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七號系列火箭,原名長征二號F換髮型運載火箭,簡稱長二F換(CZ-2F/H),綽號「冰箭」[4],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的新一代中型液體燃料運載火箭系列[5],為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下屬一個分系列。該系列的首個運載火箭型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完成首飛。
用途 | 不可重複使用之中型運載火箭 |
---|---|
製造者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製造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外型及質量參數 | |
高度 |
|
直徑 | 3.35米(11.0英尺) |
質量 | |
節數 |
|
酬載量 | |
至LEO (200 x 400 km x 42°)有效載荷 | |
質量 | 13,500公斤(29,800磅) |
至GTO有效載荷 | |
質量 | 7,000公斤(15,000磅) [3] |
至TLI有效載荷 | |
質量 | 5,000公斤(11,000磅) |
至SSO有效載荷 | |
高度 | 700 km(430 mi) |
質量 | 5,500公斤(12,100磅) |
相關火箭 | |
本系列 |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
相似型號 | 德爾塔4號, 宇宙神5號, 獵鷹9號, LVM3, H-IIA |
發射歷史 | |
現況 | 現役 |
發射場 | 文昌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 |
總發射次數 | 15 (七號:8, 七甲:7) |
成功次數 | 14 (七號:8, 七甲:6) |
失敗次數 | 1 (七號:0, 七甲:1) |
首次發射 |
|
末次發射 |
|
輔助火箭 – K2型助推器 | |
輔助火箭數 | 4 |
高度 | 27米(89英尺) |
直徑 | 2.25米(7英尺5英寸) |
引擎 | 1台YF-100 |
單引擎推力 | 海平面: 1,200 kN(270,000 lbf) 真空: 1,340 kN(300,000 lbf) |
總推力 | 海平面: 4,800 kN(1,100,000 lbf) 真空: 5,360 kN(1,200,000 lbf) |
比衝量 | 海平面: 300 s(2.9 km/s) 真空: 335 s(3.29 km/s) |
燃料 | 煤油 / 液氧 |
一級 – K3型芯級 | |
直徑 | 3.35米(11.0英尺) |
引擎 | 2台YF-100 |
單引擎推力 | 海平面: 2,400 kN(540,000 lbf) 真空: 2,680 kN(600,000 lbf) |
比衝量 | 海平面: 300 s(2.9 km/s) 真空: 335 s(3.29 km/s) |
燃料 | 煤油 / 液氧 |
二級 | |
直徑 | 3.35米(11.0英尺) |
引擎 | 4台YF-115 |
單引擎推力 | 706 kN(159,000 lbf) |
比衝量 | 342 s(3.35 km/s) |
燃料 | 煤油 / 液氧 |
三級 (長七甲) | |
直徑 | 3.0米(9.8英尺) |
空重 | 2,800公斤(6,200磅) |
總重 | 21,000公斤(46,000磅) |
燃料重量 | 18,200公斤(40,100磅) |
引擎 | 2台YF-75 |
單引擎推力 | 167.17 kN(37,580 lbf) |
比衝量 | 4,295 m/s(438.0 s) |
推進時間 | 478秒 |
燃料 | 液氫 / 液氧 |
在設計之初,作為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的升級和迭代品,長征七號及其改型就曾被計劃用作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號,並在未來承擔中國70%左右的航天發射任務量[6]。此外,長征七號系列亦被設計在中國空間站工程中進行常態任務,其基本型將作為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的主要發射手段在空間站貨運任務中起到核心作用。
自2020年起,除長征七號的基礎型之外,該系列還新增了長征七號甲火箭這一改進型,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長征七號甲增加了改進自長征三號乙三級火箭的氫氧第三級,使之在發射高軌道載荷方面較前者更具有優勢。
發射記錄
飛行次序 | 火箭型號 | 火箭序號 | 上面級 | 起飛時間(UTC+8) | 發射工位 | 有效載荷 | 衛星軌道 | 發射結果 | |||
---|---|---|---|---|---|---|---|---|---|---|---|
1 | 七號 | 遙一 | 遠征一號甲[註 1] | 2016年6月25日 20時00分07.413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遠征一號甲上面級 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 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 翱翔之星 天鴿飛行器×2 在軌加注實驗裝置(天源一號)[7] |
近地軌道 | 成功[8] | |||
2 | 七號 | 遙二 | 無 | 2017年4月20日 19時41分35.361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一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9] | |||
3 | 七號改 七甲[註 2] |
遙一 | 無 | 2020年3月16日 21時34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新技術驗證六號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失敗[10] 助推器氧箱出流口發生空化[11] | |||
4 | 七甲 | 遙二 | 無 | 2021年3月12日 01時51分28.409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試驗九號衛星 (新技術驗證衛星六號02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2] | |||
5 | 七號 | 遙三 | 無 | 2021年5月29日 20時55分29.373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二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13] | |||
6 | 七號 | 遙四 | 無 | 2021年9月20日 15時10分11.392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三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 | |||
7 | 七甲 | 遙三 | 無 | 2021年12月23日 18時12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試驗十二號衛星01星 試驗十二號衛星02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4] | |||
8 | 七號 | 遙五 | 無 | 2022年5月10日 01時56分37.376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四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 | |||
9 | 七甲 | 遙五 | 無 | 2022年9月13日 21時18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中星1E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5] | |||
10[註 3] | 七號 | 遙六 | 無 | 2022年11月12日 10時03分12.374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五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16] | |||
11 | 七甲 | 遙四 | 無 | 2023年1月9日 06時00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實踐二十三號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7] | |||
12 | 七號 | 遙七 | 無 | 2023年5月10日 21時22分51.052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六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18] | |||
13 | 七甲 | 遙六 | 無 | 2023年11月3日 22時54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19] | |||
14 | 七號 | 遙八 | 無 | 2024年1月17日 22時27分30.728秒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天舟七號 | 近地軌道 | 成功[20] | |||
15 | 七甲 | 遙八 | 無 | 2024年6月29日 19時57分 |
文昌航天發射場 二號工位 |
中星3A衛星 |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 成功[21] | |||
|
1
2
3
4
5
2016
2020
- 失利
- 部分失利
- 成功
- 計劃
注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