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001年9月11日於美國多地同步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九一一襲擊事件[註 1](英語:Attack of September 11,又稱「9·11」恐怖襲擊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簡稱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本土的一系列襲擊事件(美國政府定性為「自殺式恐怖襲擊事件」),基地組織承認發動此次襲擊;當日早晨,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3][2]。劫持者將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的一號大樓(北塔)及二號大樓(南塔),包括飛機上全體乘員及建築物中眾多人群在內,全球近90個國家或地區的公民在本事件中罹難;兩座建築均在兩小時內發生漸進式倒塌,並導致臨近的其他建築被摧毀或損壞。另外劫機者亦迫使第三架飛機撞向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郡的五角大樓,此一襲擊地點臨近華盛頓特區。在劫機者控制第四架飛機飛向華盛頓特區後,部分乘客與機組人員試圖奪回飛機控制權,最終第四架飛機於賓夕法尼亞州桑莫塞郡的鄉村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四架飛機上均無人生還。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2月17日)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3年9月24日) |
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銘刻了2,977位九一一事件罹難者的姓名[註 2]。而除了五角大樓及聯航93班機外,世貿現場包括劫機者在內,總共有2,749人在此次襲擊中死亡或失蹤[5]。絕大多數的傷亡者為平民,其中包含美國43個州的公民,以及87個不同國家的外籍公民。另外根據驗屍官確認,至少有1人因暴露於世貿中心倒塌時的煙塵中引發呼吸系統疾病死亡[6]。作為對此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反恐戰爭進攻阿富汗以消滅藏匿基地組織恐怖分子的塔利班,並通過《美國愛國者法案》;其他國家也加強反恐立法,並擴大執法權。美國一些證券交易所在襲擊發生後的當週內都處於關閉狀態,股市在重新開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及保險相關類別的股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辦公場所在此次襲擊中被摧毀,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頓下城經濟乃至於美國經濟帶來嚴重破壞。
而五角大樓的損毀部分在1年內清理並修復完畢,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樓罹難者紀念園。2006年一幢新辦公樓於世界貿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樓原名為「自由塔」,高1,776英呎(為紀念美國1776年建國,約等於541公尺),2009年改稱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2014年完工,成為美國第一高樓[7],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還將建造另外3座大樓,但最終因故延期。
此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以大型潛艇搭載的水上飛機與「氣球炸彈」空襲美國西岸後(儘管並沒有造成任何大型傷亡),美國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襲擊,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國勢力首次對美國領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蹤的總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基地組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當時奧薩馬·本·拉登前往阿富汗[8]進行志願活動,幫助當地的穆斯林抵抗蘇聯入侵者。[9]本·拉登組織了阿拉伯聖戰者(「阿富汗阿拉伯人」)抵抗蘇聯軍隊,直到蘇聯於1989年退出阿富汗。[10]
1996年,本·拉登發布了他的第一個伊斯蘭教令,呼籲美國士兵離開沙特阿拉伯。[11]在1998年的第二個教令中,本·拉登概述了他對美國對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以及海灣戰爭後美國軍隊繼續駐紮在沙特阿拉伯的反對。[12]本拉登利用伊斯蘭箴言呼籲穆斯林攻擊美國人,直到他們表達的不滿得到扭轉為止。本·拉登表示穆斯林法律學者「在整個伊斯蘭歷史上都一致認為,如果敵人摧毀了穆斯林國家,聖戰就是個人的義務」。[12][13]
本·拉登在2002年11月的《致美國的信》中明確指出,基地組織的襲擊動機包括: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不久,本·拉登使用視頻公開承認基地組織參與了對美國的襲擊。他承認自己與這些襲擊有直接聯繫,並表示進行這些襲擊是因為:
曾經有一些事直接震撼了我的靈魂。這開始於1982年,美國支持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國第六艦隊幫助了他們。轟炸開始之後,許多人死亡或者受傷,許多人受到恐嚇或者流離失所。
我無法忘記這些震撼人心的畫面,血液和斷肢,到處都是四肢伸開的男人和女人。房屋連同它們的居住者一起被炸毀,高層建築在居民的頭頂上倒塌,火箭彈無情地落在我們的家……當我看着那些黎巴嫩那些倒塌的高樓,我突然想到,我們應該以同樣的方式懲罰那些壓迫者,我們應該摧毀美國的高樓,這樣他們就能體會到一些我們的感受,他們就不敢再殺害我們的婦女和兒童。
那時,我確信,壓迫和故意殺害無辜的婦女和兒童是美國存心的政策。破壞就是自由和民主,而抵抗就是恐怖主義和偏激。[17]
2001年9月11日早晨,19名劫機者分別控制四架民航客機。這四架客機從愛德華·勞倫斯·洛根將軍國際機場 (波士頓)、紐華克自由國際機場 (紐華克) 和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 (華盛頓特區) 飛往舊金山國際機場和洛杉磯國際機場[3]。上午8:46(標準時間上午7:46),美國航空11號班機撞向世貿中心北座大樓,接着聯合航空175號班機於上午9:03(標準時間上午8:03)衝向南座大樓[18][19]。上午9:37(標準時間8:37),另一組劫機者控制美國航空77號班機撞入五角大樓[20]。第四架飛機——聯合航空93號班機的最終目標被認為是美國國會大廈或者是白宮,在機上乘客與劫機者搏鬥後,這架飛機於上午10:03(標準時間上午9:03)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尚克斯維爾附近墜毀[21][22]。至於紐約受到飛機襲擊的世貿中心群,其中南塔於上午9:59(標準時間上午8:59)倒塌,北塔則於10:28(標準時間上午9:28)從上到下坍塌,其他受到波及的建築物包含德意志銀行大廈、西街90號、萬豪酒店、威訊大樓、美國海關、希爾頓酒店、紐約電話大樓、希臘正教會聖尼古拉堂等多棟重要機構與建築。下午5:20(標準時間下午4:20)因北塔的重型碎片間接產生火勢,導致北塔旁的世貿中心七號大樓倒塌,並沒有造成額外的人員傷亡,但也造成當地無法修復的嚴重的破壞和污染。
在劫機過程中,劫機者使用刀槍殺害飛行員、空服員和乘客。飛機上與外界取得聯繫的乘客報告稱,劫機者使用刀刺傷空服員,並且在其中兩次劫機事件中至少有一名乘客被刺傷[23][24]。有一些乘客設法使用機艙電話和手機與外界取得聯繫[25][26],並提供有關劫機的一些細節。這些細節包括:
9/11委員會已經確定兩名劫機者於劫機之前購買了萊澤曼多功能手動工具[31]。11號航班上的一名空服人員、175號航班上的一名乘客和93號航班上的多名乘客都提到劫機者有炸彈,但是其中一名乘客提到,他認為炸彈是偽造的。在撞擊地點沒有發現爆炸的痕跡,因此9/11委員會相信炸彈可能確為偽造[23]。
93號航班黑匣子中的記錄表明,當了解到當天早晨類似被劫持的飛機最終撞向大樓後,機組人員和乘客試圖奪回飛機控制權[32]。根據93號航班錄音腳本,其中一名劫機者命令:一旦他們將失去飛機的控制權,就操縱飛機劇烈搖晃[33]。不久之後,這架飛機於上午10:03:11(標準時間上午9:03:11)在尚克斯維爾附近的一片田野中墜毀。這次襲擊的組織者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在2002年接受半島電視台記者Yosri Fouda的一次採訪中提到,93號航班的目標是美國國會大廈,代號「法律工廠」[34]。 這次襲擊造成全美新聞機構和空中交通管制的大混亂。3天內所有民間國際航班被禁止在美國降落。飛行中的航班或者返航或者轉飛加拿大或墨西哥,油料不足或是國內航班都必須就近機場停靠。一整天未經過確認和矛盾的新聞報道充斥於媒體。其中傳播最廣的「新聞」是一枚汽車炸彈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務院爆炸。
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的約翰·霍華德在事件發生前後正在美國進行訪問。襲擊發生的當時,霍華德和隨行人員正在華盛頓。隨後他立即前往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館並發表了講話。之後在全美境內航空取消的情況下,由美國軍方護送,經夏威夷返回澳大利亞。[35]
在國家地理頻道事後公開的影片中,揭露為冷戰而設的美國聯邦政府延續行動首次實際運用,美國政府也在這次事件之後重新修訂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
立即讓仍在行程中的總統升空,而且不能直接返回首都,依照事先決定的路徑飛行。
空軍一號抵達奧法空軍基地,並不是單純躲避,而是進入戰時指揮中心,這裡的駐機有別於空軍一號常用的VC-25A型行政專機,而是E4-B型空中作戰中心(通稱大夜班),有必要的話總統可以在這裡更換飛機。
副總統先移動到白宮地下碉堡,也就是總統緊急行動中心,之後又移動到一個「未公開的地點」,其實是大衛營北方,賓州與馬里蘭州交界的烏鴉岩山綜合設施(R地點),也就是五角大廈備用作業中心。
副總統要求其他可能的總統繼任者全部移動到位於維吉尼亞氣象山的高點特別設施,這裡被安排作為戰時美國政府行政部門的重組地點。
位於科羅拉多的夏延山綜合設施首度實際運用,成為本次事件中的空軍應對指揮中心。
911當時,國會舊有的避難地點早已取消,並沒有使用,先前是在亞利加尼的綠薔薇度假村的地下,但是被媒體報導之後就關閉了,後來有興建新的秘密據點的跡象,官方並未證實。
互聯網檔案館保存了9月11日至17日世界主要電視台的錄像。[36] [37] 第一架飛機的撞擊被法國電視台記者諾德兄弟偶然拍攝到,當時他們正在隨同當地的消防隊拍攝日常工作情況。
此後的直播一直持續到了9月16日的深夜。
本次事件的發生地紐約和華盛頓聚集着世界各大媒體,因此事件發生後立即得到了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多媒介的報道,連續多日登上報紙頭條。
上午8:46第一架飛機撞擊時,電視台正在播早間新聞。CNN從8:49切入直播畫面,ABC、CBS等電視台從8:50左右也開始直播,並出動直升機拍攝現場實況。此時的新聞主播大多稱其為「事故」。
上午9:03第二架飛機撞擊的畫面通過電視台的直播被直接展示在了觀眾眼前,此時電視台意識到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此後,9點30分,各電視台播出了布什總統的講話。
第一次撞擊發生之時是英國當地時間12:46。BBC World在13時前對世貿中心燃燒發出了速報。下午1時的新聞節目直播了第二次撞擊。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下午2點30分左右在布賴頓參加的工會會議上表達了「最深切的哀悼」。
第一次撞擊發生在日本時間21:46。
朝日電視台(ANN)於21:54開始直播《NEWS STATION》,節目開頭轉播了CNN的電視畫面。此時朝日電視台仍然認為這是事故,所以此後便轉而報道與颱風相關的新聞,第二次撞擊發生後才重新切回直播畫面。
NHK綜合頻道從22時開始直播《NHK NEWS 10》[38],開場後的新聞提要首先播出了有關颱風和瘋牛病的內容。然而新聞提要之後,主播突然插話道:「本來是要報道關於颱風的新聞的,但是剛才,收到了這樣的新聞。」然後報道了第一架飛機撞擊的消息,隨後在9:02切入了ABC的直播畫面,一分鐘後就發生了第二次撞擊。NHK也播出了布什總統的講話,並配上日語同聲傳譯。兩棟大樓倒塌時,NHK分別正在連線駐華盛頓記者和播出演播室畫面,未能直播倒塌瞬間,但隨後的畫面中顯示了大樓倒塌後的巨大煙塵。[39]
鳳凰衛視資訊台於21時開始播送《時事直通車》,在21:10時由主播吳小莉播出了第一條消息,成為香港、大陸乃至世界華語媒體對911事件的最早播報者。21時40分,鳳凰衛視中文台、資訊台、歐洲台、美洲台全線並機,對此事進行直播報道。主播陳曉楠此後連續直播了8小時。[42]
亞洲電視本港台於21時播映《百萬富翁》期間插播特別新聞報道,由馮兆寧播出世貿大樓被撞擊的消息。而無線電視翡翠台於21時播映《一筆OUT消》期間插播特別新聞報道,不過其後仍播映劇集《七姊妹》第17集,但當晚《七姊妹》最終遭腰斬以直播美國遭受恐襲的新聞。[43]
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在22:15的《世界報道》結尾進行了30秒的播報,是最早的一條消息。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在23:00播出了3分半鐘的「插播新聞」,此後每個整點都有不到5分鐘的新聞提要,但一直是重複之前的內容,直到9月12日早晨5時的《中國新聞》才對此事有較詳細的報道。[44]央視的911報道受到廣泛批評,並促使其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改變報道方式。[45]
上海電視台[46]、上海東方電視台和福建電視台新聞頻道[47]當晚以大篇幅報道911事件,但當時這三家電視台僅在當地能夠收看。[44]
紐約市消防員在世貿北塔遭到攻擊後立即進入火場救援,紐約市消防局大隊長約瑟夫·菲佛成為第一位到場領導救援行動的指揮官[48]。消防隊在世貿一樓的大堂設立臨時指揮中心,消防隊員們爬樓梯進行救援,紐約市消防隊共出動200個單位參與救援。很多消防隊員在未到指揮中心報到的情況下就立即展開救援。由於無線電通訊故障,很多衝入火場的消防員無法及時接收撤離命令,當大樓倒塌時,343名消防員殉職。
消防員在此次行動中24小時輪班救援。與此同時,當天其他地區發生火警後出動救援的平均時間為5.5分鐘,僅比平時晚1分鐘。
紐約市警察局直升機在事發後很快趕到現場,隨時報告現場狀況。很多紐約市警察(NYPD)、紐約紐澤西港務局警察(PAPD)以及新澤西州警察在大樓倒塌後掩埋在內。紐約市警察局提供了12小時輪班救援。
9月12日起,由紐約建築工程師協會組織的工程師們進入現場,為紐約市規劃與建築部工作,負責查勘附近大樓的強度與受損程度,疏散出事現場數百幢房屋。他們還負責設計規劃具體處理廢墟的方法。
大樓倒塌後,就有大批志願者趕到現場。稍早抵達現場的志願者在各個力所能及的方面提供協助,包括有大學生為救援人員提供飲水等。後來,無關的志願人員因應要求離開現場,但是有特殊技術的志願者,如工程、拆除、醫療以及心理治療等行業的人士繼續參與接下來幾天的救援工作,甚至有一支災難救援專家隊專程從法國趕來救援。
美國紅十字會負責籌集資金用於受影響人員的安置工作。截至2001年11月19日,該組織共向2,776個家庭開出3,165張支票,總金額達到5430萬美元。他們還接到172,612個要求心理輔導的電話,29,820個請求提供最新信息的詢問電話,並接受捐血1,592,295次。他們也提供11,549,338份餐食。紅十字協會共出動50,423人組織工作,其中48,491人為志願者。
截至2001年10月3日大約的總支出,達230億美元:
在襲擊當天,有媒體報導一些不滿美國政策的人們舉行慶祝活動。這些報導令已經十分普遍的反伊斯蘭教情緒進一步升級,很多美國人相信,伊斯蘭教徒應為此次事件負責。美國的主流媒體如《新聞週刊》紛紛報導一些因遭受歧視而離開美國的穆斯林,其中不乏許多出生在美國並在當地接受教育的伊斯蘭教徒。雖然事件發生後沒有組織立即宣佈對此事件負責,但是基地組織公開讚揚這次事件。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公開表示會以軍事手段打擊事件的策劃者。
9月底,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援引西方情報機構手上證據指稱沙特阿拉伯富豪本·拉登為事件的幕後主使。本·拉登是基地組織的首領,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有密切關係。塔利班政權拒絕在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引渡奧薩馬·本·拉登或其他基地組織頭目。由美國領導的聯軍在未提供塔利班政權承認的證據的情況下,於10月7日對阿富汗發動軍事攻擊。
在美國軍事打擊成功剷除塔利班政權後,聯軍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現一卷遺棄的錄影帶,紀錄的是本·拉登與其他一些基地組織成員討論襲擊活動,顯示本·拉登對事件事先確實知情。[來源請求]
襲擊事件發生大約1年多後,一封據稱是奧薩馬·本·拉登的親筆信寄往全球各大媒體,信中解釋發動恐怖襲擊的理由。這些理由包括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大量軍事干預,西方通俗文化的氾濫(主要是對性、酒精的開放觀念,這些觀念對於本·拉登、基地組織、塔利班政權或其他一些伊斯蘭基本教義派而言根本無法接受)等。這封信件在很大程度上被輕視,而美國政府依然堅持,發動襲擊的主要原因是恐怖份子的反美情緒爆發。
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嚴防類似恐怖襲擊事件,並多次發佈新一輪襲擊警報。9月底,在美國各地爆發多起炭疽菌感染案件,雖然至今沒有發現此事件與九一一有關,但在2002年3月曾一度傳言,一名劫機者曾感染炭疽菌。
在美國的穆斯林組織迅速譴責襲擊,並呼籲穆斯林美國人「獻出他們的技能和資源,以幫助減輕受災群眾及其家屬的痛苦」。[49]
世界貿易中心廢墟的大火持續三個月[50],救援人員花費更多時間清理瓦礫。其中一些殘骸樣本送往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檢測,包括一根被飛機撞擊過的鋼筋。襲擊事件後五個月,最後一名倖存者康復出院,事件後6個月,世貿遺址上的150萬噸瓦礫才完全清理乾淨,救援人員繼續在地底下進行清理工作。
2002年5月底,舉行宣布清理工作正式結束的儀式。2003年7月,一個國會聯合調查組結束調查工作。雖然調查報告稱美國政府應該可以更好地預防事件的發生,如在更好地利用所收集到的情報及國防系統對襲擊事件所採取的行動方面依然有改進空間,但是沒有一名官員為事件引咎辭職。事件也導致新一輪軍費開支的大幅度增加。在大約2年後,一些國防官員稱當前美國對類似事件的預防能力與九一一時一樣脆弱無力。
世界貿易中心是由日裔美籍建築設計師山崎實所設計。事後據他生前的助手說,因為參考過去帝國大廈曾經受到美國陸軍航空軍轟炸機誤撞事件的影響,在設計過程當中已經考慮到需要使大樓結構足以抵禦大型飛機的直接撞擊。有報道分析,認為大樓的倒塌並不是因為飛機的直接衝撞,而是飛機內滿載的航空燃油傾瀉進入大樓引起的大火所釋放出的巨大熱量,使支撐大樓的鋼筋骨架軟化,最終導致世貿中心大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有關摩天大樓結構設計的調查依然在進行中。
班機名稱 | 飛機類型 | 出發時間 | 撞擊時間 | 出發地 | 原目的地 | 撞擊地點 | 死亡人數 | ||||
---|---|---|---|---|---|---|---|---|---|---|---|
機組人員 | 乘客† | 地面人員§ | 劫機者 | 總計‡ | |||||||
美國航空11號班機 | 波音767-223ER | 上午7時59分 | 上午8時46分 | 愛德華·勞倫斯·洛根將軍國際機場(波士頓國際機場) | 洛杉磯國際機場 | 世界貿易中心北塔 | 11 | 76 | 2,606 | 5 | 2,763 |
聯合航空175號班機 | 波音767-222 | 上午8時14分 | 上午9時03分 | 世界貿易中心南塔 | 9 | 51 | 5 | ||||
美國航空77號班機 | 波音757-223 | 上午8時20分 | 上午9時37分 |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 | 五角大樓西翼 | 6 | 53 | 125 | 5 | 189 | |
聯合航空93號班機 | 波音757-222 | 上午8時42分 | 上午10時03分 | 紐華克自由國際機場 | 舊金山國際機場 | 賓夕法尼亞州,索美塞特郡尚克斯維爾附近 | 7 | 33 | 0 | 4 | 44 |
總計 | 33 | 213 | 2,731 | 19 | 2,996 |
* 北美東部時區(UTC-04:00)
†不包括劫機者
§包括高樓樓內人員和急救人員
‡包括劫機者
在紐約,當時一些正在受襲擊點上方的世貿中心人員逃往樓頂求救;但由於煙霧和巨大的熱量,直升機無法靠近大樓進行援救,使得位於頂層的人員最終全部死亡;還有一些人可能因無法忍受強烈的熱度而從大樓跳下身亡,此舉也令地面上的部分人員被砸死,包括九一一事件中第一位殉職的消防員丹尼爾·蘇爾(Daniel T. Suhr)。據報道,其中1,638具屍體已經得到辨認,但其餘1,115人的屍體未尋獲。報道稱有大約「10,000塊骨頭或人體組織無法辨認」。此外,另有24人正式列為失蹤人士。[51]
事件發生後,所有英軍軍事基地提高警戒狀態。所有飛越倫敦市區的航班被要求繞飛,而前往美國和加拿大的航班全部停飛。此外,美國也在重要軍政機構與著名地標設立了禁飛區,如美國國會大廈、五角大廈、白宮、自由女神像、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加利福尼亞州迪士尼樂園、佛羅里達州迪士尼世界度假區等地點。
歐洲議會與北約總部被緊急疏散。北約宣布,根據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如果恐怖襲擊事件是受到任何國家指使的,其將被視為對美國的軍事襲擊,因此也將被認為是對所有北約成員國的軍事襲擊。這是北約歷史上首次啟動共同防衛機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一改自60年代以來對於恐怖主義較為容忍的態度,對恐怖組織開始有更為主動的打擊,以避免再有九一一事件級別的恐怖攻擊發生。
太平洋安全防衞組織亦在北約發表聲明後宣佈該組織的共同防衛條例即時生效,澳洲國防軍和新西蘭國防軍進入待命狀態準備投入戰爭。
一些美國傳統盟國,如英國、加拿大、澳洲、德國、以色列等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加大機場和軌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的巡邏防控。而事件發生後,西方各國政府的民間支持度均大幅度上升。在美國,布什的民眾支持度大幅上升。
由於不久前發生的銀河號事件、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以及南海撞機事件使得中國大陸民間普遍產生反美情緒,911襲擊事件發生後中國大陸民間出現了新一波反美聲浪[52],另有中國大陸網民通過互聯網聯繫親友慶祝反美戰爭的一大勝利[53],並稱呼那些有同情美國傾向、特別是公開哀悼「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的中國大陸人為「今夜美國人」,儘管九一一事件中亦有華人傷亡。由於民間出現強烈的反美情緒,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為避免反美言論影響國際形象,因此將相關書籍列為管制品[54]。
九一一事件在世界經濟與美國經濟上產生重大及即時的影響。[55]許多設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大型投資公司喪失大量財產、員工與數據資料。全球許多股票市場受到影響,一些例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還不得不進行疏散。紐約證券交易所直到九一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即9月17日)才重新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盤第一天下跌14.26%[56]。其中跌幅最嚴重的要數旅遊、保險與航空股。
美國的汽油價格也大幅度上漲。當時美國經濟已經放緩,九一一事件則加深全球經濟的蕭條。
北美領空關閉幾天後攻擊和減少其重新開放後的空中旅行,在空中旅行的能力削減近20%,加劇掙扎中的美國航空業的財務問題。[57]
九一一後有很多報導稱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宣稱對事件負責,但很快遭到該組織一名高級官員的否認。也有報導稱在約旦河西岸地區有舉行自發慶祝活動,但是根據德國和瑞典媒體的報導,至少有一個類似的慶祝活動是事先安排組織的。現在已經發現,有一些媒體播放原有的錄像檔案來顯示中東的慶祝活動。有說法認為這些慶祝活動跟九一一事件完全無關。但是後來的證據表明這些說法本身才是偽造的[60]。
雖然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沒有宣布對恐怖襲擊負責,但是在2004年10月,疑似本·拉登的人物通過錄像的方式承認正是他本人下令發起的襲擊行動。他在一段由半島電視台播放的錄像帶中稱「基地組織最初並沒有襲擊美國的念頭,但由於美國偏袒以色列的做法,促使該組織產生襲擊美國的念頭」[61][需要較佳來源]。
事件遭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一些傳統上與美國不太友好的國家領導人,如利比亞領袖卡扎菲、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伊朗總統哈塔米、以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都公開譴責事件,並對美國人民表示同情。[62]
不過,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政府是一個例外。當時的伊拉克政府稱美國受到911襲擊是罪有應得,並在聲明中表示,911襲擊是美國正在收穫反人類罪行的果實。在當時,伊拉克官方報紙稱911襲擊是世界上所有的暴君、壓迫者、罪犯的一個教訓。[62]
2006年5月4日,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正式作出宣判,判處因911恐怖襲擊事件而受審的基地組織成員穆薩維終身監禁,並不得假釋。[63]5月23日,基地組織經常使用的一家網站公布一段據稱是本·拉登的講話錄音說,是他本人指揮19個人實施911襲擊,但他從未指派穆薩維參與。[64]
2007年1月8日,德國漢堡高等法院宣布判處涉嫌參與911事件的摩洛哥男子穆塔薩迪克15年徒刑。[65]3月9日,基地組織海外軍事活動首領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在聽證法庭上首度招認:「九一一行動從頭到尾都是我負責主導。」他2003年3月在巴基斯坦被捕,秘密關進美軍關塔那摩灣基地。[66][67]8月21日,美國中央情報局解密並公布其監察長辦公室完成的一份機密報告的摘要。報告批評中情局在9.11事件前未能制定打擊基地組織的戰略,並建議對局長喬治·特尼特等官員進行懲罰。[68]
根據2008年WorldPublicOpinion.org對17個國家、共16,063名受訪者的投票,46%認為是基地組織所為,29%認為另有其人,25%不確定,誤差範圍為+/-3%至4%。[69]
美軍即年帶領北約國家向阿富汗發動戰爭,理由為「塔利班按無罪推定原則拒絕提交嫌疑人士奧薩瑪·賓拉登」。戰爭導致超過7萬人死亡,切爾西·曼寧亦透過維基解密披露於2010年4月至11月間一系列的資訊公開,較知名的包括2007年巴格達空襲、2009年於阿富汗的格拉奈大屠殺、美國外交電報和50萬筆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戰爭日誌。
美軍一年後興建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並褻瀆古蘭經,拘押779名嫌疑人士,導致過百名嫌疑人士絕食抗議。
美軍兩年後帶領北約國家向伊拉克發動戰爭,理由為「擁有生化武器」。
美國國家安全局即年通過美國愛國者法案,五年後的外國情報監察法,五年後的稜鏡計畫等法案帶領五眼聯盟進行全球監控,理由為「保護國家安全」,導致愛德華·斯諾登披露稜鏡計畫。
2011年5月2日,美軍海豹特種部隊第六分隊在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城市阿伯塔巴德擊斃了被認為是九一一事件幕後主謀的基地組織領袖奧薩馬·本·拉登。
政府的各級部門展開對事件的調查。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立即宣布此行為屬於戰爭行為。美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立即秘密拘留、逮捕、盤問至少1200人,大多數是非美國公民的阿拉伯或穆斯林男子。美國司法部也查問5000名來自中東的男子。政府後來承認,當中只有10到15人與基地組織有關,但是無人牽涉九一一事件。但是目前依然有500人因觸犯移民條例而被監禁,70名以色列人因違反旅遊觀光簽證而被拘留。國會通過400億美元緊急撥款,還有大約200億美元撥款用於航空公司補助。多部被指責為侵犯人身自由、為政府監視民眾提供便利的法律也獲得通過。10月10日,聯邦調查局公布「FBI恐怖分子通緝令」名單。
2004年8月,由托馬斯·基恩領導的恐怖襲擊全國委員會發布911事件的最終報告,結論表示造成2600多人死亡的一系列恐怖襲擊是由19名年輕的阿拉伯人造成的,他們聽命於總部設在阿富汗的伊斯蘭極端分子。這19人當中有些在美國待了超過一年時間,儘管有4人接受過飛行員培訓,但大多數人都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他們大多數人英語說得不好,有些人甚至完全不會。他們以四五人為一組,攜帶刀具、罐裝梅斯噴霧或胡椒噴霧,劫持了4架飛機,造成這次致命的災難。
美國恐怖襲擊全國委員會分析了911襲擊的計劃和構思,並研究從1998年至2001年9月11日一系列由伊斯蘭極端分子發起的恐怖襲擊和美國各部門的應對措施。報告認為,在1998年8月美國駐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大使館的爆炸事件後,作為報復,美國對阿富汗和蘇丹的基地組織目標發動了巡航導彈襲擊,本拉登及其顧問們便開始構思利用飛機來發動恐怖襲擊的計劃。
在美國各部門的應對措施方面,報告表示在2000年10月科爾號驅逐艦炸彈襲擊事件之後,有證據表明是由基地組織特工發動的,但沒有證實本拉登下達了命令。而塔利班早些時候曾被警告,它將對本拉登再次襲擊美國負責。中央情報局將其調查結果描述為「初步判斷」,比爾·克林頓及其首席顧問告知他們正在等待結論,然後再決定是否採取軍事行動。喬治·沃克·布什上任後即開始制定一項新戰略,其既定目標是在三到五年內消除基地組織的威脅。這份消除基地組織威脅的新興戰略包括擴大在阿富汗的秘密行動計劃,以及針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外交戰略,但整體上收效甚微。
報告指出,對911事件的應急響應有許多是即興的,而且在應對策劃者的一些弱點上存在疏忽。例如其中一名劫機的飛行員在2001年8月16日因違反移民條例被捕,情報界官員才意識到2000年1月在東南亞發現的恐怖分子已經抵達美國。這些案件並未促使採取緊急行動,一名官員形容,「沒有任何分析工作可以預見到連接雷電雲和地面的那束閃電」。這點對於從未處理過試圖將商用飛機轉變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軍方也是如此。負責美國領空防禦的兩個聯邦機構——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北美空防司令部(NORAD)的現有協議,在各方面都不適合將被劫持飛機當作敵機來迎擊。美國軍方匆忙嘗試組織即興防禦,防空部門直到在賓夕法尼亞的飛機墜毀後28分鐘才收到擊落授權,並讓飛機緊急起飛,但效果不佳,因為他們不知道要去哪裡,也不知道要攔截什麼目標。雖然華盛頓的領導人認為在他們頭頂盤旋的戰鬥機接到了消滅敵機的指令,但實際上傳達給飛行員的唯一命令是「待命和警惕」。而報告最後認為,雖然五角大樓存在指揮和控制問題,但在應急響應總體上是有效的。
美國恐怖襲擊全國委員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美國政府從1998年到2001年所採取的任何措施都沒有擾亂甚至延緩基地組織陰謀的進程,整個政府都存在想象力、政策、能力和管理方面的失敗。例如;
錯失911事件的情報分享,是行動管理最廣泛討論的問題,在一些高級別的溝通方面,美國政府和各部門整體表現很差,高級軍方和聯邦航空局領導人之間沒有有效溝通,導致指揮系統運作不佳。這點也體現在響應參與救援的平民、消防員、警察、緊急醫療技術人員和應急管理專業人員身上,他們在指揮和控制以及內部溝通方面的問題阻礙了紐約的有效決策。在紐約消防局內部,出於幾個原因,指揮官難以與他們的隊伍溝通,實際派出的救援隊伍比命令要多,並且有部分單位展開獨立行動,他們既沒有全面考慮也沒有協調其它隊伍。由於缺乏標準操作程序和能夠使多個命令以統一方式響應事件的無線電,這些救援響應都曾受到阻礙。只有紐約警察局過去曾動員數千名警員參加過需要控制人群的重大活動,因此擁有更容易適應911事件規模的無線電技術能力。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一樣,對於跨國恐怖主義的興起作為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反應緩慢。在911事件之前,美國國會幾乎沒有就恐怖主義問題向行政部門機構提供任何指導,也沒有任何重大方式對其進行改革以應對威脅。
從2002年12月至2016年7月,911事件調查報告書中有28頁一直處於美國政府保密之下。目前美國國會議員可以在經過批准和嚴格監視下閱讀這28頁報告。共和黨眾議員托馬斯·馬斯讀後聲稱:「這是令人震驚的,我需要每讀兩三頁後停下來重新調整歷史認知。[71][72]」。他另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所有美國人必須閱讀這28頁報告,然後弄清楚911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誰才是我們的朋友和誰才是我們的敵人。[73]」。這28頁報告被普遍認為是有關某國政府直接涉及911事件的資料。根據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泄露出來的文件顯示,這個國家極可能是沙特阿拉伯[74]。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承諾公開這28頁報告,給予受難者家屬一個交代。2016年7月16日,美國國會公布該28頁報告的大部分內容,儘管如此,報告中還有174處文字被保密而塗黑至無法閱讀[75]。根據被公布的部分,儘管其內容僅是調查員懷疑沙國皇室駐美大使的一些可疑電話,卻委婉的從側面證實之前外界依據泄露文件做出的猜測。
2021年8月初,約1700名911事件受害者家屬、911事件的現場急救人員與生還者發表公開信,要求美國總統拜登解密政府檔案,以了解沙烏地阿拉伯在911事件中的角色。2021年9月4日,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指示美國司法部與相關機構檢視、解密並公布關於911恐怖攻擊的調查文件,並在6個月內對外公布[76]。2021年9月11日,FBI公布首份9·11調查文件,表示無證據證明沙特政府參與恐襲[77]。
至2021年9月11日止,世貿中心事件的2,753名罹難者中,僅有1,647名身分已獲得正式鑑定確認,尚餘1,106名身分待確定。[78]
在襲擊期間,大量有毒粉塵、碎片和灰燼集中在世貿廢墟周圍,造成未佩戴呼吸器和急救人員與倖存者暴露此有害環境後。產生長期性的人體健康問題。這些空氣與碎片中含有石棉、鉛、汞等有毒物質。 自2001年以來,至少有221名警察死於與紐約市襲擊事件有關的疾病,最常見的症狀包含慢性鼻竇炎、癌症、胃食道逆流、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
許多遊戲開發者為了響應這一事件及其對公眾情緒的影響,不得不對正在開發或即將發布的遊戲進行調整和修改[79]。
《微軟模擬飛行》在事件發生後刪除了遊戲地圖中的世貿中心,也禁止任何玩家嘗試重演911事件。由於恐怖襲擊者承認使用了這一款模擬器計劃襲擊,本遊戲因而陷入法律事件。
《虹吸戰士3》其封面設計在9/11事件後進行了更改。原本可能包含對當時敏感內容的描繪,改為一個更中性的美國國旗封面,以表達對事件的尊重和悼念[80]。
《俠盜獵車手III》的發布被延遲三周,並對遊戲內容進行了修改,刪除或修改了可能被視為敏感的內容,包括對紐約市(遊戲中稱為自由城)的某些描繪[81][82][83][84]。
《潛龍諜影2 自由之子》雖然具體修改細節不詳,但據報導該遊戲中的某些內容在9/11事件之後進行了調整,以避免觸及敏感主題[79]。
《Spider-Man 2: Enter Electro》的最終關卡進行了修改,原本設定在雙子塔的場景被更改,以避免引起玩家的不適[85]。
2010年,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支持建商在世貿中心廢墟旁興建一個伊斯蘭文化中心,其中包含一座清真寺。此事引發受難者家屬的不滿,認為這是在傷口上灑鹽的行為。反對者試圖以地標名義保留已有152年的建築物以阻止興建,但紐約地標保護委員會以9比0票否決。[86]
2016年5月份美國參議院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通過一份911法案,表明受害者可以藉由美國國內法庭控告涉及911的外國人包含政府,之後由美國法庭判決勝訴後在美國領土內對其人或其資產執行。美國總統歐巴馬初始就明確表明將動用否決權反對此一法案。[87]
沙特阿拉伯早前已經威脅:只要本法案施行,將會拋售包含國債券在內的7,500億美元在美資產。其後,美國公佈沙特持有美國國債約1,168億美元,但否認與沙特的警告有關。[87][88]
2016年9月28日,美國國會投票推翻總統奧巴馬對《對恐怖主義資助者實行法律制裁法案》(簡稱「911法案」)的否決。該法案允許911恐怖襲擊事件死難者的家屬向沙特阿拉伯索償。參議院以97比1、眾議院以348比77的壓倒多數推翻總統對911法案的否決,是國會兩院首次以三分之二多數推翻奧巴馬對一項議案的否決。[89]
襲擊當天,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稱:「我們要重建。我們要從中再起,變得更加強大、政治上更加強大、經濟上更加強大。天際線會再次補全。」[90]
襲擊一年內,五角大樓受損部分重建並進駐人員。[91]2003年末,臨時世界貿易中心車站開放,新的世貿中心7號塔重建並於2006年完工。世貿中心主址重建後延至2006年末,直至承租人拉里·希爾弗斯坦和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在財務上取得同意才得繼續。最終丹尼爾·里伯斯金設計的「紀念之基」(Memory Foundations)獲選為基本方案,其中包括一座541米高的新一號樓、三座沿教堂街的辦公樓、以及麥可·艾拉德設計的紀念館。[92]2006年4月27日,新一號樓開始重建,2013年5月20日蓋到最高。當日,塔尖安裝後的該樓高度達到1,776英尺(541米),成為西半球最高的建築。[93]2014年11月3日,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竣工開放。[94][95][96] 2008年至2011年擔任紐約港務局和新澤西州執行董事的克里斯多福·O·沃德(Christopher O. Ward)是襲擊事件的倖存者,他因讓事件現場的建設重回正軌而受到讚譽。[97]
2016年3月3日,原臨時車站,以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為名重新啟用。新車站由西班牙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設計,此外在原柏樹街155號的希臘正教會聖尼古拉堂,是襲擊事件中除世界貿易中心以外唯一完全被摧毀的建築物,後在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的開發下進行重建工程,並在2021年9月11日,即事發20週年後舉辦點燈儀式,預估在2022年4月完工。[98]
襲擊第二天,世界各地紀念和守夜林立,原爆點四周貼滿了去世和失蹤者的照片。一位目擊者稱自己「無法擺脫無辜喪生者的面孔。他們的照片到處都是,貼滿了電話亭、街燈、地鐵外牆。這一切讓我想起大葬禮,人們肅穆、哀悼,但很友善。之前,紐約給我的感覺是冷漠;如今,人們伸出援手,互助扶持。」[99]
第一個紀念方式是投射燈柱,有88個探照燈安在世貿中心塔基上。[100]紐約展開了世貿中心紀念館設計競賽,海選精品。[101]2006年8月,《倒映虛空》(Reflecting Absence)脫穎而出,主張在塔基上建造一對鏡面池塘,環刻故人姓名。[102]2006年8月,世貿中心紀念基金會和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開始大規模建設紀念館和博物館。[103]2011年9月11日,襲擊十周年紀念活動在紀念館舉行,該館次日向公眾開放。博物館於2014年5月15日完成,21日開放。
2008年,五角大樓紀念館完工,並於遇襲七周年當日開放。[104][105]紀念館包括184個面向五角大樓的長凳。[106]2001至2002年間,五角大樓進行修復,並在77次航班撞擊的位置建了一個小教堂和室內紀念館。[107]
尚克斯維爾計劃建立聯合航空93號國家紀念館,圍上樹叢,在風鈴刻上故人姓名。[108]臨時紀念館位於事故地點500碼(457公尺)處。[109] 紐約市消防員捐獻了一個用世貿鋼材製作的十字架,立在類似五角大樓形狀的底子上,[110]並於2008年8月25日安裝在消防局外。[111]多地建立了紀念館。逝者家屬、相關組織建立了許多獎學金和慈善基金。[112]
紐約市每年都會在肅穆的音樂背景下誦讀故人姓名。美國總統出席了五角大樓的紀念活動,[113]要求美國人遵守愛國日(Patriot Day),肅靜默哀。賓夕法尼亞州尚克斯維爾舉行了小型紀念活動,通常由總統夫人出席。
為紀念該事件,聯合航空93號班機的出發機場——紐瓦克國際機場隨後改名為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在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中,有三艘艦的命名是為了紀念911事件:編號LPD-21的紐約號(USS New York LPD-21)以世貿中心所在地命名,且其船身有約7.5噸鋼料是回收自倒塌的世貿中心大樓,主要用於製造艦艏部分;編號LPD-24的阿靈頓號(USS Arlington LPD-24)以遭客機撞擊的五角大樓所在的阿靈頓縣命名;編號LPD-25的薩默塞特號(USS Somerset LPD-25)以聯合航空93號班機墜毀地點的薩默塞特縣命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