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 ནག་ཆུ་གྲོང་ཁྱེར། | |
---|---|
地级市 | |
2010年的那曲市 | |
那曲市在西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 |
坐标:31°28′36″N 92°03′25″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政府驻地 | 色尼区 |
下级行政区 | 1个市辖区、10个县 |
政府 | |
• 市委书记 | 庄劲松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才仁郎公(藏族) |
• 市长 | 旦巴(藏族) |
• 政协主席 | 张军 |
面积 | |
• 地级市 | 353,192 平方公里(136,368 平方英里) |
• 市区 | 16,196 平方公里(6,253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全区第1位(占全西藏自治区29.3%) |
人口(2020) | |
• 常住 | 50.48万人 |
• 排名 | 全区第4位(占全西藏自治区15.12%) |
• 密度 | 1.4人/平方公里(4人/平方英里) |
语言 | |
• 方言 | 藏语 汉语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电话区号 | 896 |
车辆号牌 | 藏E |
行政区划代码 | 540600 |
国内生产总值(2015) | ¥94.94亿元(全区第6位,占全西藏自治区9.26%) 15.24亿美元(汇率) |
• 人均 | ¥19,501(全区第6位) 3,131美元(汇率) |
网站 | 那曲市人民政府 |
那曲市(藏语:ནག་ཆུ་གྲོང་ཁྱེར།,威利转写:nag chu grong khyer,藏语拼音:Nagqu Chongkyêr,意思为“黑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市人民政府驻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面积39.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1万人,其中藏族占96.77%。2018年5月7日建市,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占全西藏自治区面积的29.3%,与津巴布韦相当。
历史
“那曲”因境内那曲(怒江上游)而得名,旧译“黑河”(‘那’为藏语黑的意思,‘曲’就是藏语的河,所以意译为黑河),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称喀喇乌苏,清代作哈拉乌苏、喀拉乌苏,为“那曲”这一藏语地名的蒙古语翻译(“喀拉”为黑,“乌苏”为水)。那曲历史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就在藏北高原发现许多打制石器,其形状和制造工艺,普遍带有游牧文化的特征,基本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的文化遗物,距今大约1-5万年。那曲地区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将这一地区称作“卓岱”,意为“牧业部落”,称这里的居民为“卓巴”,意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时期,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外、中三部。那曲地区,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当惹琼宗”,就在那曲地区西南隅的当惹雍错湖畔一带。象雄势力衰微后,地域西缩。在7世纪前后,这一地区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全藏,建立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松赞干布时期,将吐蕃分为四台和61个东岱(相当于千户),原苏毗部落故地设“孙波如”,共辖11个东岱,作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区扩张的基地,这一带显得特别重要,史称“军粮马匹,半出其中”。宋朝(960-1279)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 1269年,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派出官员在自青海到萨斯加的主要驿道设置驿站,其中在前藏设置驿站7所,驿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县、比如、那曲及当雄一带,并派蒙古军士屯驻藏北,以后形成霍尔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势力。
- 17世纪至18世纪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并在腾格里湖(纳木错)驻扎蒙古骑兵震慑全藏。
- 1725年,清政府设青海办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尔王”赤加吉钦总管三十九族,直属理藩院夷情衙门。
- 1728年,清廷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
- 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脉南北两麓诸部落,分归驻藏大臣和青海办事大臣管辖,三十九族划归驻藏大臣直管,同年清查各部户口,并向驻藏大臣衙门支差。
- 1751年(乾隆十六年),清王朝派兵平息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根据那曲所处的战略地位,清王朝决定在那曲建立坎囊宗,并隶属新建的西藏政府噶厦管辖。坎囊宗由宗教头领(即堪布)和部落头人(即囊宗)联合行使管理权。可以说这是藏北高原的第一个宗,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那曲还有一部分地区归班禅管辖。
-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共有八代“霍尔王”,均受清政府册封委任,有的还赐给顶戴花翎。
- 辛亥革命前后,噶厦将历史上由驻藏大臣直管的达木及三十九族地区收归己有。第九世班禅被迫前往内地后,噶厦又接管班禅属区。至此,藏北地区自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第一次全部置于西藏政府的直辖之下。
- 1916年,为了加强对达木和三十九族的统治,噶厦在霍尔地区设置总管,即“霍尔基”,从此结束历时五百余载、传二十一代的“霍尔王”历史。霍尔基从设立到结束,共历经九任官员。那曲总管共历五任,均为四品官,每任一僧一俗。
- 1942年(藏历水马年),噶厦政府设立绛曲基巧,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14个宗,那曲宗即为其中之一。当初的那曲宗名义上下辖7个大部落和51个小部落,而实际上却只管30个小部落,称为“雄巴”,其余21个小部落均属西藏上层贵族或大寺庙所辖,称为“格尔巴”或“格尔得”。
- 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入侵西藏,解放军首先控制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东部。
- 1951年3月,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宣告成立,原属噶厦绛曲基巧的聂荣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牍宗、色扎宗、丁青宗隶属该委员会第一办事处(驻丁青),此后,各宗的人民解放委员会也相继成立。与此同时,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由噶厦绛曲基巧管理。
- 1952年3月,十八军独立支队主力2000余人,护送十世班禅大师经藏北返回后藏,依照《十七条协议》,那曲原属班禅的领地返还班禅。1953年1月,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黑河分工委成立。
- 1956年10月9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设立黑河基巧办事处。那曲宗即隶属那曲基巧办事处管辖。
- 1959年藏区骚乱后,国务院解散西藏噶厦政府,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10月,筹委会决定撤销各地基巧办事处,设立行政公署。
-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西藏的“黑河地区”改名为“那曲地区”。 2月,黑河专员行政公署成立。
- 1965年更名为那曲行署。
- 1970年,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那曲县由那曲地区管辖至今。
- 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尼玛县。
-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双湖县,至此,那曲地区下辖11个县。
- 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1]
地理
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市,南接拉萨市、林芝市、日喀则市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地理位置约东经83度55分至95度5分,北纬29度55分至36度30分。
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中部属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较为平缓,大多数山呈浑圆状。西北部海拔较高,由于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支山脉或余脉,山峰较多,地势险峻,高差显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顶康桑山,海拔约6,500米。北部属唐古拉山区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规则椭圆形。唐古拉山脉呈屋脊状,横卧其间,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在5,300米以上。这一地区的山脉由东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脉、托尔久(小唐古拉)山脉,桑卡岗(申格里贡山)山脉。
东部属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间,平均海拔约4,100米,地势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状,海拔渐次降低。该地区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东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岭,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因地形较为复杂,区域内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余均高山突兀,山势险峻,高山与高山之间形成深深的峡谷,谷底与山顶之间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南部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交汇地带,部分地区海拔在5,000米以上,属高原丘陵;部分地区高山突兀,山势陡峻,高山与高山间形成狭长的深谷;在邻近林芝地区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剧下降,海拔仅有3,000米左右,分布有较大块的谷地平原。
那曲市海拔较高,热量不足,气候严寒干旱,其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藏北高原是西藏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是典型的高原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均降雨量仅在100-2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气候干冷,无绝对无霜期。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风期,一旦下雪就很容易成为雪灾,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
1981−2010年间那曲市色尼区的平均气象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2.5 (27.5) |
−0.8 (30.6) |
3.1 (37.6) |
7.0 (44.6) |
11.2 (52.2) |
15.1 (59.2) |
16.0 (60.8) |
15.6 (60.1) |
13.2 (55.8) |
7.9 (46.2) |
1.9 (35.4) |
−1.3 (29.7) |
7.2 (45.0) |
日均气温 °C(°F) | −11.7 (10.9) |
−9.3 (15.3) |
−4.9 (23.2) |
−0.8 (30.6) |
3.8 (38.8) |
8.1 (46.6) |
9.5 (49.1) |
9.0 (48.2) |
6.1 (43.0) |
0.2 (32.4) |
−6.9 (19.6) |
−10.9 (12.4) |
−0.6 (30.8) |
平均低温 °C(°F) | −19.9 (−3.8) |
−17.3 (0.9) |
−12.6 (9.3) |
−7.8 (18.0) |
−2.6 (27.3) |
2.2 (36.0) |
4.3 (39.7) |
3.8 (38.8) |
1.0 (33.8) |
−5.5 (22.1) |
−13.8 (7.2) |
−18.9 (−2.0) |
−7.3 (18.9)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4.1 (0.16) |
3.5 (0.14) |
4.7 (0.19) |
11.2 (0.44) |
35.5 (1.40) |
83.9 (3.30) |
104.8 (4.13) |
99.5 (3.92) |
73.8 (2.91) |
21.6 (0.85) |
4.5 (0.18) |
2.4 (0.09) |
449.5 (17.71) |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 4.0 | 4.1 | 3.9 | 6.8 | 13.2 | 18.8 | 20.1 | 19.3 | 18.8 | 8.1 | 3.0 | 2.8 | 122.9 |
平均相对湿度(%) | 42 | 39 | 37 | 44 | 55 | 63 | 68 | 68 | 70 | 58 | 50 | 44 | 53 |
数据来源1:中国气象局[3] | |||||||||||||
数据来源2:中国天气网(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4] |
政治
|
|
那曲市行政区划图 | ||||||||
---|---|---|---|---|---|---|---|---|
区划代码[9] | 区划名称 藏文 |
汉语拼音 藏语拼音 威利转写 |
面积[注 1][10]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注 2][11] (2020年普查) |
政府驻地 | 邮政编码 | 乡级行政区划[12] | |
镇 | 乡 | |||||||
540600 | 那曲市 ནག་ཆུ་གྲོང་ཁྱེར། |
Nàqū Shì Nagqu Chongkyêr nag chu grong khyer |
352,192.31 | 504,838 | 色尼区 | 852000 | 25 | 89 |
540602 | 色尼区 གསེར་རྙེད་ཆུས། |
Sèní Qū Seni Qü gser rnyed chus |
16,196.45 | 104,490 | 那曲镇 | 852000 | 3 | 9 |
540621 | 嘉黎县 ལྷ་རི་རྫོང་། |
Jiālí Xiàn Lhari Zong lha ri rdzong |
13,068.68 | 38,797 | 阿扎镇 | 852400 | 2 | 8 |
540622 | 比如县 འབྲི་རུ་རྫོང་། |
Bǐrú Xiàn Biru Zong 'bri ru rdzong |
11,683.45 | 72,618 | 比如镇 | 852300 | 2 | 8 |
540623 | 聂荣县 སྙན་རོང་རྫོང་། |
Nièróng Xiàn Nyainrong Zong snyan rong rdzong |
8,990.81 | 35,163 | 聂荣镇 | 853500 | 1 | 9 |
540624 | 安多县 ཨ་མདོ་རྫོང་། |
Ānduō Xiàn Amdo Zong a mdo rdzong |
43,529.35 | 39,683 | 帕那镇 | 853400 | 4 | 9 |
540625 | 申扎县 ཤན་རྩ་རྫོང་། |
Shēnzhā Xiàn Xainza Zong shan rtsa rdzong |
25,645.20 | 21,768 | 申扎镇 | 853100 | 2 | 6 |
540626 | 索县 སོག་རྫོང་། |
Suǒ Xiàn Sog Zong sog rdzong |
5,858.68 | 52,923 | 亚拉镇 | 852200 | 2 | 8 |
540627 | 班戈县 དཔལ་མགོན་རྫོང་། |
Bāngē Xiàn Bangoin Zong dpal mgon rdzong |
28,435.99 | 39,309 | 普保镇 | 852500 | 4 | 6 |
540628 | 巴青县 སྦྲ་ཆེན་རྫོང་། |
Bāqīng Xiàn Baqên Zong sbra chen rdzong |
9,810.67 | 56,200 | 拉西镇 | 852100 | 3 | 7 |
540629 | 尼玛县 ཉི་མ་རྫོང་། |
Nímǎ Xiàn Nyima Zong nyi ma rdzong |
72,532.12 | 33,006 | 尼玛镇 | 853200 | 1 | 13 |
540630 | 双湖县 མཚོ་གཉིས་རྫོང་། |
Shuānghú Xiàn Conyi Zong mtsho gnyis rdzong |
116,440.91 | 10,881 | 多玛乡 | 853300 | 1 | 6 |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04,838人[1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62,38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42,457人,增长9.18%,年平均增长率为0.88%。其中,男性人口为256,495人,占总人口的50.81%;女性人口为248,343人,占总人口的49.1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28。0-14岁的人口为172,537人,占总人口的34.18%;15-59岁的人口为298,754人,占总人口的59.18%;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3,547人,占总人口的6.6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657人,占总人口的4.6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6,030人,占总人口的22.9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88,808人,占总人口的77.02%。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5,693人,占3.11%;藏族人口为485,903人,占96.2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242人,占0.6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2,711人,增长20.8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9,746人,增长8.8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藏族人口增加38,474人,增长8.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52个百分点。
交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