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西藏的地級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里地區(藏語:མངའ་རིས་ས་ཁུལ།,威利轉寫:mnga' ris sa khul,藏語拼音:Ngari Sak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下轄的地區,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土地面積為337,174.95平方公里。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文化路6號。元朝稱納里,明朝稱俄力思。阿里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和印度在阿克賽欽南部和巴里加斯有領土爭議。
阿里地區 མངའ་རིས་ས་ཁུལ། | |
---|---|
地區 | |
阿里地區在西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2°30′15″N 80°05′50″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自治區 | 西藏自治區 |
設立 | 1970年 |
政府駐地 | 噶爾縣獅泉河鎮 |
下級行政區 | 7個縣 |
政府 | |
• 地委書記 | 索南丹增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平措旦增(藏族) |
• 地區專員 | 旦巴旺久(藏族) |
• 政協主席 | 呂新民 |
面積 | |
• 總計 | 337,175 平方公里(130,184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區第2位(佔全西藏自治區28.05%) |
海拔 | 4,500 公尺(14,800 英尺) |
人口(2020) | |
• 常住 | 12.33萬人 |
• 排名 | 全區第7位(佔全西藏自治區3.38%) |
• 密度 | 0.3人/平方公里(0.8人/平方英里) |
語言 | |
• 方言 | 藏語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電話區號 | 897 |
車輛號牌 | 藏F |
行政區劃代碼 | 542500 |
舊稱 | 納里、俄力思 |
國內生產毛額(2015) | ¥37.12億(全區第7位,佔全西藏自治區3.62%) 5.96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36,378(全區第3位) 5,841美元(匯率) |
網站 | 阿里地區行政公署 |
與尼泊爾、印度(包括克什米爾地區的拉達克)接壤,邊境線長117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號稱「世界屋脊」的屋脊,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和崑崙山脈在這裡相匯,境外著名的印度河、恆河等和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均發源於此。水域面積有12418平方公里,河流總長度達9089公里,人均水資源豐富。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東起唐古拉山以西的雜美山,與那曲市相連;東南與岡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則市仲巴、薩嘎、昂仁縣接壤;北倚崑崙山脈南麓,與新疆喀什、和田地區相鄰;西南連接喜馬拉雅山西段,與印度(包括其管轄的克什米爾南部)、尼泊爾毗鄰。轄域總面積34.5萬平方公里。南北寬約680公里,東西長700多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78°23′40″~86°11′51″,北緯29°40′40″~35°42′55″。平均海拔高度為4 500米以上。
阿里地區地貌有高山、溝谷、土林、冰蝕、沖積扇、冰磧和火山等類型,歷史上曾經把這種特徵概括為冰雪圍繞的「普蘭」、岩石圍繞的「古格」、湖泊圍繞的「瑪域」,總稱為「阿里三圍」。
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及零星的沖積扇地帶;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寬谷和一望無際的草原戈壁。總的地勢特徵是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脈主脊線逐漸降低,最高點為普蘭縣境內的納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對高差4894米。
阿里屬二類風區,年平均風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風頻率高達8級以上,年大風日數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氣溫0℃,日平均溫度變化幅度極大,真正是「晚穿棉襖,午穿紗」。獅泉河鎮冬季終年低溫嚴寒,年平均氣溫不足零度,獅泉河鎮冬季極端最低氣溫-41度,夏季極端最高氣溫21度,晝夜溫差相當大,年溫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以上,而夜間氣溫則降至0℃以下。
阿里全年降水量相當少,且季節性強。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間,雨量十分集中,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阿里地區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降雨量相當的少,日夜溫差大。阿里的冬季漫長而又嚴寒。
噶爾縣獅泉河鎮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6.4 (43.5) |
9.5 (49.1) |
13.4 (56.1) |
15.7 (60.3) |
20.5 (68.9) |
25.2 (77.4) |
32.1 (89.8) |
26.4 (79.5) |
23.7 (74.7) |
16.7 (62.1) |
12.7 (54.9) |
7.1 (44.8) |
32.1 (89.8) |
平均高溫 °C(°F) | −4.1 (24.6) |
−2.0 (28.4) |
2.3 (36.1) |
7.4 (45.3) |
12.6 (54.7) |
18.1 (64.6) |
21.5 (70.7) |
20.5 (68.9) |
16.3 (61.3) |
8.2 (46.8) |
2.9 (37.2) |
−1.6 (29.1) |
8.5 (47.3) |
日均氣溫 °C(°F) | −12.0 (10.4) |
−9.2 (15.4) |
−4.8 (23.4) |
0.1 (32.2) |
5.1 (41.2) |
10.7 (51.3) |
14.4 (57.9) |
13.8 (56.8) |
9.3 (48.7) |
0.5 (32.9) |
−5.7 (21.7) |
−10.1 (13.8) |
1.0 (33.8) |
平均低溫 °C(°F) | −19.7 (−3.5) |
−16.9 (1.6) |
−12.6 (9.3) |
−7.9 (17.8) |
−2.7 (27.1) |
3.1 (37.6) |
7.7 (45.9) |
7.5 (45.5) |
2.0 (35.6) |
−8.0 (17.6) |
−14.8 (5.4) |
−18.2 (−0.8) |
−6.7 (19.9) |
歷史最低溫 °C(°F) | −36.6 (−33.9) |
−30.2 (−22.4) |
−25.3 (−13.5) |
−17.9 (−0.2) |
−11.2 (11.8) |
−6.6 (20.1) |
−0.6 (30.9) |
−0.4 (31.3) |
−10.0 (14.0) |
−17.0 (1.4) |
−23.5 (−10.3) |
−32.9 (−27.2) |
−36.6 (−33.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6 (0.06) |
1.2 (0.05) |
1.4 (0.06) |
1.3 (0.05) |
2.9 (0.11) |
3.7 (0.15) |
21.4 (0.84) |
23.8 (0.94) |
5.7 (0.22) |
2.0 (0.08) |
0.3 (0.01) |
1.1 (0.04) |
66.4 (2.61) |
平均相對濕度(%) | 36 | 33 | 31 | 29 | 30 | 31 | 39 | 43 | 36 | 27 | 24 | 31 | 33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
「阿里」一詞是藏語音譯,意為「屬地」、「領地」、「領土」等。直到9世紀初,這裡仍稱「象雄」(羊同、楊童)。在漢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對其稱呼各異。
阿里古為藏族地區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漢族史籍稱為「羊同」。羊同經過逐步發展,在約公元4-5世紀建立了象雄王國,鼎盛時將地域劃分為上(內)象雄、中象雄、下(外)象雄,上(內)象雄即今阿里地區所轄範圍。
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贊普之後裔來到這塊原屬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區域後,吐蕃王朝滅象雄王朝後改稱納里(阿里)[1]。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紀隨吐蕃諸部一起歸屬元朝(1260-1368),統屬於元朝在薩迦政權設立的「烏斯藏納里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元代稱「納里速古魯孫」,阿里地區的實際事務則由薩迦政權處理。
元朝稱納里速古魯孫,明朝初年設羈縻性質的俄力思軍民元帥府,後在古格王朝滅亡後一度被拉達克王國占領。[2]17世紀五世達賴建立甘丹頗章政權之後,拉達克戰爭後阿里地區逐步歸入西藏噶廈政府管理,在清廷的扶持下,後又設立宗(相當於縣)和管理阿里地區的總管——「阿里基巧」。明代所稱的「俄里思」,到了清代方稱「阿里」。下設6個宗,長官為世襲的宗本。
1950年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獨立騎兵師第一團保衛股長李狄三率領由該團第一連為進藏先遣連共138人從和田縣普魯出發,翻越崑崙山脈,挺進西藏阿里。8月29日,先遣連全員到達預定目的地:阿里地區改則縣的扎麻芒保,開始好越冬準備。李狄三迫使阿里政府的噶本代表簽訂「五條協議」。1950年10月,先遣連後方供給線中斷。李狄三鼓勵部下自己動手,貯柴打獵。由於嚴重缺氧,先遣連幹部戰士普遍患上高山症,同時後方物資接濟不上。1951年5月6日,獨立騎兵師第二團副團長安志明率領的援藏後續挺進西藏阿里部隊2個連及機關人員,共計280餘人,從于田縣普魯出發,踏着李狄三先遣連的足跡,跋涉千餘公里,於1951年5月28日全員到達扎麻芒保,與先遣連會師。會師當天李狄三病逝。李狄三與先遣連因高山症等原因犧牲的62人葬在阿里的扎麻芒保。安志明率部於6月5日從扎麻芒保出發,6月19日翻越東君拉達坂,1951年8月3日進駐阿里首府噶大克(今噶爾縣昆莎鄉南部),完成從新疆進入阿里的任務。1951年解放軍入藏後,堆里噶本駐噶大克(即噶爾雅沙)。轄布達巴、日土、噶大克。
安志明率部進藏的同時,獨立騎兵師第2團營長賀景福率1個騎兵連追擊從新疆阿勒泰、青海柴達木等地逃入阿里地區的烏斯滿部,1951年7月經扎麻芒保進駐日土宗。
1952年2月,以李狄三先遣連、安志明率的2個連、賀景福剿匪的1個連,共計4個連為基礎,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疆軍區「阿里騎兵支隊」。支隊長兼政委安志明,參謀長賀景福、政治處主任高峰。1952年10月組建「中共阿里地區工委」,書記由阿里支隊領導兼任。首任工委書記安志明。
1954年設阿里總管,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札布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設阿里專區,專署駐噶爾昆沙(今昆莎鄉噶爾新村),原駐地噶爾雅沙鎮改為噶爾縣駐地。噶爾宗改為噶爾縣(駐雅沙);日土宗改為日土縣;革吉改為革吉縣(駐那坡,今革吉鎮那坡社區);改則改為改則縣(駐隆仁,又稱魯瑪仁波,今改則鎮魯仁社區);仲巴洛強溪改為仲巴縣(駐札東,又稱老仲巴,今拉讓鄉瑪永村);普蘭宗改為普蘭縣;札布讓與達巴2宗合併設札達縣(駐托林,今托林鎮托林社區)。轄7縣。
1962年將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轄6縣。
1962年中印戰爭,阿里支隊是班公錯以南的西線對印作戰的主力部隊。1966年6月6日總參通知新疆軍區成立野戰軍某師,阿里支隊編為該師某團。
1966年阿里專署遷駐獅泉河,噶爾縣從噶爾雅沙遷駐噶爾昆沙(噶爾新村)(因民主改革時在昆沙設噶爾新鄉鄉政府,故昆沙又稱噶爾新村)。
1970年阿里專區改為阿里地區,地區駐噶爾縣獅泉河。由改則縣的路南4區設立措勤縣(駐門董,今措勤鎮門東社區)。阿里地區轄噶爾(駐昆沙)、革吉(駐那坡)、札達(駐托林)、措勤(駐門董)、日土、改則(駐魯瑪仁波)、普蘭等7縣。
1979年3月7日復歸西藏自治區領導。
1979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區行政公署。1987年噶爾縣從噶爾昆沙遷駐獅泉河(實際1988年9月遷駐)
1997年地區行政公署駐獅泉河鎮。轄噶爾、普蘭、措勤、革吉、改則、扎達、白土7縣。
阿里地區下轄7個縣: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
阿里地區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8] | 區劃名稱 藏文 |
漢語拼音 藏語拼音 威利轉寫 |
面積[註 1][9]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0]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11] | 邊境管理區範圍 | |
鎮 | 鄉 | ||||||||
542500 | 阿里地區 མངའ་རིས་ས་ཁུལ། |
Ālǐ Dìqū Ngari Sakü mnga' ris sa khul |
337,174.95 | 123,281 | 噶爾縣 | 859000 | 7 | 30 | 境內部分地區 |
542521 | 普蘭縣 སྤུ་ཧྲེང་རྫོང་། |
Pǔlán Xiàn Burang Zong spu hreng rdzong |
13,194.05 | 12,242 | 普蘭鎮 | 859500 | 1 | 2 | 全境 |
542522 | 札達縣 རྩ་མདའ་རྫོང་། |
Zhādá Xiàn Zanda Zong rtsa mda' rdzong |
24,601.60 | 8,454 | 托林鎮 | 859600 | 1 | 6 | 全境 |
542523 | 噶爾縣 སྒར་རྫོང་། |
Gā'ěr Xiàn Gar Zong sgar rdzong |
17,669.72 | 31,052 | 獅泉河鎮 | 859400 | 1 | 4 | 全境 |
542524 | 日土縣 རུ་ཐོག་རྫོང་། |
Rìtǔ Xiàn Rutog Zong ru thog rdzong |
77,095.83 | 11,167 | 日土鎮 | 859700 | 1 | 4 | 全境 |
542525 | 革吉縣 དགེ་རྒྱས་རྫོང་། |
Géjí Xiàn Gê'gyai Zong dge rgyas rdzong |
46,104.28 | 18,012 | 革吉鎮 | 859100 | 1 | 4 | 無 |
542526 | 改則縣 སྒེར་རྩེ་རྫོང་། |
Gǎizé Xiàn Gêrzê Zong sger rtse rdzong |
135,615.97 | 25,327 | 改則鎮 | 859200 | 1 | 6 | 無 |
542527 | 措勤縣 མཚོ་ཆེན་རྫོང་། |
Cuòqín Xiàn Coqên Zong mtsho chen rdzong |
22,893.50 | 17,027 | 措勤鎮 | 859300 | 1 | 4 | 無 |
截至2022年末,阿里地區常住人口12.3萬人,居住着藏、漢、蒙、回、維等34個民族。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常住人口為123,281人[1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5,4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816人,增長29.14%,年平均增長率為2.59%。其中,男性人口為65,604人,占總人口的53.22%;女性人口為57,677人,占總人口的46.7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3.74。0-14歲的人口為32,303人,占總人口的26.2%;15-59歲的人口為82,646人,占總人口的67.0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332人,占總人口的6.7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593人,占總人口的4.5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3,839人,占總人口的43.6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9,442人,占總人口的56.33%。
全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4,695人,占11.92%;藏族人口為107,199人,占86.96%;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387人,占1.1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7,328人,增長99.47%,占總人口比例增加4.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0,488人,增長23.2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4.2個百分點。其中,藏族人口增加19,706人,增長22.5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4.69個百分點。
阿里曾長期屬於中國罕有的自主供電地區,其電網獨立於國家電網之外,鄉村及農牧民聚集地通電率低,關鍵是無較大容量的可靠的電源和電網。
2020年7月26日,阿里地區電力聯網工程竣工,並於同年12月4日正式投運,阿里地區全面併入國網統一供電,電力供應能力和水平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與東部省份無異。
阿里基本上沒有煤炭資源,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地熱資源一般。
阿里地區文化藝術是象雄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許多以傳說形式詮釋大自然的神話。7世紀,佛教傳入阿里本土以後,出現了佛教傳說故事和歌謠,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不同時期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和內心追求,具有鮮明的西藏西部風格與魅力。
阿里的傳統藝術主要包括音樂舞蹈、曲藝戲劇和工藝美術,尤以藏族樂舞和工藝美術最為耀眼奪目。普蘭、札達一帶為果諧的發祥地之一。苯教羌姆據傳是辛饒米沃且時期流行的一種宗教歌舞,後又與佛教進行了融合,廣泛流行於朗欽藏布、馬甲藏布一帶的寺院和民間。起源於札達的弦舞是阿里最古老的舞蹈種類之一,在古格遺址紅廟殘缺的壁畫中依稀可見,至今仍在普蘭、札達一帶民間流傳。阿里的雕塑、岩畫在整個西藏藝術畫廊中占有重要地位。古格時期的佛像雕塑不惜重金,雍容大氣;古格壁畫融高原質樸簡約和南亞及波斯開放、誇張於一體,獨具特色,開一代畫風。
阿里為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發祥地。公元1世紀,苯教沿雅魯藏布江開始傳播到衛藏以至整個藏區。8世紀初,印度佛教大師佛密來到岡仁波齊朝聖,並廣傳佛法,此為藏傳佛教在阿里傳播的開端。10世紀末,仁欽桑布在阿里創立了第一座寺廟。11世紀中葉,應古格王絳曲沃邀請,阿底峽來到古格與仁欽桑布一起傳經弘法,是為藏傳佛教「後弘期」上路弘傳之始。相隔20多年後,在托林寺召開大法會,史稱「火龍年大法會」。12世紀末,傳入竹巴噶舉派。13世紀中葉,直貢噶舉派傳入阿里。15世紀,古格人阿旺扎巴前往後藏拜宗喀巴為師,學成後,返回古格,傳播格魯派,托林寺為該教派傳播中心。17世紀上半葉,葡萄牙耶酥會傳教士經克什米爾到古格扎布讓傳授基督教。古格滅亡後,西方基督傳教士被驅逐出境。全地區共有開放寺廟及拉康75座(其中寺廟57座,拉康18座)。
阿里地區獅泉河鎮的集中供暖工程將在2015年夏天啟動,2017年內完工;阿里將成繼拉薩之後第二個市縣主要城區集中供暖的地區。[14][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