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在中國發生的民主抗議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茉莉花活动,是一场发生在2011年2月的短暂且小规模的反中国共产党抗议示威运动[2]。这场运动由匿名人士通过互联网发起,开始于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下午二时(北京时间),在中国大陆多个大城市的闹市或广场。澳门、香港、台湾和美国纽约同时进行。此后举办者称活动固定于每星期日下午二时在各城市人流最多地点或是中心广场进行散步和围观。该活动运用互联网与参与者进行协调联络。但是由于严密的安保措施,一直没有发生大型的抗议活动[3],而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只有数十人曾参与集会。
虽然活动发起者以“茉莉花活动”为名,但因该活动紧接突尼斯茉莉花革命之后,一些媒体以“中国茉莉花革命”称呼此活动。其鼓励民众在特定集会点以和平聚会、散步和围观的方式进行活动,类似1989年9月4日星期一发生于东德莱比锡圣尼古拉教堂的星期一示威,而星期一示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接连促成柏林墙倒塌,以及两德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中国茉莉花革命严阵以待。在首次集会时,现场聚集了大量围观民众和媒体记者[4],如同活动守则“只需走到指定地点,远远围观、默默跟随,顺势而为”的要求,因此集会者不需明确表态参与。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集会时间前就在集会点派驻大批警察和便衣,以疏导人流与交通及防止发生冲突为由驱散围观民众、防止民众聚集,并多回带走示威民众及个别手持茉莉花的人士。
中国在1980年代刚刚开启改革开放之时,经济水平落后,与港台及西方国家差距巨大。中国社会和知识分子形成对中国及中华文明的批判和否定。1988年,刘晓波在接受采访时,不仅认为中国应当接受全盘西化,更提出中国大陆需效仿香港,成为西方国家“三百年殖民地”的观点。同年,中国官方媒体制作的《河殇》直接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被视为全盘否定中国及中华文明的典型,亦成为1989年六四事件的思想前导。
1989年,中国政府以武力清场的方式结事六四事件。这一举动,虽导致西方国家政府与中国政府决裂,但双方外交关系在日后都得到了修复。1989年之后,虽然全国各地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维稳成为政府工作重点,但中国政治形势大体稳定,再无达到六四事件规模的全国性政治事件。在1990年代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社会随之进入资讯传播的网络时代,开始自主构建新的民族主义认知。同时,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中国大陆民众可能因经济差距巨大而倒向“西方怀抱”的担忧被销解[5]:26。
2008年,中国政府以举国之力举办北京奥运会,不仅成功的对外展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强的凝聚力。同一时期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开启四万亿投资计划。2010年,经济状况不佳的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其后引发连锁反应,是为阿拉伯之春。2011年1月,同处北非地区的埃及革命开始。而与颜色革命频发的北非地区相比,中国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经济总量亦在2010年超过日本,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皮尤研究中心在2010年的一项春季调查表明,与次年发生革命的埃及相比,近九成的中国人对国家状况和经济状况感觉良好,并看好未来一年,而埃及对本国情况持同样感受的人不超过三成[6]。
中国的茉莉花革命最早源自2月17日在twitter的公共匿账户秘密树洞(@mimitree0)[7]发布的一个消息。然后在2月19日,位于美国的博讯网又有一篇较长的呼吁文章,公布中国茉莉花革命的各大城市集会地点。[3]发起者以“中国茉莉花革命发起者”自称[3],但并未表露身份,2月22日在博讯新闻网发表声明表示,曾为不连累和此事无关遭拘禁者曾商议集体自首,但“终因人数太多及参与程度不一未能达成共识”[8],而替发起者公布消息的博讯新闻的建立者韦石2月25日接受美国之音电视采访[9]时称“博讯没有发起事件,既不知道这些人,也没有和这些人合作做这事情”。
发起者在2月24日晚上再发表声明称“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发起人),并表示这是个准备好的计划,并称早前在Twitter发出召集令只作试探性质,因统治者过度反应促成第一次召集之效,发起者只是把因应形势变化提前进行而已,并表示只是一次“行动”,并不愿看到出现利比亚“革命”(武力抗争)的效果,只希望因一次次的集会让国民“克服对专制暴力的恐惧,勇敢表达自身愿望,从而加快中国民主转型进程;以互联网关注力量,集会围观改变中国”[10]。
美联社的一篇报道指出发起者有好几个源头,各源头之间是不相关联的匿名团体。美联社采访了其中一个团体,是由20位中国人通过网络匿名组成,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在中国境内的有8人,其他12人分布在6个国家。[3]
活动发起后,新浪微博随后无法搜索“茉莉花”的词条,百度搜索“中国茉莉花革命”无法返回结果[11][12],网民则翻墙得知消息并转告,另社交网站Facebook自2月19日起既有以“中国茉莉花革命”为名的粉丝专页宣传革命及传播最新消息,短时间即有万人支持[13]。
运动发起者在2月19日开始以博讯新闻网发出召集通知,网站由该日起则受怀疑来自中国骇客的DDoS攻击该新闻网站,首两天博讯把域名指向雅虎并数次试图重新开放站点,却仍受攻击无法建立,而博讯则在2月20日起建立部落格形式临时网站 www.boxunblog.com 并继续发布相关消息;2月26日临时网站发布消息[14]称“已受巨大压力。同时博讯受到严重攻击使博讯难以正常运作...茉莉花事件传播后,给中国无数活动人士和网友造成无辜伤害,(因此)不得不暂停发布相关通知”。
在第四次茉莉花革命[16]散步公告中,发起人提出了两点明确要求:
第五次(三月二十)中国茉莉花革命的明确要求:
美联社在2月19日晚上引述维权律师江天勇妻子金变玲的说法表示,江天勇被公安拉上车带走后下落不明。2017年11月21日,因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唐吉田、滕彪、冉云飞、李天天、刘国慧、丁矛、朱虞夫、 廖双元、黄燕明、卢勇祥、肖勇、张建平、石玉林、佘万宝和李宇等维权人士均在2月19日被捕[12][17],北京异议人士何德普和太太及上访人士王学勘被禁止外出[18]。中国人权民运资讯中心称至19日为止,被带走的维权人士已有上百人[19]。
参与传播活动的四川遂宁人陈卫亦因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关押在遂宁市看守所。哈尔滨示威者梁海怡被控“将境外网站有关茉莉花革命行动的消息在QQ群转发”而遭刑事拘留[20]。转发王府井集会图片的上海维权人士冯正虎亦遭公安拘捕[21]。
有香港媒体报导,为防止再现2010年反日游行时的踊跃情况,有大学高校下令学生不得离开校园;部分教师亦针对集会号召,劝喻学生不要参加。江苏省教育厅通知各高校教师和学生是日不得离校,广东也有类似通知。其后有学生透露被老师“约谈”,劝喻不要上街参加“茉莉花革命集会”。有学校甚至在通知中说明,将于短期内加强对校园内互联网和校园网上论坛的监控,并会有领导巡视宿舍寝室。内地多间高校的寒假于近日刚刚结束,大学生开始陆续返校。有学生对此不满,说这样犹如遭学校“软禁”,也有人表示会因此延迟返校[22]。教育方面对茉莉花革命冷处理与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大致相同[23]。
早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爆发后,2011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主持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已经要求加强对国内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24]。在2月19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强化管理网络虚拟社会[25]。
在第一次集会开始前夕(2月19日),中国政府开始加强在大陆境内网站与伺服器的审查力度,出现很多网站DNS解析错误现象[26],Gmail和Google Reader一度出现无法存取,转载茉莉花革命资讯的网站论坛被关闭或屏蔽。继而中国的微博无法以“茉莉花”及同音词条,微博与社交网站搜索服务时有暂停。如用户触发敏感词(例如人人网在连一些毫不相干的内容,如所有与“明天”(2月19日时)或“今天”(2月20日时)有关的内容)而被封禁或限制访问。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把带有“茉莉花”一词的简讯屏蔽,“飞信”的群发功能当天也遭禁止。
中国政府在2月19日加强伺服器对境外网站的审查力度,通过防火长城增加与此事相关的关键词(例如王府井、茉莉花、麦当劳),使用Google搜索会被连接重置致使无法返回结果,云端服务Google App Engine的IP地址及中国“翻墙”用户较常用的缩略网址网站“is.gd”皆遭屏蔽[27]。
3月1日,中国大陆境内大部分门户网站与论坛几乎同步刊登《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活动的通告》
《禁止利用互联网等从事违法活动的通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保护公民合法言论自由的同时,禁止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媒体以及其他方式从事以下行为:
管理部门将依法严加监管上述行为并予以处理;对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将追究刑事责任。[28]
- 一、组织、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的
- 二、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
- 三、组织、煽动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
- 四、从事其他侵犯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
通知没有落款,但时间凑巧之下,舆论偏向相信是中国政府向各地网民发出警示,不能通过论坛发送集会游行资讯[29]。中国政府否认国际间的批评,并将其称为干涉中国内政,它删除了美国大使馆微博账号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批评中国的言论。[30]
在第二次集会中,香港亚洲电视的摄制组,本港台、英国广播公司、英国《每日电讯报》[31]、台湾三立电视台[32]、德新社、德国电视一台、德国电视二台、德国ZDF电视台、彭博电视台记者[33],美国之音北京分社社长及记者以及一名奥地利记者等在王府井被当局拖走、非法拘禁或殴打[34](BBC记者被拘捕时相关视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有的还被没收相机或删除照片[35]。有美国之音记者在没有采访的情况下,被两名身份不明人士带走,令其站候一小时,直到警察前来删除照片和录音[36][37]。
2月28日,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和欧盟驻华外交事务代表纷纷发表声明,谴责中国粗暴对待记者[38]。
3月1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39]拒绝道歉,称这么多的记者前往一个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繁忙商业区去造成拥堵,是没有道理的。[40]外国记者在中国应该尊重并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称“以上行为乃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目的是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同时指出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对于抱有这种动机的人,我想什么法律也保护不了他。”[41],并强调警方当日只是使用最少程度的警力处理,并已为为记者提供合理引导[42]。
3月2日,十多名驻北京外国记者遭公安部门警告要遵守在华采访规则,并被告知即日起在北京部分公共场所采访需事先申请特别许可证,包括茉莉花集会地点之一的王府井,理由是需要保证街道畅通[43]。
3月6日,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在柏林发表声明称,中国政府再次拘押外国记者,包括德国记者的消息令人感到忧虑。而在韦斯特韦勒发表声明几小时前,在上海有十多名前往集会地点采访的外国记者遭到拘押,其中大多数是日本记者。德国《明星周刊》(Stern) 记者沃尤卡斯(Janis Vougioukas)也被警察拘押[44][45]。德国之声对德国《明星周刊》(Stern) 记者沃尤卡斯(Janis Vougioukas)进行了采访,沃尤卡斯称“几分钟的功夫,就有15名外国记者被拘捕,我们被带到附近一条小路里的一个地下室,在那里被关了将近3个小时。但并未受到虐待。警方还要求记者们遵守中国的法律,如需采访必须先提出申请,经过批准。”[46]
3月7日上午,在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箎称“中国是法治国家,我们依法办事。不存在警察打外国记者的问题。”[47]
新闻照片显示,2月20日北京和南宁都出现至少有几百人的集会[48]。
在北京王府井麦当劳门前聚集上百位抗议者,一些被公安带走,其他人被公安礼貌清场,现场大量中外记者亦遭到驱逐,台湾TVBS记者称在场都是记者与便衣公安[49]。当天天安门广场没有加强戒备,公安检查旅客袋内的笔记和查询其内容[50]。博讯网新闻报导称是次出动的警察和便衣多达数千人[48]。此外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网站刊文称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参加北京集会,但被现场群众认出。[51]当民众问到洪博培为什么在这里时,洪博培说:“就是来看看。”之后当被进一步问及“是不是中国乱你就高兴?”后,洪博培回答“不”,并立即带随行人员离开现场。[52]
据《明报》记者报道,参与者最多时约千人聚集。而警方仍严加戒备并曾驱散人群。在驱散时便衣至少三次抓人。有一名自称游客的青年被拖走,只见其手握茉莉花。他感莫名其妙并问“为什么不能携带?”[53]。新华社在一篇英语新闻稿称“一度有数以百计民众聚集,民众约下午2时起在一间快餐店外面停留,其间有人围观,并有外地记者采访。警方在约下午2时10分试图带走两人,记者随即包围和跟随。警方后来纾缓现场的交通挤塞,下午3时前大部分民众散去。”[54]
上海人民广场也有多人聚集,但在警方先前布局下没有出现异样,先后约有五人被公安带入和平影都旁的派出所,除参与活动的人士外,亦有不少上访群众,BBC记者现场称“记者可能比警察还要多”。[55]而博讯网引述网友称“警察近百、便衣警察数百守候在影都四周”[56]。
南宁市不在13个计划城市之中。博讯网刊登的照片显示,至少有几百人于当天上午在朝阳广场聚集,但受到执法人员阻挡。[57]
天津、成都、哈尔滨、沈阳、乌鲁木齐、广州都没有大量市民前去集会,但是集合处出现大量巡逻军警[50]。有网民戏称:“今天主要是由警察完成网友发起的茉莉花集会。”[原创研究?],沈阳则有一名日本驻当地领事馆外交官前去集会地点后被公安拘留,中国称不知其身份,日本抗议后中方对此道歉,并表示将适当辅导有关部门[58]。
香港有二十多名社民连和四五行动成员响应行动,在下午两点抛出印有茉莉花图案的纸飞机进入中联办,成员梁国雄促请北京政府早日启动政治改革,释放发起这次行动而被拘留的人士[59]。
台湾则有国立台湾大学的时务社学生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声援,打出横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一党执政,启动政治改革与开放报禁。[60]
纽约有二十多名流亡在海外的中国民主党成员在纽约时间19日晚10时在纽约时代广场高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声援中国网民发起的茉莉花中国行动,并高呼口号:我们要公平!我们要公义!建立宪政民主!启动政治改革!结束一党专政!共产党下台!开放报禁!新闻自由!自由万岁!民主万岁!人民万岁!中国属于人民![61]。
本次行动代号为两会[62],根据茉莉花行动发起者的声明,2月27日的茉莉花行动大大突破他们原计划的27个城市,据他们掌握的目前还不完整的资讯反馈,在全国有上百个城市民众自发加入茉莉花行动。[63]
当局在王府井大街等地部署了大批便衣警员,并称如果有人企图拍摄即被截住问话[64],并且从全国各地增调通讯监听人员援助北京,北京周边的防暴部队进京[65]。
当天在军警严密监控之下并没有出现人潮,当天中午起王府井大街附近巷弄停泊大批警车、防暴车和巴士,数百便衣、警员穿梭在人群中,至下午二时警察不断催促人群“走起来”不准停留,并出动洒水车反复在集合点肯德基门前50米的道路“洗地”近一小时,至两点半更把道路屏蔽。期间台湾三立电视台文字记者高秋萍与摄影记者杨东汉在新东安市场拍摄时被查问并带走。马英九总统在得知消息后,指示行政院透过海基会向大陆方面进行交涉[66][67],2名记者直到傍晚才被释放[68][69];香港亚洲电视摄制队被带走扣留,地面电视记者则被要求登记证件;除港台记者外还有部分外国采访记者被阻摄影、受袭或被扣留,包括彭博电视台、每日电讯报、德新社与美国之音[70][71],至傍晚才慢慢解封。
和平影都电影院在当天没有营业,附近隧道口亦屏蔽,附近出现大量警力,BBC称警方在此带走七人[72][73]。
香港方面:社民连二十多人从铜锣湾前往中联办门口示威,与警方发生冲突场面一片混乱;另金紫荆广场有二十多名网民及青年公民成员举起“茉莉遍天下,人民站起来”横额、拿着“还政于民,反对功能组别”纸牌,高声喊口号声援[74]。有香港人在中央政府联络办公室门口种植茉莉花。
澳门方面:三名网民在当天下午三时于议事亭前地澳门商务旅游中心门前对开发起“澳门茉莉花爱国主义宣传行动”,准备小白花向途人派送,其间持续有数十人围观,立法议员区锦新亦有到场参与,旁边有三十名便衣警员在场监视,其中近十名手持摄录机和相机全程拍摄。[75]
在台北,10多名来自台大、政大等学校的港澳侨生和吾尔开希一起在中正纪念堂上拉出横幅声援,六四学运领袖之一吾尔开希参与并对记者称“这波潮流始自中国,必然回到中国”,而高雄的两个集合点则未见有相关活动[76]。
中国民主党成员二十多人于2月26日晚上10点,在纽约市时报广场,举行声援中国网民所发起的第二波茉莉花革命的集会。他们以歌唱,演讲,发起签名运动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诉求 [77][78]。
本次行动代号仍为两会,2011年3月5日,第三轮茉莉花号召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各地大学生参与行动[79][80]。中国各地在大量军警布局及严密监控下没有出现人潮,并从各地集会地点带走一些民众,北京市政府6日举行记者会表示思安求稳是中国民众的共同心愿,在中国想炒起事端是痴心妄想[81]。
在聚会地点王府井麦当劳餐厅内有许多便衣公安,手机信号也受到干扰。在麦当劳外面,一些记者被公安搜身。2010年6月以来一直被警方拘禁在北京西城区御鑫宫宾馆的维权律师倪玉兰对美国之音表示,她的住处周围有100多名便衣和公安,而且他们的网络和手机从上午11点多就断讯。根据博讯网,有北京高校学生下午朝海龙大厦前广场聚集。同时,大厦附近的地铁站被关闭,公安还出动直升机进行监视。[80][82][83]
多名外国记者被公安拘禁,一名德国媒体记者透过电话对德新社说,他们午后在聚会点上海和平影院外面被公安拘捕,被带到一个像临时警察局的地下掩体[80]。
异议人士车宏年因受到警告而待在家中,只能借助通讯手段了解外面情况。他对美国之音表示:“听说北京有许多地方,像中关村、木樨地、天安门广场、王府井、西单等,都成了他们的敏感地段。我们这里把孙文广给弄到了派出所。”77岁的孙文广为山东大学退休物理教授,经常评论国事,2004年出版《百年祸国---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也参加《零八宪章》联署[80]。
贵州异议人士曾宁接受美国之音电话访问时正被拘押在派出所[80]。
民主人士毛庆祥对美国之音说,浙江的民运人士被公安看得很紧,无法参加茉莉花集会。据他了解,当天在杭州的聚集地点的确有人去,但只能匆匆走过,不能停留[80]。
星期天中午,香港民主人士再次声援中国茉莉花革命,从香港西区警察总署游行到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前示威。但是因为和另一场反对港府财政预算案,名为紫荆花革命[84]的活动撞期,本次集会人数和集会地点都比前一周减少[85]。
在纽约的时代广场中国民主党组织纽约华人和民主人士高举在中国茉莉花革命中被公安拘捕的维权人士的照片,高呼“中国要人权”,“中国要民主”,抗议行动也吸引了路过的中外游客参与[86]。
大批警员和多辆洗街车在王府井麦当劳外戒备。海淀图书城未有明显人群聚集,但有上百名公安及首都治安志愿者驻守,海淀区图书城的网吧暂停营业,附近空地也被围板封住。北京大学禁止学生外出,学校附近有多辆洒水车和便衣公安[87][88]。
新华门前行人并不多,却有警察、工作人员在挥动双手对行人反复喊道:不要停留。而长安街上不时有摩托车骑警群出现。与第四波茉莉花散步时不同的是,今天的王府井警车众多,警灯大多闪烁,但不发出声音。麦当劳对面出现了几名“可以辨认”的散步者,立刻有警察过去盘问,勒令交出有效证件。而在王府井地铁站里,有多名警察携带装置在抽查检验学生模样的人的身份证的资讯。此起彼伏的疏散人群的哨音更增加了紧张的气氛[89]。
根据美国之音报导,2日在谷歌部落格上,匿名人士发表一则“基督徒每主日去广场为公义祷告书”,并署名“一群中国基督徒”,祂号召中国基督徒于每周日礼拜结束后,下午2时前往所属城市的公共场所,“为中国的公平公义和神爱降临中国做祷告”,祷告方式有:默祷、走祷及哭祷。街头祷告时间和38处活动地点,与茉莉花行动发起人的建议集会时间、地点大致相同。[90]
该祷告书提到,“祷告不犯法更不犯罪,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指出祷告是违法的,包括中国在内。我们祷告,是希望神的福音广传,我们祷告,是希望这个国家变得公义、圣洁和慈爱”。[90]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2011年2月23日在向外国与港澳台驻京记者介绍全国两会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可能发生“茉莉花革命”的想法是“非常荒唐和不符合实际情况”。他指出中国目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随时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而非置之不理。他称在1,500万人的城市,有几个人在那里站一站并没实质意义,但相信其内有少数希望中国发生动乱,但是不会发生[91]。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也有言论指茉莉花革命不会在中国发生[9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事没有正面回应,称“不能动摇大多数人对政局稳定和谐的期望”,并指大部分中国人民希望在和平富足的环境生活及工作,[93]而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陈立钢则称中国面临发展前进中的问题可以疏导解决。中国驻日使馆于25日举办例行记者会,参赞邓伟强警告“任何人、任何势力试图破坏中国的社会稳定应该说都是徒劳”,并说“中国互联网应该说是自由和开放”。[94]
3月4日(周五)在中国全国政协分组讨论期间,全国政协常委叶小文谈到“维稳”时表示,网络发起“茉莉花革命”的呼吁,如同反复高喊“狼来了”,但如果这些真如他所说是狼来了的虚张声势,王府井部署大批警力与便衣,如临大敌的防备作为正显得浪费资源和多余。[95]
针对茉莉花革命,人民日报社属下《环球时报》在2011年2月25与26日发表多篇评论与社评炮轰数次“茉莉花革命”与“第三波”民主浪潮,指出西方舆论期待茉莉花革命这波“民主化浪潮”传到中国,搞乱新兴大国仍是西方国家的政策[96],境外媒体则称是次(2月20日)集会“示威者”多达“数百人”甚至“数千人”是一种新闻造假,并否认中国发生“茉莉花革命”、“不存在对其镇压”[97]。
3月5日,《北京日报》刊文《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章称“少数人的表演只能成为一场自编自演的闹剧,有境外媒体戏称其为个别人的‘行为艺术’”[98]。《北京日报》还击说,匿名人士“通过互联网煽动非法聚集,妄图制造事端,挑起‘街头政治’”,“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挑拨煽动”,民众“必须有清醒的认识”。[99]
3月6日,上海《解放日报》与同系《新闻晨报》共同发表一则名为《稳定是人心所向》的文章,并希望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参与”。[100]
3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评论《中国不是中东》,指出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煽风点火,图谋把祸水引向中国,希望在中国也挑起“街头政治”,搞乱中国。 结论:“中国不是中东,想把中东乱局引向中国的图谋注定落空”。[101]
一些媒体在报道游行时,引用错误的照片,有违新闻媒体的中立客观与专业,引起争议。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4月底对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时,曾与当地群众一起以中文合唱中国民歌《茉莉花》。该新闻曾在中国央视播出,但是在第一次集会后,在央视和新华网上的相关录像都被删除。[12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