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達·亨德爾女爵士,CBE (英語:Ida Haendel,1928年12月15日—2020年7月1日[a][2][3]),是一位波蘭小提琴家,20世紀最著名的女性演奏家之一[b]。亨德爾自小便以演奏神童身分聞名,逾七十年的職業生涯作育英才無數。

Quick Facts 艾達·亨德爾Ida Haendel, 演奏者 ...
艾達·亨德爾
Ida Haendel
Thumb
2016年的亨德爾
演奏者
國籍 英國(自1940年以來)
 波蘭
出生(1928-12-15)1928年12月15日
逝世2020年7月1日(2020歲—07—01)(91歲)
職業小提琴家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Close

生平

早年

1928年,艾達·亨德爾出生於波蘭海烏姆一個猶太家庭。3歲時,她拾起家中的小提琴把玩,其演奏天賦亦由此展現。1933年,5歲的亨德爾以神童之姿摘下華沙音樂院的比賽金牌[c][4],以及第一屆的胡伯曼獎(Huberman Prize)。在1935年的維尼奧夫斯基大賽中,她的能力已足以與奧伊斯特拉赫內弗分庭抗禮[5]。此時已名聲遠播的亨德爾選擇暫時沉潛,前往倫敦弗萊什·卡羅伊習琴之外,也在巴黎喬治·埃內斯庫學習。

職業生涯

1937年,亨德爾在倫敦與亨利·伍德合作,這是她的倫敦初登場;伍德將其比擬為歐仁·伊薩伊的高規格評價,使亨德爾收穫了世界性的肯定[6]二戰期間,她在兵工廠內為英、美聯軍演奏,也出席了米拉·赫斯英語Myra Hess在國家畫廊舉行的演奏會[7]。1949年,亨德爾於赫爾辛基演奏讓·西貝柳斯小提琴協奏曲之後,收到作曲家本人的來信。「您在每一個方面都無懈可擊,」西貝柳斯並補充,「我為自己感到慶幸,我的作品能夠由如此高水平的演奏者進行詮釋。」[8]1952年至1989年間,亨德爾固定居住於蒙特利爾,與加拿大音樂社群有良好的合作,此外她定期在歐洲巡迴,也前往南美洲、亞洲演出。1973年,亨德爾受邀前往中國,她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首位獲准在中國演出的西方藝術家[9]

2006年,亨德爾為教宗本篤十六世演奏,地點位於別具意義的奧施維茨-比克瑙集中營[10]

歷來與亨德爾合作的指揮家包括:比徹姆博爾特古森斯英語Eugene Aynsley Goossens薩金特明希克倫佩勒索爾蒂阿什肯納齊海廷克庫貝利克拉特爾⋯⋯等。其中,與謝爾蓋·切利比達奇的合作較他人更為密切。

在教學方面,亨德爾的音樂與演奏啟發了數代後進演奏家,著名者包括安娜-蘇菲·穆特大衛·加勒特馬克西姆·文格洛夫⋯⋯等人[11][12]。她亦頻繁出席大賽評審,如:西貝柳斯、弗萊什、布里頓等國際級賽事。2011年,亨德爾返回故土波蘭,擔任維尼奧夫斯基大賽的評審團主席[13][14]

逝世

2020年7月1日,亨德爾於美國佛州彭布羅克公園的一處安養機構離世,享年91。家屬表示,晚年的亨德爾為腎臟癌所苦[15][16]

作品

自傳

《Woman With Violin》,1970年,ISBN 9780575004733

商業錄音

在亨德爾逾七十年的演奏生涯當中,錄音活動未曾間斷。她所錄製的作品包括貝多芬、柴可夫斯基孟德爾遜勃拉姆斯、西貝柳斯等人的協奏曲,以及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組曲等。亨德爾主要的品牌則有EMI、和諧世界(Harmonia_Mundi)等。

亨德爾曾表示對德奧音樂特別有熱情[17],但除了上述的作品之外,她亦接觸巴托克、布里頓、沃爾頓達拉皮科拉佩特森等當代作品。

影視作品

  • 《Ida Haendel: A Voyage of Music》,1988年
  • 《I Am The Violin》,2004年
  • 《Ida Haendel: This Is My Heritage》,2011年

獲獎與榮譽

軼事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