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中國傳說中的君主,是「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稱其為古國時代,在夏朝之前。其歷年無確數,最少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從7千年前至1萬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骨契刻符號與約3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相似之處。


Quick Facts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Close

三皇五帝是中國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惟歸誰人說法眾多,口耳相傳下年代已經久遠不可考,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基本上,無論是按照史書記載或者中國神話傳說,都認為三皇時代遠早於五帝時代。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4千至5千年,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4千多年前。

三皇五帝時期為中國早期最重要的發展,例如鑽木取火、行醫等,皆對後世的中國文化有遠大的影響。

考古發現

復旦大學教授根據通過Y染色體遺傳學分析,可以找出新石器時代早期迅速擴張的三大譜系,分別對應高廟文化仰韶文化紅山文化三個考古學文化的鼎盛時期。[1]。其中高廟文化對應伏羲氏伏羲、仰韶文化對應神農氏炎帝而紅山文化對應軒轅氏黃帝。伏羲發源於高廟文化,神農氏軒轅氏都發源於磁山文化,大約在公元前4500年發展到山東融合了太昊。到了公元前4200年,部落已經分裂成為少昊蚩尤軒轅氏北上征服了原本使用原始芬蘭-烏拉爾語的廟底溝文化[原創研究?],公元前4200年,黃帝南下在阪泉之戰中戰勝了神農氏,而成為新的炎黃部落首領。此時,蚩尤作亂,欲佔領中原,黃帝於是大敗蚩尤於涿鹿之戰,黃帝成為天下共主後派顓頊管理江浙地區,然而黃帝始終沒有染指少昊所在的地盤。不久少昊戰勝了黃帝問鼎中原,成為五帝之首。接着顓頊又大敗了少昊,成為部落共主,第二位五帝。然後,商族的祖先帝嚳安徽河南一帶興起,打敗顓頊成為中原的主人,成為第三位五帝。帝嚳將王位讓給了與自己有親戚關係的,堯又禪讓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田建文指導考古工作者搶救性整理了人祖廟,發現戰國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按照目前的考古狀況有人認為三皇五帝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先後興起的不同族群[2]

一些學者認為,黃帝的都城可能為西坡遺址,堯的都城可能為陶寺遺址。但良渚文化的發掘經年代測定為距今5100年以上,且有巨型水壩工程遺跡,為堯舜大禹等時代的眾多故事提供了一種間接的科學化研究基礎,至少其證明了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了玉璧、尊、琮、鉞等中華特徵的禮器,且動員萬人以上的建設大型水利工程在當時已經可行。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史書記載

三皇五帝屬中國上古時期,距今久遠,少有當時的文字實物資料流傳,主要靠傳說流傳至今,因此這段歷史對於後來的人們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處。由於對這一歷史時期現存的資料大多和神話傳說糾纏在一起,許多事情很難判斷真偽,綜合史料,大致為:

三皇時代處於約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華文明的萌芽發展期。歷史資料表明,漫長的三皇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轉變期,如早期的女媧也常被列為三皇之一,這個傳說紀錄了母系部落的特徵。到五帝時代,已經是父系的部落聯盟社會,不過女子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發展中也有很大的貢獻。五帝時代文明是三皇時代文明的延續。以文字為例,傳說伏羲創造八卦文字,而在黃帝時代倉頡造字,文字愈加成熟。女媧、伏羲時代的崇拜[3],在炎黃時代進一步發展。傳說炎帝(指末代炎帝)、黃帝皆神農後裔[4],炎帝即神農部落首領,也是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天子共主,當時神農部落已世衰,黃帝和伏羲(有人認為盤古即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傳承關係,後來黃帝取代炎帝成為天子,為五帝之首,五帝以後即為時代。

五帝時代在約4000多年前,當時,黃河流域有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主要從事農業勞動,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兩個部落並且結為聯盟,最後,黃帝又征服了周邊各個部落,黃帝時代華夏文明取得很大發展,華夏部族由此產生,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也是來自於此。

亦有觀點認為夏朝之前存在虞朝,《左傳》、《國語》等史書中「虞夏商周」四代連稱之句甚多,古籍中可考君主名有數個,虞朝可能不止虞舜一位君主。不過由於歷史久遠,史實與傳說混雜一起,難以考證。

三皇

Thumb
唐代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女媧執規,伏羲執矩。一九六七年出土於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院館藏

關於上古傳說中號為「三皇」的三位聖王,有各種說法:

道教《洞神八帝妙精經》載「九皇圖」,以初三皇為虛、空、無之變化,授人長生之訣。中三皇為玄、元、始之應變,各有其名號,統領天兵神將,收治鬼祟。後三皇為天皇君伏羲人首蛇身,地皇君女媧人首蛇身,人皇君神農牛首人身,為治世之聖王。

明朝朱權編纂的道教事典《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則以上三皇為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盤古氏、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地皇、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為道、經、師三寶。中三皇為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受玄、元、始之炁。下三皇為天皇大昊伏羲氏、地皇神農炎帝氏、人皇黃帝軒轅氏,各有其治世之功勳。

因《周易·繫辭傳》提到伏羲氏、神農氏,故伏羲、神農通常在三皇之列。漢代以後,又將伏羲等同太昊,神農同炎帝。《太平御覽》在〈女媧氏〉之夾註,表示「稱三皇者多有不同,以太昊、炎帝為二皇,其一或稱女媧,或稱祝融,或稱共工,未知孰是」。他書之中,又有以燧人、黃帝為三皇之一者。

三皇本指遠古三位聖王,和五帝並稱,《春秋命歷序》則以為天地初立後有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這兩說後來又逐漸合流,《風俗通義》引《尚書大傳》,以燧人為天皇,伏羲為人皇,神農為地皇。《洞神八帝妙精經》以伏羲為天皇,女媧為地皇、神農為人皇。《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以伏羲為天皇、神農為地皇、黃帝為人皇。

五帝

關於上古傳說中號為「五帝」的五位聖王,有各種說法:

另外,郭店楚簡《唐虞之道》載有「六帝」之說:「六帝興於古,咸由此也。」[6]

參見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五帝本紀》,出自司馬遷史記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皇本紀

參考

參考文獻

  • 大戴禮記·五帝德》
  • 大戴禮記·帝系》
  • 《史記·五帝本紀》
  • 《史記·夏本紀》
  • 《史記·殷本紀》
  • 《史記·周本紀》
  • 《史記·楚世家》
  • 《史記·三代世表》
  • 《竹書紀年》
  • 《山海經·海內經》
  • 《水經·若水注》
  • 《世本》
  • 帝王世紀
  • 《蜀王本紀》
  • 《華陽國志·蜀志》
  • 《漢書·律曆志》
  • 《史記索隱》

參考資料

註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