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又稱長征七號改火箭以及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縮寫:CZ-7A或LM-7A),原代號為CZ-734構型,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高軌三級液體燃料捆綁式運載火箭,主要用於高軌道衛星發射任務。
用途 | 不可重複使用之中型運載火箭 |
---|---|
製造者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製造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外型及質量參數 | |
高度 | 60.13米(197.3英尺) 60.7米(199英尺)(遙三) |
直徑 | 3.35米(11.0英尺) |
質量 | 570,300公斤(1,257,300磅) |
節數 | 3 |
酬載量 | |
至GTO有效載荷 | |
質量 | 7,800公斤(17,200磅)[註 1] 7,000公斤(15,000磅)[註 2] 6,600公斤(14,600磅)[註 3] |
至LEO有效載荷 | |
質量 | 5,500公斤(12,100磅)[註 4] |
至TLI有效載荷 | |
質量 | 5,000公斤(11,000磅) |
相關火箭 | |
本系列 |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
發射歷史 | |
現況 | 現役 |
發射場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19.618788°N 110.955223°E |
總發射次數 | 8 |
成功次數 | 7 |
失敗次數 | 1 |
首次發射 | 2020年3月16日 |
輔助火箭 – K2型助推器 | |
輔助火箭數 | 4 |
高度 | 26.9米(88英尺) |
直徑 | 2.25米(7.4英尺) |
燃料重量 | 72,200公斤(159,200磅) |
引擎 | 1台 YF-100 |
單引擎推力 | 地面: 1,200 kN(270,000 lbf) 真空: 1,340 kN(300,000 lbf) |
總推力 | 地面: 4,800 kN(1,100,000 lbf) 真空: 5,360 kN(1,200,000 lbf) |
比衝量 | 地面: 300秒(2.9公里每秒) 真空: 335秒(3.29公里每秒) |
推進時間 | 173秒 |
燃料 | 煤油 / 液氧 |
一級 – K3型芯級 | |
高度 | 24.7米(81英尺) |
直徑 | 3.35米(11.0英尺) |
燃料重量 | 143,100公斤(315,500磅) |
引擎 | 2台 YF-100 |
單引擎推力 | 地面: 1,200 kN(270,000 lbf) 真空: 1,340 kN(300,000 lbf) |
比衝量 | 地面: 300秒(2.9公里每秒) 真空: 335秒(3.29公里每秒) |
推進時間 | 173秒 |
燃料 | 煤油 / 液氧 |
二級 | |
高度 | 12.1米(40英尺) |
直徑 | 3.35米(11.0英尺) |
燃料重量 | 62,200公斤(137,100磅) |
引擎 | 4台 YF-115 |
單引擎推力 | 180 kN(40,000 lbf) |
比衝量 | 342秒(3.35公里每秒) |
推進時間 | 282秒 |
燃料 | 煤油 / 液氧 |
三級 | |
高度 | 12.6米(41英尺) |
直徑 | 3米(9.8英尺) |
燃料重量 | 18,200公斤(40,100磅) |
引擎 | 2台 YF-75 |
單引擎推力 | 83.585 kN(18,791 lbf) |
比衝量 | 438秒 |
推進時間 | 431秒 |
燃料 | 液氧 / 液氫 |
概況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是採用了無毒無污染燃料的新一代長征運載火箭的高軌發射型號。為了儘快實現換代,填補中國航天對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7噸的運力空白,該火箭基本繼承長征七號的液氧煤油助推器、芯一級和芯二級設計(助推器不分離),並在該基礎上增加了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氫氧芯三級。[1]長征七號甲從型號論證到首飛火箭具備出廠條件僅用時22個月,為航天科技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中最短耗時。[2]
長征七號甲運載火箭全箭總長60.13米,2020年首飛之時是中國最高的運載火箭,後於2024年被使用加長整流罩、高達63.2米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所超越。長征七號甲芯一、二級直徑3.35米,芯三級直徑3米,單個助推器直徑2.2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573噸。[3]一級和助推器採用120噸級推力的YF-100發動機,二級採用18噸級推力的YF-115發動機。三子級採用兩台8噸級推力的YF-75發動機,具備二次啟動能力。可適配直徑4.2米和3.7米兩種整流罩[4]。火箭同時具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能力。
發射記錄
飛行次序 | 火箭序號 | 起飛時間(UTC+8) | 發射工位 | 有效載荷 | 衛星軌道 | 發射結果 | |||
---|---|---|---|---|---|---|---|---|---|
1 | 遙一 | 2020年3月16日 21時34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新技術驗證六號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失敗[5] 助推器氧箱出流口發生空化[6] | |||
2 | 遙二 | 2021年3月12日 01時51分28.409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試驗九號衛星 (新技術驗證衛星六號02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7] | |||
3 | 遙三 | 2021年12月23日 18時12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試驗十二號衛星01星 試驗十二號衛星02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8] | |||
4 | 遙五 | 2022年9月13日 21時18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中星1E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9] | |||
5 | 遙四 | 2023年1月9日 06時00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實踐二十三號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0] | |||
6 | 遙六 | 2023年11月3日 22時54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1] | |||
7 | 遙八 | 2024年6月29日 19時57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中星3A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2] | |||
8 | 遙九 | 2024年8月22日 20時25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中星4A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3] | |||
|
未來改進
在對國外運載火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高軌衛星的發射需求,開展了中國新一代中型高軌運載火箭的構型優化分析,確定了氫氧末級和基礎級動力系統的狀態,針對兩級半和三級半兩種構型開展構型優化分析和論證,初步分析結論如下:保持目前三級半構型不變,將一級和助推器動力換用YF-100K,助推器不分離,二級動力換用單台YF-100M,三級動力換用兩台YF-75D,三級直徑換用3.35米,並採用5.2米直徑整流罩,在西昌發射,四助推狀態GTO運載能力不低於8.2噸。[14]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