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
加拿大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拿大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倫多 Toronto | |
---|---|
市(單層次) | |
多倫多市 City of Toronto | |
綽號:會議之城 | |
格言:多元化我們的力量(Diversity Our Strength ) | |
多倫多位於安大略省之位 | |
坐標:43°40′13″N 79°23′12″W | |
國家 | 加拿大 |
省 | 安大略省 |
政府 | |
• 市長 | 鄒至蕙 |
• 市議會 | 多倫多市議會 |
面積 | |
• 市(單層次) | 1,749 平方公里(675 平方英里) |
• 市區 | 630.20 平方公里(243.32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7,125 平方公里(2,751 平方英里) |
人口(2021) | |
• 市(單層次) | 2,794,356人 |
• 都會區 | 6,202,225 |
時區 | 東部標準時間(UTC-5) |
• 夏時制 | 東部日光節約時間(UTC-4) |
網站 | 多倫多市官方網頁 |
多倫多[註 1](英語: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區。根據2021年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倫多市人口達2,794,356人,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市是大多倫多地區的核心地區,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區(稱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9][10][11]都會區有6,202,225名居民,[12]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9,765,188名居民。[10]作為加拿大的經濟中心,多倫多是一個世界級城市,[13]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14][15]多倫多在經濟上的領先地位在於金融、商業服務、電信、航太、交通運輸、媒體、藝術、電影、電視製作、出版、軟件、醫藥研究、教育、旅遊、體育等產業。[16][17]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總部設於市內,有多數加拿大公司在這裏上市。
多倫多的國際性人口[18]體現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19]而市內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20],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倫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準、以及對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經濟學智囊團列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21][22]另一方面,多倫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23]
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倫多兩小時車程的郊區。加拿大大約1/6的就業機會在該市。多倫多當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達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該城市也是加拿大華人最多的城市。除此之外也有大量世界各地的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人口統計資料使多倫多成為世界上最多元文化和多種族的城市之一。2016年,該市居民的51.5%屬於明顯的少數族裔,而2011年這一比例為49.1%,和1981年為13.6%。多倫多還建立了多個社區,例如多倫多華埠、意大利大街、小意大利、芝蘭印度街、希臘城、韓國城、小牙買加、小葡萄牙和朗士華(小波蘭),以慶祝該市的多元文化主義的成功。
在歐洲人最初到達現在多倫多的位置時,附近有曉倫部落居住。該部落在當時已經替代了從前1500年就在此居住的易洛魁族。「Toronto」可能是由易洛魁語系詞彙tkaronto(表示「有生長在水中的大樹的地方」)派生而來。[24]這是指現時閃高湖的北端,曉倫族人種植了樹苗來包圍魚群的地方。從安大略湖到曉倫湖的一條水陸聯運的路線由此而過,叫做多倫多運輸線,將這個名字廣為傳播。
1750年,法國商人在今日加拿大博覽會(CNE)會場的位置建立了一個要塞(Fort Rouillé),但在1759年將它廢棄了。[25]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忠於帝國的殖民者逃亡到安大略湖北面的未開發地區定居。1787年,英國人同土著密西沙加人商定購買相當於現時多倫多市和約克區的地區,因此在多倫多地區得到了多於25萬英畝(約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26]
1793年,總督約翰·格雷夫·閃高在已有的定居點上建立了約克鎮,以約克和奧爾巴尼公爵弗雷德里克王子命名。為了減低來自美國的軍事威脅,閃高亦決定把上加拿大的首府從與美國一河之隔的紐華克遷至約克。[27][28]由沙石沖積而成的長形半島屏蔽了一個天然港口,而當局亦於港口的西端入口處修築了約克堡(Fort York)。鎮民的聚居點則集中於港口的東端。
1812年戰爭期間,美軍於1813年奪得約克鎮,大肆擄掠,並在佔據約克鎮的五天內差不多完全毀掉約克堡和燒毀議會大樓。[29]
約克鎮於1834年3月6日正式成為多倫多市,當時的人口只有九千,包括逃難過來的美國的非洲裔奴隸。[30]
威廉·萊昂·麥肯齊成為多市首位市長,並於1837年的上加拿大起義中帶領人民反抗英國殖民政府,但卻不成功。多倫多在19世紀餘下的時間迅速增長,並成為抵加移民的重要落腳點。愛爾蘭大飢荒令大量愛爾蘭人在1846年至1849年間湧入多倫多,而愛爾蘭人更於1851年成為市內最大的族裔。
加拿大聯合省的首府曾兩度置於多倫多:第一次是介乎1849年至1852年,滿地可市發生騷亂後遷都至此;第二次是介乎1856年至1858年。其後政府遷都至魁北克城,直至1866年(加拿大聯邦正式成立前一年)才遷都至現時首都渥太華。[31]安大略省於1867年成立,並定都多倫多。
多倫多的污水系統於19世紀成形,街道電力照明亦投入服務。長途鐵路綫相繼落成,而數家鐵路公司亦合資於市中心興建第一座聯合車站。鐵路為多倫多帶來另一股移民潮,亦令多倫多成為通向北美洲內陸的重要門戶。市政府於1891年把市內公共交通的經營權批予多倫多鐵路公司,而馬車路綫亦於同年被路面電車取代。市內公共交通系統於1921年交予公營的多倫多公車局營運。
1904年的多倫多大火摧毀了市中心大部份地段,損失逾一千萬加元,但多倫多很快便重建起來,當局並因此通過更嚴厲的防火條例和為消防隊伍增聘人手。半個世紀後,多倫多於1954年受颶風黑素爾蹂躪,造成81人死亡,1900多個家庭無家可歸,損失逾二千五百萬加元。[32]
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湧入多倫多的移民主要是德國人、意大利人和來自東歐的猶太人。華人、俄羅斯人、波蘭人和其他東歐國家的移民後來相繼抵達。縱使人口增長迅速,直至1920年代,多倫多的人口和經濟影響力還是不及歷史較悠久的滿地可,但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卻於1934年成為全國最大的交易所。
二戰後,來自東歐的難民,以及華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陸續抵達。加拿大政府於1960年代末取消含有種族歧視成份的移民法後,更多移民從世界各個角落抵達多倫多。多倫多的人口於1951年越過一百萬大關,更於1971年增至二百萬人。而很多全國和跨國企業於1980年代有見於魁北克政局不穩,紛紛把總部從滿地可遷至多倫多和加拿大西部其他城市,也造就多倫多於1980年代取代滿地可成為全國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33]
另一方面,二戰後的移民潮令多倫多的市郊衛星城鎮迅速增長,而為了更有效管理和協調土地和其他資源的分配,多倫多市和十二個周邊城鎮於1954年脫離約克縣,並組成大多倫多市(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 Toronto),相當於安大略省行政區劃的區(Regional Municipality)或縣(County),為省以下的一級區劃。[34]大多市政府負責管理涉及多個城鎮的事務,包括公路維修、食水供應、污水處理和公共交通等。大多市內的城鎮區劃於1967年進行整固後下分為五個市(City)以及一個市區(Borough):
1998年1月1日,六個行政區合併為新的多倫多市,大多市相應取消,從此以後多倫多市成為直屬省的一個市。
多倫多市的面積約630平方公里(243平方英里),位處安大略湖的西北岸,約有46公里(29英里)長的湖岸綫。多倫多市西臨密西沙加市,北鄰旺市和萬錦市,東接皮克靈市。多倫多市屬於安大略省的一級行政區,地位與縣(county)或自治區(regional municipality)相同,並與皮爾區、荷頓區、約克區和都靈區組成全加拿大最大的都會區——大多倫多地區(Greater Toronto Area,簡稱GTA)。
由於多倫多地處加拿大的南部,屬於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夏天濕潤,冬天寒冷。城市四季分明,每天的氣溫變化明顯,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在城市化和鄰近安大略湖的影響下,多倫多的日夜溫差相對較小。密集的市區使得其夜間溫度較高,冬天也沒有周邊的地區(尤其是城市北邊)那麼冷。不過,受安大略湖的影響,在多數春天和初夏的下午和傍晚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涼意。
多倫多的冬天有時會突然降溫至攝氏零下10度或以下,寒風之下常常感覺還要冷一些。暴風雪有時會夾雜着冰雨,令市民的通勤和旅遊行程受阻,而在11月到4月中旬期間隨時都有可能下一場大雪。然而,冬季間中亦會出現攝氏5到12度的溫和氣溫,偶然亦會錄得更高的氣溫,令積雪融化。夏天的多倫多是典型的濕潤氣候,溫度普遍介乎攝氏23到31度,白天的溫度偶爾會超過35度,伴隨較高的濕度在炎熱的天氣下會讓人感覺悶熱。春天和秋天是過渡季節,溫暖或涼爽的氣溫伴隨着乾燥和潮濕周期變換。
多倫多的降雨量全年分佈相對均勻,但夏天常常是最潮濕的季節,暴雨帶來大量的降水。有時也會很乾燥,但持續乾旱的天氣很少見。年平均降水是834mm, 年平均降雪大約133cm。多倫多的平均日照時間是2038小時。白天時間佔44%。12月是27%,6月是59%。
多倫多Annex區 (1971-200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1.1 (30.0) |
−0.2 (31.6) |
4.6 (40.3) |
11.3 (52.3) |
18.5 (65.3) |
23.5 (74.3) |
26.4 (79.5) |
25.3 (77.5) |
20.7 (69.3) |
13.8 (56.8) |
7.4 (45.3) |
1.8 (35.2) |
12.7 (54.9) |
平均低溫 °C(°F) | −7.3 (18.9) |
−6.3 (20.7) |
−2 (28) |
3.8 (38.8) |
9.9 (49.8) |
14.8 (58.6) |
17.9 (64.2) |
17.3 (63.1) |
13.2 (55.8) |
7.3 (45.1) |
2.2 (36.0) |
−3.7 (25.3) |
5.6 (42.1)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61.2 (2.41) |
50.5 (1.99) |
66.1 (2.60) |
69.6 (2.74) |
73.3 (2.89) |
71.5 (2.81) |
67.5 (2.66) |
79.6 (3.13) |
83.4 (3.28) |
64.7 (2.55) |
75.7 (2.98) |
71 (2.8) |
834 (32.8)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29.1 (1.15) |
26.2 (1.03) |
42 (1.7) |
63.2 (2.49) |
73.3 (2.89) |
71.5 (2.81) |
67.5 (2.66) |
79.6 (3.13) |
83.4 (3.28) |
64.7 (2.55) |
67.3 (2.65) |
41.9 (1.65) |
709.8 (27.94)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38.2 (15.0) |
26.6 (10.5) |
22 (8.7) |
6 (2.4)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1 (0.0) |
8.1 (3.2) |
32.2 (12.7) |
133.1 (52.4) |
月均日照時數 | 88.3 | 110.3 | 156.3 | 185.4 | 229.1 | 256.2 | 276.2 | 241.3 | 188 | 148.4 | 83.6 | 74.7 | 2,037.6 |
數據來源:Environment Canada |
多倫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oronto Stock Exchange - TSX)是加拿大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而加拿大五大銀行的總部皆位於多倫多。[16]
此外,多倫多也是多家傳媒、通訊、零售和酒店公司的總部所在,當中包括羅渣士通訊集團、宏利金融、哈德遜灣公司和四季酒店。
根據加拿大統計署的調查,多倫多都會區的GDP約為4422億加元[35],人均GDP為62873加元[36]。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加拿大的金融機構集中於多倫多。銀行和證券公司在貝街上集中,構成了多倫多的金融區。除了擁有市值位居世界第7位的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之外,加拿大五大銀行的總部都設在多倫多。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2017年3月的調查,多倫多是世界第10位的金融中心,在加拿大的城市中排名第一[37]。
作為大眾媒體、出版、電信、信息工程、電影製作行業的重要據點,多倫多是湯森路透公司、CTV電視網、羅傑斯通信、康力斯娛樂、天弘科技等公司的總部。除此之外,多倫多有代表性的加拿大企業有四季酒店、費爾蒙酒店、哈德遜灣公司(HBC)、宏利金融。
雖然製造業大多以市外為據點,但多倫多在批發和流通產業中仍然是重要的據點。連接魁北克和溫莎的道路和鐵路路線網在沿途的汽車產業、鋼鐵、食品、機械、化學、造紙業的生產中起着重要的要素,1959年建成的聖羅倫斯河路使在五大湖和大西洋上乘船航行成為可能。
年份 | 人口 | ±% |
---|---|---|
1834 | 9,252 | — |
1841 | 14,249 | +54.0% |
1851 | 30,776 | +116.0% |
1861 | 44,821 | +45.6% |
1871 | 56,092 | +25.1% |
1881 | 86,415 | +54.1% |
1891 | 144,023 | +66.7% |
1901 | 238,080 | +65.3% |
1911 | 381,383 | +60.2% |
1921 | 521,893 | +36.8% |
1931 | 856,955 | +64.2% |
1941 | 951,549 | +11.0% |
1951 | 1,176,622 | +23.7% |
1961 | 1,824,481 | +55.1% |
1971 | 2,089,729 | +14.5% |
1976 | 2,124,291 | +1.7% |
1981 | 2,137,395 | +0.6% |
1986 | 2,192,721 | +2.6% |
1991 | 2,275,771 | +3.8% |
1996 | 2,385,421 | +4.8% |
2001 | 2,481,494 | +4.0% |
2006 | 2,503,281 | +0.9% |
2011 | 2,615,060 | +4.5% |
2016 | 2,731,571 | +4.5% |
2021 | 2,794,356 | +2.3% |
來源:[38][39][40][41][42][43] |
多倫多是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城市之一。
2004年,聯合國發展計劃(UNDP)在其最高比率外地出生人口的城市名單中將多倫多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的邁阿密。其排名都比其他多元文化城市或國家(如洛杉磯、溫哥華、紐約和新加坡等)要高。其中主要外來人口來源地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日本、台灣、韓國、菲律賓等。
多倫多充滿著多元文化的特色。200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顯示42.8%的多倫多人口是有色人種。
大多數的多倫多白人報稱他們的族裔背景為英格蘭、蘇格蘭或愛爾蘭。
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ICAO代碼:CYYZ,IATA代碼:YYZ)坐落多倫多市和密西沙加市之間,是全國最繁忙的機場。此外,坐落於多倫多群島的比利·畢曉普多倫多市機場(又稱多倫多市中心機場)也提供有限度的民航服務。
安大略省有數條省級高速公路貫穿多倫多市,包括:400號省道、401號省道、404號省道、409號省道、427號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當中401號省道是全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44][45]。
此外,多市政府亦自行興建了數條市級高速公路,包括:當河谷園林公路、嘉甸拿高速公路和艾倫道。嘉甸拿公路在多市西端與伊利沙伯皇后道連接,通往密西沙加、咸美頓和尼亞加拉瀑布等地;當河谷園林公路則在多市北端與404號省道連接,通往萬錦和新市。
安大略高速鐵路計劃十年後將安大略省倫敦和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車程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內(兩地相距約191公里,車程約為2小時),目前項目暫停狀態。
多倫多公車局在多市範圍內提供公共交通服務,是北美洲繼紐約市和墨西哥城後第三大市營公共運輸系統[46]。運輸局旗下的多倫多地鐵系統是整個網絡的骨幹,共有三條地鐵綫和三條建設中的輕軌與輕鐵線,2010年第一季平均工作日乘客量為每天948,100人次[47]。此外,運輸局還負責營運市內的公車和路面電車系統。
另一方面,安省政府也為大多倫多地區提供通勤鐵路和公車服務。由省政府營運的GO運輸系統共有七條通勤鐵路線和多條接駁公車路線。
多倫多是多元文化的聚集中心,有很多劇場和表演藝術中心,除了50多個芭蕾舞和舞蹈團體之外,還有6個歌劇團體和2個交響樂團。加拿大國立芭蕾舞團、加拿大歌劇公司、多倫多交響樂團等是代表。作為公演會場的主要劇場有四季中心、萊湯遜音樂廳、威爾斯王妃劇院、皇家亞歷珊卓劇院、梅西大廳、多倫多表演藝術中心、伊利近劇場、溫有塔加登劇場、蜂鳥中心等。安大略廣場有世界上第一個常設IMAX劇場Cinesphere,此外還有成為室外型大規模演唱會會場的莫爾森安菲劇場。每年夏天在海柏公園有被稱為「Dream in High Park」的當地人氣活動,在公園內的圓形劇場裏由Canstage上演莎士比亞劇。沿着皇帝街和閃高街交叉口的行人路上,有嵌入了星星的加拿大名人堂,是為了紀念取得巨大成就的加拿大人而製作的,與荷里活星光大道相比有所不同。
釀酒廠區的步行街,除了精品店、美術館、餐廳、藝術家的工作室之外,還有小釀酒廠和舞台藝術劇場青年中心。
每年舉行的文化節目包括6月的LGBT驕傲遊行活動多倫多驕傲月,夏季的加勒比節,而世界五大影展之一[48]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則在9月舉行。
多倫多市內綠化環境良好,公園遍佈市內,為市民提供免費的休閒散步體操場所。遍佈全市的社區中心提供多種休閒娛樂活動。
多倫多市內的公立中小學以主要授課語言和宗教背景分為四個類別,並由數間不同機構營運:
多倫多居民享受免費公立醫療,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全科免費公立醫療。著名的醫院包括:
多倫多是全國最大的傳媒市場[49],亦是北美繼紐約市、洛杉磯和芝加哥後的第四大媒體中心。《多倫多星報》和《多倫多太陽報》是市內的主要報章,而全國性報章《環球郵報》和《國民郵報》的總部亦設於多市內。CBC電視、CTV電視網、環球電視和Citytv、CP24均在多倫多設有分台;而多市亦是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和CTV電視網的總部所在。
在多元文化媒體方面,《星島日報》、《明報》和《世界日報》均有發行加東版,而其它於市內發行的中文報章包括總部位於萬錦的《現代日報》。多元文化電視台(OMNI Television)以粵語、普通話和意大利語製作新聞報道,而新時代傳媒集團旗下的兩條有綫電視頻道(以粵語為主的新時代電視和以普通話為主的城市電視)均可在大多地區內接收。加拿大中文電台的多倫多分台在AM1430播放,部份節目亦於FM88.9播出;而AM1540 CHIN電台在下午時段則以「A1中文電台」的名義進行粵語廣播。中文網絡媒體的有約克論壇(Yorkbbs)和廣播線(Ears Online)。
多倫多擁有知名的多倫多藍鳥棒球隊(Blue Jays),曾兩次奪得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冠軍,其主場是可開合上蓋的羅渣士中心球場(Rogers Centre)。
多倫多亦擁有NBA多倫多猛龍隊(Toronto Raptors;或譯「暴龍隊」、「猛龍隊」、「速龍隊」或「恐鳥隊」)和北美國家冰球聯盟(NHL)六大創會球會之一的多倫多楓葉隊(Toronto Maple Leafs)。1999年落成的加航中心,2019年起更名為加拿大豐業銀行體育館(Scotiabank Arena)是暴龍隊及楓葉隊的主場所在地。多倫多FC於2007年加盟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是第一支加盟MLS的加拿大球隊,其主場位於BMO球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