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柯爾克孜語:ىساقبەك مونونوۋ,Isakbek Mononov;1902年—1949年8月27日),又譯作「伊斯阿克江」[1],「伊斯哈克江」[2],柯爾克孜族,新疆烏恰人,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獨立(在中共和中華民國史料中分別稱之為三區革命或伊寧事變)領導人、軍事家,東突厥斯坦國民軍總指揮。[3][4][5]
伊斯哈克伯克生於新疆烏恰縣吉根鄉斯木哈納村一個貧苦的牧民家庭。[5][3]幼年曾在經文學校學習。[3]他自幼勤學,年少時曾經隨父親赴俄國中亞地區經商。1918年16歲時,由於見多識廣,忠厚老實,被伊曼達爾部落推選為伯克,負責管理部落事務。[5]
1925年,新疆政府在烏恰縣斯木哈納、托雲等地建立邊卡隊,伊斯哈克伯克替其父親加入邊卡隊。1928年,他和馬提·夏布坦等青年赴蘇聯伏龍芝學習。歸國後,經馬提·夏布坦推薦,擔任邊卡隊文書。1933年隨其帕克哈孜(柯爾克孜族人)赴喀什,被任命為排長。[5]1933年11月,英國支持的沙比提大毛拉在喀什建立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其帕克哈孜任副總理。[6][5]
1934年2月,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失敗後,沙比提大毛拉等人逃離喀什,國防部長烏拉孜伯克(柯爾克孜族人)則率領部分殘兵逃往烏恰山中,成為土匪,擄掠百姓。伊斯哈克伯克力圖爭取其帕克哈孜一同對付烏拉孜伯克,但遭其帕克哈孜拒絕,其帕克哈孜還試圖派人殺害伊斯哈克伯克。一天深夜,伊斯哈克伯克率30多人突襲其帕克哈孜的營地,消滅了其帕克哈孜所部。除了其帕克哈孜及少數親信逃走,其他人員全都投降。伊斯哈克伯克同盛世才的新疆政府合作,在盛世才支持下圍剿各匪幫。1934年,他率部隊奇襲其帕克哈孜所部,生擒並槍決了其帕克哈孜。[5]
1935年初,伊斯哈克伯克被任命為盛世才軍隊的團長,組建了第一團,進駐喀什,負責維持南疆地區的治安。很快他又招募2000餘新兵,組建了第二團。因部隊擴編,他升任旅長。在蘇聯顧問指導下,他為部隊制定了十分嚴格的紀律,還編寫了《拿起武器》當作軍歌。他的部隊以政治素質高、戰鬥力強著稱,有力維護了南疆的安定,很快就消滅了烏拉孜伯克匪幫。[5][3]
在南疆形勢大致安定後,盛世才害怕伊斯哈克伯克的勢力過大,便通過「新疆陸軍點編委員會」下令解散了伊斯哈克伯克旅,任命他擔任烏恰設治局局長。任內,他將轄境內的100餘戶貧苦牧民集中到黑孜葦地區,為他們無償提供了生產工具、土地、住房,並將牛羊分給極端貧苦的牧民,發動他們開荒生產。他發動柯文會創建了多所可供牧民子弟寄宿的學校,使276個貧苦牧民子弟免費寄宿入學。他還反覆向新疆政府提出要求興建公路,獲政府同意後,他率領民眾建成了喀什到艾爾克西塔木(今伊爾克什坦)全長260公里的公路,後來又迅速建成喀什至托雲、吐爾尕特的公路。他還積極有效地撲滅瘟疫。1937年,麻木提、馬虎山先後在和田、喀什發動叛亂,南疆陷入混亂。盛世才遂再度起用伊斯哈克伯克,重建伊斯哈克伯克旅,配合蘇聯派來的軍隊平息了馬虎山、麻木提的叛亂,將叛軍徹底消滅。[5]
南疆重新安定後,盛世才清除軍政界異己。盛世才幾次電召伊斯哈克伯克去迪化。伊斯哈克伯克明白盛世才的企圖,拒絕赴迪化。1940年,盛世才下令解除了伊斯哈克伯克的旅長一職,將其調往伊犁任哈薩克柯爾克孜文化促進會會長,並派特務暗中監視。[5][3]到伊犁任職後,他對該文化促進會進行了整頓,並用文化促進會的名義組織各個縣的民間歌手——阿肯、「瑪納斯奇」演出。[5]
1942年初,得知盛世才要對自己下毒手後,他帶4歲的兒子離開新疆赴蘇聯。盛世才隨即派人將其家眷關押入迪化監獄。他7歲的兒子吐爾遜在獄中病死,妻子古里尼被盛世才的手下霸佔。在蘇聯支持下,伊斯哈克伯克召集了逃到蘇聯的200餘人,編成兩個大隊,開展政治及軍事訓練,為反攻做準備。[5]
1943年,他秘密潛返南疆,在蒲犁縣(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一帶組織民眾開展反對盛世才的武裝鬥爭。1944年6月,他在蒲犁縣組織武裝起義。[3]1944年8月,蘇聯僑民帕提赫·莫斯里莫夫組織鞏哈游擊隊,發動「鞏哈暴動」。1944年9月,伊斯哈克伯克在蘇聯境內籌建「蒲犁解放組織」和蒲犁游擊隊。命努爾阿吉等人率蒲犁游擊隊從蘇聯越境攻打蒲犁縣。[7]1944年10月初,伊斯哈克伯克在蘇聯會見了鞏哈游擊隊負責人帕提赫,兩人決定在鞏哈發動起義。同年10月5日,鞏哈游擊隊和民眾共1600餘人在烏拉斯台山起義,分為三路進攻鞏哈縣城。經過27小時的戰鬥,守軍投降,鞏哈縣城被起義軍佔領。11月16日,伊斯哈克伯克率領一個營的騎兵抵達伊寧,參加了圍攻艾林巴克等國軍據點的戰鬥,並取勝。[5]
1945年4月8日,三區民族軍成立,伊斯哈克伯克任第一騎兵旅旅長,授少將軍銜。民族軍開始三線出擊,以中線為重點,進攻烏蘇、精河,伊斯哈克伯克與總指揮波利諾夫等人制定了中線作戰計劃,決定伊斯哈克伯克直接負責指揮精河戰役。9月3日凌晨,伊斯哈克伯克率民族軍攻擊,迅速攻克永集湖。9月7日,民族軍經過多天苦戰,攻克八家戶。精河的國軍守軍十分驚慌,伊斯哈克伯克遂集中兵力對精河發起總攻,全殲守軍,俘虜國軍軍官3000多人,繳獲槍炮不計其數,取得了精河-烏蘇戰役的勝利。隨後,三區方面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任命他為南線總指揮,率民族軍赴蒲犁開展游擊戰。1945年9月中旬,游擊隊進攻蒲犁的國軍,佔領蒲犁。1945年10月8日,臨時政府表彰伊斯哈克伯克「不僅是革命的熱心參加者,而且是天才的指揮者,表現了令人敬嘆的勇敢。」1945年10月14日,伊斯哈克伯克獲臨時政府授予中將軍銜。不久,他接替波利諾夫擔任民族軍總指揮,成為「三區」的最高軍事長官。[5]
1945年10月14日,國民政府代表張治中到達新疆。「三區」方面代表同國民政府代表展開和談。[5]1946年6月,雙方簽署《和平條款》。6月中旬,蘇聯撤走了在「三區」方面的大批蘇聯人,其中包括民族軍總指揮波利諾夫。伊斯哈克伯克取代蘇聯將軍波利諾夫任民族軍總指揮。1946年6月27日,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解散,改組為伊犁專區參議會。1946年7月1日,新疆省成立新疆省聯合政府,伊斯哈克伯克任政府委員兼保安司令部副司令。[5]
1948年8月1日,伊寧成立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他出任中央委員、組織委員會委員。[5]
1949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派出的鄧力群等人一行從霍爾果斯口岸到達伊寧。蘇聯駐伊犁副總領事安排鄧力群和三個報務員住到民族軍司令員伊斯哈克伯克家。自此,鄧力群開始作為中共中央聯絡員在新疆活動。[8]
1949年8月27日,赴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新疆代表團乘坐的飛機在蘇聯發生扎巴依喀勒山空難,包括代表團團長阿合買提江·哈斯木,團員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羅志等5人在內的機上17人全體遇難。伊斯哈克伯克享年47歲。[5][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