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釋迦牟尼佛之法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毘卢遮那佛(梵语:वैरोचन,罗马化:Vairocana;巴利语:Verocana),“毘”亦作“毗”字,又称为大毘卢遮那佛或摩诃毘卢遮那佛(梵语:Mahā-vairocana),义为“太阳”或“光明遍照”,意译大日如来或大日觉王[1][2]。通常当作报身佛或法身佛的名称,释迦牟尼佛为应(化)身佛。毘卢遮那佛为五方佛之一,位居中间。
毗卢遮那佛 | |
---|---|
汉名 | 大日如来 (拼音: Dàrì Rúlái) 毘卢遮那佛 (拼音: Pílúzhēnà Fó) |
梵名 | वैरोचन 借音:马 Lu 甘n Vairocana |
藏名 | རྣམ་པར་སྣང་མཛད་ Wylie: rnam par snang mdzad THL: Nampar Nangdze |
日语名 | (罗马字: Dainichi Nyorai) (罗马字: Birushana Butsu) |
蒙古名 | ᠮᠠᠰᠢᠳᠠ ᠋᠋ᠭᠡᠢᠢᠭᠦᠯᠦᠨ ᠵᠣᠬᠢᠶᠠᠭᠴᠢ Машид гийгүүлэн зохиогч Masida geyigülün zohiyaghci |
韩语名 | 대일여래 (RR: Daeil Yeorae) 비로자나불 (RR: Birojana Bul) |
越南语名 | Đại Nhật Như Lai Tỳ Lư Xá Na Tỳ Lô Giá Na Phật |
信息 | |
信仰教派 | 大乘佛教,密宗 |
属性 | 光明、太阳 |
对应其他宗教的 | |
神道垂迹 | 天照 |
佛教主题 |
毗卢遮那(Vairocana),意思为照耀,是光明遍照的意思[3],唐朝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采用此译名。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出的《六十华严》,译为卢舍那[4]。
毗卢遮那佛是娑婆世界的佛[5],释迦牟尼是他的名称之一[6]。嘉祥吉藏大师在《华严游意》说明,卢舍那佛即是释迦牟尼[7]印顺法师根据《华严经》的汉译本比较,也支持这个说法。[8]
法身佛毘卢遮那佛(又译作卢舍那佛、大日如来),居于莲华藏世界(或称密严世界 Ghanavyūha Akaniṣṭha[9])。天台宗把法身佛也称为毗卢遮那,报身佛称卢舍那(毗卢遮那和卢舍那其实皆来自于同一梵语名称Vairocana),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唐密以毗卢遮那佛为密教最大本尊,胎藏界、金刚界的主尊之一,《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经》是其经典。
此外还译作毗卢舍那佛、卢舍那佛、遮那佛、鞞嚧杜那、毘卢折那、吠嚧遮那等。
毗卢遮那佛在佛教各个教派的形象不尽相同。
毗卢遮那佛通常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双手结“毗卢印”,坐于千叶宝莲高台上。另一种形象与释迦牟尼佛无异,而手印是“说法印”。
毗卢遮那佛在汉传佛教唐密和真言宗显现为菩萨形象,头戴五佛冠,身着华丽的服饰,跏趺坐于千叶宝莲高台上,背后有带火焰的圆光(象征光明遍照)。由于两部曼荼罗中手印和种子字不同,因此而分为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种形象。胎藏界是“法界定印”,而金刚界是“智拳印”。
毗卢遮那佛在藏传密宗显现为菩萨形象,白色皮肤,双手托宝轮。在一些唐卡中毗卢遮那佛被描绘成四张脸,称为普明大日如来,因此又称为“四面佛”(不同于泰国的“四面佛”梵天)。
毗卢遮那佛的忿怒化身是不动明王,相传曾经降伏过大自在天,是佛门中伏魔的大力者。
日本东密觉鑁法师在《阿弥陀秘释》大认为阿弥陀佛即是大日如来的化身[10]。
明朝净土宗的莲池大师也有相同的看法。认为五方佛、三十七佛皆为毗卢遮那佛所化身[11]。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的无边身如来[12],“施饿鬼七佛”中的世间广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 、广博身如来亦被认为是本如来化身。[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