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

原產巴西、巴拉圭亞馬遜流域一帶的熱帶水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凤梨

鳳梨學名Ananas comosus),俗名菠蘿[1][2],是原產於南美洲的熱帶水果,為禾本目鳳梨科鳳梨屬植物,因多汁酸甜受到喜愛,有解暑之效,是鳳梨科中最具經濟價值的種類。南美洲種植鳳梨已有許多世紀,在17世紀傳入歐洲,於1820年代開始在溫室與熱帶地區開始商業種植。在20世紀,夏威夷是重要的鳳梨產地(尤以美國而言),但到了2016年, 哥斯達黎加巴西菲律賓合計佔了世界鳳梨產量將近三分之一。[3]

快速預覽 鳳梨, 科學分類 ...
鳳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演化支 鴨跖草類植物 Commelinids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鳳梨科 Bromeliaceae
屬: 鳳梨屬 Ananas
種:
鳳梨 A. comosus
二名法
Ananas comosus
(L.) Merr., 1917
異名
  • Ananas sativus
    Lindl., 1827
  • Bromelia ananas
    L., 1743
  • Bromelia comosa
    L., 1754
關閉

名稱

中文名稱

1639年的《東莞縣誌》內提到了「黃梨」[4]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王士禛在《分甘餘話》中提到了臺灣物產中有「通體成章,抱幹而生,葉自頂出,森若鳳尾,其色淡黃」的鳳梨[5]

1843年,魏源在《海國圖志》中稱《每月統紀傳》裏面說爪哇有「波蘿」、「菠蘿子」等果[6],另見王錫祺編《小方壺齋輿地叢鈔》再補編的第十二帙中《每月統紀傳》(作者闕名,缺名的意思)[7]

咸豐二年(1852年)陳淑均總纂的《噶瑪蘭廳志》刊行,裏面介紹了台灣宜蘭地區的果之屬有鳳梨,按照顏色稱為黃梨、按照大小稱為王梨[8]。宜蘭的鳳梨比不上台南的品種[8]

清末1877年姚文棟在《琉球說略》中提到了琉球物產中有鳳梨[9]

1913年《清季野史》介紹了一種名為鳳梨Ananas satous Lindl)的植物[10]

1915年版《辭源》收波蘿一詞,英文Pine apple,註明亦稱鳳梨[11]

在粵西等地,波羅蜜被稱為天波羅,黃梨被稱為地波羅[12][13]

快速預覽 「鳳梨」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鳳梨」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菠蘿
港澳菠蘿
星馬黃梨[14]
臺灣鳳梨
關閉

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稱之為菠蘿閩東語閩南語莆仙語稱之為旺梨(諧音為「旺來」),也寫做鳳梨。客家語則稱之為黃梨潮州話番梨稱呼;另又俗稱番菠蘿蜜

鳳梨酥在中國大陸、港澳、新馬依然稱為「鳳梨酥」而非「菠蘿酥」和「黃梨酥」;菠蘿包在台灣也依然稱為「菠蘿麵包」,而不會稱為「鳳梨麵包」。

另外生物分類上鳳梨科、鳳梨屬不能稱為「菠蘿科」、「菠蘿屬」或「黃梨科」、「黃梨屬」。

在台灣,將台灣在地生產的品種稱為「鳳梨」,而將其他進口的菠蘿和「本島仔鳳梨」(旺來)才會被稱為菠蘿[15],那些品種較為原始,葉子刺多而且結眼深需要人工剔除。蘇格蘭人David Wright於1648年來到荷蘭東印度公司轄下大肚王國,寫下《福爾摩沙筆記》,即記載台灣有Ananasses[16]台灣日治時期為效法夏威夷生產鳳梨罐頭(1902年)[17],引進開英種鳳梨(南洋種鳳梨)在中部地區種植,開英種包括突目仔統稱「土鳳梨」,農業試驗所開發臺農4號釋迦鳳梨後改良品種,為一般所稱「鳳梨」。中國大陸商販營銷為表區分,亦沿用此等說法。[18]

英語名稱

英語中第一次提到菠蘿果實是1568年安德烈·特維英語André Thevet的《新發現的世界或南級洲英語The New Found World, or Antarctike》的法語翻譯「Hoyriri」,一種由居住在現代里約熱內盧附近的圖皮南巴人英語Tupinambá people種植和食用的水果,現在被認為是菠蘿。[19]後來在同一個英文翻譯中,他將同一種水果描述為「以 Pine apple(松-蘋果)的方式製成的 Nana」,這裏他使用了一個圖皮語詞「nanas」,意思是「優秀的水果」。[20]這種用法被許多歐洲語言採用,並導致了植物的科學二名法將期命名為「Ananas comosus」,其中comosus是拉丁語「簇絨」的意思,是指植物的莖。塞繆爾·珀切斯在1613年用英語寫作,將水果稱為「Ananas」,但牛津英語詞典在1714年由曼德維爾的一位英國作家首次記錄了「Pineapple」這個詞本身。

歷史

前殖民時期

菠蘿的野生種源原產於巴西南部和巴拉圭之間的巴拉那-巴拉圭河流域。[21][22]儘管目前菠蘿的詳細馴化歷史並不清楚,但其在南美洲範圍內作為農作物的種植、傳播歷史相當悠久。在秘魯發現的考古證據表明,當地人使用菠蘿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3200至2800年(公元前1200年至800年)[23],而在北美洲墨西哥出土的糞化石中則發現了距今2200至1300年(公元前200年至公元700年)的菠蘿食用證據[24],表明菠蘿當時已向南傳播,當時的瑪雅人阿茲特克人也可能已有種植菠蘿[25]。15世紀初期(1400年代末),菠蘿已經成為美洲原住民群落中的常見農作物,在他們的飲食中佔主要地位。

史料記載中第一位發現菠蘿的歐洲人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他於1493年11月4日在瓜德羅普島首次見到這種水果[26][27]。哥倫布將菠蘿帶回西班牙,並稱其為「piña de Indes」,意思是「印第安人的松果」。最早關於菠蘿的西方史料記載為1516年皮特·馬特·德安吉拉的《新大陸數十年英語Decades of the New World》以及安東尼奧·皮加費塔1524-1525年間所撰《第一次環球航行報告西班牙語Relación del primer viaje alrededor del mundo》,已知最早的插圖則出現在貢薩洛·費爾南德斯·德·奧維耶多英語Gonzalo Fernández de Oviedo y Valdés1535年的《印度通史英語Historia general de las Indias》中。[28]

引入東半球

Thumb
不列顛尼亞通過自然、工業和科學的寓言展示了包括菠蘿在內的豐裕之角,背景是橘園(《園丁詞典英語The Gardeners Dictionary》的卷首英語Book frontispiece, 1764)

菠蘿作為殖民主義的產物,令歐洲人為之着迷傾心。[29]然而,歐洲的氣候與菠蘿的原產地截然不同,導致栽培十分困難,直到1658年左右,荷蘭園丁彼得·德拉考特·范德福爾特(Pieter de la Court van der Voort)才在萊頓開發出溫室園藝技術,成功在歐洲栽培菠蘿。[30]

1719年,菠蘿的植株從荷蘭傳入英國,第一株在英格蘭成功栽培的菠蘿位於白金漢郡多尼多尼閣英語Dorney Court。1723年,切爾西藥草園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菠蘿爐」來為種植的菠蘿加溫。[31][32]

1730年,菠蘿傳入法國[33]1733年,在凡爾賽宮成功種出的一顆菠蘿被獻給路易十五國王。

18世紀20年代,俄羅斯彼得大帝將荷蘭栽培菠蘿的技術引入聖彼得堡。1730年,嘉芙蓮大帝吃到了1796年之前在她自己的莊園裏種植的菠蘿。[30]

由於直接進口菠蘿的費用高昂,在溫帶氣候下種植菠蘿所需的溫室設備和人工成本也極其巨大,菠蘿在歐洲逐漸成為財富的象徵。最初,菠蘿主要被用作宴會上的展示品,而非供人食用,甚至會被反覆使用,直到開始腐爛為止。[34]在18世紀下半葉,英國莊園中菠蘿的種植成為富有貴族之間激烈競爭的對象。[34]第四代鄧莫爾伯爵約翰·默里在他的莊園中建造了一座溫室,其頂部是一個高達14米、以菠蘿為造型的巨大石質圓頂,這座建築被稱為「鄧莫爾菠蘿英語Dunmore Pineapple」。[35]在建築設計中,菠蘿造型逐漸成為象徵好客的裝飾元素。[36][37][38]

19世紀以來:大規模商業化

歐洲在開始溫室栽培菠蘿時嘗試了許多不同品種,主要都來自加勒比地區安的列斯群島。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品種是『光滑卡宴』(『Smooth Cayenne’),於1820年首次被引入法國,隨後於1835年被出口到英國,然後再從英國通過夏威夷傳入澳大利亞非洲。「光滑卡宴」及其亞選和無性品系如今佔據了全球大部分的菠蘿產量。

以菠蘿為原料的果醬和甜點很早就從西印度群島巴西和墨西哥被進口到歐洲。到19世紀初,新鮮的菠蘿已能從西印度群島直接運往歐洲,並以龐大的貨運量壓低了歐洲市場的價格。後來歐美的菠蘿進口供應主要取儘可能短的貿易路線,歐洲的菠蘿主要來自北大西洋、葡萄牙離岸的亞速爾群島,而北美的菠蘿則主要來自加勒比地區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州[27]

18世紀,西班牙人便將菠蘿引入夏威夷[39],當地原住民將其稱為「hala kahiki」(夏威夷語),意為「外國的林投」,因其形似夏威夷本土植物露兜樹的果實(林投)而得名。[40][41],但夏威夷的首座商業菠蘿種植園直到1886年才建立。此產業最著名的投資者是詹姆斯·多爾(James Dole),他於1899年移居夏威夷[42],次年(1900)便開設了60公頃的菠蘿種植園,隨後(1901)又將園區擴展至瓦胡島,後來發展成為都樂食品公司[43]1909年,毛伊島菠蘿公司英語Maui Pineapple Company開始在毛伊島種植菠蘿。1911年,都樂公司其員工亨利·吉納卡(Henry Ginaca)發明了給菠蘿自動削皮去芯的機器[27],使公司得以開始商業加工菠蘿,製作罐頭產品。[44]1917年,德爾蒙食品公司也開始在瓦胡島上種植菠蘿。

Thumb
菲律賓布基農省德爾蒙菠蘿田

由於競爭和向冷藏海運的轉變,夏威夷的產量從1970年代開始下降。都樂於1991年停止了其在檀香山的罐頭廠業務,2008年,德爾蒙終止了其在夏威夷的菠蘿種植業務。[45]2009 年,毛伊島菠蘿公司減少了業務,只在毛伊島本地供應菠蘿,[46]到2013年,瓦胡島的都樂種植園種植的菠蘿產量約佔世界產量的0.1%。[45]儘管有這種下降,菠蘿仍被有時用作夏威夷的象徵。[47][48]另外,因為這個原因,含有菠蘿的食物有時也被稱為「夏威夷」。

在菲律賓,「光滑卡宴」於1900年代初由美國殖民時期美國農業部推出。都樂和德爾蒙於1920年代在棉蘭老島哥打巴托省布基農省建立種植園。[49][50]從1920年開始,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南亞地區開始大規模罐裝罐頭。這種貿易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嚴重破壞,夏威夷一直主導着國際貿易,直到1960年代。

菲律賓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菠蘿出口國之一。在菲律賓公司德爾蒙太平洋有限公司於2014年完成對德爾蒙食品公司的收購後,德爾蒙種植園現在由當地管理。[51]

形態

Thumb
鳳梨以及其斷面。

多年生常綠草本,莖短,基部生吸芽。植株具有蓮座般的外觀,劍狀葉片呈厚革質,緊密排列,有的全緣,有的具有粗鋸齒,全株高約60~100厘米左右,亦有高至150厘米者。花朵頂生,總狀花序聚生成松樹毬果狀,看起來就像是一粒小鳳梨。小花紫色,依序綻放,每一花序約有百餘朵小花。果實為複果中的多花果,呈筒狀圓錐形,還沒成熟前呈濃綠色,成熟後才轉成黃色或紅色,果實上的每一果目即為一小果。果肉多為黃色或金黃色,但也有部份種類為乳白色,通常具有濃郁的香氣。果實頂端長有冠芽,會長出叢生緊密的小葉片,成為鳳梨果實獨具的特徵;長出第一個果實後,會從主莖的葉軸長出吸芽,可能會為了讓果實增大而摘除,或是保留以生新果。

植株生長的第一年莖會變長與增粗,許多劍狀葉片呈螺旋狀緊密環繞排列於主莖,邊緣有無刺成為區別品種的重要特徵。到了第12-20個月時,由莖長出長15厘米左右的花序,花序頂生,橢圓形似松球,紫紅色花無柄。果實為呈筒狀圓錐形的複果。果肉是黃色或白色,中間包着有很多纖維的芯。野生鳳梨靠蜂鳥傳粉[52],也有靠蝙蝠傳粉的。[53]但因授粉後鳳梨會結子,影響果實品質,以前在夏威夷曾有禁止蜂鳥入境的禁令。[54]

花的子房長成漿果,聚合成大的複果,通常排列成兩個互相交錯的螺旋,常見其一方向有8個,另一方向有13個,兩者都是費伯納契數[55]

鳳梨的光合作用為景天酸代謝[56]在夜間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儲存成蘋果酸,在白天釋放之以行光合作用。

鳳梨在植物學上分成五種:[57]

  • Ananas comosus var. ananassoides
  • Ananas comosus var. bracteatus
  • Ananas comosus var. comosus
  • Ananas comosus var. erectifolius
  • Ananas comosus var. parguazensis

引種來源

台灣於康熙末年由中國大陸南方引進種植鳳梨[58],並經由多年農產技術的研發後,育成金鑽鳳梨牛奶鳳梨釋迦鳳梨等等多種高甜度的台灣特色品種。開英種、金鑽鳳梨為全年皆有,但以2~3月及6~9月最為盛產;釋迦鳳梨3~5月,蘋果鳳梨4~9月(5月盛產),金桂花鳳梨4~7月,蜜寶鳳梨黃金鳳梨4~11月,香水鳳梨5~6月,甜蜜蜜鳳梨6~8月(7月盛產),牛奶鳳梨6~9月(7月盛產),冬蜜鳳梨7~3月。由於鳳梨是熱帶植物,特別喜愛溫暖的氣候。台灣地理位置極佳氣候良好,而品質也以春夏季節生產的最為優異,不僅甜度高,風味也特別濃郁。

營養

快速預覽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熱量 ...
生菠蘿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202 kJ(48 kcal)
12.63 g
9.26 g
膳食纖維1.4 g
0.12 g
0.54 g
維生素
硫胺(維生素B1
(7%)
0.079 mg
核黃素(維生素B2
(3%)
0.031 mg
煙鹼酸(維生素B3
(3%)
0.489 mg
(4%)
0.205 mg
吡哆醇維生素B6
(8%)
0.110 mg
葉酸(維生素B9
(4%)
15 μg
維生素C
(44%)
36.2 mg
膳食礦物質
(1%)
13 mg
(2%)
0.28 mg
(3%)
12 mg
(43%)
0.9 mg
(1%)
8 mg
(2%)
115 mg
(1%)
0.10 mg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參考膳食攝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數據庫
關閉

生菠蘿果肉含有86%的水、13%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質脂肪含量可忽略不計(見表)。在100克參考量中,生菠蘿可提供209千焦耳(50千卡)的食物熱量,富含(44% 每日攝入量)和維生素C(58% 每日攝入量),除此之外還包含有膳食纖維、有機酸、維生素B1類胡蘿蔔素菠蘿蛋白酶及多種礦物質等。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5倍。

因為鳳梨含有鳳梨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但在消化道中會失去活性,無法繼續發揮分解蛋白質的作用。這種蛋白酶在口腔中會少量分解組成舌表面細胞的蛋白質,因此吃未經熱水、未泡鹽水的菠蘿後舌頭會有刺痛感。鳳梨可減緩關節與肌肉發炎等疼痛、具有纖維可促進消化、新陳代謝、改善呼吸道等功能。[59]

用途

食用

菠蘿果實表面粗糙,且部分品種含有較多容易引起口腔不適的鳳梨蛋白酶,因此常需先削皮去「釘」,再切片後泡熱水或淡鹽水,減少鳳梨蛋白酶,方可食用;放冰箱冰後食用消暑效果更佳。胃部容易消化不良者應避免空腹食用。在潮汕沿海一帶也有用醬油代替鹽水沾取食用的方法。在許多國家,處理過的新鮮菠蘿常作為街邊小吃,以整顆或切塊插竹籤的形式出售。

菠蘿的果肉和果汁被廣泛用於世界各地的美食中,尤其是各式甜點、冷飲、蜜餞、糖果、果醬台灣鳳梨酥便是菠蘿製成的代表性糕點之一,還有以鳳梨醬製成的各式手搖飲料菠蘿汁也被用於多種飲料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加勒比地區起源的鳳梨可樂達雞尾酒墨西哥的發酵飲料提帕切英語Tepache。在美國,去芯後的整片菠蘿中間放上一顆糖漬櫻桃是烤火腿上常見的裝飾物,夏威夷吐司英語Toast Hawaii也運用了此組合。切片的菠蘿還是夏威夷披薩的核心配料,也可以烤制後放在漢堡上。

菠蘿中的菠蘿蛋白酶使其可讓肉類變得軟嫩,使用菠蘿烹煮的各地肉類菜餚包括菠蘿咕咾肉Al pastor英語Al pastor(墨西哥菠蘿烤豬肉)、酸咖喱Hamonado英語Hamonado(菲律賓以任何形式與菠蘿同烹的肉料理)和菲式鳳梨雞英語Pininyahang manok等。

歐盟國家在2012至2016年間消耗了全球菠蘿汁總量的50%。荷蘭歐洲最大的菠蘿汁進口國。泰國哥斯達黎加荷蘭是2012年到2016年歐盟市場的主要供應商。[60]2017年菠蘿汁消費量最多的國家是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總消費量佔世界總量的47%。從2007年到2017年,菠蘿汁消費量增長最大的是安哥拉。以人口比例相比,中國印度的菠蘿汁消費量較低。[61]

藥用

Thumb
波蘭籍天主教耶穌會來華傳教士卜彌格十七世紀著作《Flora Sinensis》(譯:中國植物志)畫筆下的「反(番)波羅密菓子」。

據《本草綱目》記載,菠蘿性平、味甘酸,入脾、胃經。可生吃解暑助消化或乾燥、搗為醬食用,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可用於傷暑、身熱煩渴、腹中痞悶、消化不良、小便不利、頭昏眼花等症。不宜和奶蛋、蘿蔔共食。部份有過敏現象禁食。

外皮捶打後用布包好,可以用來做藥布治療外傷。

1891年用新鮮鳳梨提煉出來的菠蘿酶(bromelain),已經被用來治療壞血症。

另有人認為食用鳳梨可減少咳嗽和提高消化能力[62]

其他

菠蘿的葉片,則是用來製作宣紙的材料。

栽培

在商業化農業中,可以人工誘導開花,早期收穫主要果實可以促進第二季較小果實的發育。一旦在清潔過程中被移除,菠蘿的頂部就可以種植在土壤中,並且會長出新的植物。截根苗和側枝常被商業種植的。[63]

Thumb
在溫室里種植菠蘿
Thumb
紅菠蘿(Ananas bracteatus

倫理和環境問題

像大多數集約化耕種一樣,菠蘿種植園是高度工業化的經營。特別是在哥斯達黎加,菠蘿產業使用大量殺蟲劑來保護作物,這給許多工人帶來了健康問題。這些工人通常得不到什麼補償,而且大多是貧窮的移民,通常是尼加拉瓜人。每次海外價格下降時,工人的工資也會下降。2016年,政府宣佈將在其他各種團體的幫助下努力改善這種情況。[64]

非法毒品交易

從哥斯達黎加出口到歐洲的菠蘿經常被用作毒品走私的掩護工具,其集裝箱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被例行扣押。[65]

擴展到保護區

在哥斯達黎加,菠蘿種植已擴展到馬昆克英語Maquenqu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Corredor Fronterizo英語Border Corridor Wildlife Refuge, Barra del Colorado英語Barra del Colorado Wildlife RefugeCaño Negro英語Caño Negro Wildlife Refuge野生動物保護區,都位於該國北部。在1996年環境監管機構 (Setena) 成立之前,由於這些是保護區而不是國家公園,因此允許進行有限和受限的可持續活動,但是菠蘿種植園是工業經營,其中許多沒有在保護區內經營的適當許可證。該機構在保護區內註冊了約358.5公頃(1.384平方哩)的菠蘿種植園,但2018年的衛星圖像報告稱約有1,659公頃(6.41平方哩)。[66]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