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记》,或原称为《三国史》,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a]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罗本纪(12卷)、高句丽本纪(10卷)、百济本纪(6卷)、年表(3卷)、杂志(9卷)、列传(10卷)等六个部分构成。[1]:423-431[2]:149-150《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1]:432-437[2]:149-150[3]。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1]:427-430[2]:149-150。
目录
- 新罗本纪第一 始祖赫居世居西干 南解次次雄 儒理尼师今 脱解尼师今 婆娑尼师今 祗摩尼师今 逸圣尼师今
- 新罗本纪第二 阿达罗尼师今 伐休尼师今 奈解尼师今 助贲尼师今 沾解尼师今 味邹尼师今 儒礼尼师今 基临尼师今 讫解尼师今
- 新罗本纪第三 奈勿尼师今 实圣尼师今 纳祗麻立干 慈悲麻立干 炤知麻立干
- 新罗本纪第四 智证麻立干 法兴王 真兴王 真智王 真平王
- 新罗本纪第五 善德王 真德王 太宗王
- 新罗本纪第六 文武王上
- 新罗本纪第七 文武王下
- 新罗本纪第八 神文王 孝昭王 圣德王
- 新罗本纪第九 孝成王 景德王 惠恭王 宣德王
- 新罗本纪第十 元圣王 昭圣王 哀庄王 宪德王 兴德王 僖康王 闵哀王 神武王
- 新罗本纪第十一 文圣王 宪安王 景文王 宪康王 定康王 真圣王
- 新罗本纪第十二 孝恭王 神德王 景明王 景哀王 敬顺王
- 年表 (上、中、下)
- 杂志第一 祭祀·乐
- 杂志第二 色服·车骑·器用·屋舍
- 杂志第三 地理一 <新罗>一
- 杂志第四 地理二 <新罗>二
- 杂志第五 地理三 <新罗>三
- 杂志第六 地理四 <高句丽·百济>
- 杂志第七 职官上
- 杂志第八 职官中
- 杂志第九 职官下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