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保羅
威尼斯探險家和商人指出旅行到中亞和東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威尼斯探險家和商人指出旅行到中亞和東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可·保羅(意大利語:Marco Polo;1254年—1324年1月8日),又譯馬可·孛羅、馬哥·波羅、馬高·保羅,是威尼斯共和國商人和探險家。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1]。回到威尼斯後,馬可·保羅曾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共和國之間的海戰中被俘擄,並在監獄裏口述其旅行經歷,交由來自比薩共和國的魯斯蒂謙寫出《馬可·保羅遊記》。他的遊記讓歐洲人得以了解中亞和中國,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馬可·保羅 | |
---|---|
出生 | 1254年 威尼斯共和國 |
逝世 | 1324年1月8日或9日 威尼斯共和國 |
墓地 | 聖洛倫佐堂 45.4373°N 12.3455°E |
職業 | 商人、探險家 |
知名於 | 《馬可·保羅遊記》 |
信仰 | 天主教 |
配偶 | Donata Badoer |
兒女 | Fantina, Bellela and Moretta |
父母 | 母親:Nicole Anna Defuseh 父親:Niccolò Polo |
1241年,正值蒙古第二次西征高潮,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帝國軍隊入侵匈牙利,攻陷首都布達佩斯,於蒂薩河之戰大敗匈牙利軍隊,國王貝拉四世逃亡維也納卻被奧地利大公軟禁,又劫掠了波蘭王國,於列格尼卡戰役殺了波蘭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後,繼而轉向攻擊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奧地利公國,驚動了正集中在意大利半島征戰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並開始大規模調兵備戰。教宗諾森四世派遣柏郎嘉賓(1180年-1252年)攜教宗勅令前往蒙古帝國,以說服蒙古統治者皈依基督教並停止對基督徒的殺戮。柏郎嘉賓在哈拉和林見到大汗貴由,向其進諫,貴由於1246年用波斯語回信要求教宗和其他歐洲君主向蒙古臣服。這封信至今還保存在梵蒂岡。[2]1247年柏郎嘉賓返回歐洲。
1248年貴由死後,其堂弟蒙哥繼位。1252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在第七次十字軍東征失敗之後,派遣方濟各會修士羅伯魯(又譯魯不魯乞或魯布魯克)出使蒙古,1254年1月3日羅伯魯到達和林晉見蒙哥[3]。1255年返回歐洲。
1252年蒙哥派其弟旭烈兀進行蒙古第三次西征。1258年,西征軍攻陷首都巴格達,滅阿拉伯阿拔斯王朝。1259年旭烈兀征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1260年攻克大馬士革,但是因旭烈兀因蒙哥死亡而返回蒙古,留下的小部隊於1260年9月在巴勒斯坦境內阿音札魯特戰役遭遇埃及穆斯林兵團阻擊,至此蒙古第三次西征到此為止。除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地區以外,西亞、中亞、以及中國北部,均已處於蒙古人控制之下。
1259年蒙哥在征南宋時陣亡,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爭奪汗位發動戰爭,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作為蒙古帝國的大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馬可·保羅具體的出生日期和地點並不是很清楚,當前的說法都只是推測。大多數歷史學家接受的可能的出生地是威尼斯共和國首都威尼斯[4]。有些傳記作家認為,馬可·保羅出生在科爾丘拉島(現屬克羅地亞)[5][6],但沒有證據支持。使用最多的馬可·保羅的出生時間是「大約公元1254年」[註 2]。他的父親尼科洛[7][8]和叔叔馬費奧在其出生前就已經出發去做生意了[8]。馬可·保羅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由姑媽和叔叔帶大[8]。曾受過很好的地理教育,學習了許多商業科目(如外國貨幣、估價、管理貨船)[8],但是對拉丁語所知不多[7]。
其父親和叔叔都是有名的遠東貿易商人,同時也是天主教徒。兩人於1255年出發向東,開始時並非想去中國。但是一路戰事紛發,在1264年碰到元朝派往西方的使者,決定到中國。1266年,兄弟兩人到達元大都,見到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寫了一封信給教皇,託波羅兄弟帶回羅馬,請教宗派人到元朝,告訴元朝人關於歐洲人的生活方式。
兄弟兩人回到意大利,此時第八次十字軍東征剛剛結束,第九次東征正在籌劃中。他們拿到教宗額我略十世給忽必烈的回信,於1271年動身返回中國。這一次Niccolò帶了他的兒子馬可。他們從威尼斯乘船到黑海南岸登陸,然後從陸路輾轉於1275年抵達元上都(開平),隨後又抵達大都(北京)。馬可的聰明一直非常討忽必烈喜歡,封他許多官,也派他到各地為元朝皇帝的使者。馬可·保羅去過中國很多地方和見到許多比歐洲先進的文化成就。
據他自己說在馬可保羅動身回歐洲之前,方濟各會神父孟高維諾受教宗尼各老四世派遣,於1291年經海路抵達中國泉州。
1292年,馬可·保羅和父親及叔叔受忽必烈委託,從泉州出發經海路護送蒙古公主闊闊真到伊兒汗國成婚。忽必烈答應他們,在完成使命後,可以轉路回國。1295年波羅一家人回到歐洲。
孛羅一家人回到歐洲後,定居威尼斯。當地人很喜歡來聽他們講述在東方的經歷,但是大多並不相信他們說的奇人怪事。
1298年馬可·保羅參加威尼斯與熱那亞之間的海戰。戰敗被俘,在監獄裏花了幾個月講他在中國的經歷給獄友聽。魯斯蒂謙寫出的書是普羅旺斯語,出版之後很快翻譯到其他歐洲語言。由於馬可·保羅在給獄友描述自己在中國等地的見聞時,老是說「百萬這個,百萬那個」,故他被人稱作「百萬先生」,而這本遊記也因此被稱作Il Milione(百萬)。在中國、日本等地則被稱為《馬可·保羅行記》、《東方見聞錄》等。
馬可·保羅是否到過元帝國,一直惹來重大爭議。大多現代歷史學家相信馬可·保羅確實到蒙古人統治下的中國,因為他描述了遠東生活的很多細節,如紙幣、大運河、蒙古軍、煤炭、白酒、石棉、虎,皇家郵政系統的結構。他提到蒙元對日本古稱,是日本在西方文學裏第一次出現;他描述的大都附近的一座橋也較像盧溝橋。
也有學者認為是馬可·保羅只在中東黑海遇上多名伊兒汗國商人,從其口中聽說華夏、蒙古帝國、日本等地的故事,實際上從未到過距離黑海數千公里之遙的遠東多國。大英圖書館的中國文獻部門主管弗朗西絲·伍德曾在1995年出版《馬可保羅到過中國嗎?》,指出馬可·保羅在遊記中從未提及過纏腳、筷子及萬里長城等中國事物[9],中國官方文獻亦無馬可·保羅家族與中陸有直接聯繫的紀錄,其家族財產中甚至沒有任何來自中國的物件,因此推測他根本未到過中國。[10]
2011年8月,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彼得雷拉(Daniele Petrella)教授提出新證據,指出馬可·保羅的遊記有多個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對1274年及1281年忽必烈兩度進攻日本的描述,多次出現了自相矛盾及錯誤,並且混淆了兩次進攻的細節:馬可·保羅稱,第一次進攻的艦隊離開朝鮮半島後,在抵達日本海岸前受到颱風吹襲,但是實際上艦隊是在第二次進攻時遇上颱風的。彼得雷拉質疑馬可·保羅若親身目擊事件,不可能混淆相隔七年的兩件事。彼得雷拉亦指出馬可·保羅對蒙古艦隊的描述,與考古團隊在日本發現的船艦殘骸不符:馬可·保羅稱蒙古人使用五桅帆船,但是實際上船艦只有三桅帆船。襄陽獻炮是明顯有違史實的捏造,他自稱獻回回炮幫助攻打襄陽,獻回回炮的是波斯的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元史和其他資料都有他們的傳記引以為證。此外馬可·保羅多次以波斯語描述地名和物件名稱,而非使用當地所使用的語言:例如他指蒙古人用稱為「chunam」的瀝青使船身防水,但「chunam」其實是波斯語的「瀝青」,漢語和蒙古語中並無此詞。[10]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漢學教授傅漢思在其著作《馬可·保羅到過中國:貨幣、食鹽、稅收方面的新證據》一書中說明:馬可·保羅傳記中很多對中國的描述是獨一無二並且十分準確的,足以證明其真實性。例如對他為何從未提及長城的質疑,中西方歷史學界早有共識,認為元朝以前的古長城那時已經完全殘破而不再受人關注,而現今舉世聞名的明長城自然尚未出現[11]。又如對現存的中國文獻中為何找不到關於馬可·保羅記載的質疑,傅漢思認為是對中國古代文獻性質與密度的嚴重誤判,因為即使是同一時期教宗本篤十二世派往中國的特使團,也從未出現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傅漢思認為,馬可·保羅對當時中國的貨幣、食鹽生產與稅收體制的大量詳細描述,這在當時的歐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獻中根本找不到類似的準確而詳盡的描述,說明這些獨家描述確實來自於他本人的經歷。[12][13]
南開大學史學家楊志玖教授曾在永樂大典殘片《站赤》中找到一條記載——「兀魯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馬八兒,往阿魯渾大王位下」,伊兒汗國的拉施特在《史集》中記載合贊迎娶闊闊真時,也提到火者等使者,與《馬可保羅遊記》中記載護送闊闊真的使者名字一致,成為證明馬可保羅到過中國的有力證據。[14][15][16][17]
馬可·保羅在其「遊記」中說,他在中國時懂得四種語言,包括它們的字母和寫法,但沒有明說是哪四種語言,因此引起後人的揣測。近代法國人頗節(G. Pauthier)認為,馬可·保羅懂得的是漢文、回鶻文、八思巴蒙古文和用阿拉伯字母書寫的波斯文。但是,著名的《馬可·保羅遊記》註釋家英國人玉耳(H. Yule)、法國人戈耳迭(H. Cordier),卻對馬可·保羅懂漢語一說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馬可·保羅懂得的四種語言,應是蒙古語、波斯語、阿拉伯語與突厥語(維吾爾語),而沒有漢語。
由於教宗特使柏郎嘉賓曾在1246年到達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馬可·保羅並非第一個到中國的歐洲人,但是因為其遊記而著名,其遊記也是當時歐洲人最詳細的亞洲旅行記錄。
他的經歷激發了哥倫布[18]和其他不少旅行家,有很多的文學作品都是基於馬可·保羅的遊記,還影響了歐洲的地圖製作,導致了弗拉·毛羅地圖的出現。
他的生平,曾在1979年被日本製成動畫「動畫紀行 馬可保羅的冒險」《アニメーション紀行 マルコ・ポーロの冒険》,香港無線電視台亦有播放,名為《馬可孛羅》,故事內容主要以馬可保羅17歲到42歲為主線,並以動畫和紀錄片綜合播出的形式呈現,此外其故事旁白會口述馬可保羅到過哪個景點的傳奇的一生。
1982年,美國與意大利曾經合作的一部電視劇《馬可保羅》,日本譯作《マルコ・ポーロ シルクロードの冒険(馬可保羅 絲綢之路的冒險)》。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專屬攝影師麥可·山下 (Michael Yamashita),也透過馬可保羅的經歷, 出版了馬可保羅攝影集,和製作了三輯電視節目。
Netflix電視網新劇《馬可·保羅》於2014年12月12日周五的下午12:01首播。故事根據著名冒險家馬可·保羅13世紀在中國的經歷為原型,展現了一個充滿貪婪、背叛、陰謀和競爭的世界。意大利籍新人羅倫佐·里切米飾演男主角馬可·保羅,而中國籍演員朱珠則飾演馬可·保羅的心上人闊闊真。北京出生的演員朱珠因出演沃卓斯基姐弟的影片《雲圖》而小有名氣。著名演員陳沖和本尼迪特·王也將出演《馬可保羅》,分別飾演察必皇后和忽必烈。主創約翰·福斯克曾擔任《功夫之王》《龍威虎將》和《大漠雄風》等片的編劇。哈維·韋恩斯坦擔任製片人。《權力的遊戲》《真愛如血》的導演Daniel Minahan執導《馬可保羅》第一季中的兩集。有消息稱第一季投資約9000萬美元,遠超投資5000-6000萬美元的《權力的遊戲》(第一季),更有傳言Starz電視台曾在2012年想在中國拍攝此劇,但因電視尺度問題最終擱淺。[19]
此外,1975年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也以馬可保羅來華的經歷改編成武俠片《馬哥波羅》,並特意從荷里活邀請李察·哈里遜出演主角「馬可保羅」。此片由張徹導演,並有傅聲、戚冠軍、施思、郭追、梁家仁、劉家輝、王龍威等聯袂主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