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鱗狀細胞癌(squamous-cell carcinoma, SCC, SqCC[1])又稱表皮樣癌(epidermoid carcinoma),簡稱鱗癌,是一類由鱗狀上皮細胞轉化而來的惡性腫瘤。鱗狀上皮細胞位於皮膚、嘴唇、口腔、食道、膀胱、前列腺、肺部、陰莖、陰道和子宮頸等處。儘管他們都統稱「鱗狀細胞癌」,但在不同位置上病發的鱗狀細胞癌會有症狀、發病史、預後和癌症治療方法的不同。
鱗狀細胞癌在組織學上和其他癌症有所不同。它由鱗狀細胞的複製失控引起,或者細胞在複製或組織結構上異常有關,比如角蛋白、張力絲、細胞橋粒以及細胞和細胞之間的連結結構。
癌症通常被視為可轉移性疾病中一個最大的異常異構家族,而鱗狀細胞癌則是其中的一個最大子類[2][3][4]。所有的鱗狀細胞腫瘤均來自於癌症幹細胞的大量失控地複製,鱗狀細胞癌由幹細胞而生,並且生存在身體的很多區域。這類癌細胞的聚集使得科學家能夠聚焦於某一特定的組織,確定其祖細胞的位置。這些被稱之為鱗狀細胞原位癌,這類診斷確定腫瘤仍然未穿透基底膜或結構,去侵佔其他毗連組織。一旦癌細胞惡化增長並滲透、穿過及破壞連組織,其被稱為「侵略性的」鱗狀細胞癌。一旦腫瘤開始具備侵略性,它即能侵佔其他組織,並引起腫瘤轉移。
國際腫瘤學分類法(ICD-O)系統陳列地一類形態學子類及惡性鱗狀細胞腫瘤,包括[5]:
一些其他鱗狀細胞癌變體歸類為其他系統,比如
一種對鱗狀細胞癌分類的方法是通過它們在顯微鏡下的組織學成像。分類包括:
根據鱗形細胞癌位於的器官不同,病症也會完全不同。
皮膚鱗狀細胞癌佔所有皮膚癌的第二名(最多是基底細胞癌、第三是黑色素瘤)。它主要發生於曝光的皮膚部位,陽光過多照射和免疫抑制是皮膚鱗狀細胞癌的危險因素,而長期陽光曝曬(紫外線)則是最危險的環境因素[10]。其表面特質為皮膚生長着粗糙、鱗狀小包和紅斑。位於嘴唇和耳朵部位的鱗狀細胞癌有很高的惡性轉化指標(20-50%的案例)[11]。伴有免疫抑制或淋巴增生性障礙(白血病)的患者,其鱗狀細胞癌具有更侵略性的特質[12]。
鱗狀細胞癌佔有20%的非黑色素皮膚癌比例,但是由於其顯著性及增長特點,90%的全部頭部或頸部原發性癌症都帶有皮膚鱗狀細胞癌。不像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有非常強的惡性趨勢,通常轉移到淋巴結[13],病情並且更加惡化。其早期病狀情況,有時稱為博文氏病。
紗麗服癌症通常發生於穿戴紗麗服的女性腰部,並產生皮膚剝落或色素沉着。這是一類非常罕見的癌症,並常發現於印度次大陸——當地女性將紗麗服當做日常穿着[14][15]。
此類鱗狀細胞癌經常採取手術切除治療或莫氏手術;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有局部化學療法、局部免疫反應調整、光動力治療、放射療法和系統性化學療法。對於這些局部療法,比如咪喹莫特乳膏、PDT等,被限制使用於惡性腫瘤前、和原位癌。放射療法則是對於不能採取手術治療的患者,以及惡性腫瘤期和高危險皮膚鱗狀細胞癌的輔助治療方法。
90%的頭頸部癌症(口腔、鼻腔、鼻咽、咽喉及相關器官)均為鱗狀細胞癌。其特徵包括很難治癒的口腔潰瘍、聲音嘶啞、和其他相關問題。治癒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和放射療法。吸煙、酒精飲料和造血幹細胞移植也是引發這類疾病的危險因素[16]。此外,研究發現25%的口腔和35%的頸部鱗狀細胞癌案例均被發現伴有人乳頭狀瘤病毒。
甲狀腺鱗狀細胞癌具有很強的入侵性,其原發性症狀往往預後很差。[17]
食道癌可能由鱗狀細胞癌或腺癌引起。食道鱗狀細胞癌通常病發於接近口腔,而腺癌則常病發於接近胃部。吞咽障礙和吞咽疼痛為常見的早期症狀。如果疾病是未轉移的,採用食管切除術會有治癒的可能。如果疾病已經轉移,醫生則通常採用化學療法或放射療法。鋅缺乏症也是一些鱗狀細胞癌的診斷依據[18],以及病人是否經常進行長期酒精攝入[19]等[18]。鋅缺乏症與鱗狀細胞癌有很密切的直接關聯,並且通過它可以對鱗狀細胞癌的病情進行診斷[20][21]。
肺部鱗狀細胞癌是一個中心聚集的大型細胞癌,並伴有副腫瘤綜合症,引發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蛋白的異位,並導致高鈣血症。這與吸煙有直接關係[22]。
位於陰莖的原發性鱗狀細胞癌(博文氏病)被稱之為增殖性紅斑[23]。
前列腺部位的鱗狀細胞癌通常會有非常強的入侵性。它非常難被發現,因為它並不會引起前列腺特異抗原數值上升;而且癌症往往被發現於中期以後。
陰道鱗狀細胞癌生長緩慢而且經常在陰道附近,但是也可能會轉移到肺部或肝臟。它也是最常見的一類陰道癌。
絕大多數膀胱癌均是移行細胞癌;但是伴有血吸蟲病的膀胱癌通常是鱗狀細胞癌。
對鱗狀細胞癌的診斷均通過活體檢查;比如對皮膚檢查,是通過皮膚活檢。
鱗狀細胞癌和活檢的深度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病態狀況表現;出於這種考慮,活檢應當包括皮下組織、基部上皮組織和皮膚表面,從而做出準確的診斷。對皮膚活檢中,可能獲得不了足夠信息用於診斷。一個不完全活檢可能會被診斷為帶有濾泡組織的光化性角化病。活檢深入到皮下組織後可能發現真正的癌症。切除式活檢可能比較理想,但在絕大多數病例中並不採用;醫生更傾向於選擇切開或穿孔式活檢。剃式活檢最不理想,因為獲得的信息非常粗淺。
絕大多數的鱗狀細胞癌患者均採取手術切除術。一些病例則採用局部的藥物治療。手術切除中通常採用切除腫瘤及部分無腫瘤邊緣。放射性療法,包括體外放射治療和短距離放射治療也可運用於治療鱗狀細胞癌。放射性治療通常對高危險癌症或患者類型中採取。
莫氏手術也常被採用於治療中,特別是對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一些醫生也在口腔鱗狀細胞癌、胃部鱗狀細胞癌和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中採取[25]。病理學家也可使用一類同等效果的、稱之為CCPDMA標準方法治療。
電乾燥法和刮除術也可以採用於治療皮膚鱗狀細胞癌。在針對非攻擊性鱗狀細胞癌、並且患者沒有抑制免疫反應情況下,電乾燥法和刮除術的採用可以獲得比較好或良好的治癒率。
咪喹莫特在至於原發性皮膚或陰莖鱗狀細胞癌患者上有成功效果,但是在治療過程中,藥品在並發率和患者不適上非常嚴重。一個優勢是此藥物有美容效果:在治療後,皮膚仍然能夠保持正常情況,而沒有標準切除術留下的傷痕或病態。咪喹莫特不是一類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支持用於所有類型鱗狀細胞癌的藥物。
在2007年,澳大利亞生物藥品公司Clinuvel開始進行臨床試驗,證明一種稱為阿法諾肽的黑色素細胞刺激素[26]能夠產生光保護作用,進而幫助皮膚鱗狀細胞癌和光化性角化病患者進行治療[27][28]。
鱗狀細胞癌的長期預後取決於一系列原因:鱗狀細胞癌子類、可能的治療方法、位置及嚴重性、與病人有關的健康問題(其他併發症、年齡等等)。通常來說,鱗狀細胞癌的長期預後是樂觀的,但仍有少於4%的鱗狀細胞癌案例成為惡性腫瘤[29][30]。一些特殊類型的鱗狀細胞癌有着更高的惡性趨勢。一項研究顯示,陰莖鱗狀細胞癌的死亡率高於其他類型的鱗狀細胞癌,達到23%[31]。儘管這類高死亡率的疾病,其原因主要和病人遲延治療或者規避生殖器檢查(直到症狀非常嚴重)。
數據發現,頭部和頸部鱗狀細胞癌有很大危險轉移腫瘤到淋巴系統,並因此可能降低療效[32]。一項報告顯示,食道鱗狀細胞癌有58%的比率轉移到淋巴結,並最終導致降低生還率[33]。研究顯示淋巴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僅為49.5%,越多的腫瘤進入淋巴系統,生存率越低。
鱗狀皮膚癌的發作在年齡、性別、種族、地理和遺傳上有不同。在年齡上,鱗狀皮膚癌主要發作於66歲左右。男性和女性在患有此病的比率上為2:1,白種人更容易感染,特別是凱爾特人的皮膚種類,因為他們更多接近於紫外線。還有一些罕見先天性疾病容易引起皮膚癌症。在一些地理位置上,一些曝光的還有砒元素的井水或來自工業用水污染的情況,也可能非常大程度提高患有鱗狀皮膚癌的危險[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