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東晉政治家、軍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曾隱居東山,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兼吏部尚書兼中護軍、尚書僕射兼領吏部加後將軍、揚州刺史兼中書監兼錄尚書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兼假節、太保兼都督十五州軍事兼衛將軍等職,死後追贈太傅,追封廬陵郡公。世稱謝東山、謝安石、謝相、謝公[1]。
他初與權臣周旋時,從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卻能拒權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當政的時候,又處處以大局為重,不結黨營私,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時,還能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2]的典範。
初隱居東山,清談吟詩,昇平四年(360年),謝安之弟謝萬兵敗,被廢為庶人,陳郡謝氏一族再無重要的人物在朝。謝安不得不「東山再起」,入桓溫幕府為司馬。謝安與桓溫雖然政治立場不一致,但仍然非常相得,彼此都很推崇對方[3]。後來桓溫到了因立場相左而打算殺掉謝安的時候,仍然對旁人稱讚謝安不已[4]。
謝安在桓溫幕府不久,謝萬去世,謝安以服喪為由辭職,不久又被丞相司馬昱推薦為吳興太守,任內百姓安居樂業。幾年後,升為侍中。
太和六年(371年),桓溫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族誅陳郡殷氏、潁川庾氏兩家三支士族,貶斥武陵王為庶人,實際控制了東晉的所有州府,聲勢如日中天[5][6][7]。謝安與另外兩家大士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王坦之、王彪之等人聯合,與之周旋[8],並於咸安元年(372年)七月簡文帝病重之時,逼簡文帝改寫遺詔,阻止了簡文帝打算將政權拱手讓給桓溫的打算。桓溫得知以後,大怒,率軍入京,欲「誅王謝,移晉鼎」,太后褚蒜子命謝安與王坦之去新亭迎接,王坦之慌亂不已,以至於在見到桓溫以後倒持笏版,汗濕重衣;謝安卻很鎮定,不僅在臨行前安慰王坦之說「晉祚存亡,在此一行」,並在見到桓溫以後,從容就席,問桓溫:「安聞諸侯有道,守在四鄰,明公何須壁後置人邪?」桓溫笑答:「正自不能不爾耳。」二人笑着談了很久,一場大禍化解於無形[9]。桓溫後來病重,想讓朝廷給他加九錫,讓袁宏起草。謝安見了以後,總是藉故修改,拖延時間,沒幾天,桓溫病故,加九錫的事情也就不再被提起了[10]。
桓溫死了以後,謝安為了調和晉室與桓氏的矛盾而頗費苦心。寧康二年(374年),謝安先以王坦之出領徐兗二州刺史而從桓氏取回徐州和兗州,然後又迫使桓溫之弟桓沖出讓揚州,轉而任命其領荊州,謝安自領揚州(非今日之揚州市),終於達到「荊揚相衡,則天下平」的目的,並取得了桓氏的諒解與合作,建立起一個相對牢固的防禦陣線,共同對付北方的前秦苻堅。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11]
太元二年(377年),廣陵缺乏良將防守,謝安不顧他人議論,極力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謝玄不負叔父重託,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何謙等人,並訓練出了在當時的整個中國最具戰鬥力的精兵——北府兵。
太元三年(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人進攻襄陽。苻堅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17萬。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佈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應敵。謝玄四戰四勝,全殲秦軍。戰後,謝安因功晉封建昌縣公,謝玄晉封東興縣侯。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沖傾10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苻堅派苻睿、慕容垂、姚萇和慕容暐等人迎戰,自己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以弟苻融為先鋒,於八月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並謝琰、桓伊等人,領8萬兵馬,分三路迎擊秦軍。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10名大將,5萬主力。十二月,雙方決戰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15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
淝水之戰的巨大勝利,謝安的事先籌劃功不可沒。而且謝安從戰前的「圍棋賭墅」到戰後的「小兒輩大破賊」,自始至終一直採取極為冷靜的態度,對於穩定當時建康的人心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此次戰爭的前線將領也是謝家嫡系子弟的謝石、謝玄、謝琰等人,謝家的聲望達到頂峰,引起了司馬氏皇室的戒備,以至於淝水戰功,竟然沒有封賞,直到兩年後的謝安死後,司馬曜方才因淝水戰功追封謝安以廬陵郡公。
桓沖在淝水之戰之後不久去世,臨死前將桓氏子弟託付謝安。謝安為了安定「荊揚相衡」的局面,放棄了以謝玄任荊江兩州刺史的機會,改以桓氏子弟出任,緩和了桓謝兩大士族的關係,為東晉接下來的大規模北伐穩定了後方。[12]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謝安起兵北伐。東路的謝玄領北府兵自廣陵北上,一路收復了兗州青州司州豫州,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則出兵攻克了魯陽和洛陽,並收復了梁州和益州。至此,淝水之戰前秦晉以淮河-漢水-長江一線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黃河為界,整個黃河以南地區重新歸入了晉朝的版圖,見右圖。
北伐節節勝利以後,司馬氏和部分朝臣對謝安非常猜忌[13],世人也有懷疑謝安會像王莽那樣篡位奪權[14]。
謝安「素退為業」,主動交出手上權力,於太元十年(385年)四月自請出鎮廣陵,都督北伐軍事。不久,劉牢之於鄴城被慕容垂擊敗,謝安不得不調整部署,將進攻轉為調整以鞏固黃河防線。
8月,謝安病重,自廣陵還京醫治,由西州門入建康[15][16],不久,於8月22日,病逝建康,享年66歲,諡號曰文靖。
謝安葬禮同霍光、王導以及桓溫等人同規格,有「九旒鸞輅,黃屋左纛,縕輬車,輓歌二部,羽葆鼓吹,武賁班劍百人」,為皇帝級別的葬禮[17]。後謝安妻劉氏去世,也用同等葬儀[18]。
到了兩百年後的陳朝,謝氏家族勢力沒落,陳宣帝陳頊的次子始興王陳叔陵竟挖開了謝安的墳墓,扔掉了謝安的靈柩,用謝安的墓穴安葬自己的母親彭氏[19]。
蘭亭詩(其一) 伊昔先子,有懷春遊。 契茲言執,寄傲林丘。 森森連嶺,茫茫原疇。 逈霄垂霧,凝泉散流。
蘭亭詩(其二)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 薄雲羅陽景,微風翼輕航。 醇醑陶丹府,兀若游羲唐。 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
與王胡之詩 鮮冰玉凝,遇陽則消。素雪珠麗,潔不崇朝。 膏以朗煎,蘭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內潤瓊瑤。如彼潛鴻,拂羽雲霄。 內潤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棲梧桐。 頡頏應木,婉轉蛇龍。我雖異跡,及爾齊蹤。 思樂神崖,悟言機峰。繡雲綺搆,丹霞增輝。 濛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賢領雋,邁俗鳳飛。 含章秀起,坦步遠遺。余與仁友,不塗不笱。 默匪岩穴,語無滯事。櫟不辭社,周不駭吏。 紛動囂翳,領之在識。會感者圓,妙得者意。 我鑒其同,物睹其異。往化轉落,運萃勾芒。 仁風虛降,與時抑揚。蘭棲湛露,竹帶素霜。 蕊點朱的,熏流清芳。觸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綸同詠,褰褐俱翔。朝樂朗日,嘯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鳴琴。五弦清激,南風披襟。 醇醪淬慮,微言洗心。幽暢者誰,在我賞音。
【東山再起】[20] | 【圍棋賭墅】[21] | 【新會蒲葵】[22] | 【雅人深致】[23] | 【一往奔詣】[24] | |
【老翁可念】[25] | 【屋下架屋】[26] | 【一往情深】[27] | 【前倨後恭】[28] | 【小兒破賊】[29] | 【謝安折屐】[30] |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導、安相望於數十年間,其端靜寬簡,彌縫輔贊,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業實賴焉。」
「江左風流宰相,惟謝安一人而已。」
「安之宰天下,思深而道盡,復古以型今,豈一切茍簡之術所可與議短長哉!」
謝安逝世之後,民間尊奉為神祇。《海澄縣志卷之十九·方外志》:「河福庵 在縣東。祀元天上帝及謝廣惠王。按廣惠王,即晉謝安石也。陳將軍元光奉其香火入閩啟漳,漳人因而祀之。」
信仰也隨着漳州人到廈門、溫州、南洋、臺灣等地,如中國福建廈門正順宮,而在臺灣較為著名的廟宇則是高雄林園區廣應廟(俗稱王公廟)、臺南永康區大灣廣護宮、彰化花壇鄉花壇福延宮、彰化和美埤仔頭慶安宮、宜蘭五結利澤簡廣惠宮,皆是以謝安為主神。
臺灣澎湖縣便有尖山顯濟殿,主祀謝安,但尊稱為「顯濟靈王」。[36]江淮人認為謝安、謝玄生前精通音樂,甚至能指揮戰士擊鼓,死後,成為軍樂之神,最後傳入民間,成為戲神、音樂神;謝安稱老郎神,謝玄稱二郎神。[37]
謝安在他的兄弟裏面排行第三,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