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又稱基膜[1]底膜[2],以區別耳蝸之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是一層特化薄而柔韌的胞外基質(無細胞薄膜狀結構),位於上皮細胞基底面與深部結締組織間,可提供細胞和組織支持並充當複雜信號傳導的平台[3][4][5]

快速預覽 基底膜, 標識字符 ...
基底膜
Thumb
基底膜及上皮表示圖
Thumb
圖像展示了口腔黏膜內層的基底膜,它將上皮組織內層與疏鬆的結締組織層的lamina propria分開。
標識字符
拉丁文membrana basalis
MeSHD001485
THH2.00.00.0.00005
FMAFMA:63872
顯微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 terms of microanatomy
關閉

組成

基底膜是由基板[6](basal lamina)及網板英語reticular lamina[7](reticular lamina)兩者所組合而成。兩者以固定纖維英語anchoring fibrils(anchoring fibrils)(第七型膠原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緊密結合。[8]

基板又可以再分為兩層,較清澈且較靠近上皮的稱為透明層(lamina lucida),較緻密且較靠近連結組織的稱為緻密層英語lamina densa(lamina densa)。緻密層由基底膜聚糖英語perlecan構成[9],厚度約30~70奈米之間,上下有第四型膠原蛋白構成纖維(平均直徑約30奈米)所組成的網狀組織(約0.1~0.2奈米厚)加以固定。

基底膜的構造如下:

  • 上皮組織(外層)

  • 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
    • 基板(basal lamina)
      • 透明板(lamina lucida)
        • 板素(laminin)
        • 插入素(integrin)
        • entactins
        • dystroglycans
      • 緻密層(lamina densa)
    • 附加蛋白:(基板及網板之間)
      • 第七型膠原蛋白(type VII collagen):固定蛋白
      • 纖維蛋白原(微纖絲)
    • 網狀板(lamina reticularis)
      • 第三型膠原蛋白(type III collagen)

  • 結締組織(內部)

功能

  • 基底膜的最基本功能是藉由基質黏着分子英語substrate adhesion molecules(substrate adhesion molecules)將上皮組織固定於疏鬆結締組織之上。
  • 同時也扮演一項機械性的屏障,防止惡性腫瘤細胞直接侵入其他組織[11]。初期的惡性腫瘤因為有了這層屏障而被限制於上皮組織,故將未穿越基底膜的惡性腫瘤稱為原位癌

疾病

部分基底膜的疾病是由於功能衰竭,可能導因於基因缺陷、受傷、免疫系統退化或其他原因。[13]

參考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