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头境福宫

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的境主公廟,創建於1877年,為樹林頭地區庄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樹林頭境福宮map

24.820044°N 120.959189°E / 24.820044; 120.959189

快速預覽 樹林頭境福宮, 基本資訊 ...
樹林頭境福宮
Thumb
基本資訊
位置 臺灣新竹市北區境福里境福街197號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境主公
例祭農曆四月十二巡營、農曆八月十六境主尊神聖誕
建立時間 大清光緒三年(1877年
地圖
Thumb
關閉

樹林頭境福宮,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境福里的廟宇,主祀境主公[註 1]

廟史

相傳此神香火是先民從中國大陸帶來,原安置在北門街南寮漁港間的一處樹蔭下,供來往行旅休憩時膜拜,後因香火鼎盛、樹林頭地區人口增加而於清治時期光緒三年(1877年)建廟[2][3][4]:149。傳說建廟時有兩地競相爭取、相持不下,就有一位被認為是啞巴的流浪漢開口說話,表示神示廟應蓋在此一地址,才停止爭端[3];另傳說該地原為土地廟,後因境主公降乩於啞巴身上指示建廟才改為境主公廟,也因此取「境主公」「福德正神」(土地公)之起首二字命名為境福宮[4]:147

新竹市、樹林頭的開發與王世傑所帶領的金門拓墾集團緊密相關[5],此廟廟地亦據傳是由王世傑捐獻(不過學者林鍵璋認為實質上可能是由其子孫或墾號捐獻),廟中有供奉其神像[註 2],廟方尊稱為「王府大人」[註 3]新竹都城隍廟新竹竹蓮寺等寺廟相傳在初建時也是由王世傑獻地、捐資,廟中亦供奉其長生祿位[4]:145[6]:302

清治末期曾有教師在廟中教授漢文[4]:146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日本政府在此廟設立樹林頭公學校(今新竹市北門國民小學之前身[4]:146),直到大正十年(1921年)境福宮整修,學校才遷移[3]。此次重修由許延壽、王欽、王國林、謝水柳、蘇奇國、趙煜等人發起,於八月初八興工,同年十月十五日完工。碑記由在地人謝江春撰文,許光輝書寫[7]

戰後時期民國66年(1977年),士林里里長陳正忠、福林里里長郭朝宗組織委員會重建廟宇[4]:146。民國101年(2012年)時境福宮的地址為新竹市北區境福街197號[8]

境主信仰

學者林鍵璋認為境主信仰跟明清時期泉州舖境制度有關,、境都是基層的行政區劃,各境皆有一廟作為地方信仰中心,相同稱呼也尚存於泉州、金門、臺南等地;此外中國民間信仰中亦將區域守護神位階由高至低分為城隍、境主、土地公等三級,其中境主只是統稱、並非固定神明。以上風俗文化為漢人移民傳入新竹樹林頭地區,在光緒三年(1877年)由於地方人口增加而能修建地方公廟,後又模仿都城隍廟之官方信仰,形成此廟之常民信仰模式。[4]:148-153

廟方人士認為境主公是地方司法神。[4]:154

祭祀活動

此廟為樹林頭地區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八月十六日慶祝境主公聖誕[2][4]:147、農曆四月十二舉行儀式,但隨外來人口移入,宗教民俗文化式微[9]。過去此廟轄區曾包括南寮金山面,與新竹都城隍廟轄區的新竹街互有區隔[9];今轄區為廟所在的境福里,相鄰的福林里、士林里[3],約略同於舊時樹林頭的範圍[4]:155

王世傑家族的第四、五房後代聚居於此廟附近,每年元宵節都會在此舉行王世傑誕辰祭典[10][註 4]。民國91年(2002年)廟前開始舉辦元宵提燈活動[11],民國95年(2006年)起每年在廟前舉辦「樹林頭文化季」,民國97年(2008年)此廟開始舉辦燒頭香、贈金鈔等活動[4]:146,民國105年(2016年)1月至2月間文化季活動內容包含品嘗佛光山法寶寺致贈的臘八粥、冬令救濟、贈金鈔、賞花燈[12][13],同年2月新竹市政府亦於附近東大路上,民國95年(2006年)拆除的空軍五、六、七村舊址開闢春節花海公園(即樹林頭公園[13][14]

奉祀神祇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