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電話號碼
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大陸電話號碼主要介紹中國大陸地區境內民用固網電話網絡的有關內容(不含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等單位的專用電話網絡)。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9年3月1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13日) |
號碼格式和接打方式
中國大陸的固網電話號碼為7位或8位數數碼(不含區號和冠碼),第一位數碼為2-8,其它數碼為0-9。中國大陸自2017年9月1日起取消流動電話國內長途和國內漫遊的額外資費。
在中國大陸境內撥打電話方式如下:
- 本地固網電話:撥打本地固網電話可以直接撥打對方電話號碼,例如2345-6789。
- 外地固網電話:撥打外地固網電話,為長途冠碼(0)、對方所在城市的區號、對方電話號碼,例如010-2345-6789。
- 流動電話:撥打境內流動電話,為直接撥打對方電話號碼,例如138-2345-6789。
- 境外電話:撥打海外電話,為國際冠碼、對方的國際電話區號、被叫方電話號碼,例如+1-212-555-5555。主叫方通話費用按照國際長途標準計算,被叫方接聽如何收費視境外運營商政策而定。
在中國大陸境外撥打境內電話方式如下:
- 自境外撥打境內固網電話:撥打方式為國際冠碼、中國的國際區碼(86)、被叫方的國內區號、被叫方電話號碼,例如+86-10-2345-6789。
- 自境外撥打境內流動電話:撥打方式為國際冠碼、中國的國際區碼(86)、被叫方電話號碼,例如+86-138-2345-6789。
主叫方的收費標準由境外運營商制定,被叫方接聽免費。
固網電話交換網結構
中國大陸的交換機結構採用四級匯接輻射長途電話網絡:
- C1局為大區中心局或對國外交換機,設立於8個大城市:北京市10(華北大區)、上海市21、瀋陽市24(東北大區)、南京市25(華東大區)、武漢市27(中南大區)、成都市28(西南大區)、西安市29(西北大區)、廣州市20(華南大區);
- C2局為省中心局,設立於非C1局的各省會城市;
- C3局為地區中心局;
- C4局為縣級交換中心。
結構上,C1局和直轄市使用兩位區號,北京為10,其他地區則以2開頭。各省區市的其他地級行政區使用三位區號,為3-9開頭。
固網電話區號列表
下表所示的是中國大陸地區的固網電話區號。
0為長途冠碼,並非長途區號的一部分。對於區號末位數碼,「0」排在「9」之後,為最大的數碼。灰色為當前未使用的區號。
1、2字頭兩位數區號分配給直轄市和大區中心局所在城市,前述城市附近的地區也可能使用該區號。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10 | 北京市 | 直轄市全境 | 8位數 | 北京市為華北大區中心局,且有C1局交換機連往國外。北京市原使用區號「1」,1990年代後期為了騰出碼號資源用於流動電話和其他專用網絡,改為當前區號。[2] |
21 | 上海市 | 該市的C1局交換機連往國外。 | ||
22 | 天津市 | |||
23 | 重慶市 | 華北使用3字頭三位區號,但是華北區因為北京兼任大區交換中心,原屬於華北區大區中心的(0)23區號空缺,直至重慶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將區號由811升格為23。 | ||
24 | 遼寧省 | 瀋陽市 撫順市 鐵嶺市 本溪市 |
這四個城市均為瀋陽經濟區成員。瀋陽市為東北大區中心局,東北使用4字頭三位區號。 | |
25 | 江蘇省 | 南京市 | 南京市為華東大區中心局,華東使用5字頭三位區號。 | |
26 | 未分配 | 一般認為是預留用作台灣大區交換中心區號,亦即台北市區號,但是因為兩岸分治並未投入使用,目前撥打該區號無法接通任何號碼,從中國大陸撥打電話至台灣須加撥國際區號886,撥打方式和收費標準均參照國際長途[3]。中國大陸有部分城市曾嘗試獲得此區號但未能成功[4]。 | ||
27 | 湖北省 | 武漢市 鄂州市(華容區) |
8位數 | 武漢市為中南大區中心局,中南使用7字頭三位區號。 |
28 | 四川省 | 成都市 眉山市 資陽市 |
成都市西南大區中心局,西南使用8字頭三位區號。 | |
29 | 陝西省 | 西安市 咸陽市 |
西安市為西北大區中心局,西北使用9字頭三位區號交換機。 | |
20 | 廣東省 | 廣州市 | 廣州市為華南大區中心局,華南使用中南大區的7字頭三位區號,且有C1局交換機連往國外。 |
3字頭三位數區號分配給位於華北大區的城市。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371 | 河南省 | 鄭州市 開封市 |
8位數 | |
372 | 安陽市 | 7位 | ||
373 | 新鄉市 | |||
374 | 許昌市 | |||
375 | 平頂山市 | |||
376 | 信陽市 | |||
377 | 南陽市 | 8位數 | ||
378 | 開封市 | / | 2013年10月26日0時起,開封市與鄭州市合併使用區號371,該區號棄用。[5] | |
379 | 洛陽市 | 8位數 | ||
370 | 商丘市 | 7位 | ||
391 | 焦作市 濟源市 |
|||
392 | 鶴壁市 | |||
393 | 濮陽市 | |||
394 | 周口市 | |||
395 | 漯河市 | |||
396 | 駐馬店市 | |||
397 | 信陽市(東部七縣) | / | 2005年11月20日0時起,潢川縣、新縣、息縣、固始縣、淮濱縣、商城縣和光山縣與信陽市其他地區合併使用區號376,該區號棄用。[6] | |
398 | 三門峽市 | 7位 |
4字頭三位數區號分配給位於東北大區的城市。
5字頭三位數區號分配給位於華東大區的城市。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511 | 江蘇省 | 鎮江市 | 8位數 | |
512 | 蘇州市 | |||
513 | 南通市 | |||
514 | 揚州市 | |||
515 | 鹽城市 | |||
516 | 徐州市 | |||
517 | 淮安市 | |||
518 | 連雲港市 | |||
519 | 常州市 | |||
510 | 無錫市 | |||
523 | 泰州市 | |||
527 | 宿遷市 | |||
520 | 蘇州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 | / | 2002年4月20日0時起,原吳江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太倉市與蘇州市其他地區合併使用區號512,固話號碼升為8位數數,其中蘇州市區、吳江在原號碼前加6,常熟、張家港、崑山、太倉在原號碼前加5。原常熟、張家港、崑山、太倉區號0520棄用。[9] | |
註:江蘇省另有部分地區使用2字頭區號。 |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551 | 安徽省 | 合肥市 | 8位數 | |
552 | 蚌埠市 | 7位 | ||
553 | 蕪湖市 | |||
554 | 淮南市 | |||
555 | 馬鞍山市 | |||
556 | 安慶市 | |||
557 | 宿州市 | |||
558 | 阜陽市 亳州市 |
|||
559 | 黃山市 | |||
550 | 滁州市 | |||
561 | 淮北市 | |||
562 | 銅陵市 | |||
563 | 宣城市 | |||
564 | 六安市 | |||
565 | 巢湖市(地級) | / | 地級巢湖市已被復原,該區號棄用。2012年12月8日0時起,原居巢區、廬江縣現使用合肥市區號551;2011年12月10日0時起,原無為縣、和縣沈巷鎮現使用蕪湖市區號553;2011年12月17日0時起,原和縣其它地區、含山縣現使用馬鞍山市區號555。[10] | |
566 | 池州市 | 7位 |
6字頭區號原計劃分配給台灣地區,但因未實際統治而擱置,目前部分6字頭區號已被分配給山東省、廣東省、雲南省的部分地區,台灣地區使用國際電話區號+886。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691 | 雲南省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7位 | |
692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
註:雲南省另有部分地區使用8字頭區號。 |
7字頭三位數區號分配給位於中南大區的城市。
8字頭三位數區號分配給位於西南大區的城市。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811 | 四川省 | 重慶市(主城區) | / | 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後使用區號23,1997年8月9日0時起,該區號棄用。 |
812 | 攀枝花市 | 7位 | ||
813 | 自貢市 | |||
814 | 永川地區 | / | 1983年永川地區併入重慶省轄市後繼續使用區號814,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後使用區號23,1997年8月9日0時起,該區號棄用。 | |
815 | 溫江地區 | 1983年溫江地區併入成都市後使用區號28,該區號棄用。 | ||
816 | 綿陽市 | 7位 | ||
817 | 南充市 | |||
818 | 達州市 | |||
819 | 萬縣市(地級) | / | 1997年萬縣市併入重慶直轄市後使用區號23,1998年11月28日0時起,該區號棄用。 | |
810 | 涪陵市 黔江地區 |
1997年涪陵市和黔江地區併入重慶直轄市後使用區號23,1998年11月28日0時起,該區號棄用。 | ||
825 | 遂寧市 | 7位 | ||
826 | 廣安市 | |||
827 | 巴中市 | |||
831 | 宜賓市 | |||
832 | 內江市 | 內江市和資陽市原本同屬內江地區,皆使用區號832,2010年1月31日0時起資陽市使用區號28,該區號現僅由內江市使用。[13] | ||
833 | 樂山市 | 樂山市和眉山市原本同屬樂山地區,皆使用區號833,2010年1月31日0時起眉山市使用區號28,該區號現僅由樂山市使用。[13] | ||
834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
835 | 雅安市 | |||
836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
837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
838 | 德陽市 | |||
839 | 廣元市 | |||
830 | 瀘州市 | |||
註:四川省另有部分地區使用2字頭區號。 |
9字頭三位數區號分配給位於西北大區的城市。
92字頭和98字頭號碼,預留給未來公眾流動通訊網網號用途。
區號 | 一級行政區 | 二級行政區 | 號碼位數 | 備註 |
---|---|---|---|---|
991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烏魯木齊市 | 7位 | |
992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市) 塔城地區(烏蘇市) 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 胡楊河市 |
|||
993 | 石河子市 塔城地區(沙灣縣) |
|||
994 | 昌吉回族自治州 五家渠市 |
|||
995 | 吐魯番市 | |||
996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鐵門關市 |
|||
997 | 阿克蘇地區 阿拉爾市 |
|||
998 | 喀什地區 圖木舒克市 |
|||
999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不含奎屯市、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 可克達拉市 |
|||
990 | 克拉瑪依市(不含獨山子區) 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
|||
901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不含烏蘇市、沙灣縣) 白楊市 |
|||
902 | 哈密市 新星市 |
|||
903 | 和田地區 崑玉市 |
|||
906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 北屯市 |
|||
908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
909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雙河市 |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