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涅狄格州是位於美國紐英倫地區的聯邦州。[1]作為建國十三州之一,康涅狄格州參加了自美國革命以來全部59次總統選舉。[2]在美國建國初期,康涅狄格州以支持保守的聯邦黨而聞名。[3]在第二政黨體系中,康涅狄格州傾向於支持反積遜派的候選人。[4]自南北戰爭結束後,康涅狄格州長期作為搖擺州直至1896年。[5]此後直至1932年,康州一直是共和黨的據點,在此期間康涅狄格州共和黨主席J·亨利·羅拉巴克建立了一個「高效、保守、吝嗇且受絕對控制」的政治機器。[6]
選舉次數 | 59 |
---|---|
投給民主黨次數 | 21 |
投給共和黨次數 | 23 |
投給輝格黨次數 | 3 |
投給民主共和黨次數 | 4 |
投給聯邦黨次數 | 6 |
投給其他政黨次數 | 2[a] |
投給最終獲勝候選人次數 | 40 |
投給最終失敗候選人次數 | 19 |
在大蕭條期間,康涅狄格州開始轉向民主黨候選人。此後儘管也有數個共和黨候選人贏得該州,但其優勢已大不如前。[7]自1992年以來,該州一直投票支持民主黨候選人。[8]
康涅狄格州為全國普選票州際協定簽署州,該州際協定約定簽署州將其所有選舉人票投給總統選舉全國普選勝出者,即便其他候選人在個別簽署州普選勝出。截至2023年,該協定尚未施行。[9]
總統選舉
政黨圖示 |
---|
美國獨立黨–(AI)
反共濟會黨–(Anti-M)
美國共產黨–(CPUSA)
憲法聯盟黨–(CU)
民主黨–(D)
民主共和黨–(DR)
自由土地黨–(FS)
聯邦黨–(F)
綠黨–(G)
綠背黨–(GB)
獨立候選人 –(I)
一無所知黨–(KN)
自由共和黨–(LR)
自由黨–(LI)
國家民主黨–(ND)
國家共和黨–(NP)
國家聯盟黨–(NU)
進步黨 (1912年)–(PR-1912)
進步黨 (1924年)–(PR-1924)
進步黨 (1948年)–(PR-1948)
禁酒黨–(PRO)
改革黨–(RE)
共和黨–(R)
美國社會黨–(S)
南方民主黨(SD)
輝格黨(W)
聯盟黨–(U)
|
作為紐英倫的一部分,康涅狄格州曾經是聯邦黨的大本營,自1796年起至1816年一直支持聯邦黨候選人。[3]在1820年之前,該州的選舉人團由州議會指派。[10]
年份 | 獲勝者 | 第二名 | EV | Ref.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
喬治·華盛頓 (I)‡ | –
|
–
|
–
|
–
|
–
|
7 | ||||
喬治·華盛頓 (I)‡ | –
|
–
|
–
|
–
|
–
|
9 | ||||
約翰·亞當斯 (F)‡ | –
|
–
|
湯馬士·傑佛遜 (DR) | –
|
–
|
9 | ||||
約翰·亞當斯 (F) | –
|
–
|
湯馬士·傑佛遜 (DR)‡ | –
|
–
|
9 | ||||
查理斯·科茨沃斯·平克尼 (F) | –
|
–
|
湯馬士·傑佛遜 (DR)‡ | –
|
–
|
9 | ||||
查理斯·科茨沃斯·平克尼 (F) | –
|
–
|
占士·麥迪遜 (DR)‡ | –
|
–
|
9 | ||||
德威特·克林頓 (F) | –
|
–
|
占士·麥迪遜 (DR)‡ | –
|
–
|
9 | ||||
魯弗斯·金 (F) | –
|
–
|
占士·門羅 (DR)‡ | –
|
–
|
9 | ||||
占士·門羅 (DR)‡ | 3,871 | 84.17% | 未宣誓選舉人 (F) | 728 | 15.83% | 9 |
1824年的選舉為民主共和黨解體後一次複雜的政黨重組選舉,參加此次選舉的四名候選人皆聲稱自己代表民主共和黨,並爭試圖奪國家各部分影響力。這次選舉是歷史上僅有的一次在沒有候選人獲得多數選舉人票的情況下按照《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規定由眾議院決定的權變選舉,[30]也是唯一一次獲得多數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安德魯·積遜)沒有當選的選舉。此次選舉失利讓積遜及其擁躉感到非常痛苦,他們宣稱昆西·亞當斯的當選是一場「腐敗的交易」。[31]
年份 | 獲勝者 | 第二名 | 其他候選人[e] | EV | Ref.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
1828年 | 約翰·昆西·亞當斯 (NR) | 13,829 | 71.36% | 安德魯·積遜 (D)‡ | 4,448 | 22.95% | –
|
–
|
–
|
8 | ||||
1832年 | 亨利·克萊 (NR) | 18,155 | 55.29% | 安德魯·積遜 (D)‡ | 11,269 | 34.32% | 威廉·沃特 (Anti-M) | 3,409 | 10.38% | 8 | ||||
1836年 | 馬田·范布倫 (D)‡ | 19,294 | 50.65% | 威廉·亨利·夏里遜 (W) | 18,799 | 49.35% | –
|
–
|
–
|
8 | ||||
1840年 | 威廉·亨利·夏里遜 (W)‡ | 31,598 | 55.55% | 馬田·范布倫 (D) | 25,281 | 44.45% | –
|
–
|
–
|
8 | ||||
1844年 | 亨利·克萊 (W) | 32,832 | 50.81% | 占士·諾克斯·波爾克 (D)‡ | 29,831 | 46.17% | –
|
–
|
–
|
6 | ||||
1848年 | 扎卡里·泰勒 (W)‡ | 30,318 | 48.59% | 路易斯·卡斯 (D) | 27,051 | 43.35% | 馬田·范布倫 (FS) | 5,005 | 8.02% | 6 | ||||
1852年 | 富蘭克林·皮雅斯 (D)‡ | 33,249 | 49.79% | 溫菲爾德·史葛 (W) | 30,359 | 45.46% | 約翰·P·黑爾 (FS) | 3,161 | 4.73% | 6 | ||||
1856年 | 約翰·弗里蒙特 (R) | 42,717 | 53.18% | 占士·布坎南 (D)‡ | 34,997 | 43.57% | 米勒德·菲爾莫爾 (KN) | 2,615 | 3.26% | 6 |
1860年選舉為複雜的政黨重組選舉,先前兩黨聯盟的破裂最終導致4個政黨爭奪國家各部分影響力。[56]選舉結果為奴隸制強烈反對者勝利,刺激11個州脫離美利堅合眾國,並引發南北戰爭。[57]
年份 | 勝出者 | 第二位 | 第三位 | 第四位 | EV | Ref.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1860年 | 亞伯拉罕·林肯 (R)‡ | 43,486 (53.86%) |
史提芬·阿諾·道格拉斯 (D) | 17,364 (21.5%) |
約翰·C·布雷肯里奇 (SD) | 16,558 (20.51%) |
約翰·貝爾 (CU) | 3,337 (4.13%) |
6 |
年份 | 獲勝者 | 第二名 | 其他候選人[f] | EV | Ref.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候選人 | 得票數 | % | ||||||
亞伯拉罕·林肯 (NU)‡ | 44,693 | 51.38% | 佐治·B·麥克萊倫 (D) | 42,288 | 48.62% | –
|
–
|
–
|
6 | |||||
尤利西斯·格蘭特 (R)‡ | 50,788 | 51.49% | 霍拉肖·西摩 (D) | 47,844 | 48.51% | –
|
–
|
–
|
6 | |||||
尤利西斯·格蘭特 (R)‡ | 50,314 | 52.41% | 霍勒斯·格里利 (LR) | 45,695 | 47.59% | –
|
–
|
–
|
6 | |||||
森姆·蒂爾頓 (D) | 61,927 | 50.7% | 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 (R)‡ | 59,033 | 48.33% | 彼得·庫珀 (GB) | 774 | 0.63% | 6 | |||||
占士·艾伯林·加菲 (R)‡ | 67,071 | 50.51% | 溫菲爾德·史葛·漢考克 (D) | 64,411 | 48.5% | 占士·B·韋弗 (GB) | 868 | 0.65% | 6 | |||||
格羅弗·克里夫蘭 (D)‡ | 67,182 | 48.95% | 占士·G·拜仁 (R) | 65,898 | 48.01% | 約翰·聖約翰 (PRO) | 2,493 | 1.82% | 6 | |||||
格羅弗·克里夫蘭 (D) | 74,920 | 48.66% | 班哲文·夏里遜 (R)‡ | 74,584 | 48.44% | 克林頓·B·菲斯克 (PRO) | 4,234 | 2.75% | 6 | |||||
格羅弗·克里夫蘭 (D)‡ | 82,395 | 50.06% | 班哲文·夏里遜 (R) | 77,032 | 46.8% | 約翰·比德韋爾 (PRO) | 4,026 | 2.45% | 6 | |||||
威廉·麥金萊 (R)‡ | 110,285 | 63.24% | 威廉·詹寧斯·拜仁 (D) | 56,740 | 32.54% | 約翰·M·帕爾默 (ND) | 4,336 | 2.49% | 6 | |||||
威廉·麥金萊 (R)‡ | 102,572 | 56.92% | 威廉·詹寧斯·拜仁 (D) | 74,014 | 41.07% | 約翰·G·伍利 (PRO) | 1,617 | 0.9% | 6 | |||||
狄奧多·羅斯福 (R)‡ | 111,089 | 58.12% | 奧爾頓·P·帕克 (D) | 72,909 | 38.15% | 尤金·域陀·德布斯 (S) | 4,543 | 2.38% | 7 | |||||
威廉·侯活·塔虎脫 (R)‡ | 112,915 | 59.43% | 威廉·詹寧斯·拜仁 (D) | 68,255 | 35.92% | 尤金·域陀·德布斯 (S) | 5,113 | 2.69% | 7 | |||||
活羅·韋爾遜 (D)‡ | 74,561 | 39.16% | 威廉·侯活·塔虎脫 (R) | 68,324 | 35.88% | 狄奧多·羅斯福 (PR-1912) | 34,129 | 17.92% | 7 | |||||
查理斯·埃文斯·休斯 (R) | 106,514 | 49.8% | 活羅·韋爾遜 (D)‡ | 99,786 | 46.66% | 亞倫·L·本森 (S) | 5,179 | 2.42% | 7 | |||||
華倫·加馬利爾·哈定 (R)‡ | 229,238 | 62.72% | 占士·米德爾頓·考克斯 (D) | 120,721 | 33.03% | 尤金·域陀·德布斯 (S) | 10,350 | 2.83% | 7 | |||||
卡雲·古列茲 (R)‡ | 246,322 | 61.54% | 約翰·威廉·戴維斯 (D) | 110,184 | 27.53% | 羅拔·拉福萊特 (PR-1912) | 42,416 | 10.6% | 7 | |||||
夏拔·賀夫 (R)‡ | 296,641 | 53.63% | 阿爾·史密夫 (D) | 252,085 | 45.57% | 諾曼·湯馬士 (S) | 3,029 | 0.55% | 7 | |||||
夏拔·賀夫 (R) | 288,420 | 48.54%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D)‡ | 281,632 | 47.4% | 諾曼·湯馬士 (S) | 20,480 | 3.45% | 8 |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D)‡ | 382,129 | 55.32% | 阿爾夫·蘭登 (R) | 278,685 | 40.35% | 威廉·萊姆基 (U) | 21,805 | 3.16% | 8 |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D)‡ | 417,621 | 53.44% | 溫德爾·威爾基 (R) | 361,819 | 46.3% | 厄爾·白勞德 (CPUSA) | 1,091 | 0.14% | 8 |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D)‡ | 435,146 | 52.3% | 湯馬士·杜威 (R) | 390,527 | 46.94% | 諾曼·湯馬士 (S) | 5,097 | 0.61% | 8 | |||||
湯馬士·杜威 (R) | 437,754 | 49.55% | 哈里·S·杜魯門 (D)‡ | 423,297 | 47.91% | 亨利·阿加德·華萊士 (PR-1948) | 13,713 | 1.55% | 8 | |||||
懷特·艾森豪威爾 (R)‡ | 611,012 | 55.7% | 阿德萊·史蒂文森二世 (D) | 481,649 | 43.91% | 達林頓·胡普斯 (S) | 2,244 | 0.2% | 8 | |||||
懷特·艾森豪威爾 (R)‡ | 711,837 | 63.72% | 阿德萊·史蒂文森二世 (D) | 405,079 | 36.26% | 其他 | 205 | 0.02% | 8 | |||||
約翰·甘迺迪 (D)‡ | 657,055 | 53.73% | 李察·尼克遜 (R) | 565,813 | 46.27% | 海選候選人 | 15 | 0% | 8 | |||||
林登·詹森 (D)‡ | 826,269 | 67.81% | 巴里·戈德華特 (R) | 390,996 | 32.09% | 海選候選人 | 1,313 | 0.11% | 8 | |||||
休伯特·漢弗萊 (D) | 621,561 | 49.48% | 李察·尼克遜 (R)‡ | 556,721 | 44.32% | 佐治·華萊士 (AI) | 76,650 | 6.1% | 8 | |||||
李察·尼克遜 (R)‡ | 810,763 | 58.57% | 佐治·麥戈文 (D) | 555,498 | 40.13% | 約翰·施米茨 (AI) | 17,239 | 1.25% | 8 | |||||
傑拉爾德·福特 (R) | 719,261 | 52.09% | 占美·卡特 (D)‡ | 647,895 | 46.92% | 萊斯特·馬多克斯 (AI) | 7,101 | 0.51% | 8 | |||||
朗奴·列根 (R)‡ | 677,210 | 48.16% | 占美·卡特 (D) | 541,732 | 38.52% | 約翰·B·安達臣 (I) | 171,807 | 12.22% | 8 | |||||
朗奴·列根 (R)‡ | 890,877 | 60.73% | 禾特·蒙代爾 (D) | 569,597 | 38.83% | 格斯·霍爾 (CPUSA) | 4,826 | 0.33% | 8 | |||||
喬治·夏拔·獲加·布殊 (R)‡ | 750,241 | 51.98% | 米高·杜卡基斯 (D) | 676,584 | 46.87% | 羅恩·保羅 (LI) | 14,071 | 0.97% | 8 | |||||
比爾·克林頓 (D)‡ | 682,318 | 42.21% | 喬治·夏拔·獲加·布殊 (R) | 578,313 | 35.78% | 羅斯·佩羅 (I) | 348,771 | 21.58% | 8 | |||||
比爾·克林頓 (D)‡ | 735,740 | 52.83% | 鮑勃·多爾 (R) | 483,109 | 34.69% | 羅斯·佩羅 (RE) | 139,523 | 10.02% | 8 | |||||
阿爾·戈爾 (D) | 816,015 | 55.91% | 喬治·獲加·布殊 (R)‡ | 561,094 | 38.44% | 拉爾夫·納德 (G) | 64,452 | 4.42% | 8 | |||||
約翰·克里 (D) | 857,488 | 54.31% | 喬治·獲加·布殊 (R)‡ | 693,826 | 43.95% | 拉爾夫·納德 (I) | 12,969 | 0.82% | 7 | |||||
巴拉克·奧巴馬 (D)‡ | 997,773 | 60.59% | 約翰·麥凱恩 (R) | 629,428 | 38.22% | 拉爾夫·納德 (I) | 19162 | 1.16% | 7 | |||||
巴拉克·奧巴馬 (D)‡ | 905,083 | 58.06% | 米特·羅姆尼 (R) | 634,892 | 40.73% | 加里·詹森 (LI) | 12,580 | 0.81% | 7 | |||||
希拉里·克林頓 (D) | 897,572 | 54.57% | 當勞·特朗普 (R)‡ | 673,215 | 40.93% | 加里·詹森 (LI) | 48,676 | 2.96% | 7 | |||||
祖·拜登 (D)‡ | 1,080,831 | 59.25% | 當勞·特朗普 (R) | 715,291 | 39.21% | 喬·喬根森 (LI) | 20,227 | 1.11% | 7 |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籍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