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棺
鉛玻璃製造的棺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晶棺是天主教、東正教傳統聖物箱之一,用於展示聖髑。即水晶玻璃造的棺材,其成分主要是純二氧化矽。其造價昂貴,且工序繁複,一般用於保存政要等重要人物的遺體。為長期保存軀體,水晶棺材內多數注入惰性氣體,如氦氣[1],在暗淡的燈光下水晶玻璃會楚楚生輝。
另外,受東正教風俗影響的史太林首度提議將列寧遺體以水晶棺保存,此後部分社會主義領袖的遺體也加上了防腐處理並移入水晶棺中,例如現存的胡志明、毛澤東、金日成、金正日等。
歷史

水晶棺來源於基督教的聖屍崇拜傳統。聖徒的屍體是「聖靈的殿」、[2][3]是永生神的殿。[4]神通過聖徒的身體行神跡。[5]到耶穌復活以後,聖徒也從墳墓里出來。所以基督徒相信聖徒不會死亡,僅僅是睡着了。[6]信徒們還相信聖屍,如以利沙的骸骨使死人復活。[7]耶和華能使骸骨復活。[8]《啟示錄》指出經歷過磨練的聖徒在神寶座前,晝夜在殿中事奉耶和華。[9]西元四世紀耶路撒冷主教、神學家聖濟利祿在講授《以西結書》指出,聖靈居住在聖徒的屍體中。[10]
在四世紀末以後,基督徒禮拜的對象除了神和耶穌基督之外,還逐漸出現了對聖母、聖徒、聖徒遺骸遺物、聖圖像等的崇拜。聖徒的乾屍、聖物、聖像,成了教堂和修道院爭奪的寶貝。這些聖物都被鑲滿寶石的水晶容器供奉起來,供朝聖者瞻仰。特別是不朽的聖屍被認為是真正聖徒的見證,是神跡的象徵。東正教供奉的聖屍中有大量是不朽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決議規定:「任何主教,如在祝聖殿堂時不用聖物,當即撤職,因他違背了教會傳統。」中世紀,聖物崇拜成為強制性的,所有的教堂都要求供奉一件聖物或聖屍。馬丁·路德提出聖物崇拜是基督教禁止的偶像崇拜。宗教改革時期,新教各派都把廢除聖像和聖物崇拜作為改革的內容之一,被稱為毀壞聖像運動。16世紀馬丁·路德開始新教改革以後,羅馬教廷在奧地利的特倫托召開了特倫托會議,採取了反宗教改革的立場,[11]並作出了「關於對聖徒的祈求與崇敬,並論及聖骨、聖物和聖像」的決議,確認聖屍是聖靈的殿,應得到信徒敬拜。[12]早期的聖屍存放於人形石棺內。梵蒂岡埃及博物館主任詹弗蘭科·諾利主教發現埃及木乃伊技術以後,從1975年起,梵蒂岡羅馬教廷成立了聖徒遺體保存技術專業隊伍防腐劑。[13]
按俄羅斯風俗,照俄國東正教教規,聖徒死後都要做成乾屍。聖徒的「乾屍」不腐是基督教觀念中信仰靈魂不死和聖徒崇拜的基礎。屍體不腐。也是古羅斯封聖的主要標準之一。保存聖人的遺體使之不朽,是東正教的一個傳統。[14]聖徒聖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和俄羅斯主教薩羅夫的塞拉芬是東正教供奉的著名聖屍。1919年蘇維埃政權到處開展檢驗聖骸(聖徒的乾屍)的運動。1919年2月司法人民委員部就此通過專門決定。檢驗工作由專門委員會在神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如果發現聖骸沒有完整保存,就會被當作無神論的宣傳材料。到1920年秋一共進行了63次公開的檢驗。信徒和教士反抗招來的是逮捕、審判和流放。在1920年代布爾什維克領導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破壞俄羅斯東正教會在群眾中的影響。
列寧還在《致利亞多夫》的信中揶揄薩羅夫聖屍。[15]但列寧死後,曾在格魯吉亞第比利斯東正教神學院學習的史太林執意保存列寧遺體。受東正教「聖體血」儀式的影響,即是想用領袖的遺體去替代基督的「體血」,並試圖將領袖當作永生的神來敬拜。1924年1月25日,即在列寧逝世的第四天,《莫斯科工人》周報刊登了3封來信,總標題為《列寧遺體應當保存!》。其中一封是這麼寫的:「將我們的伊里奇這般偉大而摯愛的領袖埋入土中,我們決不答應。我們建議將防腐後的遺體放入密封玻璃罩,好讓領袖的遺體保存數百年,讓他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這3封信都包含了一個請求,即要將列寧遺體存放在水晶棺內。[16]1953年3月5日史太林去世之後,遺體也被裝入水晶棺,安葬在列寧墓之中。1961年10月31日,蘇共二十二大通過的決議指出:「鑑於史太林嚴重違背了列寧的遺囑,濫用權力,對忠誠正直的蘇聯公民進行廣泛鎮壓,再將史太林的遺體保留在列寧墓里是不合適的。史太林在個人崇拜時期的大規模違反法制和其他許多行為使得他的棺木再保存在列寧陵墓中成為不可能。」於是,史太林從水晶棺中被抬了出來。[15]
圖集
-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供奉的聖髑
-
聖伊華神父的聖髑
-
米蘭主教馬蒂尼
-
米蘭主教舒西特
-
米蘭主教座堂的總主教水晶棺
-
教宗庇護十世的水晶棺
-
教宗諾森十一世的水晶棺
-
雷定五世
-
貝內文托主教的水晶棺
-
西敏主教座堂聖徒
-
費城主教John Neumann
-
露德聖母朝聖地供奉的聖女
-
熱那亞不朽聖女的水晶棺
-
意大利聖女
-
米蘭聖女
-
厄瓜多爾聖女納西莎
-
法國聖女
-
法國聖利塔
-
法國聖女嘉芙蓮
-
都靈進教之佑聖母聖殿供奉的聖女
-
西班牙聖女
-
阿格雷達聖女
-
德國聖徒
-
莫斯科的聖菲利浦
-
主保聖人聖若望·維雅納
-
教會聖人文生·德·保祿
-
聖撒巴斯
-
意大利聖徒巴西安
-
意大利聖徒
-
主保聖人沙勿略
-
黎巴嫩聖徒
-
伊夫雷亞主教座堂供奉的聖髑
-
慕尼黑聖伯多祿教堂中的聖屍
-
凱撒利亞聖徒
-
維爾茨堡主教座堂供奉的聖基里安
列表
據查閱有關資料的不完全統計,世界上曾使用過水晶棺的領導人與政要按時間順序分別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列寧、孫中山、保加利亞最高領導人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蒙古最高領導人霍爾洛·喬巴山、阿根廷前第一夫人伊娃·庇隆、蘇聯最高領導人史太林、捷克斯洛伐克最高領導人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越南最高領導人胡志明、毛澤東、安哥拉前總統阿戈什蒂紐·內圖、圭亞那前總統福布斯·伯納姆、菲律賓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委內瑞拉前總統烏戈·查韋斯十五位。截至2016年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遺體隨水晶棺下葬英雄陵園後,上述十五位中,由於各種原因其中三位的遺體已火化,五位已土葬,兩位現狀不明,只有列寧、胡志明、毛澤東、金日成、金正日五位的遺體仍存放於紀念堂中保存[15]。
- 列寧(逝世於1924年,遺體置於列寧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朝野一直以來對列寧遺體繼續保留與否仍懸而未決。)
- 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逝世於1949年,遺體置於季米特洛夫墓。1990年被火化,1999年陵墓被拆毀。)
- 霍爾洛·喬巴山(逝世於1952年,遺體置於蘇赫巴托爾墓。2005年被火化,陵墓被拆毀。)
- 史太林(逝世於1953年,一度將遺體置於列寧墓。1961年被赫魯曉夫當局移出,並重新土葬。)
-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逝世於1953年,遺體置於維特科夫國家紀念碑中的哥特瓦爾德陵寢。1956年以不符合傳統而作罷,1962年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火化。)
- 胡志明(逝世於1969年,遺體置於胡志明紀念堂。胡志明當初的遺囑希望他死後能被火化,後來越南政府改而將胡的遺體安葬於從中國引入的水晶棺。)
- 毛澤東(逝世於1976年,遺體曾暫厝人民大會堂[19]:470,現置於毛主席紀念堂。雖然毛澤東生前鼓勵火化,並已在火化同意書上簽名,但中共中央政治局出於政治需要最終決定將他的遺體作永久保留。其棺板以江蘇東海水晶為原料,由多塊小板熔接而成,可抗8級地震[20]。)
- 阿戈什蒂紐·內圖(逝世於1979年,遺體置於阿戈什蒂紐·內圖紀念館。遺體保存技術由蘇聯提供,每年開放給民眾參觀一次。1990年安哥拉意識形態大轉變,內圖總統也於原地土葬。)
- 福布斯·伯納姆(生前擔任圭亞那總統,逝世於1985年,遺體置於圭亞那植物園中的福布斯·伯納姆陵寢。但礙於美國經援施壓,最終未使用水晶棺。)
- 費迪南德·馬科斯(逝世於1989年,遺體置於北伊羅戈省巴達克市馬科斯紀念館。2016年被允許土葬於馬尼拉英雄公墓[21]。)
- 金日成(逝世於1994年,遺體置於錦繡山太陽宮。)
- 金正日(逝世於2011年,遺體置於錦繡山太陽宮。)
- 烏戈·查韋斯(逝世於2013年,遺體置於卡拉卡斯革命博物館。最後因錯過最佳保存時機,委內瑞拉通訊部長比列加證實,委政府決定不永久保存查韋斯遺體[22]。)
關聯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