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列表按簡化字筆畫數羅列了一個簡化字對應多個繁體字的情況。淡紅底色的是簡化字;淡藍底色的是可對應的繁體字。
- 注意:
- 本文內容包含語文的習慣用法,而不只限於官方標準(《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及《通用規範漢字表》)。
- 漢字按簡體字筆畫數排列,字形以大陸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例如「艹」計3畫。
- 繁體字原則上只收錄印刷中常見的字形,不列全同異體字中的死字和僅用於手寫的異寫字、僅用於速記的繁體俗字。因規範不同(包括大陸繁體新字形等)造成的微小差異,在Unihan沒有分碼且差異不明顯時,一般不分別列出。
- 繁體字部分,括號內的是括號前繁體字在相應簡體字含義範圍內的全同(嚴格)異體字(例如着⇄著(着),儘管「著」意思更廣),除專有名詞等情況外可完全對應、互換使用。一些在古代並非全同,但後世已混同的異體字也按此方法標註。括號中的字不計繁體字字數。多個繁體字中,一個字的含義可以覆蓋另一個字(通常是後起字)的情況,在含義較窄的字之後再次括註含義較寬者,例如注⇄注註(注)(僅限印刷中常見的字形)。
- 一些被合併的「繁體字」、「異體字」有時有和通用義不同的罕見用法,對於簡體中文裏遇到這些罕見用法時是否應當簡化或替換,不同的個人、出版社可能有不同的觀點。此處不將這種情況視為嚴格異體字,例如「锄⇄鋤耡鉏」。
- 全同異體字的上標中,「康熙」表示《康熙字典》中作為正字列出的寫法,「港」表示香港《常用字字形表》字體,「台」表示台灣的國字標準字體,「陸繁」表示大陸《通用規範漢字表》及權威詞典規定的繁體字,「陸古」表示大陸《古籍印刷通用字規範字形表》(GB/Z 40637—2021)規定的繁體字(僅在與「陸繁」不同時標註),「古」表示古字,未標註的為繁體中文中事實上通用的非標準寫法。
- 可直接根據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華語)推斷繁體字的,在繁體字後附註其讀音。
- 本表中的一簡對多繁體情況只適用於從簡到繁的轉換,相反的從繁到簡的轉換未必適用(請參見繁簡轉換一對多列表)。
以下是繁體中文裏可以互換的漢字構件的寫法。并、秃於前文中亦有列出。
- ⺾⇄⺿康熙/港/台/陸古(⺾陸繁)
- 由於Unicode未給以草字頭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儘管港台標準使用兩橫的「⺿」,但印刷界仍通用一橫「⺾」。此外一些簡體或俗字字形中的「⺾」原作「卝」,例如「敬」左側本作「茍」。
- 饣⇄飠港/台/陸繁(𩙿康熙)
- 類推:饮⇄飲(飮)(大多數以食字旁作部件的漢字在Unicode中未分碼)。「𩙿」是傳統明體的刻法,很少用於手寫,手寫體一般用「飠」;「饣」來自草書,也見於手寫繁體中文的草書、速記、俗字等場合。「食」字部件在右(飨)、在下(餐)時不類推。
- 乡⇄鄉港/台/陸繁(鄕康熙鄕)
- 由於Unicode未給以「鄉/鄕」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港/台(⻍康熙⻌陸繁)
- 由於Unicode未給以走之底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儘管港台標準使用的是一點下加兩折的寫法,但印刷界仍通用傳統的兩點走之底「⻍」。此外,大陸的手寫體通常仍寫如港台標準的一點加兩折之寫法[4]。
- 开⇄开(幵)(右旁)
- 類推:研⇄研(硏)、妍⇄妍(姸)等。作右旁時原从「幵」,今兩岸三地的標準均從俗取「开」(香港按《常用字字形表》,第3畫撇應當作豎,但是撇的寫法更常見),但一些舊的繁體字字型仍然取「幵」(左邊的下面一橫通常作提)。
- 内⇄內康熙/港/台(内陸繁)
- 由於Unicode未給以「內/内」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匀⇄勻康熙/港/台(匀陸繁)
- 由於Unicode未給以「勻/匀」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为⇄為港/台(爲康熙/陸繁)
- 類推:伪⇄偽港/台(僞康熙/陸繁)、妫⇄媯港/台(嬀康熙/陸繁)等(Windows XP以前內建的舊版新細明體會將所有「為」部件顯示成「爲」的形狀)。舊時印刷體只用「爲」,「為」原本為手寫俗體,但現代港台均取「為」作正體,也用於印刷。「为」來自草書,也見於手寫繁體中文的草書、速記、俗字等場合。
- 礻⇄礻港/台/陸繁(⺬康熙)
- 類推:神⇄神(神)、福⇄福(福)等。所有康熙字典體分碼的寫法都位於Unicode相容區內,多為日語舊字體的編碼。Windows XP及以前的系統內建的細明體會將所有示字旁顯示為康熙字體,Vista後改用從俗的國字標準字體寫法。
- 户⇄戶康熙/台(户港/陸繁戸)
- 由於Unicode未給以「戶/户/戸」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舊時活字印刷中,「戶」和「戸」字形都通用,「户」則多見於手寫體;但現代採用明體/宋體電腦漢字印刷的書籍一般只取「戶」字形,甚至在以「户」為標準字體的香港也如此。另注意「所」的左邊在兩岸三地都應寫作「戶」。
- 册⇄冊港/台(册陸繁𠕋康熙)
- 類推:栅⇄柵(栅)、姗⇄姍(姗)等
- 羽⇄羽港/台/陸繁(羽康熙)
- 由於Unicode未給以「羽/羽」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朵⇄朵港/台/陸繁(朶古/陸古)
- 類推:躲⇄躲康熙/港/台/陸繁(躱)、剁⇄剁港/台/陸繁(刴康熙)等。
- 并⇄并港/台/陸繁(幷康熙)
- 類推:饼⇄餅(餠)、屏⇄屏(屛)等。
- 即⇄即港/台/陸繁(卽康熙/陸古)
- 類推:唧⇄唧(喞)等(大多數以「即/卽」作部件的漢字在Unicode中未分碼)
- 告⇄告台/陸繁(吿康熙/港)
- 由於Unicode未給以「告/吿」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秃⇄禿康熙/港/台(秃陸繁)
- 類推:颓⇄頹(頽)等。
- 龟⇄龜康熙/台(龜港/陸古⻱陸繁)
- 由於Unicode未給以「龜」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兑⇄兌康熙/台(兑港/陸繁)
- 類推:说⇄說康熙/台(説港/陸繁)、悦⇄悅康熙/台(悦港/陸繁)、阅⇄閱康熙/台(閲港/陸繁)等(也有Unicode中未分碼的寫法,例如「娧」和「娧」)。
- 青⇄青港/台/陸繁(靑康熙)
- 清⇄清(淸)、晴⇄晴(晴)等。「晴」等一些帶「靑」部件的漢字在Unihan中位於兼容區內;還有一些帶「青/靑」字部件的漢字寫法沒有分碼。Windows XP以前內建的舊版新細明體會將所有「青」部件顯示成「靑」的形狀。
- 者⇄者港/台/陸繁(者康熙)
- 由於Unicode未給以「者」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
- 卖⇄賣港/台/陸繁(𧶠康熙)(僅限右旁;單字繁體總是寫作「賣」)
- 由於Unicode未給以「賣/𧶠」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讀」等文字的右旁在篆文中和「賣」並不相同。
- 直⇄直港/台/陸繁(直康熙)(Unicode未分碼)
- 類推:值⇄值港/台/陸繁(値康熙)(多數寫法在Unicode中未分碼,「值/値」是少數分碼的寫法;Windows內建的繁體字字形新細明體在XP版本以前取「直」形,Vista及以後取「直」形)。
- 录⇄彔康熙/港/台/陸古(录陸繁)(單字「录」轉換為「錄」或大陸國標繁體「録」。)
- 類推:绿⇄綠康熙/港/台(緑陸繁)、录⇄錄康熙/港/台(録陸繁)、禄⇄祿康熙/港/台(禄陸繁)等(也有Unicode中未分碼的寫法,例如「碌」和「碌」)。
- 郎⇄郎港/台/陸繁(郞康熙)
- 類推:廊⇄廊(廊)等。
- 昷⇄𥁕康熙/台/陸古(昷康熙/港/陸繁)(《康熙字典》兩種均收錄,且說明「隸省作昷」,但是對有該部件的字的收錄並不系統,例如「溫、温」均收,「温」為主要字頭,但卻沒有收錄「揾」而只收錄了「搵」)
- 類推:温⇄溫台(温康熙/港/陸繁)、愠⇄慍台(愠康熙/港/陸繁)、揾⇄搵康熙/台(揾港/陸繁)等(也有Unicode中未分碼的寫法,例如「瘟」和「瘟」)。
- 既⇄既港/台/陸繁(旣康熙/陸古)
- 類推:概⇄概(槪)、溉⇄溉(漑)等。
- 俞⇄俞港/台/陸繁(兪康熙)
- 類推:偷⇄偷(偸)、喻⇄喻(喩)等(大多數以「俞/兪」作部件的漢字在Unicode中未分碼)。
- 兹⇄茲港/台(單字)(兹台(部件)/陸繁)
- 由於Unicode未給以「茲/兹」作部件的漢字分碼,此處不列舉類推。台灣「茲」單獨用時取「茲」,作部件時取「兹」。
- 真⇄真港/台/陸繁(眞康熙)
- 類推:填⇄填港/台/陸繁(塡康熙)、巅⇄巔港/台/陸繁(巓康熙)等(也有Unicode中未分碼的寫法。Windows內建的新細明體在XP版本以前取「眞」形,Vista及以後取「真」形)。
- 皋⇄皋康熙/港/台/陸繁(皐)
- 類推:翱⇄翱康熙/港/台/陸繁(翶)等。
- 黄⇄黃康熙/港/陸古(黃台黄陸繁)(康熙及香港標準中間作「由」,上與橫相接;台灣標準作「田」,不出頭)
- 類推:横⇄橫(横)等(大多數以「黃/黄」作部件的漢字在Unicode中未分碼)。
- 厨⇄廚康熙/港/台/陸古(㕑厨陸繁)
- 類推:橱⇄櫥(櫉橱)等
- 禀⇄稟康熙/港/台/陸古(禀陸繁)
- 類推:凛⇄凜港/台/陸古(凛康熙/陸繁)、檩⇄檁康熙/港(檩陸繁)等。
當一個簡體字所對應的複數個繁體字在意義上差異很大而且皆很常用,此時就很難設計一套能總是無誤地由簡體轉成繁體的轉換規則,一般需要透過人工校正。例如只(隻)、丑(醜)、发(發髮)、范(範)、卷(捲)、须(須鬚)、松(鬆)、后(後)、制(製)、郁(鬱)、御(禦)、姜(薑)、杰(傑)、云(雲)、准(準)、系(係繫)、几(幾)、冲(沖衝)、里(裏裡)、采(採)、干(乾幹)、复(複復覆)、于(於)、斗(鬥)等等都是容易發生轉換錯誤的字。
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併至另一字,有時字源和意義不相關,甚至讀音也不同、歷史上從未或很少通用的字也被合併,如「叶(xié/ㄒㄧㄝˊ,粵:hip6)」和「葉(yè/ㄧㄝˋ,粵:jip6)」合併為「叶」、「适(kuò/ㄎㄨㄛˋ,粵:kut3)」和「適(shì/ㄕˋ,粵:sik1)」合併為「适」、「朴(piáo/ㄆㄧㄠˊ,pō/ㄆㄛ,pò/ㄆㄛˋ)」和「樸(pǔ/ㄆㄨˇ)」合併為「朴」,這樣一來就容易誤讀。例如:唐德宗李适的「适」(kuò)就常被誤讀為shì,中藥白朮的「朮」(zhú/ㄓㄨˊ)就常被誤讀為shù/ㄕㄨˋ。
合併簡化具體有三類情況:
- 用已經存在的簡單的字代替複雜的字,如「丑」代替「醜」、「冲」代替「沖/衝」、「后」代替「後」、「谷」代替「穀」、「术」(同「朮」)代替「術」、「斗(dǒu/ㄉㄡˇ)」代替「鬥(dòu/ㄉㄡˋ)」。
- 用一個新的簡化字代替兩個或多個字,如「發(fā/ㄈㄚ)」和「髮(fà/ㄈㄚˋ,台灣音fǎ/ㄈㄚˇ)」合併為「发」、「鐘」和「鍾」合併為「钟」。
- 部分合併,即將某字部分意義加載到另一個筆畫簡單的字上,該字其他意義仍然保留的,如:「藉口」、「憑藉」的「藉」簡化作「借」,「慰藉」、「狼藉」等的「藉」仍用「藉」;「瞭」讀liǎo/ㄌㄧㄠˇ(瞭解)時,簡作「了」,讀liào/ㄌㄧㄠˋ(瞭望)時作「瞭」,不簡作「了」;「乾坤」、「乾隆」的「乾」讀qián/ㄑㄧㄢˊ,不簡化為「干」;「宮商角徵羽」的「徵」讀zhǐ/ㄓˇ,不簡化為「征」。
不過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對應關係會隨着大陸的用字政策而有改變,例如1986年起,《簡化字總表》便已刪除了「疊(叠)→迭」、「覆→复」、「像→象」、「囉(啰)→罗」的對應關係,《通用規範漢字表》又刪除了「蹚→趟」「勠→戮」等一些對應關係,恢復了一批異體字。因此會發現,有些簡體字文章中寫「好象」而有些文章寫「好像」,有些寫「戮力」而有些寫「勠力」,這可能暗示著文章出版或書寫者所處的時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