互联网以及Youtube优酷土豆网等媒体分享网站普及,有网民会把KTV片段放至网上,或为没有卡啦OK字幕的MV加上字幕,甚至出现网上卡啦OK系统(如巨星、全民K歌、酷我K歌、呱呱K歌伴侣、爱吼网、哆来咪发KTV、K米网、爱卡拉、爱唱久久、CarolOK云端行动KTV等)。但此类作法大都违反了著作权法规或是游走于合法边缘。

另外大型卡拉OK店与投币式卡拉OK店两者间的消费价位相差甚距,最主要的原因是房间装潢设计的质感、歌曲的新鲜度与客人歌唱音量彼此间的干扰程度,大型卡拉OK店偏向多机密闭式装潢,投币式卡拉OK店偏向单机半开放式广场。

香港

香港,1988年开始,有伴唱女郎的卡拉OK迅速发展并取代夜总会,成为夜生活的主要形式,改编自台湾歌手黄莺莺《只有分离》,由方丽盈主唱的《伤感雨天》是第一首正式归类为K歌的作品。近年卡拉OK几乎操控了全港的流行音乐的品味,形成香港人俗称的“K歌文化”,即大部分歌曲皆为卡拉OK量身订做,音域迁就大众避免极端高音;事实上,近年香港绝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先被安排在卡拉OK盒子让顾客试唱,然后才安排在大众媒体上播放。直至2005年,这个情况才因香港“卡拉OK盒子”市场的发展到达极限,以及独立音乐、政治讽刺歌曲和其他非主流音乐开始随着宽频互联网发达而有所改变。

香港加州红于黄埔的Yo-Park也曾提供同时提供一般包厢式唱K,及少量投币式单机卡拉OK,又提供表演场地予非主流音乐[7],但随着被Neway收购而消失。

近年香港的卡拉OK开始着重食物质量,推出和其他餐厅价钱相约之K-Lunch(午膳时段)及K-Buffet(卡拉OK 同时享用自助餐),款式也贴近市场其他口味,例如寿司、刺身、火锅、朱古力喷泉、西式甜品等,务求和其他餐厅竞争。

台湾

台湾1989年钱柜于台北开立第一家KTV,而后经由歌手专辑搭配拍摄MV及歌唱带的方式,进行播放传播,后续更有好乐迪开发新型点歌系统加入台湾市场,变成朋友、家人聚会常约场所。

台湾约2000年开始,制作人歌曲若在电视媒体、街头演艺、网络试听反应口碑不错,会先卖著作权至大型卡拉OK店,如钱柜KTV好乐迪供民众团聚歌唱;若该歌曲市场渐趋冷淡才会下卖到投币式卡拉OK主机供应商并再转卖小型餐馆供民众点播歌唱。

著名的连锁卡拉OK店

Thumb
日本的卡拉OK店
Thumb
台北钱柜PartyWorld忠孝店的入口
Thumb
中国大陆的卡拉OK店入口

日本

  • 必爱歌(ビッグエコー,Big Echo)

台湾

  • 钱柜KTV
  • 好乐迪
  • 超级巨星自助式KTV
  • 凯悦yes KTV
  • 星聚点(KTV)
  • 银柜KTV
  • 笑傲江湖(KTV)
  • 享温馨(KTV)
  • U2KTV
  • 星光大道KTV

香港

中国大陆

  • 纯K
  • 糖果KTV
  • 好乐迪
  • 欢乐迪
  • 麦乐迪
  • 游歌KTV(BMB)
  • Neway
  • K米
  • 温莎KTV

马来西亚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