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一

衛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卫一

土衛一又稱為「彌瑪斯」(Mimas,希臘語Μίμᾱς,極少情況下拼為Μίμανς),是土星的一顆衛星,1789年由威廉·赫歇爾發現。[10]它以希臘神話中的蓋亞之子Mimas命名。

事实速览 發現, 發現者 ...
彌瑪斯
Thumb
由卡西尼號所攝影的土衛一及其赫歇爾隕石坑
發現
發現者威廉·赫歇爾
發現日期1789年9月17日[1]
編號
命名依據Μίμας Mimās
形容詞Mimantean,[2] Mimantian[3] (both /mɪˈmæntiən/)
軌道參數[4]
近心點181902 km
遠心點189176 km
半長軸185539 km
離心率0.0196
軌道週期22.62 h
平均軌道速度14.28 km/s (calculated)
軌道傾角1.574° (相對於土星赤道)
隸屬天體土星
物理特徵
大小415.6 × 393.4 × 381.2 km
(0.0311 Earths)[5]
平均半徑198.2±0.4 km [5]
表面積490000500000 km2
體積32600000±200000 km3
質量(3.7493±0.0031)×1019 kg[6][7]
(6.3×10-6 Earths)
平均密度1.1479±0.007 g/cm3 [5]
表面重力0.064 m/s2 (0.00648 g)
0.159 km/s
自轉週期潮汐鎖定
轉軸傾角zero
反照率0.962±0.004 (幾何反照率)[8]
溫度≈ 64 K
視星等12.9 [9]
关闭

土衛一的平均直徑僅有396公里,是已知的太陽系中最小的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天體

發現

1789年9月17日,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了土衛一。他如此記錄這次發現:「1789年9月17日,我的四十英尺望遠鏡狀態出色,我發現了第七顆衛星,當時它位於軌道最西側。」[11]

命名

土衛一以希臘神話中的一位泰坦巨人的名字命名。當時威廉·赫歇爾的兒子約翰·赫歇爾在其1847年的著作《在好望角天文觀測的結果》中以泰坦族巨人的名字命名了已知的七顆土星衛星,包括土衛一,其理由是薩圖爾努斯羅馬神話中的農神,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是泰坦族的領袖。[12][13]

依據里德爾和斯科特的希臘-英語詞典,土衛一的形容詞格為Mimantean(其所有格在拉丁文中為Mimantis,在希臘文中為Μῑμάντος)。在實踐中,英國式的形容詞格如Mimansian或Mimian則十分常見,而更經常使用的則是短語「of Mimas」。

Thumb
卡西尼號拍攝的照片上的土衛一看起來為卵狀

物理特性

土衛一密度較低(為1.17),這表明其可能是由大量的冰體和少量的岩石構成。由於潮汐效應的作用,土衛一並不呈完美的球形;其長軸大約比其短軸長10%。從近期卡西尼號發回的圖片上看土衛一更接近於卵形

Thumb
卡西尼號拍攝的土衛一的高分辨率照片,照片中顯示了深達6公里的撞擊坑以及右下方的一個深達1公里的峽谷。
Thumb
土衛一表面地圖

土衛一最顯著的特徵是一個直徑達130公里的龐大撞擊坑——為紀念土衛一的發現者,它被命名為赫歇爾撞擊坑。赫歇爾隕石坑的直徑接近於該衛星直徑的三分之一,其坑緣高達5公里,部分坑底則深達10公里,而其中心山峰則高出坑底6公里。如果地球上出現同等比例的撞擊坑,則其直徑將會達到4000公里,超過了加拿大的寬度。形成這個撞擊坑的撞擊事件幾乎將土衛一撞得粉碎:在撞擊坑的相對側仍能清楚地看到斷裂地形,這可能是撞擊之後橫貫星體的衝擊波造成的。由於星體表面存在着這個大撞擊坑,使土衛一的外觀與《星球大戰》中的死星相似。

此外,土衛一的表面還遍布着眾多較小的撞擊坑,但是其中沒有一個可以與赫歇爾隕石坑相匹敵。雖然土衛一遭受過猛烈的轟擊,但是成坑過程並不同一。其大部分表面都覆蓋着直徑超過40公里的撞擊坑,而在南極地區,卻很少有直徑超過20公里的撞擊坑。這表明某種地質活動將這些地區的較大撞擊坑移除了,或者某些事物或機制阻止了較大星體對南極地區的轟擊。

科學家在土衛一標明已發現的主要地質構造有兩種:撞擊坑和峽谷

與土星環的關係

從實際效果上看,土衛一起到了清理土星最寬的兩個環——A環B環之間的卡西尼環縫中的物質的作用。卡西尼環縫內緣的顆粒軌道和土衛一的軌道成2:1的共振,即這些顆粒公轉完兩周,土衛一正好公轉完一周。其間土衛一不斷從同一方向對卡西尼環縫的顆粒施加拉力,迫使這些顆粒進入環縫外層的新軌道。土衛一還和其他構造保持着軌道的共振關係,如它和C環與B環的邊界保持着3:1的軌道共振關係,和土衛十七保持着3:2的軌道共振關係。最近發現,土衛一還和G環保持着7:6的共轉離心共振關係,後者位於土衛一軌道內側1萬5000公里處。

探測

卡西尼號曾多次從中距離對土衛一進行拍攝,最近的一次是在2005年8月1日,距離為6萬3000公里。卡西尼號的後續任務包括幾次對土衛一的非定向接近。其中觀測條件較好的兩次分別在2008年10月24日和2009年10月14日。而最接近的一次觀測發生在2010年2月13日,距離僅為9500公里。

大眾文化中的土衛一

  • 從某些角度看,土衛一和《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中的死星極其相似,後者在劇中直徑達到了數百公里。這只是一種純粹的巧合,因為在土衛一的第一張特寫鏡頭照片傳回地球的三年前,這部電影就已經上映了。[14]
  • 在小說《紅矮星號》中,土衛一是大衛·萊斯特獲得「紅矮星號」之前所居之處。

圖片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