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英語: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是奧斯卡金像獎的其中一個獎項,每年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給該年度寫出最傑出原著劇本的編劇。此獎項前身為「最佳故事獎」(Best Story),而在1940年第13屆奧斯卡金像獎才首次出現「最佳原創劇本」獎,並持續至今;而「最佳故事獎」則於1957年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之後取消。
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 |
---|---|
國家/地區 | 美國 |
主辦單位 |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 |
首次頒發 | 1940年 |
應屆得主 | 積絲汀·蒂耶和亞瑟·哈拉里 《墮下的對證》 |
官方網站 | http://www.oscars.org |
活地·亞倫是此獎項被提名最多次(16次)、也是得獎最多次(3次,分別為《安妮荷爾》、《姊妹情深》以及《情迷午夜巴黎》)的紀錄保持者。帕迪·查耶夫斯基也曾拿下三座劇本獎項:兩次最佳原創劇本獎(《看錯病症死錯人》及《電視台風雲》)及一次改編劇本獎(《馬蒂》)。
活地·亞倫也是目前為止最年長的得獎者,他以《情迷午夜巴黎》獲獎時已76歲;[1]賓·艾佛力是目前為止最年輕的獲獎者,他以《驕陽似我》獲獎時僅25歲,而和他一起共享此獎的麥·迪文當時則為27歲。
李察 史威澤是第一位以非英語電影拿下此獎項者(獲獎影片:《瑪麗-路易斯》),其他以非英語電影拿下此獎項者還有艾爾伯特·拉摩里斯、皮亞托·占美、克勞德·雷路許、貝德羅·艾慕杜華、奉俊昊和韓進元。1956年的《紅氣球》(得獎者艾爾伯特·拉摩里斯)則是唯一一部以短片形式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電影。
妙麗葉兒·鮑克斯是第一位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的女性,她與先生悉尼·鮑克斯以《七重心》共同拿下此獎項,他們也是第一組獲頒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夫妻檔。厄爾·W·華萊士和潘蜜拉·華萊士則是第二組夫妻檔(得獎作品為《證人》)。
1996年的高安兄弟是第一對也是唯一一對拿下此獎的兄弟檔(得獎作品為《雪花高離奇命案》);法蘭西斯·柯波拉(得獎作品為《鐵血將軍巴頓》)和蘇菲亞·哥普拉(得獎作品為《迷失東京》)則是唯一一組父女檔得獎者。
1944年普雷斯頓·斯特奇斯因兩部不同的電影而同時被提名(《戰時丈夫》及《摩根河的奇蹟》);1986年的奧利佛·史東則以《殺戮戰場》和《薩爾瓦多》兩部電影同時獲提名;1959年莫里斯·里奇林和士丹利·夏皮羅則以《夜半無人私語時》和《石榴裙下爭霸戰》兩部電影同時提名,並以前者拿下獎項。
佐敦·比爾以《訪·嚇》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拿下此獎的非裔美國人;奉俊昊及韓進元則以《上流寄生族》成為第一位(組)拿下劇本類獎項的亞洲人。[2][3]
《紅氣球》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獲得該獎項的短片。
以下為多次獲獎者:
|
以下為多次(3次以上)入圍者: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