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印歐語系東斯拉夫語族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俄羅斯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羅馬化:russkiy yazyk,發音:[ˈruskʲɪj jɪˈzɨk] (ⓘ)),通稱俄語,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東斯拉夫語支,是斯拉夫語族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及哈薩克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使用,且在中國和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裏曾經被學校廣泛列為第一外語教學。俄文為聯合國正式語文之一。在蘇聯時代,蘇聯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非常強調俄語的重要性。雖然這些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現在很多開始強調使用當地語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語仍然是這些地區最廣泛使用的共通語言。俄語屬於印歐語系,是東斯拉夫語支中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十世紀的內容。俄語是歐亞大陸中分佈區域廣大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語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語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3]。
此條目可參照俄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4年6月23日) |
據記載在1000年現代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大部分區域居住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東支,說着很相近的方言群。約880年統一成為基輔羅斯,以古東斯拉夫語為書面和貿易用語。後來988年基督教傳入,同時南斯拉夫的古教會斯拉夫語被引入成為官方和禮拜儀式語言。來自拜占庭希臘語的借詞和借譯詞開始在這一時期進入古東斯拉夫語和口語方言,同時影響着古教會斯拉夫語。
1100年基輔羅斯瓦解後方言迅速分化。現代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域產生羅塞尼亞語,而現代俄羅斯的地域產生中古俄語。二者在13世紀這些地區在西部立陶宛大公國、波蘭、匈牙利和東部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封建共和國與臣服韃靼人的多個小公國之間的劃分而成為不同的語言。
莫斯科和諾夫哥羅德的官方語言是教會斯拉夫語,這是由古教會斯拉夫語發展而來的語言,幾個世紀裏都是書面語言,直到彼得大帝時代被限制用於聖經和禮拜儀式用語。俄語在教會斯拉夫語的強烈影響下一直發展到17世紀末,隨後這種影響發生了扭轉,而且導致了一些禮拜儀式用文字的衰落。
彼得大帝政治改革伴隨着字母的改革,而且達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目的。專用詞彙取自西歐語言。1800年,貴族日常用的法語和有時使用的德語佔了很大一部分。許多19世紀的俄語小說,像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包含整段和整頁未翻譯的法語,有着受教育的讀者不需要翻譯的假設。
現代的書面語被認為來自亞歷山大·普希金在19世紀前三分之一的時期,他通過排除一些古老的文法和詞彙(所謂的「высо́кий стиль」——「高級形式」),提倡當時口語中可以找到的文法和詞彙改變了俄語。現代的年輕讀者或許只能從普希金著作中體會一些明顯難以理解的詞語,自從少數普希金所用的詞語變得古老或者轉變了意思。事實上,許多19世紀俄羅斯作家尤其是普希金、米哈伊爾·萊蒙托夫、尼古拉·果戈里、亞歷山大·格里博也多夫所用的表達方式成為現代俄語口語中常見的方式。
20世紀政治劇變和整個意識形態的變化在1918年正字法改革以後給俄語帶來了現代化的形式。政治環境和蘇聯在軍事、科技(尤其是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俄語帶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是20世紀中期。
蘇聯時期對其他民族語言的政策其實是搖擺不定的,即使各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聯合的角色和高一級的地位使俄語保留了下來,即使只在1990年被宣佈成為官方語言。[4]隨着1991年蘇聯解體,新獨立的國家鼓勵使用當地語言,其中一部分給予俄語特別待遇,雖然俄語作為後蘇聯國家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角色持續下來,但近年部分國家如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已改用英語作為國際交流語言。
由於全世界俄羅斯人的減少和俄羅斯總人口的減少,俄語的使用人口也出現了衰減。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影響力的下降也使世界其他地方俄語使用者人數減少。[5][6][7]根據俄羅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社會學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Arefyev A. L.在2006年期刊Demoskop Weekly上發表的估計,[8]俄語在全世界逐漸失去了地位,特別是在俄羅斯。[6][9][10][11]2012年A. L. Arefyev發佈了新的學術研究「俄語在20-21世紀的轉變」,其中他得出結論在世界各地俄語趨於進一步的衰落(見於2013年出版的期刊Demoskop Weekly)。[5][12][13][14]在前蘇聯國家俄語逐漸被當地語言取代。[5][15]當前世界上俄語使用者的人數取決於世界上俄羅斯人(作為俄語主要的分佈來源)的數量和俄羅斯(以俄語為官方語言)的人口。[5][6][7]
俄語是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一種語言,從口語角度來看,它的近親是烏克蘭語及白俄羅斯語,都屬於東斯拉夫語支。在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境內很多地方,這幾種語言可以互換,在某些地方這種傳統雙語語境導致語言混合。
俄語是聯合國和俄羅斯的官方語言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的少數民族正式語言之一(俄羅斯族使用)。
直至1917年,俄語是俄羅斯帝國的唯一官方語言,但在蘇聯時期,每個加盟成員國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俄語就成為蘇聯一體角色的語言。
在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獨立國家鼓勵人民使用自己本國的母語,因而扭轉了俄語獨大的狀況,然而作為全國溝通的角色不變。
在拉脫維亞,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俄語人口,主要來自兩次大戰前的俄國和前蘇聯移民。現時俄語不是官方語言,而俄語在課堂的使用依然在辯論中。在愛沙尼亞,蘇維埃時代的俄語使用者移民和他們的後裔構成國家的當前人口的大約四分之一左右。在立陶宛,俄語人口佔全國比例是少於十分之一的。然而,大約80%波羅的海地區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語交談。而在芬蘭,由於曾經是俄國的一部份,仍然有幾個俄語社區。
在20世紀,俄語在華沙條約成員國的學校裏被廣泛地使用,包括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但是,年輕一代的俄語通常都不流利,因為俄語不再於學校廣泛使用。在中國與蘇聯友好期間,俄語被指定為學校的第一外語來教授,以後因中蘇決裂其地位在1964年為英語所取代。此外,由於受到蘇聯影響,一些亞洲國家譬如老撾、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教導著俄語。而在阿富汗的幾個部落,俄語仍然被使用作為混合語。
在以色列,由於歷史上有大批猶太人從蘇聯或在其解體後移民至當地,俄語是除英語之外,該國使用最廣泛的非官方語言之一。至少75萬名前蘇聯的猶太人移民使用俄語(1999年人口調查)。以色列的新聞、網站及出版物亦經常使用俄語。
在北美洲,有相當大的俄語社區,特別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區如紐約、洛杉磯、三藩市、多倫多、邁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蘭郊區的里士滿高地。單在紐約、洛杉磯俄語人口估計達50萬人。他們發佈他們自己的報紙,和居住在自足的區域(特別是在1960年代開始的移民)。
20世紀的初期,西歐湧入許多俄語的移民。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希臘、巴西和土耳其,講俄語的社區共計有三百萬人。
俄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和未得國際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南奧塞梯、阿布哈茲的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六個官方語言之一。在俄羅斯及前蘇聯境內,對於以俄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士來說,用俄語上課是熱門的選擇。
雖然俄羅斯族人口在俄羅斯佔了78%,在白俄羅斯佔10%,在哈薩克佔26%,在烏克蘭佔17%,在吉爾吉斯佔9%,在摩爾多瓦佔6%,在阿塞拜疆佔2%,在格魯吉亞佔1.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了不足1%,但是以俄語授課的學生在俄羅斯佔了97%,在白俄羅斯佔75%,在哈薩克佔41%,在烏克蘭佔25%,在吉爾吉斯佔21%,在摩爾多瓦佔7%,在阿塞拜疆佔7%,在格魯吉亞佔5%,在亞美尼亞及塔吉克佔2%。
在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儘管官方減少以俄語教授的科目,仍有學校仍以俄語教學。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部分前蘇聯國家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政策,其中也包括限制使用俄語。比如土庫曼在1996年後不再將俄語列為官方語言,並在2002年將所有以俄語和土庫曼語教學的雙語學校均轉變為土庫曼語普通教育學校,但是保留部分俄語課程,而純粹使用俄語教學的學校僅剩位於阿什哈巴德的一所貴族學校[16][17]。在烏克蘭,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基輔政府開始大規模推行禁止俄語的政策,例如在學校中禁止使用俄語溝通、確立烏克蘭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並禁止紙質媒體使用俄語出版[18][19]。在亞美尼亞,雖然俄語依然被廣泛使用,但是1993年通過的語言法削弱了俄語在亞美尼亞的官方地位,並確定了亞美尼亞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20]
俄文使用西里爾字母書寫。俄語字母共有33個。下表展示其大寫字母,以及用國際音標標示的這些字母在通常情況下的發音。
А /a/ |
Б /b/ |
В /v/ |
Г /ɡ/ |
Д /d/ |
Е /je/ |
Ё /jo/ |
Ж /ʐ/ |
З /z/ |
И /i/ |
Й /j/ |
К /k/ |
Л /l/ |
М /m/ |
Н /n/ |
О /o/ |
П /p/ |
Р /r/ |
С /s/ |
Т /t/ |
У /u/ |
Ф /f/ |
Х /x/ |
Ц /ts/ |
Ч /tɕ/ |
Ш /ʂ/ |
Щ /ɕː/ |
Ъ ∅ |
Ы /ɨ/ |
Ь /ʲ/ |
Э /e/ |
Ю /ju/ |
Я /ja/ |
早期的俄語字母還包括⟨ѣ⟩[與⟨е⟩(/je/或者/ʲe/)併合]、⟨і⟩與⟨ѵ⟩(與⟨и⟩/i/併合)、⟨ѳ⟩(與⟨ф⟩/f/併合)、⟨ѫ⟩(與⟨у⟩/u/併合)、⟨ѭ⟩[與⟨ю⟩(/ju/或者/ʲu/)併合]以及⟨ѧ/ѩ⟩(後來演變成⟨я⟩的字形,並轉變為/ja/或者/ʲa/)。在這些字母被廢棄的的同時或者之後的一段時間,它們會被用在與之相關的文章裏面。⟨ъ⟩和⟨ь⟩最初表示超短元音或者非重讀的/ŭ/、/ĭ/。
因為在電腦運算上的許多技術限制,以及不易找到西里爾字母的鍵盤,這種情形下常用拉丁字母來轉寫俄文。例如мороз(霜)會轉寫為moroz,мышь(老鼠)會轉寫為mysh或myš。拉丁字母轉寫一度曾被住在俄羅斯以外的人士使用,不過現在說俄語的電腦使用者較常使用Unicode字符編碼,可以完全整合俄文字母。有一些免費軟件利用字符編碼可以讓使用者輸入俄文字母,即使是用西方的QWERTY鍵盤也可以輸入[22]。
俄文字母有許多不同的字符編碼系統。KOI8-R是由蘇維埃政府所設計,原意是要成為俄文的標準編碼,此編碼仍在類UNIX系統廣為使用。不過MS-DOS及OS/2(IBM866)、傳統的麥金塔(IEC 8859-5)及Microsoft Windows(CP1251)加深了俄文字母系統的混亂,最後Windows-1251成為1995年至2005年俄文互聯網及電子郵件通訊的實質標準。
早期使用的8位元編碼已很少用在通訊協定及文字交換的資料格式,現在大部份已被UTF-8取代。有許多不同的編碼轉換軟件,像iconv即為其中之一,大部份的Linux、麥金塔版本都支援此軟件,也有一些其他的作業系統支援,不過現在只有在存取多年前製作的文字檔時才會用到轉換軟件。
除了現代的俄文字母外,Unicode(及UTF-8)有早期西里爾字母(基於希臘字母)的編碼,以及其他斯拉夫文字,或是用西里爾字母的非斯拉夫文字。
俄語的語音系統發源於斯拉夫語族,但在早期歷史上改變很多,大約公元1400年大致成型。
標準俄語基於莫斯科方言,有很強的重音和適度的音調變化。重音元音有一點拉長,而非重音元音傾向於抬升成閉元音或者模糊元音/ə/。
俄語裏一個音節裏的聲母和韻尾最多可以含8個輔音,用公式表示如下(V代表元音,C代表輔音):
(V)
俄語中的詞性分為10大類
至於語法較為複雜,分別如下:
俄語詞性有性、數、格之變化,例如格分為:主格(第1格)、屬格(第2格)、與格(第3格)、賓格(第4格)、工具格(第5格)和前置格(第6格),動詞有「體」之分,還有形動詞和副動詞之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