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文艺理论家、批评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風(1902年11月2日—1985年6月8日),原名張光人,筆名谷非、高荒、張果等,湖北蘄春人,中國文藝理論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七月派詩人,中國左翼文化代表人之一。曾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部長,與魯迅甚有交往[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其文藝思想與社會主流思想不和而遭到批評,並掀起一場涉及面巨大的政治批判運動。改革開放後被平反。
1902年11月2日生人,父親是做豆腐的,家境不是很好。1913年,十一歲時才上村學。1920年,到武昌讀中學。1923年,轉入國立東南大學附屬中學,與巴金等人同學,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胡風積極參加,下半年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6年改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2]
在國民革命軍北伐的風潮中,胡風於1926年回到湖北家鄉參加打倒軍閥的鬥爭。中國國民黨清黨後他從鄂東家鄉逃到武漢,正逢武漢國民政府分共,胡風對革命前途悲觀。清黨以後,他繼續在湖北省黨部和第三十一軍政治部做宣傳工作。1927年8月-10月末,胡風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任宣傳幹事,鄧初民任宣傳部長,他協助鄧編了兩期《武漢評論》。11月,胡風到南昌,由陶希聖介紹,編《國民日報》副刊。胡風這段時間的文章,多半發表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機關報《武漢評論》和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的機關報《國民日報》上。1928年初,胡風為江西省政府的機關報《策進周刊》撰稿。
1929年,赴日慶應大學英文科留學,加入日本普羅科學研究所藝術研究會[1],並在日本刊物《藝術學研究》和《普羅文學講座》上介紹過中國左翼革命文學,和日本的左翼作家江口渙、小林多喜二交往。加入了日本共產黨、日本反帝同盟和日本左翼作家組織,擔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東京分會負責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由於胡風在留日中國學生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參加反戰活動,1933年3月,被日本政治警察機關[來源請求]特高科密捕,7月初,被驅逐後回到上海,參加左翼文藝運動,任左聯宣傳部長、行政書記。
1935年,編輯地下叢刊《木屑文叢》發表小說,反映蘇區鬥爭,並且介紹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1936年初,合作編輯《海燕》,翻譯反映朝鮮、台灣人民反殖民抗爭的短篇小說集《山靈》,收錄台灣左翼作家用日本語創作的小說,如楊逵《送報伕》、呂赫若《牛車》等,是世界漢譯日本語台灣文學的第1人。
1937年,抗戰爆發後,胡風在上海編輯《七月》文學周刊,出版了《七月詩叢》和《七月文叢》叢書。1938年,當選為在武漢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委,兼任復旦大學教授,著有詩集《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譯文集《人與文學》。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撤退到香港,編輯出版了文學雜誌《希望》。1942年,從香港轉往桂林。1943年,到重慶,以周恩來提供的中共資助籌辦《希望》雜誌。1945年1月,胡風在《希望》創刊號上發表舒蕪的長篇哲學論文《論主觀》。1946年2月回到上海,繼續主辦希望社,編輯和出版刊物和叢書。1948年底,應中共中央邀請經香港前往北方「解放區」,次年3月抵已「和平解放」一個多月的北平,參與籌備「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胡風在7月召開的大會上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及隨後成立的「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文協」)常務委員,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會議,11月20日,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副刊《人民文藝》上發表組詩《時間開始了》第一樂章《歡樂頌》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著有抒情長詩《時間開始了!》和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長詩《為了朝鮮·為了人類》[1]。[3]
胡風雖然在政治上擁護中共,但在文藝理論的主張上多次與中共在文藝界領導人(如周揚)的觀點相衝突,從1945年起,他的文藝理論多次受到批評,性情直率的胡風則也毫不客氣的做反批評[4]。
1951年起,一些人寫信給《文藝報》編輯部,要求再次批評胡風文藝思想。[5]1952年初,《〈文藝報〉通訊員內部通報》陸續刊登了這些來信,從此拉開運動序幕。1955年1月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於開展批判胡風思想的報告》。2月,中國作協主席團擴大會議決定對胡風文藝思想進行全面批判[4]。4月13日,胡風舊友舒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抨擊文章《胡風文藝思想反黨反人民的實質》,同時還交出了在1940年代與胡風的私人通信。5月13日至6月10日毛澤東發起批判胡適資產階級唯心主義運動,認為胡風反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因此令《人民日報》在5月13日至6月10日發表《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材料》共三批,並親自寫編者按[6]。在此期間,《人民日報》還在每天第三版用五分之二以上甚至全幅整版,刊登聲討文章、讀者來信和漫畫鼓動聲勢。胡風隨後被判為反革命,並於同年5月18日被捕。同時還涉及2,100多人,逮捕其中92人,正式定為「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的78人,骨幹23人。胡風入獄十年後被正式判刑14年,後文革時期重判為無期徒刑。[7]
1979年獲釋,1980年、1986年、1988年,經歷三次平反過程,才徹底平反。其間曾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和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顧問等職。在徹底平反前的1985年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8]。1980年,中共中央組織部、公安部給胡風案平反時,認定於1927年至1928年期間,在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宣傳部任幹事、在江西剿共軍第三十一軍政治部宣傳科擔任了28天科長,負責編輯湖北省黨部機關刊物《武漢評論》、江西省黨部機關報《國民日報》副刊,曾撰寫《反共宣傳大綱》等有反共內容的文章的這段歷史屬於政治歷史問題,不應以歷史反革命論罪。1985年4月,公安部對胡風歷史上的問題(關於胡自動退團問題;在國民黨省黨部任職;在剿共軍任反動職務;寫「反共宣傳大綱」等)又進一步複查,經研究並請示中央書記處同意,認為胡申訴的五個歷史問題,有的仍然證據不足,如「撰寫反共宣傳大綱」僅一人檢舉,胡一直否認。
在中國文壇是一位創作頗豐、活躍的文藝理論批評家,他的理論涉及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戲劇、電影、兒童文學、小品文等,其文學理論著述輯成三卷本《胡風評論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胡風一生主要致力於文學理論研究,著有《為祖國而歌》,雜文集《棘原草》,文藝批評論文集《劍·文藝·人民》、《論民族形式問題》、《在混亂裏面》、《逆流的日子》、《為了明天》、《論現實主義的路》,散文集《人環二記》,譯文集《人與文學》,特寫集《和新人物在一起》,雜文短記《從源頭到洪流》,《關於幾年來文藝實踐情況的報告》(即《三十萬言書》)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