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列表按簡化字筆畫數羅列了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淡紅底色的是簡化字;淡藍底色的是可對應的繁體字。
以下是繁體中文裏可以互換的漢字構件的寫法。并、秃於前文中亦有列出。
當一個簡體字所對應的複數個繁體字在意義上差異很大而且皆很常用,此時就很難設計一套能總是無誤地由簡體轉成繁體的轉換規則,一般需要透過人工校正。例如只(隻)、丑(醜)、发(發髮)、范(範)、卷(捲)、须(須鬚)、松(鬆)、后(後)、制(製)、郁(鬱)、御(禦)、姜(薑)、杰(傑)、云(雲)、准(準)、系(係繫)、几(幾)、冲(沖衝)、里(裏裡)、采(採)、干(乾幹)、复(複復覆)、于(於)、斗(鬥)等等都是容易發生轉換錯誤的字。
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併至另一字,有時字源和意義不相關,甚至讀音也不同、歷史上從未或很少通用的字也被合併,如「叶(xié/ㄒㄧㄝˊ,粵:hip6)」和「葉(yè/ㄧㄝˋ,粵:jip6)」合併為「叶」、「适(kuò/ㄎㄨㄛˋ,粵:kut3)」和「適(shì/ㄕˋ,粵:sik1)」合併為「适」、「朴(piáo/ㄆㄧㄠˊ,pō/ㄆㄛ,pò/ㄆㄛˋ)」和「樸(pǔ/ㄆㄨˇ)」合併為「朴」,這樣一來就容易誤讀。例如:唐德宗李适的「适」(kuò)就常被誤讀為shì,中藥白朮的「朮」(zhú/ㄓㄨˊ)就常被誤讀為shù/ㄕㄨˋ。
合併簡化具體有三類情況:
不過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對應關係會隨着大陸的用字政策而有改變,例如1986年起,《簡化字總表》便已刪除了「疊(叠)→迭」、「覆→复」、「像→象」、「囉(啰)→罗」的對應關係,《通用規範漢字表》又刪除了「蹚→趟」「勠→戮」等一些對應關係,恢復了一批異體字。因此會發現,有些簡體字文章中寫「好象」而有些文章寫「好像」,有些寫「戮力」而有些寫「勠力」,這可能暗示著文章出版或書寫者所處的時代背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