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2月11日) |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13年2月1日) |
中國古代有許多岩畫,一般描繪的是男性碩大的陰莖。新疆呼圖壁、內蒙古的陰山和桌子山、廣西的左右江及寧夏的賀蘭山均有這種岩畫,這些岩畫反映了早期中國原始初民的性崇拜。原始初民用柱狀物來比喻男性陰莖,朝其頂禮膜拜,且稱之為祖,認為這是生命的起源和祖先。祖字的且就是指男性陰莖。中國古代還崇拜類似男女生殖器的石頭,並且稱之為陰陽石或凹凸石。四川鹽源的公母山、江西龍虎山的金槍峰和羞女岩、廣東丹霞山的陰元石和陽元石,至今都依然如此。[1]
中國古代經常用孔狀物象徵女陰,魚、雙魚、蓮花、花苞及貝類動物等都是十分普遍的女陰象徵物。福建漳州的東山島的大海邊,至今有塊大石頭叫石女陰,刻有陰核、陰毛、陰唇及陰道,當地有個習俗就是往陰道穴投入石子,求取保佑兒子。清朝俞蛟的《臨清紀略》還記載了乾隆帝時期山東省「露陰部敵」的史實。[1]
中國古人常常將人和天地及鬼神聯繫在一起。在盛大節日中有許多舞蹈動作的內容都和人類的性有關,釋放出宣泄快樂、歡慶豐收及祈求興旺,同時也是為了取悅鬼神或者驅邪辟禍。古人在田地中將稻禾紮成男女生殖器的形狀,抑或在田地中豎立生殖器狀物,祈求上天賜予豐收。古代有鳥銜魚形狀的器皿,鳥象徵陰莖,魚象徵女陰,鳥銜魚象徵性交;古代還有一種叫避火圖的圖畫,是一卷不同姿勢的春宮圖,把避火圖吊在房梁上,以為性生活的和諧交能避免失火。
古人有人與自然共生的觀念,把女子的肚腹看成是土壤,把男人的精子看成是種子,把性交比作雲雨,如成語「巫山雲雨」。古人把性和季節相聯繫,把少女產生性慾和性需求稱之為懷春及思春,把性交稱之為春風一度。[1]
生殖崇拜的象徵物一般是蛙、單魚、榴和蓮,因為這幾種生物都產子較多。古人器用品中也有許多類似情況,如陝西臨潼姜寨出土的彩陶盆,蛙象徵生育,雙魚象徵女陰。還一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嫁妝中放入四喜人,洞房時夫妻要吃棗或者花生等,來象徵早生貴子。[1]
古人制定了綱常倫理和三從四德,講究「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女子必須服從男子,女子必須服從丈夫,是核心內容之一。個別朝代相對寬鬆,漢朝及唐朝的女子性自由度遠遠多於其他朝代,有不少貴族女子均有稱為面首的情夫。
宋朝開始以後,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婦道從一而終,豈以存亡改節」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中國傳統社會從此開始了對女性漫長的性禁錮、性歧視和性壓迫。女子離婚、寡婦再婚均成為不道德的行為。社會氛圍要求女子在丈夫(包括未婚夫)去世之後,必須守節到死,不得再嫁。至明代,中上層社會以娶再婚女性為恥。[2]清朝官方文獻《古今圖書集成》統計:「節婦」及「烈女」在唐朝只有51人,於宋代增至267人,至明朝有36,000人,而到了清朝,僅安徽省休寧縣就有2,200多人。中國歷朝歷代的貞節牌坊就是性禁錮、性歧視和性壓迫的體現。
性禁錮、性歧視和性壓迫的另一個體現就是纏足,從五代後期到清末,清末光緒時期戊戌變法時期始廢除。纏足始於南唐後主的宮妓窅娘,宋朝深入民間,明朝清朝全國普及。纏足的目的是使得女子出不了遠門,難以偷情和逃婚;滿足男性感觀需求和性需求,史書稱「三寸金蓮」、「晝間欣賞,夜間把玩」。漢朝劉向《列女傳》、班昭《女誡》,明朝徐皇后《內訓》、解縉《古今列女傳》、清朝呂坤《閨範》及溫氏《母訓》都是鉗制和戕害女子的性思想和性教育的文學作品。[1]
清兵入關後,清朝政府依如明代,推崇女性守貞,除沿用歷代政府的貞節旌表政策外。至雍正時,清朝政府更以財政供養八旗寡婦,鼓勵她們守節。1840年第一次中英戰爭後,國門被打開,西學東漸,隨着這一政治巨變而來的現代化思潮,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社會思想開始追求人人平等,不再片面要求女性守貞。中上層社會亦開始接受女性離婚、再婚。
進入21世紀後,一方面,中國社會的性觀念較之前更為開放。另一方面,要求女性守貞的思想仍舊存在。譬如上海人大代表柏萬青鼓吹女性婚前守貞、推崇貞操嫁妝論。2013年,黑龍江發的胡伊萱案,即是已婚女性為滿足丈夫的處女情結導致的殺人案件。而在社會層面,通常以「傳統文化」的名義包裝對女性壓迫,謂之「女德」,更有獲大學支持者。但另一方面,要求女性忠誠於婚姻家庭,合乎社會人際關係契約。[3]
古人對於男性的性禁錮、性歧視和性壓迫則主要是官方尤其是皇宮的宦官文化。正史記載是從秦朝開始,一直綿延到民國初年,末代皇帝溥儀請求中華民國政府協助驅逐宦官正式廢除。為了鎮守和管制後宮,皇帝不得不選擇男性來管理,宦官來源一般是家境貧寒的家庭,為了防止男性和後宮妃嬪偷情,於是將男子閹割,讓其無法性交。北京現在建有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日本學者桑原鷺藏指出中國有宦官是因為:「中國人是嫉妒心極強的國民。為避免男女嫌疑、慰藉嫉妒心,使喚中性的宦官,或許是順理成章。」
日本學者觀看秦始皇陵兵馬俑時,指出其馬俑都已經被去勢,其中「勢」是指睾丸。[4]
儒家文化圈中日本沒有宦官文化,日本大正時期著名學者桑原鷺藏寫過一篇《中國的宦官》,他的書中說:「獨我國自隋唐以來廣泛採用中國的制度文物,但惟有宦官制度不拿來,這不能不說實在是好事。英國斯坦特曾經發表論文《中國的宦官》,一語道破:東洋各國如此普通的宦官制度在西洋卻不太流行,這完全托基督教的福。然而,我國絲毫不指望宗教的力量,竟然不沾染此一蠻風,豈不更足以自負。我們就此也必須十分感謝我國當時先覺者的思考辨別。」日本人類學家石田英一郎指出:「去勢本來是一種畜牧技術,被文明國家應用到宮廷生活中來。從文化史或文化圈來看,大陸文化要素未傳入日本或者日本未普及的,大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屬於畜牧性文化系統。」[4]
明末清初時盛行的艷情小說,則多為性慾描寫。其中不少關於《金瓶梅》的研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