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深圳地鐵

2004年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深圳地铁
Remove ads

深圳地鐵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目前共有17條線路、387座車站,營運線路總長583.4公里[3][註 2],覆蓋深圳市全域共九個市轄行政區

事实速览 深圳地鐵, 概要 ...
Remove ads
事实速览 正體字, 簡化字 ...
Thumb
吉祥物「鐵寶」

深圳地鐵由深鐵營運港鐵(深圳)為首的多間公司分別營運不同線路,並在政府指導下統一票價和服務。深圳地鐵日均客流量超過742萬人次,占深圳市公共交通客流量超過70%,構成深圳市公共交通的骨幹[4]

建成深圳地鐵的構思始於1980年代,一期工程則於1998年底開工,並於2004年12月28日通車[5]。2008年以來,深圳地鐵網絡快速擴展,最新的一段線路於2024年12月28日通車,現為中國第四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四期工程的多條線路亦正在建設[6],預計2025年路網長度將超過650公里。

Remove ads

歷史

規劃

早期規劃

1983年底,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梁湘率隊赴新加坡考察。回到深圳後,政府決定在深南大道兩側各留出30米的綠化帶,並在深南大道中間的綠化帶中預留16米以備今後修建城市輕軌[7]。市政府在1984年的《深圳經濟特區總體規劃(1985-2000)》指出,隨着深圳交通的不斷增長,有必要建設輕軌(地鐵),並提出了遠景地鐵走向[8]。1988年,特區成立僅十年之時,深圳首次提出建設客運軌道交通的規劃[9],向國家計劃委員會報送《深圳市輕軌客運交通工程項目建議書》,並於1992年7月得到批准[10]。1993年,「深圳市城市鐵路客運系統(地鐵)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11]

由於輕軌運量較小,不能適應深圳快速發展所需,1992年8月,深圳政府決定將輕軌線路移至地下,改為運量更大的地鐵線路[12],並重新研究可行性和軌道網規劃。1994年,政府制定《深圳市客運軌道交通網絡總體規劃》,經評審納入《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13]。全市遠景客運軌道交通網絡由9條線路組成,其中3條為既有的通勤鐵路線,6條為待建的地鐵和輕軌線,總長約270公里。3條鐵路為廣深鐵路平南鐵路平鹽鐵路,改造為可開行通勤列車[13]。這一規劃奠定了深圳地鐵網絡的基本框架[14]

工程暫停和重新啟動

1995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暫停審批城市地下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暫停審批除北京上海廣州外其他城市的軌道交通項目。深圳地鐵工程一度停頓[9]。1996年,地鐵工程以香港回歸為契機,更名為「羅湖皇崗落馬洲口岸旅客過境軌道接駁工程」,強調該專案是為了滿足深港過境客流日益增長的需要。中英關於香港和內地大型跨境基建協調委員會亦增設「增闢皇崗/落馬洲口岸旅客過境通道工作小組」,深圳地鐵項目列為工作小組的重要內容。同時,深圳政府着力增加國產車輛和機電設備,降低造價。政府也將針對深港跨境旅客交通接駁方式、車輛和機電設備國產化等議題的專題研究納入一系列報告。國家計委決定將深圳地鐵作為地鐵設備國產化的依託項目[13](最終建成時國產化率達70%,平均造價為每公里5.0億元人民幣[15])。

深圳政府於1997年再次向國家計委申請開展地鐵項目,並於1998年5月獲得批覆[12]。工程立項,更名為「深圳地鐵一期工程」[16]。1998年7月,深圳市地鐵有限公司經註冊成立[16]。1999年4月,地鐵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批准[17]

Remove ads

一期工程(1998-2004)

1998年12月28日,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實驗站點市民中心站[註 3]的圍護結構工程與市中心區其他五大工程[註 4]同時開工[11],市民中心站主體結構、購物公園站會展中心站在1999年12月開始建造,而其他站點則在2001年3月方動工興建[18]。2004年4月,首列車到達車輛段,並在進行調試及試營運[16]。2004年12月28日17時,深圳地鐵一期工程開通試營運,實際開通的時間比預期遲了大約一年。

一期工程開通的線路包括1號線世界之窗羅湖)和4號線福民少年宮),概算總投資115億元,經竣工決算審計後的總造價106.53億元[19]。由於涉及與香港接駁方面的問題,皇崗站在一期工程完成時並未啟用,直至2007年7月1日方啟用,但是當時福田口岸仍未開通,故地鐵乘客仍不能由此前往香港,需要過境前往香港的旅客仍需在此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臨近的皇崗口岸。直到2007年8月15日福田口岸開通後,地鐵乘客便可通過口岸檢查,在香港境內的港鐵落馬洲站轉乘東鐵綫前往尖東站沿途各站,或乘搭其它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各區。2008年8月15日,皇崗站更名為福田口岸站[20]

Thumb
一期工程開通時的深圳地鐵
Remove ads

二期工程(2007-2011)

Thumb
2007年12月,搭建中的2號線工地圍牆
Thumb
2007年12月,3號線位於龍崗區的施工現場
Thumb
2008年6月,3號線位於福田區的施工圍擋

2004年地鐵一期通車後,深圳地鐵網絡沒有立即繼續擴展。2003年深圳市規劃局制定了《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5一2010年)》,提出二期工程包括1號線續建段(世界之窗深圳機場),4號線北延段(少年宮清湖),2號線初期工程(世界之窗 – 赤灣)、3號線初期工程(紅嶺雙龍)、5號線。該建設規劃於2005年3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

但從2004到2007年,由於官員對地鐵建設重視不足,以及拆遷受阻、前期工作落等原因[21],深圳地鐵的建設工程幾乎停滯。在接近三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線路建設或開通。地鐵建設速度被諷刺為「蚯蚓速度」[22]。僅有1號線續建段試驗段(世界之窗站–深大站)緩慢進行。試驗段由一期工程的終點站世界之窗站深大站,包括三座新建車站,於2009年9月28日開通。

2007年1月17日,深圳獲得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舉辦權。深圳市在申辦報告中承諾於2010年將建成155公里的地鐵幹線,其中包括作為「大運專線」的3號線[21]。2007年1月底,「加快全市軌道交通建設暨交通綜合治理工作動員大會」召開,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對深圳地鐵建設速度緩慢提出嚴厲批評[21]。隨後,深圳市政府與各有關部門簽訂責任狀,要求地鐵二期工程5條線必須在2011年6月30日前全部建成通車[23]

2008年,新的《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方案問世,軌道二期工程各條線路及交通樞紐的詳細規劃同時展開[14]。在原規劃的基礎上,二期工程增加2號線東延段(世界之窗-新秀)和3號線西延段(紅嶺-益田)。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深圳地鐵二期工程各條線路陸續開工,其中部分線路更是在獲得國家批准前開工。2008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准了《深圳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5-2011)調整方案》[24],同意深圳地鐵二期工程的更改,並將建設期限延長至2011年。2010年12月28日,2號線首通段(世界之窗-赤灣)和3號線地上部分(草埔-雙龍)建成營運。2011年6月,二期工程的五條線路相繼全線開通營運:1號線續建段6月15日開通;4號線二期工程6月16日開通;5號線一期6月22日開通;2號線東延段和3號線西延段6月28日開通。在兩周的時間內,深圳地鐵的營運里程從64公里[25]增至177公里[26]

儘管二期工程因大運會擠壓工期而引起了一些爭議[27],但其為2011年8月舉行的世界第26屆大學生運動會提供了良好的運輸服務保障,提升了深圳整體交通運輸能力[28]。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流比重,已由開通前的6%上升到當年的29%,逐漸在公共交通中發揮骨幹作用[29]

Remove ads

三期工程(2012-2020)

Thumb
2018年11月,9號線南油站位於雅仕麗景苑旁的施工現場

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於2010年編制了《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6年)》,提出2011年至2016年間的建設方案(三期工程)[30],並於2011年4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31]。深圳地鐵三期工程包括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1號線,共5條線路[31]

2013年,深圳市開展地鐵三期建設規劃和修編,增加了三期工程的線路。修編後的三期建設規劃新增10號線(原16號線),並延長2、3、4、5、6、9號線,新增長度達83.6公里[32]

Thumb
深圳地鐵成網歷程(2004-2016)[需要更新]

新建線路總長度為169.5公里,新增車站95座[33],總投資約1256億元[34]。三期工程建成後,深圳市軌道交通線路將達到11條,通車里程約350公里[33]

2016年6月28日,11號線一期開通營運。

2016年10月28日,7號線一期與9號線一期開通。

2019年9月28日,5號線二期開通。

2019年12月8日,9號線二期開通。

2020年8月18日,6號線10號線開通。

2020年10月28日,2號線三期、3號線三期、4號線三期與8號線一期開通。

Remove ads

四期工程(2018-)

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四期工程開工儀式於2018年1月10日於14號線四聯站召開。四期工程開工線路共5條,包括12號線13號線14號線16號線東莞軌道交通1號線深圳段(以「深圳地鐵6號線支線」名義建設)。按照規劃,四期工程將於2022年建成。屆時,深圳的軌道交通線路網將有15條線路,總長約586公里。地鐵四期工程的建設將對深圳中心城區以外區域帶來深遠影響,不僅連接了深圳中心城區與周邊區域,並規劃在將來與周邊東莞惠州等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互聯。[35]

2020年3月26日,中國國家發改委批覆了《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調整(2017-2022年)》,調整3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20號線部分規劃[36]

2021年12月28日,20號線一期開通營運。

2022年10月28日,10號線崗廈北站、11號線福田至崗廈北段和14號線開通[37][38][39]

2022年11月28日,6號線支線一期(光明深理工)和12號線一期(左炮台東海上田園東)開通營運[40]

2022年12月28日,16號線一期開通營運[41]

2023年12月27日,8號線二期開通營運[42]

2024年12月28日,深圳地鐵3號線四期(雙龍坪地六聯)、7號線二期(西麗湖深大麗湖)、11號線二期(崗廈北華強南)、12號線二期(海上田園東松崗)及13號線一期南段(深圳灣口岸高新中)開通營運[43]

Remove ads

灣區城際(2020-)

2020年7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其中包含深大城際深惠城際

2021年6月12日,深大城際深惠城際開工建設。

五期工程(2023-)

2022年8月26日,深圳市首次公示了第五期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總計13個工程項目,全長226.8公里[44][45]。2022年9月5日,深圳市第二次公示了軌交五期環境影響評價,詳細公布了13條新線的具體走向和站點設置。[46][47]2023年6月26日,深圳市公布國家部委批准的軌道五期線路,包括15號線、17號線一期、19號線一期、20號線二期、22號線一期、25號線一期、27號線一期、29號線一期、32號線一期、10號線東延(深圳段)、11號線北延(深圳段)等11條線路,總長185.6公里,總投資1952億元。與之前公布的規劃相比,國家批覆的規劃中減去了18號線一期與21號線一期。按照規劃,五期工程預計於2028年全部建成通車[42]

通車時間表

更多信息 年份, 日期 ...
Remove ads

路網

地鐵線路

更多信息 線路名稱, 首段通車日期 ...

深圳地鐵所有地鐵線路控制中心均位於深雲控制中心

  • 1號線是東西向的地鐵幹線,也是深圳市第一條地鐵線。該線途經深圳機場前海華強路蔡屋圍東門羅湖口岸等重要地區,日客運量極大。
  • 2號線呈東西向,是原特區內第二條的地鐵幹線,路線在世界之窗站以東的走向與1號線基本平行,可以起到為1號線分流的作用。但世界之窗以西方向的線路走向曲折且途經尚未建成的深圳灣填海區,開通初期客流較少。隨着後海商業區以及深圳灣居住區項目陸續落成,客流逐步上漲。
  • 3號線呈西南-東北走向,緩解了布吉南灣橫崗龍城龍崗等片區多年來的的交通堵塞問題。3號線客流甚大,但B型車廂導致該線時常擁擠不堪。該線亦為201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交通專案。
  • 4號線是南北縱向地鐵線路,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旗下的港鐵軌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營運。此線南端連接福田口岸,北端為密集的住宅區,且5號線旅客亦使用此線進入市中心,因此潮汐客流顯著。
  • 5號線為半環形線路,主要途經近原二線關的關內外地區和前海自貿區。
  • 6號線是聯繫龍華新城、石岩光明公明松崗等片區至福田中心區,為聯繫核心城區與中部綜合組團、西部高新組團的通勤線路,同時亦為4號線龍華至民樂段分流,可有效緩解4號線的客流壓力。
  • 7號線是聯繫原特區內主要居住區與就業區的局域線,線路東西向橫穿深圳市區,線路布局呈「V」形。
  • 8號線與2號線貫通營運,是鹽田區第一條地鐵線路。
  • 9號線是聯繫原特區內主要居住區與就業區、高新園片區以及前海自貿區的局域線,路線走向為「几」字型。
  • 10號線是聯繫坂田平湖與福田口岸的南北縱向地鐵線路。
  • 11號線是東西向的地鐵快線,也是聯繫城市核心區與西部濱海地區的通勤線路,同時兼有機場快線的功能。乘客可乘坐此線前往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 12號線是南北向的地鐵線路,貫通南山區和寶安區。
  • 13號線是南北向的地鐵線路,貫通深圳灣口岸、南山區、寶安區及光明區。
  • 14號線是西南-東北向的地鐵快線,連接龍崗區、坪山區與城市核心區。路線在布吉至大運段路線與3號線平行,可有效緩解3號線的客流壓力。
  • 16號線是深圳東部地區局域線,連接龍崗中心城與坪山中心區。同時亦為3號線大運至雙龍段分流,亦可有效緩解3號線的客流壓力。
  • 20號線是為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設立的地鐵線路,其二期將連接深圳空港地區、南山區與福田區。

線路名稱更改

深圳市規劃局在2008年4月23日宣布,深圳地鐵線路將由數字名稱更改為文字名稱。[54] 其以線路經過的主要片區命名,類似港鐵的線路命名做法。 更改前後名稱對照如下:

更多信息 2008年4月至2013年10月間的名稱, 原始名稱 ...

在2013年1月,網絡上曝出深圳地鐵集團內部文件,指地鐵三期工程會把線路名稱全部更改回數字,更指多數市民贊成採用更便於記憶的數字命名方式,不贊成採用中文命名。1月5日,深圳市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第十八次工作會議研究承認了這個消息。很多網民對此表示不滿,有網民指政府「朝令夕改」[55]

2013年10月,深圳地鐵正式開始路線更名工作,首先將1號線一期工程車站的站台橫幅上的線路名改回數字名稱,文字名稱繼續保留,以括號標註其後,例如「1號線(羅寶線)」,而在報站時則播報「1號羅寶線」。[56]2016年起,深圳地鐵在新開通的線路中只使用數字命名,而舊線路的指示也逐漸更改為全數字命名。更改前後名稱對照如下:

更多信息 現名稱, 2008年4月至2013年10月間的名稱 ...

在2013年10月前未開通的線路的名稱是工程及規劃用名。

車站

Thumb
白石洲站島式月台
Thumb
高架站-紅山站

換乘站

深圳地鐵現有換乘站61個(不計羅湖站)。其中,車公廟站崗廈北站為四線交匯的換乘站,福民站布吉站福田站前海灣站深圳北站大運站松崗站後海站為三線換乘站,其餘換乘站皆為兩線換乘站。三期綫路中除4號線與11號線以外,任意兩條線路皆可相互換乘,各換乘站皆可實現站內換乘,而無需出站。

深圳地鐵一期工程僅有會展中心站作為1號線4號線的換乘站。在1號線月台層裝有兩對扶梯,連接4號線的兩個側式月台,而十字型的會展中心站更是國內首個通車的一體式十字換乘車站。

二期線路中,由於各站建設條件,與一期車站的預留情況等不同,因此換乘方式亦有所不同。其中老街站黃貝嶺站的換乘方式最為方便,為同台換乘/跨月台換乘,而世界之窗站福田站寶安中心站深圳北站亦有扶手電梯或垂直電梯連接兩線月台,換乘亦算方便。而在購物公園站市民中心站少年宮站,換乘時需從月台搭乘扶手電梯到站廳,經過兩線站廳的換乘通道到另一線路的站廳(少年宮站的轉乘通道內設有自動人行道),再從站廳經過扶梯、垂直電梯或樓梯到達另一線路的月台。其中購物公園站的換乘通道長達200米,通道中有數個售賣食物和衣物的商鋪。通道僅設有兩組樓梯,沒有扶梯及垂直電梯。因此不適合攜帶大件行李的人士及傷殘人士換乘。

三期線路中亦有多種換乘方式,如紅樹灣南站車公廟站7,9號線同向的同台換乘/跨月台換乘紅嶺北站的十字換乘,赤灣站的站廳短通道換乘以及後海站的站廳長通道換乘等。2016年,深圳地鐵首次在車公廟站引入換乘層,位於7號線9號線月台和站廳之間的樓層,讓兩線不同方向換乘的乘客只需在換乘層轉車,不需要上兩層到站廳再下兩層換乘,節省時間。而上梅林站其中一條換乘長通道則連接4號線的島式站台與9號線站廳,在深圳地鐵中尚屬首次。

此外,深圳地鐵與香港港鐵東鐵線均連接到深圳市與香港邊界的兩個鐵路口岸——羅湖口岸福田口岸,乘客乘坐深圳地鐵抵達這兩個口岸並完成通關手續後,可轉乘落馬洲站羅湖站(港鐵)的港鐵東鐵線前往金鐘站沿途各站。

深圳市的六大交通樞紐[57]——深圳北站前海灣福田機場布吉深圳東站)和深圳坪山均有地鐵通達。

結構和形式

深圳地鐵現有車站369個(換乘站重複計算),包括318座地下站、47座高架站、3座半地下站和1座地面站。市區的地鐵車站多為地下站,而高架站主要分布在郊區。2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12號線、13號線、14號線、16號線、20號線為全地下線路,其餘各條線路均有高架車站。上梅林站(4號綫)、塘坑站(3號綫)和嶂背站(14號線)為半地下車站,其站廳設於地面,而月台設於地下一、二層。民樂站路軌及月台設於地面,而站廳設於其上。截至2022年,深圳地鐵系統中最東、最南、最西和最北的車站分別為田心站左炮台東站會展城站深理工站

地下車站通常為地下2層的箱型結構,高架車站則採用3層的門式結構。在月台形式上,典型的深圳地鐵車站為島式月台車站,即使高架車站亦採用島式月台。但仍然存在一些設計較為獨特的車站,包括:

命名

深圳地鐵車站,依次以老地名、片區名稱、公共設施、線路途經橫向道路命名[58]。車站可採用大型公共設施的名稱命名,但不採用樓盤等商業性的地產項目名稱來命名[59]。當車站使用街道命名時,通常不帶「路」字(除貝爾路站、華強路站外)。

車站命名亦與線路的等級相適應。例如7號線9號線均為局域線,考慮線路功能以及車站服務範圍等因素,車站名稱以街道、街坊等小區域名稱為主[58]11號線為西部組團快線,其功能為提供西部濱海地區地與核心城區的快速聯繫,因此車站名稱以區、鎮等大區域名稱為主[58]

港鐵相仿,深圳地鐵的站名短小精闢,一般為2或3個字,少數為4-5個字(「站」字不計在內,惟深圳北站是例外),尚無6個字以上的站名。可能出現的長站名經過了適當簡化,使其簡單易記。例如「深圳大學」簡稱為「深大」,「寶安體育中心」簡稱為「寶體」。一些車站為了方便乘客,會在站名後以括號的方式標註別名,例如塘朗站標註為「塘朗(南方科技大學)」,翠竹站標註為「翠竹(留醫部)」。

設施

Thumb
一期車站的引導標識柱,現已更換
  • 車站均設有站台門,以防止乘客墜軌。其中,3號線4號線的地上站採用半高式安全門,地下站使用全高式屏蔽門;1、2、5、6、7、8、9、10、11、12、13、14、16、20號線的車站則全部使用全高式屏蔽門。深圳地鐵亦是中國第一個在開通時即全線已經預先安裝站台門的地鐵系統。
  • 除4號線二期外,一、二、三期車站站台層的牆壁或電動扶梯側壁上,有用毛筆書寫的大號字站名。每站站台的柱子上亦印有中英文站名或站牌,方便車內乘客查看。5號綫南延段和9號綫西延段改以不同風格將車站名稱印在電動扶梯側壁上,如南山書城站將「書」字仿成揭頁的書,而深大南站的「大」字上面「佩戴」四方帽。而自四期車站開始,各線路車站內各種中文站名(包括電動扶梯側壁上、車站立柱上及屏蔽門上部導視條上)則採用不同字體以作區分:10號線使用某位居住於山西交城的書法家的隸書[60];其他線路則使用打印字體:3號線四期漢儀顏楷、6號線支線與13號線方正古隸、12號線漢儀魏碑、14號線劉炳森隸書、16號線方正舒體。
  • 在地鐵站的500米範圍內,均有引導標誌指示地鐵站的方位。自二期車站開始,標誌上的深圳地鐵徽標更換為國標。2019年開通的新車站更換為新樣式的表示,並指示了距地鐵站的距離。
  • 2號綫二期部分車站及3號綫一期部分車站外,深圳地鐵站內均設有洗手間,其中4號綫二期車站的洗手間設在付費區站廳內,其餘大部分車站的洗手間通常設在其中一個出口附近(少數例外如世界之窗站華強路站,洗手間所在地被劃為地下商場的一部分),部分換乘車站(如車公廟站華強北站太安站)更在月台另設洗手間。出口通道有洗手間的地鐵站會在站台標註洗手間所設的出口序號,方便乘客前往。2019年起,深圳地鐵和港鐵(深圳)逐步翻新車站的洗手間,改造期間,乘客可能需到站外如廁。
  • 自2期車站起車站站廳均建有藝術牆(非深圳地鐵集團建設的3號線4號線例外),如2號綫後海站在車站站廳展示《姑蘇繁華圖》。3期開始,車站站廳的藝術牆,是深圳地鐵委託藝術家創作,大部分作品呼應車站所在地區,如筍崗站的藝術牆作品名為《中華第一倉》、園嶺站因鄰近八卦一路美食街,藝術牆作品《家鄉味道》以中國各地著名麵食為主題。3號線一、二期均以花卉圖案作車站裝飾,部分圖案更切合車站名稱,如荷坳站以荷花作圖案。4號線因為是港鐵(深圳)施工建設,所以建築風格與港鐵相仿。
  • 各車站月台曾編有編號,但在2019年起,深圳地鐵集團管轄的車站,大部分月台的編號已移除,除4號線車站之外,而新建的車站亦沒有展示月台編號。

列車

深圳地鐵列車共計812列,其中深圳市地鐵集團擁有741列,港鐵(深圳)擁有71列。深圳地鐵是中國地鐵車輛國產化的依託項目,中國第一列國產A型地鐵列車、第一列自主研製的A型地鐵列車[61]及首批採用國產牽引系統的地鐵列車[62]均在深圳地鐵營運。

Thumb
2號線車廂內部,為A型車
Thumb
3號線B型車
Thumb
停泊在上梅林站4號線A型車。本照片拍攝於「4改6」之前,故只使用了部分站台。
Thumb
11號線商務車廂

營運與服務

爭議及焦點事件

建設模式

未來發展

注釋

線網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