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亦稱3-單氯丙二醇、單氯丙二醇[4],分子式C3H7ClO2。
3-氯-1,2-丙二醇 | |
---|---|
IUPAC名 3-chloropropane-1,2-diol | |
別名 | 單氯-1,2-丙二醇 α-氯甘油 3-MCPD |
識別 | |
CAS號 | 96-24-2 57090-45-6(R) 60827-45-4(S) |
PubChem | 7290 |
ChemSpider | 7018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SSZWWUDQMAHNAQ-UHFFFAOYAR |
EINECS | 202-492-4 |
ChEBI | 18721 |
性質 | |
化學式 | C3H7ClO2 |
摩爾質量 | 110.539 g·mol⁻¹ |
外觀 | 無色粘稠吸濕液體 |
密度 | 1.32 g·cm−3 |
熔點 | −40 °C(233 K) |
沸點 | 213 °C(486 K)(分解) |
溶解性(水) | 混溶[1] |
蒸氣壓 | 1 Pa (20 °C)[1] |
折光度n D |
1.4809 (20 °C)[2] |
危險性 | |
警示術語 | R:R26/27/28, R36/37/38 |
安全術語 | S:S24, S45 |
MSDS | MSDS |
歐盟分類 | 劇毒 (T+) |
致死量或濃度: | |
LD50(中位劑量)
|
26 mg·kg-1 (大鼠經口)[3]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性質
無色、有愉快性氣味的吸濕性液體,放置後逐漸轉變為微帶綠色的黃色液體。溶於水、乙醇、乙醚、丙酮,微溶於甲苯,不溶於四氯化碳、苯和石油醚。
毒性
製造
可能致癌
製造化學醬油時需要用鹽酸將原料脫脂大豆中的蛋白質水解為氨基酸,此過程也會使油脂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又可進一步與鹽酸反應而被氯化產生「3-MCPD」。因此,化學醬油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3-MCPD」;而釀造醬油不經過此步驟,因此基本不會有「3-MCPD」產生。英國曾多次在進口的亞洲醬油製品中檢出超標「3-MCPD」。
醬油為日常烹調食物的常用調味料,具有增加食物色香味的功能,醬油的主原料為黃豆蛋白,經由微生物發酵或加酸分解後,會被分解為小分子胺基酸、醛、酮或有機酸等呈味成份,豐富了醬油的美味。[5]
由於發酵醬油的製程費時和所需成本較高,因此人們發明了加酸促進蛋白質分解的化學製造方法,提供了製造醬油的另一種選擇。但是化學方法分解蛋白質的製造過程卻容易產生可能對動物體致癌的「3-MCPD」,對人體的健康有潛在危險。[5]
用途
3-氯-1,2-丙二醇可作醋酸纖維的溶劑,也可用於生產表面活性劑、增塑劑、染料和藥物等。
相關事件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