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式英語

英语中受汉语影响的一些口语和表达方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式英语
Remove ads

中式英語(英語:Chinglish)是一門具有中文特色的獨特英語方言,是中國人說英語的一種形式。中式英語可以視作英語受漢語影響而產生的皮欽語 (混雜語言) 。中式英語具有一些獨特的詞彙片語,這些內容大多是在漢語的語義上,通過合理的構詞法等法則轉換到英語的,這使得在其他英語使用者看來不知所云,但如果是華人移民或是新加坡人又能理解其義。中式英語的英文名「Chinglish」就來自Chinese和English的合寫。包括有中文拼音在內都算「Chinglish」。

快速預覽 中式英語, 語系 ...
Thumb
桂林一個翻譯錯誤的指示牌,其中存在翻譯和文法錯誤:
Lighting-prone area Please do not climbing.
應寫作:Please do not climb when there is a thunderstorm.

中式英語有時還會具有自己的發音。比如北方人因爲母語沒有入聲,受母語影響,會包括將英語單詞末尾的-t、-k、-p等發出聲來等現象,比如:將cat(/kʰæt/)讀成/'kʰætʰɤ/。

另外,中式英語曾被認為是指帶有漢語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錯誤的英語,這種英語被稱為「Chinese-Ordered English」。

Remove ads

歷史

1630年代,隨着英國商人來到中國南部經商,英語也首次出現於中國。不久之後,中式皮欽英語便在廣東的廣州流行起來。

1830年代,再隨着英國勢力的擴張,向北傳播到上海地區。隨後這種語言便以上海英租界邊界上一條小河「洋涇浜」為名,而被稱之為「洋涇浜英語」。

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接見外賓時曾提到「paper tiger」(紙老虎)一詞,用來形容帝國主義勢力。

近些年來,隨着網絡的廣泛運用,一些漢語新詞彙陸續出現,由於中外交流已十分頻繁,而中國人的英語普及程度逐年提高,所以這些詞也就有了相應的英語形式。

語音

更多資訊 類型, 差別 ...

除表格中內容外,還有以下語音特點

  • 根據英文發音常規讀*
    • pilot /pʰɪ'lɔtʰ/
    • deny /'tɛːnɪ/
  • /iː/、/ɪ/混淆*
  • /ɒ/、/ɔ/、/əu/混淆*
    • lord /lɔːt(ə)/
    • lot /'lɔtʰ(ə)/
    • not /'nɔtʰ(ə)/
    • note /'nɔːtʰ(ə)/
  • /ʃ/、/s/、/ɕ/之間的混淆#
    • Sh /ʃ/ 讀成 /ɕy/ (xu,ㄒㄩ)
    • Ch /tʃ/ 讀成 /y/ (qu,ㄑㄩ)
    • si /si/ 讀成 /ɕi/(xi,ㄒㄧ)
  • 增添、刪除/ɻ/音#
  • 語調一律為降調。*
  • 將一些清輔音發出聲音來且發出漢語音調的第三調(上聲)
    • s 讀成 sǐ(ㄙˇ)
    • f 讀成 fǔ(ㄈㄨˇ)
    • Sh /ʃ/ 讀成 xǔ (ㄒㄩˇ)
    • Ch /tʃ/ 讀成 qǔ(ㄑㄩˇ)

當然以上各項舉例並非所有人都有,有的也並非所有項都有。

  • *項多發於在鄉村學校中學習英語的人羣
  • #項多發於中年人羣。
  • 第4項則可能會有一些把中文翹舌音(比如漢語拼音ch、sh、zh)讀成平舌音的人發出。
  • 在發達、較發達城市中接受教育的大多能較好掌握英式美式發音[來源請求]
Remove ads

詞彙

構詞
  • 網民 netizen: net(網)+ -izen(居住者)(此字已經成為正式詞彙[1]
  • 蛋疼 testisache: testis(睾丸)+ache(疼痛),當然更常見的用法是 eggpain/eggache
  • 打醬油的人 soy-fetcher: soy (黃豆、醬油味的)+fetcher(取某物之人)
  • 給力的 geilivable: 給力(拼音)+v(無義,取 believable 的拼寫風格)+able(可...的),反義詞(不給力的)前綴 un-
拼音
過時或罕用詞彙
  • shroff(收銀台)(港式英語
  • chop(印章)
  • down with(打倒)
  • pupil(小學生)
漢語逐詞直譯
  • coffee bar(咖啡吧)
  • god of water(水神)
  •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large heavy-duty motorcycle(大型重型機車[3]
  • leave me away (離我遠去)
  •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
  • paper tiger(紙老虎)(此字已經成為正式詞彙[4]
  •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但是否為源自華人的「中式英語」則有爭議)(此字已經成為正式詞彙[5]
  • You dida-dida me I huala-huala you(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直譯:你滴答滴答我,我嘩啦嘩啦你)
拼音與逐字直譯混雜成語
  • 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會死)
  • f**k noodle / Dry noodle(乾麵)(因簡體字將「乾」和「幹」合併成「干」而出現的翻譯錯誤)

近義詞以及介詞比較混淆:例如see、watch、look之類的,有時甚至在其他英語使用者看來是荒謬的,比如look film、marry with...等。

語法

Thumb
上海一個翻譯錯誤的警告標示:
Note that the level of gap.
應為:「Mind the gap.」

中式英語有時會採用漢語語序,比如時間狀語前置「I tomorrow go to Shanghai」(我明天要去上海)。有些習語採用漢語語法,比如「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我要給你點顏色看看)。

新加坡跟馬來西亞華人姓名轉寫英文拼法亦同,例如新加坡肇建者李光耀(Lee Kuan Yew)跟馬來西亞羽球好手李宗偉(Lee Chong Wei),實際上並不符合英文文法。

由於教材的原因,學校教授過於正式或僅限於部分地區或社會階層用語,而學生不擇場合的將這些用法用在其他場合。此外,英語課本中經常以硬背方法教授標準對話,例如「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類的固定搭配套路,而事實上英文中的對答方式有多種。[6]

在現代英語國家,聖誕節的傳統賀詞「Merry Christmas」在社會上已廣泛地因「政治正確」而以「Happy Holidays」來代替[7][8][9],以避免提及基督「Christ」而避諱宗教色彩[9][10][11];然而在華人社會中,「Merry Christmas」仍然是非常主流的聖誕節問候語,而「Happy Holidays」則很少有人使用。

Remove ads

與漢字式英語的區別

漢字式英語(Chinese-Ordered English)有時也被稱為中式英語,但彼此兩者之間決然不同。Chinglish總體上指的是尊重正常英語的語法和習慣的,只是擁有些特殊的語音、詞彙、短語以及用法,與其他英語方言間一定程度可以相互溝通。

而漢字式英語是完全一字一句將漢語直譯為英語的英語,有大量的語法、詞彙錯誤,與其他英語方言幾乎無法溝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