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婆罗米系文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悉曇文(梵語:सिद्धं,羅馬化:Siddhāṃ,意為成就或完美;或者悉曇摩呾理迦 Siddhāmātṛkā[1]),又稱梵書[2][3]、梵字,是西元約600至1200年間書寫梵語的文字。悉曇文是對笈多王朝時使用的笈多文的改良,笈多文源於婆羅米文也是藏文等文字的祖先。名稱起源於在文首寫悉曇章(𑖭𑖰𑖟𑖿𑖠𑖯𑖽(Siddhāṃ)或𑖭𑖰𑖟𑖿𑖠𑖯𑖽𑖨𑖭𑖿𑖝𑖲(Siddhir-astu),意為「祝願完美」)字樣的做法。
悉曇文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並非全音素文字,因為每個字符表示一個音節,不加輔助符號時以a為元音,加輔助符號表示其他元音、鼻化音或止韻。悉曇文多以毛筆書寫,但亦可以竹筆或鋼筆等書寫。
悉曇梵字約於六世紀定型,並於南朝的梁代左右傳入漢地。不過傳入之後,並未普及。直到唐代,由於密教的興盛,悉曇梵字才成為學習的重點。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佛經多以某種版本的悉曇文寫成,於唐宋時期最為盛行,在唐代,不但是佛教界僧侶熟習悉曇梵字,當時一般士人能書寫或研讀悉曇資料[4],例如苑咸的《酬王維》詩:「蓮花梵字本從天,華省仙郎早悟禪。三點成伊猶有想,一觀如幻自忘筌。為文已變當時體,入用還推間氣賢。應同羅漢無名欲,故作馮唐老歲年。」[5],其中的「三點成伊」即指悉曇文裏的𑗘(i)音的寫法[6],可知書寫悉曇文在當時是一種流行的風尚。
由於密教有念誦梵咒及觀想種子字的修行方法,所以梵字與梵音的學習,受到特別的重視。這種特色表現於漢文佛典中,即有「梵字與漢文音譯對照」的所謂新譯經文出現。如開元三大士——善無畏(637-735)、金剛智(669-741)、不空(705-774)「新譯」出的密教經典中,在以漢文音譯梵文專有名詞和術語時,多半會附上梵文原文。尤其是譯到有關陀羅尼或梵文字母時,他們開始使用梵漢對照並列的「新式譯法」,而當時的梵文即是悉曇體。
日本僧人空海在西元804年到達中國,向曾經在那爛陀寺修行的僧人般若三藏學習梵文,於西元806年歸國後,將悉曇文傳至日本。此時,往印度的佛教陸上朝聖之路已經被擴張中的伊斯蘭阿拔斯王朝所阻斷。後來,天城體等文字在印度取代了悉曇文,因此前者現今僅在東亞使用。悉曇梵字在唐末及五代的毀佛事件後,於漢地幾乎可說完全失傳了。但由於日本留學僧與唐代交流頻繁,所謂「入唐八家」(最澄、空海、常曉、圓行、圓仁、惠運、圓珍、宗叡)大量自中國引入悉曇資料,因此唐代的密教與悉曇梵字之學,還有許多悉曇資料都被保存於日本。
因為佛教的真言(咒文等)需用原音唸誦,而漢字被認為無法準確紀錄梵語,悉曇文在東亞保留下來,其中以日本保存最為完善。其書寫在密教中使用。日本的若干教派在書寫真言及經文時仍使用悉曇文(又稱「梵字」),如密教的真言宗和天台宗及混合教派修驗道。大正新修大藏經中多數真言保留悉曇文,而韓國佛教也以一種版本的悉曇文書寫「種子」音節(Bīja)。
日本法隆寺藏有兩片貝葉經,由遣隋使小野妹子於大約公元609年帶回日本。最下一行是字母列表。後世有三種臨寫本:《淨嚴的寫本》(1694年)、《慈雲的刊本》(1762年)和《阿叉羅帖本》(1859年)。
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記》卷第二(三國):「詳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則,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開蒙誘進,先導十二章。七歲之後,漸授五明大論……」。
義凈三藏《南海寄歸內法傳》卷第四:「一則創學悉談章。亦名悉地羅窣睹。斯乃小學標章之稱。俱以成就吉祥為目。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轉。成一十八章。總有一萬餘字。合三百餘頌。凡言一頌。乃有四句。一句八字。總成三十二言。更有小頌大頌。不可具述。六歲童子學之。六月方了。斯乃相傳。是大自在天之所說也。」
指悉曇四種隨緣相承。梵字本源相承有法爾、隨緣二種,法爾常恆之相承系依《大日經》之說,隨緣相承有四種:
在漢傳唐智廣794年後著《悉曇字記》和北宋惟淨1035年著《景祐天竺字源》中採用了漢語音韻學的五音概念標示發音,漢傳密教在此基礎上還配比五聲。[10][11]
棍號(𑗂) | 雙棍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k作為樣例輔音。其他輔音類推。本表中去掉含相鄰重複輔音的組合。本表對應《悉曇字記》的初章到第十四章。
本表和下表對應《悉曇字記》的第十五章。
𑖒𑖿𑖎 ṅka | 𑖒𑖿𑖏 ṅkha | 𑖒𑖿𑖐 ṅga | 𑖒𑖿𑖑 ṅgha |
𑖗𑖿𑖓 ñca | 𑖗𑖿𑖔 ñcha | 𑖗𑖿𑖕 ñja | 𑖗𑖿𑖖 ñjha |
𑖜𑖿𑖘 ṇṭa | 𑖜𑖿𑖙 ṇṭha | 𑖜𑖿𑖚 ṇḍa | 𑖜𑖿𑖛 ṇḍha |
𑖡𑖿𑖝 nta | 𑖡𑖿𑖞 ntha | 𑖡𑖿𑖟 nda | 𑖡𑖿𑖠 ndha |
𑖦𑖿𑖢 mpa | 𑖦𑖿𑖣 mpha | 𑖦𑖿𑖤 mba | 𑖦𑖿𑖥 mbha |
以下各表對應《悉曇字記》的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
本表對應《悉曇字記》的第十六章。
悉曇文仍然主要是手寫文字。已有將其錄入電腦的嘗試,但收錄進Unicode之前未能錄入所有的合字。2014年6月,悉曇文於Unicode 7.0中正式收錄,但支持字體直到最近[何時?]才逐步出現。[註 1]
悉曇文在2014年6月16日被包含於Unicode 7.0標準中,編碼為U+11580–U+115FF。
悉曇文 Siddham[1][2]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碼表 (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1158x | 𑖀 | 𑖁 | 𑖂 | 𑖃 | 𑖄 | 𑖅 | 𑖆 | 𑖇 | 𑖈 | 𑖉 | 𑖊 | 𑖋 | 𑖌 | 𑖍 | 𑖎 | 𑖏 |
U+1159x | 𑖐 | 𑖑 | 𑖒 | 𑖓 | 𑖔 | 𑖕 | 𑖖 | 𑖗 | 𑖘 | 𑖙 | 𑖚 | 𑖛 | 𑖜 | 𑖝 | 𑖞 | 𑖟 |
U+115Ax | 𑖠 | 𑖡 | 𑖢 | 𑖣 | 𑖤 | 𑖥 | 𑖦 | 𑖧 | 𑖨 | 𑖩 | 𑖪 | 𑖫 | 𑖬 | 𑖭 | 𑖮 | 𑖯 |
U+115B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115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115Dx | 𑗐 | 𑗑 | 𑗒 | 𑗓 | 𑗔 | 𑗕 | 𑗖 | 𑗗 | 𑗘 | 𑗙 | 𑗚 | 𑗛 | 𑗜 | 𑗝 | ||
U+115Ex | ||||||||||||||||
U+115Fx | ||||||||||||||||
註釋 |
Unicode 8.0還添加了兩個悉曇文字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