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谷本線(日語:宗谷本線そうやほんせん Sōya honsen */?)是日本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鐵路線(地方交通線),從北海道旭川市旭川站出發,途經名寄市名寄站連接稚內市稚內站

事实速览 宗谷本線, 日語原名 ...
宗谷本線
豐富站下沼站間的特急佐呂別號
(2024年8月)
日語原名宗谷本線
假名そうやほんせん
羅馬字Sōya honsen
概覽
營運範圍 日本北海道
服務類型普通鐵路(在來線地方交通線
起點站旭川站
終點站稚內站
路線代號A(旭川-新旭川)
W(永山-稚內)
路線記號參見車站編號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259.4公里
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時(旭川-名寄)
95公里/小時(名寄-稚內)
正線數目複線(旭川-北旭川)
單線(北旭川-稚內)
車站數目一般站:2個
旅客站:39個
貨物站:1個
信號場:1個
軌距1,067毫米(窄軌
最小曲線半徑200米
最大坡度20
電氣化方式交流電20,000 V、50 Hz 高架電纜
(旭川-北旭川)
非電氣化
(北旭川-稚內)
閉塞方式自動閉塞式(附帶CTCPRC日語自動進路制御装置
(旭川-北旭川)
自動閉塞式(特殊)(附帶CTC、PRC)
(北旭川-永山)
特殊自動閉塞式(電子符號照查式)
(永山-南稚內)
特殊自動閉塞式(軌道迴路檢知式)
(南稚內-稚內)
信號系統ATS-SN
車輛基地旭川運轉所日語旭川運転所宗谷北線運輸營業所日語宗谷北線運輸営業所
使用車型參見使用車輛一節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898年8月12日(天鹽線→宗谷線)
1922年11月8日(天鹽線→天鹽南線)
1924年6月25日(天鹽北線)
擁有者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營運者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全線 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日本貨物鐵道(JR貨物)
(旭川-名寄 第二種鐵道事業者
关闭

概要

若不包括北方領土,此線是日本最北之地的鐵路,也是日本最長的地方交通線[注釋 1]。全線幾乎與國道40號平行,士別市幌延町的走向是沿天鹽川的右岸行走。此線在山間部分與無人地帶行走的路段較多,時有發生與野生動物的碰撞事故。另外,名寄站-稚內站間是地質脆弱的地方,頻繁發生集中豪雨而引致災害的事件[報道 4]

路線資料

全線由JR北海道旭川支社日語北海道旅客鉄道旭川支社管轄。

歷史

宗谷本線最初由北海道官設鐵道日語北海道官設鉄道建造,1898年開通旭川 - 永山,稱為天鹽線,1903年延長至名寄,1905年之後國有化。1911年延伸至恩根內站,1912年延伸至音威子府站改稱宗谷線,1919年改稱宗谷本線 (初代),但1921年又改回宗谷線。[5]

1922年經濱頓別站到稚內的路線開通,並改名宗谷本線 (2代),該路線即日後天北線。今日的宗谷本線則是經過幌延站的路線,最初於1922年開通音威子府 - 譽平,稱為天鹽線 (2代),隔年延伸至問寒別站。1924年兜沼 - 稚內開通,稱為天鹽北線,原天鹽線改稱天鹽南線。1925年天鹽南線延伸幌延站,1926年天鹽北線也延伸至幌延,兩線合稱天鹽線 (3代)。[5]

1930年天鹽線併入宗谷本線,原宗谷本線經濱頓別站的路線改稱北見線,即日後天北線。作為往樺太(庫頁島)的聯絡鐵路,在稚內設有往大泊科爾薩科夫)的鐵路渡輪稚泊航路日語稚泊連絡船)直到太平洋戰爭結束前仍在使用。同時作為流經沿線的天鹽川水運代替,與各支線共同輸送道北各地產出的木材與石炭等的礦物、水產物,擔任重要的貨物輸送路線的使命。

日本戰敗後,喪失了庫頁島南半部的主權,失去與庫頁島聯絡的需求,因而提早在1955年(昭和30年)將多數的普通列車改為柴油動車組,作為道北的主要幹線自1958年(昭和33年)10月1日以後[6],宗谷本線一直都有優等列車繼續運行。

1987年JR北海道接管本線,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天北線、深名線等接續的支線全部廢線,成為稚內至今唯一的鐵路。2000年(平成12年)3月11日,旭川站-名寄站間由北海道高速鐵道開發日語北海道高速鉄道開発進行的高速化改善工程完工,開始有定期特急列車運行[新聞 1][新聞 2][報道 6]

2018年JR北海道表示宗谷本線全線為難以單獨維持路線,其中旭川 - 名寄涉及北海道高速鐵道開發日語北海道高速鉄道開発保有高速化設備,需與該公司協商,名寄 - 稚內則於2021年協議決定廢除12個車站,17個車站移交當地自治體維持營運。

宗谷本線(宗谷線、初代天鹽線)

  • 1898年(明治31年)
    • 8月12日 - 北海道官設鐵道天鹽線旭川至永山路段開始營運。開設永山站。
    • 11月25日 - 天鹽線延伸至蘭留。開設比布站、蘭留站。
  • 1899年(明治32年)11月15日 - 天鹽線延伸至和寒。開設和寒站。
  • 1900年(明治33年)8月5日 - 天鹽線延伸至士別。開設劍淵站、士別站。
  • 1903年(明治36年)9月3日 - 天鹽線延伸至名寄。開設多寄站、風連站、名寄站。
  • 1905年(明治38年)4月1日 - 天鹽線由國家接管。
  • 1909年(明治42年)10月12日 - 按國有鐵路制定,旭川至名寄路段正式定名為天鹽線
  • 1911年(明治44年)11月3日 - 天鹽線延伸至恩根內。開設智惠文站、美深站、紋穗內站、恩根內站。
  • 1912年(大正元年)
    • 9月21日 - 天鹽線(旭川至恩根內)改稱為宗谷線
    • 11月5日 - 宗谷線延伸至音威子府。開設咲來站、音威子府站。
  • 1914年(大正3年)11月7日 - 宗谷線延伸至小頓別。開設上音子府站、小頓別站。
  • 1916年(大正5年)
    • 9月5日 - 開設位於蘭留站、和寒站之間的鹽狩號誌站。
    • 10月1日 - 宗谷線延伸至中頓別。開設上頓別站、敏音知站、松音知站、中頓別站。
  • 1918年(大正7年)8月25日 - 宗谷線延伸至濱頓別。開設下頓別站、濱頓別站。
  • 1919年(大正8年)
    • 10月20日 - 宗谷線的旭川至濱頓別路段改稱為宗谷本線
    • 11月1日 - 宗谷本線延伸至淺茅野。開設山輕站,淺茅野站。
  • 1920年(大正9年)11月1日 - 宗谷本線延伸鬼志別。開設猿払站、蘆野站、鬼志別站。
  • 1921年(大正10年)10月5日 - 宗谷本線的旭川至鬼志別路段再改稱為宗谷線
  • 1922年(大正11年)
    • 11月1日 - 宗谷本線延伸至稚內。開設小石站、曲淵站、沼川站、樺岡站、幕別站(後來的惠北站)、聲問站、稚內站(初代)。
    • 11月4日 - 宗谷線的旭川至稚內(初代)路段再改稱為宗谷本線。開設位於旭川站、永山站之間的新旭川站。
  • 1923年(大正12年)5月1日 - 開設稚內(初代)站至大泊港站的稚泊航路。
  • 1924年(大正13年)
    • 6月1日 - 開設名寄站、智惠文站之間的智東站。旭川至名寄路段開始優等列車的行駛。
    • 11月25日 - 鹽狩號誌站升格為鹽狩站。
  • 1926年(大正15年)9月25日 - 天鹽線延伸至兜沼。因此經過濱頓別的急行列車會經過幌延,夏季將會有急行列車行駛所有路段。
  • 1927年(昭和2年)9月1日 - 鹽狩站開始貨物處理服務。
  • 1928年(昭和3年)9月10日 - 急行列車開始全年行駛。

2代天鹽線

  • 1922年(大正11年)11月8日 - 天鹽線音威子府至譽平路段開始營運。開設筬島站、神路站、佐久站、譽平站。
  • 1923年(大正12年)11月10日 - 天鹽線延伸至問寒別。開設宇戶內站、問寒別站。
  • 1924年(大正13年)6月25日 - 天鹽北線兜沼至稚內開始營運。開設兜沼站、勇知站、拔海站。同時天鹽線改稱為天鹽南線
  • 1925年(大正14年)7月20日 - 天鹽南線延伸至幌延。開設雄信內站、安牛站、上幌延站、幌延站。
  • 1926年(大正15年)9月25日 - 幌延站與兜沼站連接,音威子府站、幌延站、稚內站(初代)全線貫通。天鹽南線與天鹽北線合併為天鹽線。開設下沼站、豐富站、德滿站、蘆川站。夏季將會有急行列車行駛所有路段。
  • 1928年(昭和3年)
    • 9月10日 - 急行列車開始全年行駛。
    • 12月25日 - 天鹽線延伸至稚內港。開設稚內港站。

兩線合併後

  • 1930年(昭和5年)4月1日 - 天鹽線與宗谷本線合併。旭川站至稚內港站(途經幌延站)成為新的宗谷本線,而音威子府站至稚內站(初代,途經濱頓別站)則分離並改稱為北見線(後來的天北線)。
  • 1938年(昭和13年)10月1日 - 開設稚內棧橋站。
  • 1939年(昭和14年)2月1日 - 稚內站(初代)改稱為南稚內站,而稚內港站則改稱為稚內站(2代)。
  • 1945年(昭和20年)8月25日 - 由於稚泊航路停運,稚內棧橋站停止運作。
  • 1946年(昭和21年)10月10日 - 恩根內站與咲來站之間開設豐清水臨時站,並開始營運。
  • 1947年(昭和22年)12月 - 永山站與比布站之間開設北永山臨時站,並開始營運。
  • 1948年(昭和23年)6月 - 美深站與紋穗內站之間開設初野臨時站,並開始營運。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由日本國有鐵道接管。
  • 1950年(昭和25年)1月15日 - 豐清水臨時站升格為豐清水站。
  • 1951年(昭和26年)7月20日 - 譽平站改稱為天鹽中川站,宇戶內站改稱為歌內站。
  • 1952年(昭和27年)11月6日 - 南稚內站、稚內站進行搬遷並更改營運距離。
  • 1955年(昭和30年)
    • 12月1日 - 名寄站與智惠文站之間開設日進臨時站。
    • 12月2日 - 分別開設以下臨時站:西永山(新旭川至永山)、南比布(北永山至比布)、北比布(比布至蘭留)、下士別(士別至多寄)、琴平(佐久至天鹽中川)、下中川(天鹽中川至歌內)、糠南(問寒別至雄信內)。
  • 1956年(昭和31年)
    • 1月 - 和寒站與劍淵站之間開設東六線臨時站。
    • 5月1日 - 糠南臨時站與雄信內站之間開設上雄信內臨時站。
    • 7月1日 - 智惠文站與美深站之間開設南美深臨時站,豐清水站與咲來站之間開設南咲來臨時站。
    • 9月1日 - 多寄站與風連站之間開設瑞穗臨時站。
    • 9月20日 - 風連站與名寄站之間開設東風連站。
  • 1957年(昭和32年)2月1日 - 旭川站與新旭川站之間開設旭川四条臨時站,幌延站與下沼站之間開設南下沼臨時站。
  • 1958年(昭和33年)10月1日 - 札幌站與稚內站之間開設準急列車「利尻」。
  • 1959年(昭和34年)11月1日 - 分別開設以下車站:北劍淵臨時站(劍淵至士別)、北星站(智東至智惠文)、智北臨時站(智惠文至南美深)、南幌延站(安牛至上幌延)。同時西永山、北永山、南比布、北比布、東六線、下士別、日進、南美深、初野、下中川升格為車站。
  • 1960年(昭和35年)7月1日 - 札幌站與稚內站之間開設準急列車「宗谷」。
  • 1961年(昭和36年)10月1日 - 函館站與稚內站的準急列車「宗谷」升格為特急。
  • 1965年(昭和40年)7月15日 - 為了避開經常雪崩的地區,興建下平隧道並同時更改雄信內站與上雄信內站之間的路線。
  • 1967年(昭和42年)11月1日 - 西永山站廢站。
  • 1968年(昭和43年)10月1日 - 新旭川站與永山站之間開設北旭川站(貨物車站)。
  • 1973年(昭和48年)9月29日 - 旭川站與新旭川站之間的路軌複線化高架化。旭川四条臨時站升格為旭川四条站。
  • 1977年(昭和52年)5月25日 - 神路站降格為神路號誌站。
  • 1981年(昭和56年)7月 - 南咲來臨時站改稱為天鹽川溫泉臨時站。
  • 1983年(昭和58年)1月10日 - 旭川站至永山站之間導入列車自動控制系統
  • 1985年(昭和60年)3月14日 - 神路號誌站廢站。

民營化後

  • 1987年4月1日:隨著國鐵分割民營化,全線由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接管營運。智東站降格為智東臨時站。北劍淵、瑞穗、智北、天鹽川溫泉、琴平、糠南、上雄信內,南下沼由臨時車站升格為一般車站。
  • 1990年9月1日:琴平站廢站。
  • 1991年11月1日:智北站向智惠文站方向搬遷約100米,更改營業距離。
  • 1992年10月1日:旭川站至名寄站路段的普通及快速列車一人控制化
  • 1993年3月18日:名寄迴至稚內站路段普通列車一人控制化。
  • 1998年2月25日:旭川站至永山站路段導入自動進路制御裝置(PRC)。
  • 1999年7月:名寄站向旭川方向搬遷約20米,不更改營業距離。
  • 2000年3月11日:旭川站至名寄站路段完成高速化工程,行駛速度提升至130公里每小時。特急列車「超級宗谷」、「佐呂別」、「利尻」開始行駛。
  • 2001年7月1日:下中川站、上雄信內站、蘆川站廢站。
  • 2002年11月4日:新旭川站至北旭川站路段複線化。
  • 2003年5月10日:旭川站至北旭川站路段電氣化
  • 2006年3月18日:智東站、南下沼站廢站。
  • 2010年10月10日:旭川站高架化。
  • 2014年3月15日:由於「超級宗谷」減速,旭川站至名寄站路段的最高速度改為120公里每小時
  • 2016年:
  • 3月26日:名寄站至稚內站路段的普通列車班次減少。
  • 9月6日:由於熱帶風暴瑪瑙的降雨影響,拔海站至南稚內站之間的路盤受損,音威子府站至稚內站路段全線不通,特急列車停止行駛該路段。
  • 9月9日:「超級宗谷」恢復行駛札幌站至幌延站路段。幌延站至稚內站則由臨時巴士連接。音威子府站至稚內站的普通列車則維持停駛。
  • 9月13日:當日下午全線恢復行駛。
  • 11月18日:JR北海道因經營狀況嚴峻,宣佈了10條路線、13個路段為「單獨經營困難區間」,尋求地方政府接手經營或廢線改為巴士行駛。其中宗谷本線的名寄至稚內路段因輸送密度未達2000人次,被名列其中[報道 7]
  • 2017年3月4日:修改行車時間表。行駛札幌站至稚內站的「超級宗谷」由每天來回2班降至來回1班並改稱為「宗谷」。而「佐呂別」則改由旭川為起點站,終點站維持為稚內站,每天來回2班。而札幌站至旭川站則由新設的特急「紫丁香」負責,每天來回2班。
  • 2021年3月13日:隨時間表改正,廢除以下12個車站:南比布站、北比布站、東六線站、北劍淵站、下士別站、北星站、南美深站、紋穂內站、豐清水站、安牛站、上幌延站、德滿站[7][8]
  • 2022年3月12日:東風連站將會向名寄方向遷移約1.6公里,並將改稱為「名寄高校站[9][10],另外歌內站廢站[11]
  • 2024年3月16日:初野站和恩根內站廢站。
  • 2025年3月15日:雄信內站、南幌延站、拔海站廢站。[12]

車站列表

列車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