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未普遍承认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a],中文通稱德涅斯特河沿岸,簡稱德左,英語中稱德涅斯特里亞(Transnistria,即外涅斯特),位於德涅斯特河和摩爾多瓦-烏克蘭邊界之間的狹長地帶,是俄羅斯軍事佔領下建立的僕從國。德涅斯特河沿岸只受到作為有限承認國家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承認,大部分國家都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是摩爾多瓦的一部分[1]。
![]() |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2年2月4日)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 |
---|---|
國歌:《我們讚美你,德涅斯特河沿岸》 | |
![]() | |
首都 暨最大城市 | 蒂拉斯波爾 |
官方語言 | 摩爾多瓦語 俄語 烏克蘭語 |
官方文字 | 摩爾多瓦文 俄文 烏克蘭文 |
族群 | 摩爾多瓦人(32.1%) 俄羅斯人(30.4%) 烏克蘭人(28.8%) 保加利亞人(2.5%) 其他民族(6.2%) |
宗教 | 東正教 |
政治體制 | 單一制 雙首長制 三權分立 分離主義 |
法律體系 | 大陸法系 |
國家憲法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憲法》 |
政府 | 最高議會 (一院制) |
• 總統 | 瓦季姆·克拉斯諾謝利斯基 |
• 總理 | 亞歷山大·羅森貝格 |
現役軍人 | 有2,000-3,000人的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部隊和前蘇聯武裝力量的軍隊駐紮 |
成立 | |
• 「蘇維埃德涅斯特」成立 | 1990年9月2日 (自 ![]() |
• 正式成立 | 1991年11月5日 (繼承蘇維埃德涅斯特) |
面積 | |
• 總計 | 4,163平方公里 |
• 水域率 | 2.35% |
人口 | |
• 2012年估計 | 517,963 |
• 密度 | 124.6人/平方公里 |
貨幣 | 德涅斯特河沿岸盧布(法定) 俄羅斯盧布(通用) 摩爾多瓦列伊(通用)(PRB) |
時區 | UTC+2 |
• 夏令時 | +3 |
• 曆法 | 公曆 |
行駛方位 | 向右行駛 |
電話區號 | +373(與摩爾多瓦通用) |
ISO 3166碼 | 暫無,但與摩爾多瓦通用 |
中央銀行 | 德涅斯特河沿岸中央銀行 |
國家象徵 | 勝利旗 錘子與鐮刀 |
最長河流 | 德涅斯特河 |
互聯網頂級域 | .md(與摩爾多瓦通用) |
「德左」分離主義問題與摩爾多瓦歷史空間變遷有關。10—11世紀摩爾多瓦所在的土地基本處於基輔羅斯統治下。13—14世紀,達契亞人分化為三支並分別建立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三個公國。15世紀後,三個公國成為鄂圖曼帝國的附屬國。1859年,瓦拉幾亞公國與摩爾多瓦公國合併,稱羅馬尼亞,仍隸屬鄂圖曼帝國。俄國戰勝鄂圖曼帝國於18世紀末進駐「德左」,1812年,佔領摩爾多瓦公國的比薩拉比亞地區。1877年,羅馬尼亞宣佈獨立。1918年1月,比薩拉比亞宣佈成立摩爾達維亞民主共和國,3月,與羅馬尼亞王國統一。1924年,蘇聯在「德左」建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並納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40年,蘇聯進駐比薩拉比亞後把該地區南端沿黑海的一部分劃給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摩爾多瓦因此沒有黑海出海口),而將其主要部分同「德左」合併,成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41年—1944年,羅馬尼亞短暫奪回比薩拉比亞和「德左」。二戰結束後,比薩拉比亞和「德左」再次回歸蘇聯。1990年,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更名為摩爾多瓦共和國[2]。
不同的歷史發展路徑致使「德左」與比薩拉比亞在民族認同、語言文化和政治取向上分歧嚴重。1990 年在摩爾多瓦民族主義高漲、極右政治力量提出羅馬尼亞化和驅逐少數民族等主張的情況下,1990年9月2日,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單方面宣佈脫離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獨立,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自稱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未得到蘇聯政府和摩爾多瓦政府的承認。1991年8月25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宣佈脫離蘇聯獨立;11月5日,改國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1992年5月2日-7月21日,與摩爾多瓦共和國發生德涅斯特河沿岸戰爭,在斡旋同意停火後從此維持分治的局面。
該地在摩爾多瓦官方編制的行政區劃中是「德涅斯特河左岸自治領土單位」,屬於「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自治領土單位」。
該國位於東歐的一個特定地域,由於該地區處於德涅斯特河[註 1](羅馬尼亞語:Nistru、烏克蘭語:Дністер),在摩爾多瓦境內的東岸,因此有了「德涅斯特河東岸」這個稱謂。
不同國家對「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的稱呼,如下:
有關國家 | 官方名稱 | 德涅斯特河名稱 | 該國所在位置 | 中文名稱 | |
---|---|---|---|---|---|
![]() |
原始名稱 | Републик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Нистрянэ | Стынга Ниструлуй | 德涅斯特河左岸 | 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國、德左 |
羅馬化名稱 | Republica Moldovenească Nistreană | Stânga Nistrului | |||
![]() |
原始名稱 | 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 Молдав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Днестр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
羅馬化名稱 | Pridnestrovskaja Moldavskaja Respublika | Dnestr | |||
![]() |
原始名稱 | Придністровська Молдавська Республіка | Дністер | 德涅斯特河東岸 | 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 |
羅馬化名稱 | Prydnistrovska Moldavska Respublika | Dnister | |||
英語 | Pridnestrovian Moldavian Republic | Dniester | 通稱:Transnistria | 通稱:德涅斯特河沿岸 |
該地區傳統上屬於摩爾多瓦。1504年該地區擺脫了鄂圖曼帝國的直接統治,成為土耳其保護下自治的摩爾多瓦公國的一部分。1792年,俄羅斯帝國根據《雅西和約》放棄了這塊土地。當時,這裏的人口絕大多數是摩爾多瓦人/羅馬尼亞人,不過也有一部分游牧民族──韃靼人。
18世紀晚期,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開始對這裏進行殖民活動,作為帝俄擴展邊疆活動的一部分。1812年,該地區隨同整個比薩拉比亞被土耳其割讓給俄國。
十月革命以後,摩爾多瓦本土於1918年宣佈獨立,旋即併入羅馬尼亞,但是該地區留在了烏克蘭境內,並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名義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當時,羅馬尼亞人依然是當地居民的主體,羅馬尼亞語學校也照常開設。
1940年,蘇聯佔領了比薩拉比亞地區,將德涅斯特河東岸與北比薩拉比亞合併,成立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德蘇戰爭期間,德國將這一地區歸還了羅馬尼亞,1944年,蘇聯重新佔領摩爾達維亞,恢復了對這一地區的統治。
在蘇聯時代,作為蘇聯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上萬的羅馬尼亞族人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亞和哈薩克。與此同時,大量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遷入了該地區。當時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絕大多數工業集中在了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而其他地區的各種經濟成分中則是農業佔據主導地位。根據1990年公佈的數據,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貢獻了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GDP總值的40%,和發電量的90%。為了防止這一區域併入羅馬尼亞,蘇聯武裝力量第14軍自1956年以來一直在此駐防,直至蘇聯解體。
1989年,摩爾多瓦人在首府基希訥烏(蘇聯時期稱為「基什尼奧夫」)宣佈把摩爾多瓦語(事實上是羅馬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並開始準備與羅馬尼亞合併。德涅斯特河東岸的斯拉夫人則在1990年9月2日宣佈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隨着蘇聯的解體而改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隨後一場內戰在1992年爆發,大約1500人在戰爭中喪生。最後由於群眾的大規模抗議,內戰中止。停火協議簽署之後,俄羅斯政府遺留下了一支數千人的部隊以「維和部隊」的名義駐紮在該地區。由於俄羅斯在該地區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這一行動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從此以後,摩爾多瓦政府一直沒有在事實上控制過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雖然在1994年摩爾多瓦政府與俄羅斯政府簽署了一項協議,規定俄羅斯須撤出它在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的所有軍隊,但俄羅斯國家杜馬至今一直沒有批准該協議。
2004年持分離主義立場的德涅斯特河斯拉夫族民兵組織開始強行關閉教授羅馬尼亞語的學校,一些教師和反對這一行動的家長被逮捕。摩爾多瓦政府決定對德涅斯特河東岸當局實行制裁以達到孤立該政權的目的。出於報復,德涅斯特河東岸當局也採取了行動來間接打擊脆弱的摩爾多瓦經濟。由於在蘇聯時期摩爾多瓦的絕大多數發電設施都建在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摩爾多瓦的其他地區常常受到斷電的威脅。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他們的首席談判代表,保加利亞前總統斯托揚諾夫為緩解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進行了斡旋。
2006年的全民公投,97%的選票支持該地區獨立並在未來加入俄羅斯聯邦,94%的選民反對放棄獨立成為摩爾多瓦的一部分[4]。2007年親摩爾多瓦當局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得以成立,其黨魁安德烈·薩佛諾夫參加了總統選舉失敗。2011年「復興」運動領袖葉夫根尼·舍夫丘克以73.88%的得票率獲勝,當選總統[5]。
2014年3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德涅斯特河沿岸議會負責人,時任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米哈伊爾·博拉向俄羅斯國家杜馬(國會下議院)主席謝爾蓋·納雷什金提出了請求,要求加入俄羅斯聯邦[6][7][8][9]。2014年12月5日,俄羅斯向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派遣了60輛卡車,稱裝載着「人道主義」援助物資[10]。
2017年11月6日,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領導人瓦迪姆·克拉斯諾謝利斯基在俄羅斯TSV電視台節目中表示,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政府需要俄羅斯的貸款來進行改革[11]。11月底,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新一輪「5+2」模式談判在維也納舉行。基希訥烏與蒂拉斯波爾作為衝突方參加談判,俄羅斯、烏克蘭和歐安組織作為調解方,歐盟和美國則作為觀察方出席。會上達成《維亞納議定書》,其中包括,各方計劃2月底前商定德涅斯特河沿岸公路加入國際道路網絡的相關機制[12]。未獲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領導人瓦迪姆·克拉斯諾謝利斯基在3月1日在賓傑里表示,俄羅斯在解決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過程中予以了全力支持。
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期間的2022年4月22日,俄羅斯中央軍區副司令魯斯塔姆·明涅卡耶夫(俄語:Рустам Миннекаев,英語:Rustam Minnekayev)在會議上表示,俄軍在烏克蘭的「第二階段軍事行動」戰略目標為完全控制頓巴斯地區和烏克蘭南部,以打通一條頓巴斯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及德涅斯特河沿岸的走廊[13][14][15][16]。3天後,位於蒂拉斯波爾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政府國家安全部大樓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分支機構遭火箭推進榴彈多次轟炸,隔日格里戈里奧波爾的一座大功率廣播發射台也遭到襲擊[17][18][19]。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稱這是俄軍在摩爾多瓦領土發起的假旗行動,將襲擊嫁禍給烏克蘭政府[20][21][22][23][24];俄方和瓦季姆·克拉斯諾謝利斯基則指責烏克蘭試圖將德涅斯特河沿岸拖入戰爭[25][26]。
德涅斯特河沿岸有多黨制和一院制議會最高議會。立法機構有多個單一選區選舉產生的43人組成[27]。總統由5年一度的公投選舉產生。
伊戈爾·斯米爾諾夫自1990年獨立以來連任四屆德涅斯特河沿岸總統。他也在2011年參與民主競選,但是在第一輪就被擊敗。
德涅斯特河沿岸最高蘇維埃的大部分席位屬於復興黨,2005年該黨擊敗了伊格爾·斯米爾諾夫領導的共和國黨,並在2010年選舉獲得更多席位。復興黨領袖兼任領導人葉夫根尼·舍夫丘克贏得2011年總統大選。
反對派權力歸人民黨和權力歸人民運動在2000年初就被取締[28],而且最終解散[29][30]。
歐盟發出的一份名單禁止一些德涅斯特河沿岸領導人去歐盟國家旅行[31]。
2007年,社會民主黨被允許註冊。該黨由前分離運動領導者、宣揚與摩爾多瓦建立自由結合關係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政府領導人安德烈·薩佛諾夫領導。
2007年9月,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共產黨領導人奧列格·赫爾揚因為組織未經許可的抗議活動被判刑一年半[32]。
根據德涅斯特河沿岸政府進行的2006年公投,97.2%投票選擇「從摩爾多瓦獨立並於俄羅斯自由聯合」[33]。歐盟和其他西方勢力陣營國家拒絕承認公投結果。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由5個區和2個直轄市組成。其中,賓傑里市完全位於德涅斯特河右岸,通常被認為其屬於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實際控制的摩爾多瓦共和國中央政府的領土。
國際上大多都認為這塊區域是摩爾多瓦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蘇聯解體前屬於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即使是扶植德左政權的俄羅斯聯邦也曾於2012年通過法案承認此地歸屬摩爾多瓦,但在烏俄戰爭期間,俄國普京政權又於2023年廢除了這一承認[34]。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被認為是未被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其政權自認是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個法理上的繼承殘存國家。德涅斯特河沿岸獨立後仍沿用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但已經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即使未有對此地建立實際統治和有效控制,摩爾多瓦政府於2005年7月22日通過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區特殊法律地位基本條款法》,將德涅斯特河東岸部分地區(除了賓傑里和德涅斯特河東岸當局宣稱擁有主權卻由摩爾多瓦控制的地區)設立為摩爾多瓦共和國的一個特殊的自治區。這部法律的通過沒有經過任何與德涅斯特河沿岸當局協商,德涅斯特河沿岸政權方面稱之為挑釁並不予理睬。
當地人口555,000人(2009年)。90%人口擁有未獲承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國籍[35]。德涅斯特河沿岸人有雙重或三重國籍。包括: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目前僅獲得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一共2個非聯合國會員國的承認。但與俄羅斯聯邦保持密切的特殊國家關係。德涅斯特河沿岸一直以來與烏克蘭及摩爾多瓦之間舉行關於解決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有關會談和討論。
2018年6月22日,摩爾多瓦共和國提交了一項聯合國決議,呼籲「完全無條件撤離包括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摩爾多瓦共和國領土的外國軍事力量」[42]。該決議獲得通過[43]。
贊成(64) | 棄權(83) | 反對(15) | 缺席(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觀察員國家: ![]() ![]() |
該地區2004年的GDP總值為4.2億美元,人均662美元(按當年匯率計算)。從這個數值上看,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雖然略富於摩爾多瓦其他地區,但仍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此致德涅斯特河沿岸成為了歐洲的罪惡溫床,不論是軍火走私[44]或漏稅洗錢[45]均在當地活躍。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是首個使用塑料硬幣的國家[46]。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總統瓦迪姆·克拉斯諾謝利斯基請求莫斯科幫助削減該共和國高昂的國家支出。預計10日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總理亞歷山大·弗拉基米羅維奇·馬丁諾夫訪問莫斯科期間將討論這個問題。此前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財政部長伊琳娜·莫洛卡諾娃向記者表示,政府請求莫斯科提供1.3億美元的長期貸款。《生意人報》報道,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總統克拉斯諾謝爾斯基在1月23日的信函中請求莫斯科幫助撥款審計支出,審計工作應由俄羅斯公司進行。該信寫給俄副總理、俄羅斯和摩爾多瓦政府間委員會共同主席、俄總統駐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特別代表德米特里·羅戈津。 據報道說,文件已經轉交俄財政部審議,將於2017年2月10日抵達莫斯科訪問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總理馬丁諾夫可能提出這個問題。
該報援引信函內容稱:「不得不承認,經濟形勢危機和不利因素惡化造成居民生活水準低下。自2000年代初以來國家實際支出從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8%增加到佔50%。我請求在考慮撥款審計並讓俄審計公司制定提高國家支出效率建議的問題上給予協助。」[47]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海關委員會新聞處發佈消息稱,2017年外貿呈穩步增長態勢,出口增長52%,其中對俄出口增長45%。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海關委員會網站發佈初步數據稱,2017年共和國外貿額達13億美元。消息指亦出:「與此同時,進口增長29%,出口增長52%,其中對俄出口增長45%。」[48]
9月28日,在阿布哈茲工商會阿布哈茲工商會主席根納季·格古里亞被授予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加強國際合作」的勳章。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多瓦共和國駐阿布哈茲官方代表處主任庫帕爾巴·加里·謝爾蓋耶維奇(Kupalba Garry Sergeevich)給阿布哈茲工商會主席該獎章後,根納季·格古里亞表示感謝。在與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多瓦共和國駐阿布哈茲官方代表處主任會面時,阿布哈茲工商會第一副主席Adgur Lushba出席[49]。
2015年4月28日,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發行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鈔。該紀念鈔採取水印區加蓋的形式,分1盧布和10盧布兩種面值,各發行7,070張,其中2,000冊套裝將作為收藏品出售。紀念鈔右側的蘇俄英勇勳章(背景為聖佐治綬帶)上方刊「偉大勝利70週年」俄文字樣,下方為1945-2015紀念年份[50]。
![]() |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2022年2月3日) |
美國「自由之家」聲稱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為「非自由」的領土,「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當權者的獨裁」,並宣稱該地區的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十分糟糕」[51]。
美國國務院的報告稱,在2006年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政府限制該國的公民權利和投票權利」。據報導,德涅斯特河沿岸當局「繼續使用酷刑及任意逮捕和拘留異見人士」,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當局「高度限制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當局通常不允許公民自由集會」,而且本身分離主義明顯的德涅斯特河沿岸當局繼續拒絕接受天主教、基督新教宗教地位和騷擾少數宗教群體相關人士。該地區一直是歐洲販賣人口的重要源頭和集中地,昔日存在大量軍火走私問題,導致治安日益惡化,社會秩序十分動盪,是整個歐洲最不甚安寧的地區之一,不過近年軍火走私問題有所改善。而同性戀和同性婚姻在該國是非法的,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會「受到政府和社會的歧視」[52]。
德涅斯特對載人太空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尤為斐然。德涅斯特是蘇聯航天事業的發祥地,為蘇聯在西南部航天事業提供電力等基礎供應,被譽為「蘇聯航空的奶牛」。在前蘇聯時代,德涅斯特河東岸地區是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工業中心,曾貢獻了摩爾達維亞GDP總值的40%和發電量的90%。其地區早期以從事園藝業為主,是蘇聯葡萄酒的主要產地,後大力發展輕工業。值得一提的是,摩爾達維亞雖然在前蘇聯僅佔有前蘇聯的不到0.2%的領土面積,但是摩爾達維亞的農業輸出幾乎佔蘇聯的2.5%(其中酒類輸出佔40%左右)。在電力奇缺的蘇聯時代,該地區更是為整個蘇聯提供了大量的電力供應,使得蘇聯航空等各項科技研究、武器製造順利開展。[53]
蘇聯解體後至今其發展不佳,目前其占摩爾多瓦GDP之比重已降至10%左右。而其電力出口在俄羅斯的影響下成為對摩爾多瓦之施壓手段[54]。摩爾多瓦也尋求藉助烏克蘭電網來間接從羅馬尼亞等地獲取電力,這被認為招致俄羅斯對此區域的烏克蘭電力設施進行導彈襲擊以阻止摩爾多瓦獲得足夠能源[55]。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政府通過一項訊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法律,新立法使數位貨幣開採合法化,並為外國投資者提供獎勵,被邀請建立採礦設施的企業家甚至不需要註冊一家當地公司,他們可以利用免關稅的採礦設備進口,不受限制地獲取廉價能源[56]。
位於摩爾多瓦東部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是前蘇聯地區中,各個「非正常」政治實體里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衝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這個地區的居民由數量相當的摩爾多瓦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組成,通行俄語,也受到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勢力主導。在三月份出現第一例新冠病例之後,德涅斯特河沿岸就開始實施嚴格的管控措施,包括暫停公共交通、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停課等,但疫情依然在當地蔓延開來。到5月19日,該政權實控區的確診病例已經突破800例。學校停課也讓德涅斯特河沿岸遇到了另一重麻煩,由於該政權與摩爾多瓦關係緊張,致使不少技術設備都被擱置在了兩地邊境,使得開展在線教育的計劃也隨之停擺;而由於與烏克蘭的邊境也在疫情爆發後關閉,該政權實控區需要的一批醫用物資也卡在了邊關無法入境[5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