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怡陶碧谷(英語:Etobicoke,發音為/ɛˈtoʊbɨkoʊ/,最後的k不發音),又譯伊陶碧谷,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西部的一個地區。怡陶碧谷曾一度於大多倫多市內具有市級行政地位,但自從1998年大多六市合併後已成為多倫多市的一部分。怡陶碧谷東邊以漢伯河為界,南臨安大略湖,西接密西沙加和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機場有一小部分是位於怡陶碧谷),北邊以士刁士大道與旺市為界,西北端則與賓頓為鄰。
密西沙加族人從1695年起定居於現怡陶碧谷一帶,夏季於此處捕魚和務農,冬季則到較偏遠地方打獵。[1]而「怡陶碧谷」一名亦來自密西沙加語的「wah-do-be-kang」,意即「赤楊生長的地方」,[2]指怡陶碧谷溪和漢伯河之間的土地,而上加拿大首任土地測量官鍾斯則將之拼為「ato-be-coake」。
上加拿大政府於1787年從密西沙加族人收購了安大略湖湖岸的一大片土地(即多倫多購地),當中包括了怡陶碧谷。[3]在總督約翰·格雷夫斯·閃高的管治下,「Etobicoke」於1795年成為官方名稱。[3]殖民者陸續遷至此處:怡陶碧谷在1805年有84名居民,到1809年則增至137人。[3]
怡陶碧谷正式於1850年1月1日設鄉,[4]到1881年人口升至2976人。[5]美美高[6]、新多倫多[3]和朗布蘭治陸續於1911年至1930年間脫離怡陶碧谷鄉自組地方行政架構。[4]
怡陶碧谷鄉於1953年聯同另外12個城鎮(當中包括舊多倫多市)脫離約克縣,組成新的大多倫多市;再於1967年重新與美美高(Mimico)、新多倫多和朗布蘭治合併成怡陶碧谷區(Borough of Etobicoke),並於1983年改組成怡陶碧谷市。怡陶碧谷再於1998年與大多倫多市另外5個城鎮合併成新的多倫多市。[4]
怡陶碧谷雖然於1998年併入多倫多市,但加拿大統計局於200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仍然分別呈報怡陶碧谷的人口數據。[7]據當年人口普查所示,怡陶碧谷有338,117名居民。2006年和2011年人口普查則沒有另列怡陶碧谷的人口數據,但當局亦有提供怡陶碧谷區內三個國會和省議會選區的數據:
此三個選區合共覆蓋的範圍與前怡陶碧谷市相同。
六市合併後,前怡陶碧谷市隸屬怡陶碧谷-約克區議會;其覆蓋範圍較前怡陶碧谷市為廣。此區議會所涵蓋範圍於2006年有595,320名居民,較2001年下降1.5%,約40%居民為有色少數族裔,50%居民為移民。[12]由於怡陶碧谷南部鄰近大西洋街為西藏人(來自中國、印度及尼泊爾)聚居處,加上當地不少售賣藏族食品的商店,所以又有「小西藏」的外號[13]。
怡陶碧谷區內的公共交通由多倫多公車局(TTC)提供。TTC旗下的多倫多地鐵布魯亞-丹佛線於怡陶碧谷區內設有四個車站,而TTC亦於區內營運多條巴士綫。此外,密西沙加公車局(MiWay)亦有多條巴士綫駛經怡陶碧谷,連接密西沙加和布魯亞-丹佛線上的基伯齡地鐵站(Kipling Station):東行往基伯齡地鐵站的巴士在怡陶碧谷區內只限乘客下車,而西行往密西沙加的巴士在怡陶碧谷區內只限乘客上車(在兩架密西沙加公車局巴士之間換乘的乘客則例外)[14]。
GO運輸公司旗下有三條通勤鐵路綫駛經怡陶碧谷,分別為湖濱西綫、苗頓綫和基秦拿綫。
怡陶碧谷區內有三條省級高速公路,包括401號省道、427號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QEW),此外還有市級的嘉甸拿高速公路。嘉甸拿公路於怡陶碧谷內的路段過往曾屬QEW,但省政府於1998年取消QEW在427號省道以東的省道資格,並將之下放予多倫多市政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