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纳恰尔邦
印度东北部的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鲁纳恰尔邦(印地语:अरुणाचल प्रदेश[注 1],英语:Arunachal Pradesh,中文:藏南地区),又译阿鲁纳查尔、阿伦纳曹,藏南地区,是印度的一个邦,但中方为藏南地区,原为东北边境特区(NEFA),与南部的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接壤,西临不丹、东接缅甸,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邻或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藏南地区,首府为伊塔那噶。
阿鲁纳恰尔邦 Arunachal Pradesh | |
---|---|
印度的邦 | |
位于南赛县的金宝塔 | |
阿鲁纳恰尔邦在印度的位置(2019年邦界) | |
坐标 (Itanagar):27°06′00″N 93°37′12″E | |
国家 | 印度 |
成立 | 1987年2月20日[1] |
首府 | 伊塔那噶 |
最大城市 | 伊塔那噶 |
县 | 25 |
政府 | |
• 邦长 | B.D.米什拉 [2] |
• 首席部长 | 白玛堪卓(印人党)[3][4] |
• 立法机关 | 一院制(60席) |
• 议会选区 | 联邦院 1 人民院 2 |
• 最高法院 | 古瓦哈提高等法院–伊塔那噶法庭 |
面积 | |
• 总计 | 83,743 平方千米(32,333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第15位 |
人口(2011) | |
• 总计 | 1,382,611人 |
• 排名 | 第27位 |
• 密度 | 16.5人/平方千米(42.8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IST(UTC+05:30) |
ISO 3166码 | IN-AR |
HDI | ▲ 0.617 (中) |
HDI rank | 第18位 (2005) |
识字率 | 66.95% |
官方语言 | |
网站 | arunachalpradesh |
在地理上,它是印度东北各邦(中国地区)中面积最大的邦[6]。根据印度人口普查,阿鲁纳恰尔邦是一个民族多元化的地区,西部主要是门巴人,中部有塔尼人,东部有泰语民族,南部有那加人,约有45个部落/子部落,主要部落是阿迪、尼希、加洛、塔金、阿帕塔尼等。与东北其他邦一样,该地区的人民也有藏缅血统。目前,有许多来自印度其他地区的人来到这里从事经济和文化活动[7]。
除了龙鼎县、长朗县、蒂拉普县等少数地区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该邦的大部分地区(即藏南地区)宣称主权[8],主要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管辖范围之内,拒绝承认阿鲁纳恰尔邦的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媒体一般以带有引号的“阿鲁纳恰尔邦”来称呼该邦[9]。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短暂占领了部分地区,但随后撤回[8]。
历史
阿鲁纳恰尔邦早期的历史至今仍然未有确实文献记载,目前可以了解其早期历史的就只有其南部的阿豪姆王国对此地区的少量记载。一般认为大多数土著部落群体的祖先从西藏迁移到此,这一地区曾经落入吐蕃、门巴族的门隅部落、不丹等多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于1642年取得了对西藏的统治权,他对门隅征税(藏语称税收为khral),并指示在门巴地区建造名为宗 (Dzong) 的堡垒,作为西藏甘丹颇章政权履行地方行政管理的中心。六世达赖喇嘛生于达旺,被和硕特汗国末代统治者拉藏汗领导下的蒙古军队绑架并作为战俘送往清朝,途中病亡。[10]
该地区的山地属于藏区的康巴和卫藏文化区,其中还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山麓及平原处于阿萨姆人建立的楚蒂亚王国的控制之下。尽管确实存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大部分地区实际仍为各部落自治。根据最近对该地寺庙遗址的发掘研究,例如14世纪的马里坦寺(Malinithan)遗址,表明它们是在楚蒂亚统治时期建造的。另一个著名的遗迹是比斯马克纳加尔(Bhismaknagar),揭示了楚蒂亚人拥有较为先进的文化和管理能力。第三个遗址是位于该邦最西北部、拥有400年历史的达旺寺,提供了阿鲁纳恰尔邦历史上一些信奉佛教的部落存在的证据。[11]
18世纪初清朝征服西藏后,向拉萨派遣驻藏大臣,但仍保留了自治的甘丹颇章政权。1750年后,清廷允许西藏僧侣以转世形式自行选择其领导人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但形式上需要受到清朝皇帝的承认,即金瓶掣签。达旺等地的寺院仍向拉萨缴纳“酥油差”。[12]
1914年,英属印度政府建立了属于阿萨姆省的东北边境地区。它分为三个部分,被称为巴利帕拉(Balipara)边境地区、拉金普尔(Lakhimpur)边境地区和萨迪亚(Sadiya)边境地区。[13]
1912年初,中华民国成立前后,西藏政府驱逐原清廷官员及驻藏清军并宣布独立。1913年至1914年,中英藏三方举行西姆拉会议。该会议旨在确立中藏与印藏边界,及中国与西藏的关系。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中国川边特别区(后改为西康省)及云南省和英属印度(含今日的缅甸北部克钦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达旺及东段的坎底盆地(即今日之克钦邦最北的葡萄县)、江心坡(即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之间)地区等划入英国控制区。后来当时的中国政府则因反对而没有签字,退出谈判。当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包括麦克马洪线在内的协议。条约共获英藏两方认定,中方则拒绝承认。中方的观点是:阿鲁纳恰尔及其正东面的坎底、江心坡地区到滇西一带是西康、云南和西藏的一部分,而西藏政府不具有外交权,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英国单方签字,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及中缅传统线。
1954年,印度政府将东北边境地区更名为东北边境特区,属阿萨姆邦。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60年中缅(克钦邦、掸邦、克伦邦和缅甸本部于1948年分别宣布自英国独立)重新议定边界,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中国正式明文承认麦克马洪线缅甸段为中国和缅甸的国界。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边境上发生中印边境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大获全胜,并控制达旺地区。战后中国军队却主动撤退,印度再次完全获得该地控制权。1972年印度政府将该特区升级,改为阿鲁纳恰尔联邦属地,并广设甘地铜像、医疗诊所,普及国民中、小学,并设民族学院及大学。
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联邦属地升格为邦,1987年正式成立阿鲁纳恰尔邦,意思即为“旭日之邦”。[14]
目前中国政府不承认该邦的合法性,该问题尚在搁置中。现时印度在本邦与邻国缅甸的边境布置严密的军事防守,加强机场、道路、桥梁、土木工程及自来水、电力、通信基础建设,以国际节庆规模广办当地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一方面,由于青藏铁路的完成,中国军队进入本区的速度可以加快许多,这使印军也加强戒备,严阵以待;另一方面,本邦南面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米佐拉姆邦和东面缅甸克钦邦北部及野人山以南的胡康河谷,景颇族、那加族、钦族武装独立集团活跃,所以外人都要取得特别许可证,才可以进入本区。
因为中印双方的领土争议,都认为该地属于本国领土,该地区长期以来成为两国之间一个潜在的冲突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曾试图在达旺附近建立一个永久性哨所,中国解放军获悉后也随即开始在该地区建立自己的哨所,其后印度决定派出第五山地师到达旺进行增援。那次事件差点引发中印之间的一场战争。[15]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坚持不承认“阿鲁纳恰尔邦”的法律地位,根据中国法律规定,阿鲁纳恰尔邦的居民是所谓“中国公民”,到访中国时采用“另纸签证”的方式处理,长期引发印度方面的不满。[16]2006年11月13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向印度传媒表示中方拥有藏南地区主权,引发外交风波,阿鲁纳恰尔邦行政官员要求中国政府召回孙玉玺。
1959年之前,西藏噶厦政府与印度政府对包括达旺在内的地区存在争议。然而,2008年6月,西藏流亡政府的精神领袖十四世达赖喇嘛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承认印度对阿鲁纳恰尔邦的主权,将其排除在“大藏区”之外。[17]
2023年4月,中国政府单方面更改阿鲁纳恰尔邦11个地区的名称。作为回应,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到阿鲁纳恰尔邦视察以维护印度的主权。[18]美国自1962年以来一直承认印度对阿鲁纳恰尔邦拥有主权。[19]2024年,美国政府亦重申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反对中国的非法领土主张。中国外交部方面对此表示坚决反对。[20]
人物
行政区划
阿鲁纳恰尔邦分成东、西两个专区,下辖25个县。
经济
下图显示了统计和计划执行部的阿鲁纳恰尔邦国内生产总值按市价计算的趋势,单位为十亿印度卢比。
年 | 国内生产总值(十亿印度卢比) |
---|---|
1980 | 1.070 |
1985 | 2.690 |
1990 | 5.080 |
1995 | 11.840 |
2000 | 17.830 |
2005 | 31.880 |
2010 | 65.210 |
2014 | 155.880 |
阿鲁纳恰尔邦的国内生产总值估计在2004年为7.06亿美元,2014年为24.6亿美元,农业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这里种植的作物有水稻,玉米,小米,小麦,豆类,甘蔗,姜和油籽等等。Jhum,当地用于种植的术语,在部落群体中广泛实行,近年来其他产业的逐渐增长,使得农业的相对比重下降。阿鲁纳恰尔邦有近61,000平方千米的森林,森林产品是经济下一个最重要的部分。阿鲁纳恰尔邦也是园艺和果园的理想选择。其主要行业有水稻,水果保鲜加工,手工工艺品。锯木厂和胶合板行业受法律禁止,但阿鲁纳恰尔邦有很多锯木厂。
阿鲁纳恰尔邦占印度未开发水电潜力的很大一部分。 2008年,阿鲁纳恰尔邦政府与各公司签署了许多谅解备忘录,规划了大约42个水力发电计划,将发电量超过27,000兆瓦。预计将在2009年4月开始建设1万至12,000兆瓦的西洋水电工程。
地理
阿鲁纳恰尔邦的面积为83,743平方千米,是现时印度东北部面积最大的行政区。现有人口100多万。首府在伊塔那噶(Itanagar)。
由于阿鲁纳恰尔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旁,所以当地多山。2005年夏季,由于印度持续发生暴雨,使安娇和劳哈特区都出现大规模山泥倾泻,造成严重的伤亡。
人口
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有超越100万人。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本地有82种的不同部族,绝大部分是蒙古人种汉藏语系。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泛灵论的阿迪族、阿加族、米济族、蔷薇族等等。信仰基督新教的浸信会以及罗马天主教的傈僳族、日旺族 、景颇族和那加人等蒙古人种汉藏语系等信奉基督宗教的团体组成了最大的宗教群体。部分为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支系门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人;南传佛教的坎底傣、帕基人。信仰兴都教的部族是诺特族,诺特族是那加人的一个部族。
该地宗教多元,以基督宗教为第一大宗教。
该邦的识字率从2001年的54.74%上升到2011年的66.95%。2011年,该邦的识字人数为789,943人。男性识字人数为454,532人(73.69%),女性识字人数为335,411人(59.57%)。[22]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但是当地原住民的部族语言大多数为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当中包括在2007年发现、2010年10月确定存在的克罗语。根据当地政府统计,本地的方言计有超过40种。印度英语及印地语[23]为各原住民部落沟通的通用语,且相邻南部的那加兰邦之部族语言也是以藏缅语族为主,亦通行英语。
参见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