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西欧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瑞士联邦[注 3](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义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 svizra;拉丁语:Confœderatio Helvetica[注 4]),通称瑞士(德语:Schweiz[注 5],发音:[ʃvaɪ̯ts] (ⓘ);法语:Suisse,发音:[sɥis] (ⓘ);义大利语:Svizzera,发音:[ˈzvittsera] (ⓘ);罗曼什语:Svizra,发音 [ˈʒviːtsrɐ]、[ˈʒviːtsʁːɐ];拉丁语:Helvetia),为中欧国家[注 6],由26个州组成[注 7]。瑞士为典型的分权自治型联邦委员会制国家,组成联邦的各州拥有广泛的地方自治权力,而且瑞士的国家元首为瑞士联邦委员会全体成员,并非联邦主席或其他特定的人。伯恩是联邦政府所在地兼事实上的首都,日内瓦、苏黎世也是该国的重要城市,并且是多个国际组织的总部驻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联邦 | |
---|---|
格言: | |
国歌: | |
首都 | 法理上:无 事实上:伯尔尼(政府所在地)[注 2] 46°48′04″N 8°13′36″E |
最大城市 | 苏黎世 47°22′N 8°33′E |
官方语言 | 德语 法语 意大利语 罗曼什语 |
政府 | 联邦制 委员会制 共和制 自由民主制 (包含直接民主制成份) |
联邦委员会(集体) | |
• 联邦主席 (2024年) | 薇奥拉·阿姆赫德 |
• 联邦副主席 (2024年) | 卡琳·凯勒-祖特尔 |
• 联邦秘书长 (2024年) | 维克托·罗西 |
立法机构 | 联邦议会 |
• 上议院 | 联邦院 |
• 下议院 | 国民院 |
历史 | |
• 缔结同盟 | 1291年8月1日(传统) |
•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1648年10月24日 |
• 复国 | 1815年8月7日 |
• 联邦制 | 1848年9月12日[3] |
面积 | |
• 总计 | 41,285平方公里(第135名) |
• 水域率 | 4.2% |
人口 | |
• 2021年估计 | 8,738,791[4](第99名) |
• 2019年普查 | 8,327,126[5] |
• 密度 | 198/平方公里(第65名) |
GDP(PPP)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7,394.94亿美元[6](第38名) |
• 人均 | 84,658美元[6](第10名) |
GDP(国际汇率) | 2022年估计 |
• 总计 | 8,419.69亿美元[6](第20名) |
• 人均 | 96,390美元[6](第2名) |
基尼系数 | ▼ 0.285[7](2014年) 低低 · 第18名 |
人类发展指数 | ▲ 0.946[8](2018年) 极高极高 · 第2名 |
货币 | 瑞士法郎(CHF) |
时区 | UTC+1(CET) |
• 夏令时 | UTC+2(CEST) |
日期格式 | 日-月-年(公元) |
行驶方位 | 靠右行驶 |
电话区号 | +41 |
ISO 3166码 | CH |
互联网顶级域 | .ch .swiss |
瑞士是一个内陆国家,在地理上被划分成阿尔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罗山脉三部份,其山地总面积达41,285平方公里,当中以阿尔卑斯山最为广阔。瑞士高原不仅是瑞士800万人口的集中区域,也是该国主要城市日内瓦及经济中心苏黎世的所在地。瑞士的自然风光及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因而素有“世界公园”[14]:162[10]:1[15]:307或“世界花园”[16]:180之美誉。
瑞士的中立政策开始于1815年,由当年的《巴黎条约》上提出,并在同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各国所承认[17][18]。瑞士曾经存在雇佣兵制度,后因确立“永久中立国”地位而改为采用武装中立,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从未再卷入过国际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注 8],但瑞士实行积极外交政策且频繁参与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动[20];瑞士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发源地且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欧洲区域组织方面,瑞士仅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创始国及申根区会员国,而非欧盟与欧洲经济区成员。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富裕国家,同时瑞士人均财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注 9][21][22]。依国际汇率计算,瑞士为世界第19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39大经济体;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15位及第17位。瑞士由3个主要语言及文化区所组成,分别为德语区、法语区及意大利语区,而后加入了罗曼什语区。虽然瑞士人中德语人口居多数,但瑞士并未形成单一民族及语言的国家,而且其国民中外国出生的比例相当高。对国家强烈的归属感则来自于共同的历史背景及价值观,例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23]。瑞士将自身以意志民族路径完成的民族建构视作一种关键的独特性[24][25]。传统上以瑞士永久同盟于1291年8月初缔结来作为建国之初始,因而每年的8月1日被立为瑞士国庆日。
阿勒曼尼语中施维茨及周边领地总称“Schwiizer”。该地区为建立旧瑞士邦联最初的老三州之一。瑞士人自1499年的斯瓦比亚战争后以Schwyzer称呼自己,也常与“邦联”(Eidgenossen)一词搭配使用。
Schwyz一词被证实最早于972年出现,来自古高地德语的Suittes,其意思可能与suedan(燃烧)有关,指森林地区烧除树林,清出建筑的空地[26]。Schwyz延伸到指称整个施维茨州,自1499年的斯瓦比亚战争后逐渐称整个邦联[27][28]。德语中瑞士的国家名称为“Schweiz”,同音借用自施维茨(Schwyz)。在瑞士德语中,两词皆可拼写为Schwiiz。为区别两词,国名瑞士为阴性名词,且领有阴性定冠词(主格和宾格为die Schweiz、di Schwiiz,与格和属格为der Schweiz、de Schwiiz[29]),而州名施维茨则为中性名词,且不领冠词(四格均为Schwyz、Schwiiz[30])。法语国名“Suisse”、意大利语国名“Svizzera”、罗曼什语国名“Svizra”皆源自于Schwyz。其他诸如英语的“Switzer(-land)”等也源自Schwyz。
拿破仑时期以海尔维第为共和国的名称。1848年成为联邦体制国家后,以新拉丁语的“Confederatio Helvetica”(海尔维第邦联)作为正式国名全称。“Confederatio Helvetica”于1879年在硬币上出现,1902年落成的联邦宫也能够见到,瑞士公章自1948年起刻有该词[31]。Helvetica源自在罗马帝国建立以前以居住于瑞士高原的海尔维第人[注 10](Helvetii)。“海尔维第”最初出现于约翰·卡斯帕·魏森巴赫1672年的剧作中,成为瑞士邦联的国家化身[32]。
1838年,通晓官话、闽南话、广府话、潮州话和客家话的德国传教士郭实猎的《万国地理全图集》中称该地为“瑞国”。1839年,福建人林则徐组织编写的《四洲志》中专章描述“瑞国”。福建布政使的徐继畬于1849年出版了《瀛寰志略》,书中有一卷专门记载“瑞士”。[33]这些译名是因为在中国东南方言中“瑞”有“seoi”或“sui”等发音,即汉语名称“瑞士”是源于“施维茨”(Schwyz)发音的中国东南方言音译。
瑞士现今的联邦政府体制自1848年施行瑞士联邦宪法确立,最初奠基于1291年所缔结的保护结盟,松散的邦联关系存续了数世纪。
瑞士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溯至15万年前[35],最早的农耕聚落遗迹于盖赫林根发现,该聚落存在于西元前5,300年[35]。
瑞士最早的文化聚落属哈尔施塔特文化及拉坦诺文化的一部份,名称来自纳沙泰尔湖北部的拉坦诺所发现的遗迹。拉坦诺文化约于西元前450年,即铁器时代时发展及兴盛,也有可能受希腊文明及伊特拉斯坎文明影响。海尔维第人为最重要的凯尔特人民族部落。于西元前58年,海尔维第人向大西洋迁徙过程中,在比布拉克特[注 11]受尤利乌斯·凯撒的军队拦截,因此海尔维第人退回瑞士[36][37][10]:27。西元前15年,提庇留及其弟弟德鲁苏斯奉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之命征服阿尔卑斯山地区,并并入罗马帝国[10]:28。海尔维第人的活动范围最初并入罗马帝国的比利时高卢,之后划入上日耳曼尼亚,今日瑞士东部地区则隶属于拉埃提亚[10]:30。
自中世纪前期约4世纪起,东哥特王国、伦巴第王国、东罗马帝国相继短期控制瑞士,直到法兰克王国扩张,今日瑞士西部地区为勃艮第王国的领土,阿勒曼尼人于5世纪定居于瑞士高原,至8世纪进一步延伸至阿尔卑斯山河谷,阿勒曼尼人的居住地即为阿勒曼尼亚;因此,今日瑞士于当时分为勃艮地及阿勒曼尼两部分[35]。法兰克王国克洛维一世于504年在曲尔皮希征服阿勒曼尼人后,阿勒曼尼亚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份,而后勃艮第也为法兰克王国征服[38][39]。
从6世纪起被法兰克王国征服,直至8世纪瑞士地区皆处于该国统治之下,此期间法兰克王国历经墨洛温王朝及卡洛林王朝。查理大帝在位期间扩大法兰克王国版图,但至843年其孙子签署了《凡尔登条约》,将王国一分为三。现今瑞士地区则分属中法兰克王国及东法兰克王国,直到约11世纪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后再度合而为一[10]:38。
瑞士高原于1200年时由萨伏依、哲林根、基堡及哈布斯堡家族王朝所控制,部分地区,如乌里、施维茨及下瓦尔登等在内的“森林州”获神圣罗马帝国予以自治特许状,森林州为神圣罗马帝国中自主性最高的居民,而该特许状为森林州获取自由的法律基础[10]:50。基堡王朝于于1264年覆亡后,鲁道夫一世(1273年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将其势力延伸至瑞士高原东部[38]。
旧瑞士邦联为阿尔卑斯山中部的河谷社群的结盟,邦联用以维护共同贸易利益及确保重要山区贸易和平。乌里、施维茨及下瓦尔登于1291年签署的《瑞士联邦宪章》被认为是邦联建立的最初文件,然而,在其数十年前可能存在类似同盟[40][41]。
至1353年,最初的三森林州已与格拉鲁斯州、楚格州、卢塞恩、苏黎世及伯尔尼等州结盟,邦联扩张后,权力及财富皆有所增加,此后至15世纪末期才有新州加入联邦。邦联在森帕赫战役(Battle of Sempach)及奈弗尔斯战役(Battle of Näfels)中对哈布斯堡作战胜利,至1460年已控制侏罗山脉至阿尔卑斯山间的大部分地区[10]:57。而后于1470年代以瑞士佣兵协助打败勃艮第公国大胆的查理[10]:57。瑞士于1499年在士瓦本战争战胜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后,各州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默许的自治权[42],神圣罗马帝国几乎被迫承认瑞士独立自主[10]:61[41]。
瑞士邦联在战争中取得辉煌战果,因而其善战名声闻名于欧洲[10]:60。邦联的领土扩张仅于马里尼亚诺战役遭受挫败[10]:60,也终结了瑞士历史上的英勇时代[41],邦联自此放弃以武力扩张领土[10]:60。慈运理在瑞士北部州成功进行宗教改革,但却引发各州间的宗教冲突,并于1529年及1531年爆发两次卡珀尔战争(Wars of Kappel)[10]:69。于1648年欧洲各国签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瑞士为一独立国家并确认其为中立国[15]:25[38][39]。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由于经济困难、贵族垄断政权且滥用特权,而于1653年爆发农民起义[15]:25[10]:71-72。至18世纪,天主教及新教各州的冲突仍然存在,于1656年及1712年分别发生两次维尔梅根战役(Battles of Villmergen)[41],第一次天主教各州战胜,第二次则由新教各州战胜,伯恩及苏黎世两州的政治影响力则与其经济实力相符[10]:72。
法国政府征服瑞士并起草统一的宪法,并将政府体制改为中央集权,原属瑞士邦联的米卢斯及瓦尔泰利纳则分别被划入法国及奇萨尔皮纳共和国。法国占领期间,瑞士改名为海尔维第共和国[15]:29,但此外来势力所建立的共和国与瑞士各州高度独立的传统相违背[10]:83。在此期间,瑞士仅是法国的附庸国。法国军队镇压与当地人民反抗引发如下瓦尔登州的“恐怖日”暴动[15]:29。
在俄罗斯及奥地利对法国发动的战争中,瑞士人拒绝以海尔维第共和国的名义为法国军队作战。海尔维第共和国的新政府中主张国家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派及恢复旧邦联体制的联邦派也有所纷争,拿破仑于1803年招集双方在巴黎进行调解,各党派无异议通过《调停法案》(Acte de médiation),恢复各州自治及邦联体制[10]:86-87。
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瑞士重获独立,并确认为永久中立国[38][39][41]。但瑞士军队直至1860年加埃塔包围战(Siege of Gaeta)后才终止协助外国政府作战。瓦莱州、纳沙泰尔州及日内瓦州先后于1815年加入联邦,瑞士的领土从1815年起即未再变更[43]。
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对瑞士各州由寡头贵族所支配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冲击,演变成激进与保守州的对立[10]:92。瑞士于1839年爆发苏黎世保守派叛乱(Züriputsch),部分保守天主教州于1845年结盟为“分离同盟”,于1847年与联邦军爆发分离同盟战争(Sonderbundskrieg)[41],战争持续不到1个月,死亡人数为104人,且大多是受到友军误伤[46]。分离同盟战争与欧洲各国发生的动乱类似,但对瑞士社会及心理层面皆有重大影响。
在1848年欧洲各地发生革命及骚动时,瑞士起草以联邦体制为架构的新宪法,该宪法大多参考美国宪法;新宪法赋予联邦政府较大权力,各州政府则保留处理地方事务的权限。激进自由州倾向以各州人口比例推派代表的单一议会,而传统保守州欲维持旧体制,经协商后,国会分为上议院即联邦院,由各州选出2名代表,半州则为1名;以及下议院即国民院,共200名代表,依各州人口数量比例选出代表[10]:106。修改宪法须经全民公投复决。[39]
瑞士宪法得以公民投票为全部或部分修改,因此每次修改宪法不仅修改旧有宪法,亦得起草新宪法[47]。由于人口增加及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的变革,反对势力以改革为诉求,进而于1874年实施新的联邦宪法[41],该次宪法修改引进联邦层次的任意性复决公投(Facultative referendum)[48],并确立联邦政府处理交通、国防、公共卫生及立法事项[10]:107。1891年修宪后,公民得直接提出宪法法修正案并通过[48]。
瑞士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皆未受战火波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革命者列宁于1914年至1917年间留居于瑞士[49]。战争间发生格林-霍夫曼事件的政治丑闻也使瑞士的中立性受到质疑。[50]瑞士在免除参与国际联盟军队的条件下,于1920年经公民投票后加入国际联盟,其总部设于日内瓦[10]:13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在1937年曾拟定详尽的圣诞树行动入侵瑞士[51],义大利亦参与此行动夺回提契诺。圣诞树行动将在德国全面击败同盟国后就执行,然而直到德国投降,瑞士并未遭受侵略[41]。瑞士在战争期间以武力吓阻、对德国让步等策略延迟了德国的侵略,因而瑞士得以保持独立[39][52]。亨利·吉桑(Henri Guisan)于战争期间发布总动员令,瑞士战略也由防御边界上固定地点以保护经济核心地带转为长期有组织的消耗战,并撤退至阿尔卑斯山区,依据坚固且存有物资的“内堡”(Reduit)防守[注 12],吉桑将军于1940年7月5日发表“国家堡垒”(Réduit Plan, Schweizer Réduit),表示“地形有高山作为屏障,提供抗敌无比的可能性”[10]:135。瑞士也是同盟国及轴心国双方进行间谍行动及谈判重镇[52]。
同盟国及轴心国双方皆于战时封锁与瑞士间的贸易。受德国和义大利侵略的可能性及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影响,瑞士对德国的经济合作及贷款的还款期限也随之变动。瑞士经德国傀儡政权维希法国的重要铁路路线于1942年中断。在战争期间,瑞士收容超过30万名难民,总部设于日内瓦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也于冲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严格的移民及难民收容政策,以及与德国间的财政关系,使瑞士当时的中立政策于20世纪晚期遭受质疑[53]。
瑞士空军均与同盟国及轴心国作战,于1940年5、6月间击落11架德国空军战机。超过100架盟军轰炸机及机组人员于战争期间受拘留。在1944至1945年间,盟军轰炸机曾误炸瑞士部分地区,包括沙夫豪森、巴塞尔及苏黎世[52]。
瑞士政府于战后曾提供援助(Schweizerspende)及马歇尔计划重建欧洲的资金,随著欧洲市场于战后复苏,瑞士企业亦从中获益[54]。
瑞士妇女自1959年起才拥有在州层级选举中投票的权利,而在联邦层级选举中投票的权利则是从1971年开始向妇女开放[41][55],内阿彭策尔州为妇女最晚获得选举权的州,自1990年妇女才有投票权。妇女在获得联邦层级选举权后,女性在政治上重要性也有所提升,第一位女性瑞士联邦委员会委员伊丽莎白·科普(Elisabeth Kopp)任职于于1984至1989年[41];露特·德莱富斯于1999年成为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统。
瑞士于1963年加入欧洲委员会。1979年汝拉州自伯恩州分出,成为新的一州[56]。瑞士于1999年4月18日对联邦宪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系列丑闻迫使瑞士银行业进行改革。1995年,瑞士的银行在犹太团体的压力下声明他们发现了存于1945年以前旧账户中数以百万元计的“沉睡的存款”(大部分属于纳粹大屠杀的受难者和幸存者)。由于被指坐拥如此财富而从未尝试寻找其主人,瑞士最大的两家银行在1998年同意向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家属支付12.5亿美元的补偿金[57]:31。
瑞士于2002年经全民公决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57]:32。瑞士乃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创始国,但并非欧洲经济区的成员国。瑞士于1992年5月提出加入欧洲联盟的提案,但于同年12月加入欧洲经济区的提案由瑞士公民公投否决后无进一步行动。瑞士同时是第一个以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加入欧洲经济区的国家;而后瑞士又对欧盟相关议题进行了数次全民公决,但由于意见不一,加入欧盟的提案冻结。现时实行了部份欧盟的标准,例如瑞士加入了《申根协定》。该协议允许申根区国家和瑞士之间各国人口可自由互相进出。
瑞士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五国交邻,国境几乎都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中,多是高山及湖泊,地形及气候相当多样化,瑞士面积为41,285平方千米(15,940平方英里)[58],人口约867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9人[59]。南部山脉较多,人口也远较北部为少[58]。而面积最大的格劳宾登州全境位于阿尔卑斯山山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28人[60]。
瑞士国土位于北纬45至48度、东经5至11度间,地形基本上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南部的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中部的瑞士高原区以及西北部的侏罗山区,高耸的阿尔卑斯山脉横贯瑞士中南部,占全国面积的60%。在较高的谷地存在冰川,总计瑞士境内的冰川面积达1,063平方公里。冰川也是如莱茵河、因河、提契诺河、罗讷河等主要大河的源头。水道网包括了中欧及西欧最大的湖泊如莱芒湖、博登湖及马焦雷湖等,瑞士全境有超过1,500个湖泊,容量约占欧洲淡水存量的6%,湖泊及冰川占瑞士全国6%的面积。[58][61][62]
瑞士境内约有100座海拔接近或超过4,000公尺的山峰。标高4,634公尺的杜富尔峰为瑞士最高点,但马特洪峰较为知名,两座山峰皆位于本宁阿尔卑斯山脉及瓦莱州内;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中以少女峰(标高4,158公尺)及艾格峰最广为人知,少女峰旁的卢达本纳冰蚀河谷存在72个瀑布。位于恩加丁河谷的圣莫里茨为著名滑雪胜地,该河谷旁的贝尔尼纳山脉最高峰为标高4,049公尺的贝尔尼纳峰[63]。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绵延瑞士境内的中部,有欧洲著名山峰——少女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891年写道:“少女峰这个名称很好,没有比少女更洁白无瑕和圣洁的了[注 13]”,少女峰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瑞士境内独有多座数千公尺的山峰,和终年不化的冰河,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瑞士大多数人口分布于瑞士高原,此部分约占国土面积的30%,被称为是瑞士的中央地带(Mittelland)。莱芒湖为瑞士最大湖泊,罗讷河为注入莱芒湖的主要河流,也是莱芒湖湖水流出的主要河流[65]。
瑞士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一般属温带气候,但于不同地区则有相当大的差异[66][67]。瑞士气候存在过渡性质,由西部的海洋性气候过渡至东部的大陆性气候[11]。高山存在冰河环境,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11];而瑞士南方接近地中海式气候区域,气候较为舒适;部分耐寒棕榈生长于瑞士南部河谷[68]。夏季较为温暖潮湿,且伴随定期降雨,适于放牧;冬季较为干燥,在高山地区会持续数周的稳定天气,而较低的地区受逆温影响时,则有数周时间看不见太阳。瑞士全年皆有发生焚风的机会,为南风吹过阿尔卑斯山,在南坡降雨后北坡转为干燥的热风。瑞士各地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山地有超过2000毫米处。
1848年通过的瑞士联邦宪法为现今瑞士施行联邦制的法律基础,该部宪法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之一[69]。现行瑞士宪法由公民于1999年投票通过,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宪法内容包括瑞士邦联之组成,公民权利与义务,邦联体制与州级制度,国策等。瑞士宪法禁止在瑞士实行死刑。瑞士联邦政府采行三权分立体制[70],分别为两院制议会、瑞士联邦委员会及瑞士最高法院。
瑞士议会由联邦院及国民院组成,分别为46席的联邦院(上议院,各州推派两名代表,半州则为一名),由各州选举出代表;以及200席的国民院(下议院),由各州人口比例采行比例代表制选出。两院任期皆为4年。当两院进行联席会议时,则成为联邦议会。公民得以公民投票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行使提案权、修改联邦宪法等。[69]
瑞士联邦委员会为瑞士最高行政机关,实行集体领导,全体委员为国家元首,7名委员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同时联邦议会也对委员会进行行政监督。瑞士联邦主席亦是联邦委员会的主席,由每年的联邦议会选出,任期为一年,传统上由联邦委员会成员轮流担任,主席负责主持委员会会议及担任瑞士对外的国家代表,联邦主席只是“同僚中的第一人”(拉丁语:Primus inter pares),并没有特殊的权力,仍为所属部会的首长。[69]
瑞士自1959年起即由4个主要政党组成大联合政府[71],委员会中的席次大致对应于议会中的政党比例,各主要政党于1959年在协商基础上提出“魔力组合”[72],后于1959年至2003年间的席次分别为瑞士社会民主党2席、瑞士自由民主党2席、瑞士人民党1席及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为2席;在2003年联邦委员会选举后,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减为1席,瑞士人民党增为2席。
瑞士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不服州或联邦法院判决而上诉之案件,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任期为6年,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16]:34。
瑞士实施世界少有的直接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权利相对其他民主国家大上许多。[73]公民对重大国事与地方事宜拥有表决、创制与否决权,可以成立请愿,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万名瑞士国籍者可以修改宪法,也可以修改国家外交政策。
瑞士的政治结构分为社群区、州及联邦三个层次。1848年的宪法确立直接民主制度[注 15],在联邦层级公民得对宪法为一部或全部的创制或修改进行公民投票[10]:155-157,并得否决议会作成之决议或提出新法案[75][69][76]。
若于100天内有5万名公民连署,能够发起对议会所通过的法律或政令为通过或否决的公民投票,而若有8个州也可共同发起该公民投票,此类公民投票采简单多数决定结果[69]。若有10万名公民在18个月内连署修宪提案,则能将该修宪提案提交全国投票[注 16]。议会可以针对修宪提案提出相反的提案,供选民表达其偏好以避免两个提案皆为通过。宪法修正案投票须取得全国选民及州数量双重多数支持才能通过[注 17][79][80][81]。
瑞士各州享有宪法上永久地位,相较于其他国家,瑞士各州的独立性及自治性较高[14]:12,各州在联邦宪法下地位平等,并有各自的宪法、议会、政府及法院[74]。瑞士各州在人口数量及面积存在较大差异,人口最多的苏黎世州有1,253,500人,人口最少的内阿彭策尔州仅15,000人;面积最大及最小的州分别为格劳宾登州(7,105平方公里)及巴塞尔城市州(37平方公里),州下辖的市镇有2,596个[82]。瑞士境内有两个内飞地-布辛根及坎波内,分属德国及义大利领土[8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的福拉尔贝格州为谋求独立,曾于1919年5月11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加入瑞士联邦,超过80%的公民表示支持,但因奥地利政府、协约国和瑞士非德语区居民反对而作罢[84][85]。
瑞士联邦共分成26个州(其中6个为半州):[69]
瑞士传统上自1515年结束领土扩张后,即鲜少参与需负担军事、政治或直接经济行动的结盟。瑞士的中立政策开始于1815年,由当时的《巴黎条约》上提出,并在同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各国承认[17][18],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至今最古老的永久中立国。瑞士至2002年才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17],也是第一个以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注 18][17]。瑞士与大多数国家间有外交关系,因其中立国的身份,历史上也曾为其他国家调停。瑞士并非欧洲联盟的会员国,而瑞士公民自1990年代起数次公民投票皆未通过加入欧洲联盟的提案[86]。
由于政治中立,许多国际组织将办事处设于瑞士。瑞士为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及日内瓦公约的发源地,于2006年起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事国。日内瓦万国宫为联合国仅次于纽约总部的第二大枢纽;瑞士为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及总部所在地。
除了联合国欧洲总部之外,瑞士还设有其他联合国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国难民署(UNHCR)等,另有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约200个国际组织[17]。每年于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聚集全球商界及政界重要人士讨论包括卫生保健及环境等重要议题。
此外,瑞士也是许多体育组织所在地,如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尼永的欧洲足球协会联盟、苏黎世的国际足球联合会及国际冰球联合会、埃格勒的国际自行车联盟、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87]及世界棒垒球联盟等。
2022年2月28日,瑞士联邦总统卡西斯表示瑞士将因俄罗斯的入侵行动对俄罗斯实施制裁。2022年5月23日,卡西斯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违反了瑞士坚守的价值观,不可能维持中立。瑞士与其他不袖手旁观的民主国家站在同一阵线。瑞士将遵行“国际参与式的中立”。[88][89]
瑞士武装力量包括陆军及空军。瑞士虽然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但仅有百分之五为职业军人,凡年满20周岁至34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注 19],女性公民也可志愿服兵役。由于瑞士为内陆国家,因此未设有海军,与邻国交界的湖泊则有军事巡逻艇。除梵蒂冈的瑞士近卫队外,瑞士禁止国民接受外国军事雇佣。
服役的瑞士公民可将军队装备及轻武器带回家中保管[14]:133,虽部分组织及政党认为此项规定具有争议性,但多数瑞士人仍赞同此政策[90]。凡年满19周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20周岁入伍,约三分之二可通过体检,不合格者则于替代单位服务[91]。每年约有两万人于招募中心进行为期18至21星期的训练。
瑞士的武装力量是一个介于民兵与正规军之间的体制。瑞士政府中相当于一般国家国防部的部会称为“联邦国防、民防与体育部”。现役常备兵力4.25万人,战时48小时动员达35.1万。
冷战结束后,瑞士出现限制军队甚至完全废除军队的声浪,废除军队团体发起的公民投票于1989年11月26日进行,但该废除军队提案遭约三分之二的投票者反对[92][93]。而另一次类似公投于九一一袭击事件前提出,于该事件后由全民复决,反对比例达78%[94]。
瑞士经济市场稳定且科技先进,于2011年瑞士就人均财富而言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包括金融及非金融资产)[96][97]。依国际汇率计算,瑞士为世界第19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39大经济体;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虽然瑞士公营事业的服务范围相当广泛,但瑞士的经济自由度仍居欧洲首位[98]。瑞士依国际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西欧及中欧主要经济体及日本为高[99];以购买力平价换算则居世界第8位[注 20]。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100],欧盟报告显示瑞士的创新力表现为欧洲最佳[101]。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居欧洲前列[102]。于2005年,瑞士家庭收入中位数为96,500瑞士法郎[注 21],瑞士经常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亦居世界前列。
瑞士为许多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瑞士营业额最高的企业为维多、嘉能可、贡沃尔、托克、雀巢、诺华、罗氏、ABB、摩科瑞及德科[104],其他较著名瑞银集团、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利乐包装[注 22]、百乐嘉利宝、瑞士再保险及史华曲集团。瑞士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102]。
制造业为瑞士最重要的产业,制造业以生产专业化学制品、药品及医疗产品、科学精密测量仪器、乐器为主。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化学制品(34%)、机械及电子设备(20.9%)、精密仪器及钟表(16.9%)[105]。服务业为瑞士另一重要产业,包括银行业、旅游业、保险业及国际组织等。
瑞士全国就业人数约380万人,瑞士就业市场较邻国有弹性,失业率也相对较低,2022年9月最新的数据显示,瑞士的失业率为1.9% [106]。瑞士外国移民人口于2004年约占21.8%[105],约与澳大利亚相当。瑞士每工时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7位,于2006年时为每小时27.44国际元。
瑞士为西方世界中私营部门较为发达且税率较低的国家,为已开发国家中总税率较低的国家。瑞士经商容易度在178个国家中排名第26位。瑞士于1990年代及2000年代初期面临经济成长停滞,欧盟协助瑞士经济改革及整合[107][108]。瑞士信贷集团指出瑞士仅有37%的居民拥有住宅所有权,比率为欧洲最低[109]。于2007年,瑞士房屋及食物价格分别为欧盟25国平均的171%及145%,约为德国的113%及104%[105]。
瑞士农业保护政策为瑞士自由贸易政策的少数例外,也导致食物价格较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显示瑞士市场自由度略低于部分欧盟国家,但瑞士国内购买力仍居世界前列。除农业外,欧洲国家与瑞士间的贸易壁垒相当少,瑞士也与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瑞士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之一。
瑞士的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瑞银集团(UBS)。其声誉是基于瑞士长久以来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其对资产管理的经验以及较为保守并持续的投资态度。 很多负面声音指责瑞士银行业高度对客户保密的原则客观协助了某些海外人士洗钱及逃税的行为。为对抗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瑞士在1998年颁布了反洗钱法案。其实早在1991年,瑞士联邦银行委员会要求其各大银行对所有账户的实益拥有人进行识别。如今在美国及各国政府的压力下,瑞士银行已经放宽了原来的保密条款。根据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在2018年10月5日发布的公告,瑞士以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于9月底同部分国家(或地区)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110]
瑞士学界有不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伯恩期间建立狭义相对论[111];较近期的科学领域获奖者则有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海因里希·罗雷尔、理查德·恩斯特、埃德蒙·费希尔、罗夫·辛克纳吉、库尔特·维特里希等,在所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13位与瑞士有关连[112][113],位于瑞士的国际组织总共获得9次诺贝尔和平奖[114]。
日内瓦西部与法国安省边境设有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组织[115][116]。保罗谢尔研究所为瑞士重要的国家研究所[117]。瑞士人较著名的发明如:麦角二乙酰胺、扫描隧道显微镜、魔鬼毡。
瑞士的太空机构瑞士航天局参与太空科技及太空计画,瑞士为欧洲空间局的十个创始国之一,也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资金提供者。瑞士企业如欧瑞康太空[118]及麦柯昇马达[119]等参与航天器建造。
瑞士电力中的56%来源为水力发电,而39%则来自核能发电,总体生产所制造的二氧化碳相当之少。2003年5月18日,两个废除核能发电的提案遭到否决,包括“停止新建核能发电厂”(41.6%支持、58.4%反对)[120]以及“废除核能发电”(33.7%支持、66.3%反对)[121]。
瑞士于1990年通过的“暂缓兴建核电厂10年”提案以54.5%支持通过。位于伯恩州的新核电厂在计画中。瑞士联邦环境、运输、能源与通讯部(DETEC)下辖的瑞士联邦能源局负责处理能源生产及使用的相关政策,该机构曾提出“2000瓦社会”(2000-watt society)构想,目标至2050年减少一半以上的用电量[122]。
瑞士政府于2011年5月25日宣布于20至30年内关闭所有核能发电厂的计划,以逐步淘汰核能发电方式确保能源自主及安全,预计第一座核电厂将于2019年关闭,最后1座反应炉将于2034年关闭;该提案将于同年6月于议会进行讨论,并举行公民投票决议[123]。
瑞士铁路网全长5,063公里,年载客量约3.5亿人次[124],瑞士铁路网为欧洲最密集[55]。瑞士于2010年平均每人年搭乘铁路为2,258公里,为世界最高(但此资料并不包含地铁,所以其他地铁发达的国家这部分数据是被低估)[125]。瑞士公路网总长达71,454公里,其中1,790公里为高速公路[126]。苏黎世机场为瑞士最大国际机场,2011年客运量达2,400万人次[127],瑞士另有日内瓦国际机场、位于法国的巴塞尔-米卢斯-弗赖堡欧洲机场、伯尔尼-贝尔普机场、卢加诺机场、圣加仑-阿尔滕莱茵机场及锡永机场等国际机场。
瑞士人口目前共800万人[128],主要民族包括日耳曼人、法兰西人与义大利人。在瑞士的外国人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2%,当中六成来自欧盟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家;在这些外来居民中,义大利人因占总人口的17.3%而居首,其次依序为德意志人(13.2%)、塞尔维亚族与黑山族(11.5%),以及葡萄牙人(11.3%)。同时,由于瑞士长期收容来自斯里兰卡的坦米尔裔难民,他们也逐渐成为该国境内人数最多的一个亚洲族群[129]。
瑞士联邦没有官方的国教,但是大部分州(除了日内瓦州和纳沙泰尔州)都认可官方教会,分为天主教和瑞士归正会两种情况。这两大教派,以及在有些州的旧天主教会和犹太教,都正式通过获得支持者的税收。[130]
根据2019年发布的2015年至2017年的统计数据,基督教仍然是瑞士的优势宗教,分为天主教(占人口的36.5%)和各种新教教派(占27.3%)。外国移民带来的伊斯兰教(5.2%)和东正教(2.4%)是较有规模的较小宗教[126],其它宗教及无神论人数近年来有所上升。2005年的欧洲民意调查发现有48%的人支持有神论,39%的人表示相信一种精神力量,9%为无神论,4%为不可知论[131]。另一调查报告则显示27%的人口不相信神[132]。
从历史而言,该国的天主教与新教两大宗教势力大致均等,在该国大部分地区形成复杂的信仰地图。阿彭策尔州在1597年正式分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部分。[133] 伯尔尼、苏黎世和巴塞尔等大城市以新教徒占优势。瑞士中部和提契诺州传统上是天主教地区。在天主教与新教州的冲突达到顶点的分离主义联盟战争(Sonderbundskrieg)之后制定的1848年瑞士宪法,允许天主教与新教和平共处。1980年一项彻底的政教分离提议遭到否决,只获得21.1%的支持率[134]。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瑞士官方语言(占总人口比例;加上外国居民后比例):[138]
瑞士由于地理位置居数个欧洲主要文化体的交会地带,因而在语言及文化上接受大幅影响。瑞士设有三种官方语言,分别为:瑞士德语(占63.7%人口;若包含外国居民则占72.5%)、瑞士法语(20.4%;21%)、义大利语(6.3%;4.3%);德语区位于中部及东部,西部为法语区,义大利语区主要分布于南部提契诺州,罗曼什语则通行于采行三语的格劳宾登州的部分地区[138]。联邦宪法第4条规定罗曼什语与德语、法语及义大利语同样具备国语地位;同法第70条规定于通知罗曼什语使用者时罗曼什语为官方语言,但法律及公务文件并不须译为罗曼什语发布,而联邦政府有义务以其他三种官方语言发布,联邦议会备有德语、法语及义大利语三语同步翻译[139]。在游客区,英语甚为普遍。
瑞士交谈用语以阿勒曼尼语方言为主,整体称为瑞士德语,书面则以瑞士标准德语为主,而主要广播及电视台也有提供瑞士德语服务;在法语区乡村地区也存在法兰克-普罗旺斯语方言,称作瑞士法语。瑞士少数语言如义大利语区的瑞士人(生活中亦用伦巴底语)大多能理解德语[140]。
瑞士联邦宪法赋予各州在教育方面有独立的权限,因此瑞士教育体系相当多样[143]。瑞士有公立及私立学校,包括许多私立国际学校。各州的小学教育皆由6岁开始,但大多数提供4至5岁开始的学前教育[143]。小学教育一个州学制不同,介于4至6年。传统上,学校教授的第一外语为母语以外的官方语言,但自2000年以后部分州别教授英语为第一外语[143]。
在小学教育结束后,中学教育依学习能力不同而分为数种类型(大多数州别为三种),学习能力较好者则会建议接受进阶教育并报考大学[143],并给学习较慢者得以适应的教育。
瑞士共有12所大学,其中10所为州立大学,以教授非技术性学科为主。瑞士第一所大学于1460年创立于巴塞尔,以化学及医学研究著称。瑞士学生数最多的苏黎世大学有近2.5万名学生。两所由联邦所资助的大学分别为苏黎世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创建于1855年)及洛桑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于1969年自洛桑大学独立出来,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在国际上皆有良好声誉[注 23]。
在一般大学以外,瑞士设有应用科学大学,在工商管理方面以圣加仑大学(HSG)及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最为著名。瑞士外国学生比例相当高,仅次于澳大利亚[145]。
瑞士作为许多国际组织所在地,国际关系研究发达,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为欧洲最古老的国际关系学院[146][147]。
瑞士公民必须向私人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瑞士人的预期寿命男性与女性分别为79及84岁[148],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149][150]。不过瑞士医疗卫生支出相当高,于2003年时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医疗卫生支出自1990年起即稳定增加,也反映出费用高昂的医疗服务[151]由于高龄人口增加及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医疗卫生支出很可能持续增加[151]。
瑞士人约有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居住于都市地区[152][153]。不仅在瑞士高原有城市蔓延现象发生,侏罗及阿尔卑斯山山麓地区也存在同样现象[154],进而对土地使用的疑虑也有增加[155]。于21世纪初,城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乡村地区[153]。
瑞士都市网络相当密集,大型、中型及小型城市间相互支援[153]。瑞士高原人口密集,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450人,几乎找不到未开发的地区[156]。苏黎世、日内瓦-洛桑、巴塞尔及伯恩等主要都会带仍持续扩张[153]。
瑞士使用四种官方语言,文化相当多样,也反应在瑞士广泛的传统文化上[158]。瑞士各地区与相同语言的周边国家文化具有高度关联性。瑞士也为西欧文化圈的一部份[159]。
瑞士在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及科技等领域有相当成就,瑞士于欧洲动乱及战争时吸引外国人才移居[160][14]:31。瑞士有九百多座博物馆,数量达1950年的三倍[161]。每年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为琉森音乐节[162]、蒙特勒爵士节(Montreux Jazz Festival)[163]及洛迦诺电影节[164]。
阿尔卑斯山在瑞士历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瑞士国家认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165][166]。瑞士高山地区在冬季时为滑雪场,夏季则可进行健行及登山自行车活动;其他地区也相当适于旅游,春季及秋季则属旅游淡季。传统农业及放牧文化在许多地方仍被保留,城市以外地区存在小型牧场。阿尔卑斯长号为木制类似喇叭形状的乐器,与约德尔唱法及瑞士手风琴成为瑞士传统音乐的缩影[167][168]。瑞士在 2023 年的人类自由指数中位居榜首。
在瑞士邦联成立之初,该地区几乎仅使用德语[注 24],因此早期的文学以德语为主。至18世纪法语在伯恩及其他地区逐渐流行,也影响著法语区结盟,法语地区也更受关注。[170]
耶雷米亚斯·戈特赫尔夫(Jeremias Gotthelf,1797年-1854年)及戈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 Keller,1819年-1890年)为德语古典文学代表。马克斯·弗里施及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为20世纪瑞士重要文学作家,后者的作品《物理学家》(Die Physiker)及《诺言》(Das Versprechen)于2001年由好莱坞拍成电影。[171]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及杰曼·德斯戴尔(1766-1817年)为法语著名作家[注 25][172]。义大利语及罗曼什语作家同样有著作,但人数较少而较不显著。
《海蒂》为著名的瑞士儿童文学作品,为孤儿海蒂与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祖父间的故事,海蒂甚至是瑞士的象征之一;约翰娜·施皮里为该作品的作者[171]。
瑞士的传统音乐形式包括约德尔小调和阿尔卑斯长号[167]。约德尔小调是一种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歌唱方式,起初是呼喊羊群或不同山头上的人相互联络时使用,十九世纪初开始被引入音乐创作中[173][174]。其特点是反复地在胸部发音的低音曲调和头部发音的高音曲调之间进行的大跨度的音阶转换。阿尔卑斯长号也是源自管理牧群的手段,为木制乐器,其长度介于2米到4米之间,底部弯曲,如同烟斗[175]。 瑞士的古典音乐不如邻近的德国或奥地利发达,最著名的作曲家拉夫实际在邻国工作谋生,而且逝世后曾经被冷落,近百年之久才重新被复兴和推广。
当地亦有不少博物馆摆放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例如以怪奇、超现实、黑暗为作品主题的Giger Museum等[176]。
瑞士联邦宪法明文保障新闻及言论自由[177]。 瑞士通讯社以德语、法语及义大利语全天候发布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各方面新闻,瑞士通讯社向大多数瑞士媒体及数家外国媒体发布新闻[177]。
就瑞士人口规模而言,瑞士报社数量相当多[178]。瑞士全国共有报纸79种,影响最大的德语报纸为《新苏黎世报》、《瑞士周末》(Schweiz am Wochenende)、《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和《一瞥报》,法语为《时报》,义大利语为《提契诺快递》(Corriere del Ticino),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发行当地报纸,而多元文化也是瑞士拥有许多报社的原因之一[178]。瑞士荣格集团(Ringier AG)创立于1883年,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传媒集团,总部设在苏黎世。[179]
瑞士各语区都有自己的广播电视,瑞士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1997年开播。瑞士还有国际广播电台,1934年开始短波广播,在2004年10月30日之前,瑞士国际广播电台使用瑞士的官方语言和英、西班牙、阿拉伯语等语言,除短波外,还用卫星进行广播,2004年10月30日,瑞士国际广播电台在进行了最后一次短波和卫星广播后停止其70年历史的广播,转到网络和多媒体播出。[180]
滑雪、单板滑雪及登山为瑞士的热门运动,而瑞士的自然环境也适于从事这类运动[186]。雪车于19世纪后半在圣莫里茨发明后,瑞士当地人及观光客开始从事冬季运动[187]。足球运动在瑞士也有不少球迷,瑞士国家足球队受到广泛支持,国内有球会巴塞尔、苏黎世、年青人、草蜢等,著名球员有亚历山大·弗雷、沙奇里、格列沙加等,瑞士与邻国奥地利共同主办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未来的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将会在瑞士举办。网球运动逐渐普及,瑞士网球运动员辛吉斯、费德勒与瓦林卡曾获得网球大满贯,后两者协助瑞士夺得2014年台维斯杯冠军;前两者则为国赢得2001年贺文杯冠军;费达拿与师妹贝琳达·本契奇也赢得2018和2019年贺文杯冠军。
瑞士饮食相当多元,如芝士火锅、拉可雷特芝士及瑞士薯饼在瑞士各地皆相当普遍,并在不同气候及语言区下发展出不同的烹调方式[188]。瑞士传统饮食与其他欧洲国家所采用的食材差异不大,不过会搭配独特的奶制品及起司,如格吕耶尔及埃默河谷的格吕耶尔芝士及埃曼塔尔干酪。瑞士境内有不少优秀餐馆,主要位于瑞士西部[189][190]。
瑞士人自18世纪起制作巧克力,至19世纪发明磨制(conching)及温制(tempering)技术后,瑞士所生产的高品质巧克力知名度也大为提高。丹尼尔·彼得于1875年发明了牛奶巧克力。瑞士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巧克力消费国之一,译为瑞士莲的Lindt、造型象征瑞士马特洪峰的Toblerone等皆为知名巧克力品牌。[191][19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