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支,或稱十二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計算「時日」的代稱或表示「次序」的符號,與天干同屬文字計序符號。地支共12個文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環使用。
地支之名來自《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稱「甲乙者,榦也;子丑者,枝也」。《白虎通》的說法又來自《淮南子》「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記》「十母十二子」,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1]。史記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
干支最早的名稱大概是《呂覽》所稱的「甲子」[1]。《世本》和里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2][3]。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1]。
十干最初用來紀日,十二地支則是紀辰[3],古文獻中即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4]。「辰」在古代指日月之會,是每月朔日太陽與月亮會合的方向,由於每月移動一位,一年有十二月,因而也就有十二辰。古代以每月昏時(晚上七點到九點)觀察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確定現在所在的月份,稱為「斗建」、「月建」(由於歲差造成的偏移,古、今北斗斗柄在昏時的指向已經不同)[5][6]。
十二辰的起源,郭沫若等認為是古代觀察到木星的公轉週期大約為十二年(11.862年),以木星來紀年,將之稱為「歲星」;後又將這十二部分各別命名,即把木星軌道分為12個部分,以「歲星紀年」,後衍生為「太歲紀年」[7][8]。吳宇虹、陳睿宏等認為郭說有誤,主張地支十二辰是來自觀察北斗七星運行軌跡的序時、月建之法。吳宇虹認為十二辰天區的逆時針排列應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北斗七星的左行軌道而確立,而非木星十二次的右行軌道。陳睿宏指出中國古代的傳統思維為天道左旋、地道右轉,代表天道的「月建」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以逆時針左行為主,代表地道的「月厭」十二辰,為順時針右行[9][10]。
將一天用十二辰加以配置形成的計時制度,即是十二時辰,萌生於西漢式占和曆算中的「日加」十二辰[5],十二時辰是從十二辰衍生出來的產物。
古人以「萬物興衰、陰陽交替的循環過程」解說這十二個地支字[11]。許慎的《說文解字》用小篆字形解釋字源,並雜以陰陽五行之說,今人則從甲骨文、金文之字形樣貌和構造解釋干支各字的本義,不過不少字的本義仍有分歧或未有定論,難以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干支字與序數本不相干,各有其本義。用於表示干支之後,許多天干、地支用字已專指稱天干地支,或產生出其他的意思,原先的本義轉用其他字表示[1]。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子」有兩種寫法:(一)用表示地支的第一位,即「𢀇」字。(二)用表示後代子孫,即今日的「子」字,地支第六位也是用該字形表示。周初以後,用作地支第一位的「𢀇」多用「子」替代,為免混淆,改用「巳」表示地支的第六位[12]。換言之,地支第一位的「子」,其甲骨文為「」或「」等近似字形。地支第六位的「巳」,甲骨文用「」表示,而不是「」。
地支 | 甲骨 文 |
金文 | 楚簡 文字 |
秦隸 | 小篆 | 本義解說略舉 [13][14][15][1] | 地支、次序、等級、五行引申以外的意思 | 萬物生發 | 五行 | 五行 方位 |
五行 季節 |
星宿 [16] |
星宿 方位 |
月令 季節 |
音律 |
---|---|---|---|---|---|---|---|---|---|---|---|---|---|---|---|
子 (𢀇) |
象嬰兒之形(說文)[17]; 籀文作「𢀇」,象囟上有髮,臂、脛在几上 |
孳萌 | 水 | 北 | 冬 | 危宿 虛宿 女宿 |
北 | 十一月冬 復卦䷗ |
黃鐘 | ||||||
丑 | 象手之形(說文) -------- |
紐芽 | 土 | 中央 | 四季 | 牛宿 斗宿 |
十二月冬 臨卦䷒ |
大呂 | |||||||
寅 | 宀為陰氣,令陽氣不上出髕於下(說文) -------- 象箭矢(朱芳圃、郭沫若)附加口、臼 |
|
螾螾或 移出於地 |
木 | 東 | 春 | 箕宿 尾宿 |
東 | 一月春 泰卦䷊ |
太簇 | |||||
卯 | 象開門之形(說文) -------- 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庫) |
茂茂或 覆冒於地 |
心宿 房宿 氐宿 |
二月春 大壯䷡ |
夾鐘 | ||||||||||
辰 | 乙、匕象草木生,二為上,厂聲(說文) -------- 象蚌蛤開殼運動,蜃之初文(顧鐵僧) |
震動而長 | 土 | 中央 | 四季 | 亢宿 角宿 |
三月春 夬卦䷪ |
姑洗 | |||||||
巳 | 象蛇蟲之形(說文) -------- 象胎兒之形(見說文「包」字、高田忠周) |
已盛 | 火 | 南 | 夏 | 軫宿 翼宿 |
南 | 四月夏 乾卦䷀ |
仲呂 | ||||||
午 | 象陰氣逆陽,冒地而出(說文) -------- |
|
萼布或 陰陽相迕 |
張宿 星宿 柳宿 |
五月夏 姤卦䷫ |
蕤賓 | |||||||||
未 | 象樹木枝葉重㬪(說文) |
|
滋味或 幽昧 |
土 | 中央 | 四季 | 鬼宿 井宿 |
六月夏 遯卦䷠ |
林鐘 | ||||||
申 | 臼為自持之形,表形體收束(說文) -------- 象閃電(見說文「虹」字),電的初文(李孝定) |
|
身成 | 金 | 西 | 秋 | 參宿 觜宿 |
西 | 七月秋 否卦䷋ |
夷則 | |||||
酉 | 象丣(從卯),閉門之形(說文) -------- 象酒尊之形(饒炯、李孝定) 象釀酒罈子(朱駿聲、林義光) |
老熟 | 畢宿 昴宿 胃宿 |
八月秋 觀卦䷓ |
南呂 | ||||||||||
戌 | 戊為土,一為陽氣,表陽下入地(說文) -------- 象斧、鉞、鏚一類的兵器(徐灝、葉玉森) |
盡滅 | 土 | 中央 | 四季 | 婁宿 奎宿 |
九月秋 剝卦䷖ |
無射 | |||||||
亥 | 二為上,下有一男一女,𠃋象女懷胎(說文) -------- 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庫) 象草根藏地下,荄之初文(葉玉森、林義光) 象豕之形(吳其昌、商承祚、袁國華) |
該閡 | 水 | 北 | 冬 | 壁宿 室宿 |
北 | 十月冬 坤卦䷁ |
應鐘 |
地支循環使用,一周期為12個,若與天干配合使用,則以60個為一周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八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因此與回歸年太陽位置對應,而不是基於月相周期的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以其中氣近似而非全等對應,比如立春代表寅月開始,但正月則被定義為包括中氣雨水的農曆月份,因此正月初一理論上可能坐落在立春前後的十五天內,即正月不會包含寅月的每一天,相反會經常橫跨丑月或卯月;而當出現沒有中氣的農曆月份時,就會設為閏月,雖然被當成是前一個月延續,但閏月往往有近乎對半的日子實際上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月支。
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即為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22]。干支紀時法之源起年代則未明[23]。
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公曆月份、對應的生肖、紀時的時刻(UTC+8)、季節、方位等列表如下。
地支 | 節氣段 | 中氣 | 近似農曆月份 | 近似公曆月份 | 生肖 | 時刻(真太陽時) | 年份除以12的餘數 | |
---|---|---|---|---|---|---|---|---|
公元前 | 公元後 | |||||||
子 | 大雪至小寒前一日 | 冬至 | 十一月 | 12月 | 鼠 | 23時至1時 | 9 | 4 |
丑 | 小寒至立春前一日 | 大寒 | 十二月 | 1月 | 牛 | 1時至3時 | 8 | 5 |
寅 | 立春至驚蟄前一日 | 雨水 | 正月 | 2月 | 虎 | 3時至5時 | 7 | 6 |
卯 | 驚蟄至清明前一日 | 春分 | 二月 | 3月 | 兔 | 5時至7時 | 6 | 7 |
辰 | 清明至立夏前一日 | 穀雨 | 三月 | 4月 | 龍 | 7時至9時 | 5 | 8 |
巳 | 立夏至芒種前一日 | 小滿 | 四月 | 5月 | 蛇 | 9時至11時 | 4 | 9 |
午 | 芒種至小暑前一日 | 夏至 | 五月 | 6月 | 馬 | 11時至13時 | 3 | 10 |
未 | 小暑至立秋前一日 | 大暑 | 六月 | 7月 | 羊 | 13時至15時 | 2 | 11 |
申 | 立秋至白露前一日 | 處暑 | 七月 | 8月 | 猴 | 15時至17時 | 1 | 0 |
酉 | 白露至寒露前一日 | 秋分 | 八月 | 9月 | 雞 | 17時至19時 | 0 | 1 |
戌 | 寒露至立冬前一日 | 霜降 | 九月 | 10月 | 狗 | 19時至21時 | 11 | 2 |
亥 | 立冬至大雪前一日 | 小雪 | 十月 | 11月 | 豬 | 21時至23時 | 10 | 3 |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該對應的生肖。人的歲數之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黃帝紀元年號 | 1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
公元元年紀年法 | 前2996年 | 前2995年 | 前2994年 | 前2993年 | 前2992年 | 前2991年 | 前2990年 | 前2989年 | 前2988年 | 前2987年 |
干支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黃帝紀元年號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公元元年紀年法 | 前2986年 | 前2985年 | 前2984年 | 前2983年 | 前2982年 | 前2981年 | 前2980年 | 前2979年 | 前2978年 | 前2977年 |
干支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黃帝紀元年號 | 21年 | 22年 | 23年 | 24年 | 25年 | 26年 | 27年 | 28年 | 29年 | 30年 |
公元元年紀年法 | 前2976年 | 前2975年 | 前2974年 | 前2973年 | 前2972年 | 前2971年 | 前2970年 | 前2969年 | 前2968年 | 前2967年 |
干支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黃帝紀元年號 | 31年 | 32年 | 33年 | 34年 | 35年 | 36年 | 37年 | 38年 | 39年 | 40年 |
公元元年紀年法 | 前2966年 | 前2965年 | 前2964年 | 前2963年 | 前2962年 | 前2961年 | 前2960年 | 前2959年 | 前2958年 | 前2957年 |
干支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黃帝紀元年號 | 41年 | 42年 | 43年 | 44年 | 45年 | 46年 | 47年 | 48年 | 49年 | 50年 |
公元元年紀年法 | 前2956年 | 前2955年 | 前2954年 | 前2953年 | 前2952年 | 前2951年 | 前2950年 | 前2949年 | 前2948年 | 前2947年 |
干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黃帝紀元年號 | 51年 | 52年 | 53年 | 54年 | 55年 | 56年 | 57年 | 58年 | 59年 | 60年 |
公元元年紀年法 | 前2946年 | 前2945年 | 前2944年 | 前2943年 | 前2942年 | 前2941年 | 前2940年 | 前2939年 | 前2938年 | 前2937年 |
干支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由於地支具有子、丑、…、亥的固定順序,所以可作為代號使用,類似於第十三、第十四、…、第二十二。因為天干地支只有22個,所以英文字母次序最後的「w」、「x」、「y」及「z」沒有天干或地支對應;遇到「w」、「x」、「y」及「z」,就分別用「物」、「天」、「地」及「人」。[24]
地支 | 中古漢語 | 現代漢語 | 吳語 | 福州語 | 粵語拼音 | 閩南語/台語 | 日語 | 朝鮮語 | 越南語 | 壯語 | 滿語 | 藏文 | ||
---|---|---|---|---|---|---|---|---|---|---|---|---|---|---|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音讀 | 訓讀 | |||||||||||
子 | cix | ㄗˇ | zǐ | tsy51 | cṳ̄ | zi2 | tsú | し (shi) | ね (ne) | 자 (ja) | tý | ceij | ᠰᡳᠩᡤᡝᡵᡳ singgeri | བྱི byi |
丑 | thriux | ㄔㄡˇ | chǒu | tsheu51 | tiū | cau2 | thiú | ちゅう (chū) | うし (ushi) | 축 (chuk) | sửu | couj | ᡳᡥᠠᠨ ihan | གླང glang |
寅 | jin | ㄧㄣˊ | yín | ghin231 | īng | jan4 | în | いん (in) | とら (tora) | 인 (in) | dần | yinz | ᡨᠠᠰᡥᠠ tasha | སྟག stag |
卯 | mraux | ㄇㄠˇ | mǎo | mau51 | māu | maau5 | báo | ぼう (bō) | う (u) | 묘 (myo) | mão | maux | ᡤᡡᠯᠮᠠᡥᡡᠨ gvlmahvn | ཡོས yos |
辰 | zjin | ㄔㄣˊ | chén | zen223 | sìng | san4 | sîn | しん (shin) | たつ (tatsu) | 진 (jin) | thìn | saenz | ᠮᡠᡩᡠᡵᡳ muduri | འབྲུག 'brug |
巳 | zsix | ㄙˋ | sì | zy231 | sê̤ṳ | zi6 | tsī | し (shi) | み (mi) | 사 (sa) | tỵ | ceih | ᠮᡝᡳᡥᡝ meihe | སྦྲུལ sbrul |
午 | ngox | ㄨˇ | wǔ | ng231/ou44 | ngū | ng5 | ngóo | ご (go) | うま (uma) | 오 (o) | ngọ | ngux | ᠮᠣᡵᡳᠨ morin | རྟ rta |
未 | myoih | ㄨㄟˋ | wèi | mi223/vi231 | mê/ê | mei6 | bī | び (bi) | ひつじ (hitsuji) | 미 (mi) | mùi | meih | ᡥᠣᠨᡳᠨ honin | ལུག lug |
申 | sjin | ㄕㄣ | shēn | sen44 | sing | san1 | sin | しん (shin) | さる (saru) | 신 (shin) | thân | saen | ᠪᠣᠨᡳᠣ bonio | སྤྲེལ sprel |
酉 | jux | ㄧㄡˇ | yǒu | ghieu231 | iū | jau5 | iú | ゆう (yū) | とり (tori) | 유 (yu) | dậu | youx | ᠴᠣᡴᠣ qoko | བྱ bya |
戌 | syt | ㄒㄩ | xū | sih43 | sók | seot1 | sut | じゅつ (jutsu) | いぬ (inu) | 술 (sul) | tuất | swt | ᡳᠨᡩᠠᡥᡡᠨ indahvn | ཁྱི khyi |
亥 | ghaix | ㄏㄞˋ | hài | ghe231 | hâi | hoi6 | hāi | がい (gai) | い (i) | 해 (hae) | hợi | haih | ᡠᠯᡤᡳᠶᠠᠨ ulgiyan | ཕག phag |
註:中古漢語一列的字母標音基於中古漢語現有擬音上制定的拼音,非國際音標。詞尾x,h為音調,分別對應上聲和去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