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903-1904年英屬印度入侵西藏的戰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国入侵西藏(另称英藏战争)发生于1903年12月—1904年9月,清代光绪年间英属印度陆军由锡金入侵西藏的战争。英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贸易与政治联系,战略目的是防止俄国势力进入西藏,威胁英属印度。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于英占锡金与西藏的边界纠纷,爆发隆吐山战役,英军击溃驻守争议领土隆吐山的藏军,占领入藏的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战后,清廷派驻藏大臣赴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和《中英藏印续约》,承认锡金为英国的保护国。
由于西藏噶厦政府并未参与谈判,因此拒绝依条约开放与印度的贸易,抵制画界。1903年12月,英国外交使团在荣赫鹏率领下由锡金进入西藏要求谈判边界与通商问题被拒,返回印度后英军增兵,于次年(1904年)攻陷拉萨,英国武装力量造成约数千人死伤,是为“英国侵藏战争”。荣赫鹏与噶伦等官员签订《拉萨条约》,清廷驻藏大臣则拒绝签署。英军撤兵后,1906年,清廷派出代表与英国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英国承诺不侵占西藏,清廷则保证不准其他国家干涉西藏地区。
中国认为英国侵藏战争共有两次:“隆吐山战役”是第一次英国侵藏战争,“荣赫鹏远征西藏”是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藏人将“荣赫鹏远征西藏”称为“木龙年战争”(藏语:ཤིང་འབྲུག་དམག),夏格巴·旺秋德丹所著《藏区政治史》称为“荣赫鹏武装使团”而不称为“侵略”[3][4]:663;英国将隆吐山战役称为“远征锡金”(英语:Sikkim Expedition),英国侵藏战争英国称之为“荣赫鹏远征西藏”(英语:Younghusband expedition to Tibet),英文史料中“英侵藏”通常指“荣赫鹏远征西藏”而不包括隆吐山战役。
《中英藏印条约》与《中英藏印续约》规定开放亚东为商埠,五年内藏印贸易互免关税,但是西藏政府并没有参与条约的谈判,在西藏的反对与阻挠下,这些条款未能实施。1895年亲政的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反对英国势力进入西藏。此时俄罗斯帝国又正和英国在中亚进行争夺势力范围的大博弈,西藏当然也是目标之一。在俄国拉拢下,十三世达赖逐步产生联合俄国对抗英国之想法。英印政府因此决定采取行动防止俄国势力进入西藏,保护印度北方边境不受威胁。[5]
1903年7月18日,西藏边境委员会在荣赫鹏率领下从锡金越界进入西藏,在离边界20英里的岗巴宗与清廷驻藏帮办何光燮知府、代表十三世达赖的堪仲(秘书长)策墨林·阿旺罗桑丹贝坚赞、代本擦绒·旺秋杰布(其父曾负责《中英藏印条约》划界)会面,荣赫鹏指责藏方没有遵守《中英藏印条约》与《中英藏印续约》,要求谈判边界与通商问题,但是藏方要求使团先退回锡金才谈判。[6]:222-2238月21日,班禅喇嘛驻锡的扎什伦布寺方丈到访,同样要求使团先退回锡金才谈判。[6]:224由于藏方拒绝谈判,荣赫鹏外交使团在岗巴宗待了五个月无功而返。[1]驻藏大臣裕钢建议达赖喇嘛派出高级官员到边界与荣赫鹏谈判,但是被拒绝,清廷令裕钢亲赴岗巴宗谈判,藏方也拒绝提供乌拉差役,所以他也无法前去,导致了后来英军远征拉萨。[7][8]
1903年10月(光绪二十九年),为阻止俄国对西藏的渗透,英国决定武装入侵迫使西藏谈判。英国向隆吐山以北地区调集3,000人的兵力,在皇家工兵詹姆斯·麦克唐纳准将和升任上校的荣赫鹏率领下,向北进发。1903年12月12日,荣赫鹏率领一支装备精良的英军先头小分队从则里拉山口越境入藏,22日抵达帕里宗,荣赫鹏向帕里宗本交涉,表示希望双方不要采取敌对行动,但是麦克唐纳认为帕里宗是军事要隘,在他坚持下英军和平占领帕里宗。[9][10][11]1904年1月4日,三名藏方官员离开帕里宗。[9]
1904年1月4日,英军占领堆纳。西藏噶厦随即派藏军代本拉丁、朗色林二人率领1,000多名藏军,赶到堆纳至多庆一线展开布防,并且动员和调集了藏军其余各部及大量民兵赴前线。[5]
1904年3月,麦克唐纳与荣赫鹏率1000多人准备进攻嘎吾一带。锡金王国却嘉(国王)图多南嘉与藏军前线指挥官拉丁代本是亲戚,他建议拉丁与英国只能和平谈判,因为藏军若动武,是鸡蛋碰石头。[4]:671[12]中国说法是英军获悉在堆纳、多庆间的曲美辛古以北纵深区域有藏军和民兵防守,故英军未敢进攻,而是提出举行谈判。[5]
1904年3月31日,藏军指挥官拉丁代本、朗色林代本前往英军与荣赫鹏等人谈判失败之后,英军将山坡上防守石堆堡垒的藏军赶到平地,从三方面包围了藏军,在将藏军缴械时双方发生冲突。[13][14]仅仅数分钟内,英军即射杀藏军400余人,代本拉丁、朗色林等人也被杀,被杀者的鲜血染红了曲美辛古泉水。这被称为“曲美辛古大屠杀”。英军趁机攻占古鲁。西藏政府纪录是523名藏军在曲美辛古阵亡,300多人受伤。[4]:674也有说600-700名藏军在曲美辛古阵亡,168人受伤。[1]
对于冲突的过程有不同的说法。来自曲水的藏军定本Tseten Wangchuk说谈判时英军开枪,他当场装死,晚上逃回多庆错,遇到英军放回来的五十名战俘,英军治疗了受伤战俘,发给每个战俘五卢比与一包香烟。[4]:673–674清朝驻藏大臣有泰在给荣赫鹏的信中,表示拉丁代本不听他的话,在曲美辛古先动武,错在藏军,并感谢荣赫鹏宽宏大量的释放了“愚蠢无知”的藏军战俘。[15]中共官方的说法是英军秘密包围了藏军。荣赫鹏等人与拉丁、朗色林见面后称:“既然要议和,为表示诚意,我们先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你们下令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荣赫鹏命令英军士兵将步枪退出一发子弹,但实际上士兵们随即推动枪栓将另一发子弹放入枪膛。藏军当时并不了解步枪的构造,误以为英军枪膛内已没有子弹,便按协议将火绳枪的点火绳全部熄灭。英方随后命令英军开火,而待命的藏军却无法打响火绳枪。英军从而使用枪炮对实际上没有武器可用的藏军展开大屠杀。[16]历史学家Charles Allen认为没有证据支持西藏方面英军使诈的说法,藏军伤亡惨重是因为武器落后。[17]
英军攻占曲美辛古后,继续向北进攻。1904年4月11日,英军逼进江孜。英军抵达江孜不足1个月,藏军1万多人便聚集至江孜、日喀则及拉萨至江孜的大道上,准备展开江孜保卫战。[5]
1904年5月初,英军300多人袭击江孜通向浪卡子的必经之路卡若拉的藏军阵地,留下170馀名英军驻扎江孜。1904年5月3日,千余名藏军夜袭江洛林卡,英军哨兵在藏军攻击前鸣枪示警,惊醒英军发生激战,英军纪录是英军二死五伤,藏军遗尸140具。[18]中国大陆声称将驻扎在此的英军几乎全歼,荣赫鹏险些丧生。因英军攻下卡若拉后赶回,英军重新稳住阵脚。5月26日,英军增援部队自亚东赶到江孜,完全占领帕拉村。[5]
此时,西藏噶厦陆续调集藏军、僧兵、民兵共约16000人,增兵江孜方向。藏军总指挥噶伦宇妥·彭措班丹率一部兵力驻扎尼木之亚德;以藏军一部布防日喀则、仁布一线,以藏军一部布防浪卡子一带,作为第二道防线;以藏军代本敏林巴等人率民兵一部经浪卡子、热隆出康马,袭扰英军的后勤供应线。[19]
1904年6月,藏军代本敏林巴率工布等地的民兵,进占江孜、少岗间的乃宁寺,威胁英军后勤补给线。工布民兵在康马、少岗之间设伏,歼灭二、三十名英军。[19]1904年6月13日,麦克唐纳与荣赫鹏率援军增援江孜,在6月25日抵达康马宗的乃宁寺。乃宁寺处在江孜以南20公里处,为英军运输线的重要据点。为了截断英军补给,藏军在乃宁寺四周修筑了防御工事。英军分别从少岗和江洛两个地方出动,南、北夹击乃宁寺。[5]英军用炮火轰破乃宁寺围墙、冲入寺内之后,民兵与英军展开肉搏。此役英军2人阵亡,13人受伤。藏军伤亡约两百人。[20]中国大陆声称工布地区民兵首领阿达尼玛扎巴兄弟二人及康区民兵多朵布等人,用刀劈死英国军官则娜·色赫(旧译“杂尼萨海”),共歼敌120余名。阿达尼玛扎巴兄弟、多朵布及众多民兵阵亡。[19]英军攻占乃宁寺之后,洗劫了寺内文物,纵火焚毁该寺。随后,英军攻占江孜西北的紫金寺,切断江孜与日喀则之间的联系。[5]
英军攻占紫金寺之后,从东方、南方、西北方三面包围江孜。这时,十三世达赖派员至江孜同荣赫鹏会谈。荣赫鹏限藏军在7月5日撤出江孜,但遭到断然拒绝,英军遂在7月5日正午发动对江孜的总攻。[5]
1904年7月5日到7月6日,英军步兵在炮兵支援下7次进攻江孜宗山,但均被藏军击退。坚守江孜宗山的近5000名藏族军民用土火枪、大刀、弓箭、抛石器与使用枪炮的英军作战。经3天抵抗,守卫江孜的藏军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7月7日,英军占领江孜宗山,西藏军民只有少部分人突围,其他人冲入英军之中展开肉搏战,坚持抗击到最后的数百名藏军全部跳崖身亡。英军此役二十人阵亡,二十三人受伤。[21]英军攻占江孜宗山后,又攻占白居寺,随即占领整个江孜。1904年4月到7月,江孜保卫战持续约100天,是近代西藏抗击外国侵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斗。[5][22]
1904年7月14日,麦克唐纳率英军自江孜启程,开入拉萨。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5]十三世达赖出走,经青海前往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英军占领拉萨后,荣赫鹏以其在江孜所拟的条款为大纲,提出九条和约草案,递交给有泰。有泰则将其转交噶厦办理。1904年8月11日,噶厦转递答复,称应由西藏向英国支付战争赔款,且只同意增开仁青岗一处商埠。此时已值秋季,西藏严酷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已不允许给养断绝的英军长期停留,英印政府确定于9月中旬撤军。荣赫鹏通过有泰向噶厦施压,声称倘若英人再次采取武力行动,则所提条件当更加苛刻。9月1日,有泰召集噶厦官员与荣赫鹏会谈,荣赫鹏在会上宣读事先拟好的条约文本,限令西藏方面在一个星期内签署,并不得改动;如拖延一日,每日增加赔款5万卢比。在荣赫鹏和有泰双重压力下,噶厦同意签署条约,并提出将赔款期限由三年改为75年,每年支付10万卢比。
1904年9月7日,噶厦、三大寺代表在布达拉宫与荣赫鹏签署条约,史称《拉萨条约》。荣赫鹏代表英国签字,噶伦、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住持和民众大会首领代表西藏画押、钤印。甘丹赤巴罗桑嘉措在条约文本上钤盖了逹赖喇嘛之印。由于清廷多次电令不得批准该条约,驻藏大臣有泰没有签字。条约要点为[24]:
《拉萨条约》签订后,英军于1904年9月23日撤离拉萨。11月11日,印度总督批准《拉萨条约》,但对条约内容进行了修改:
清廷对此做出回应,提出由清廷一次性偿付战争赔款,以示清廷对西藏的主权;并派员与英国重新议约。
1905年1月,清廷任命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为全权代表,率参赞张荫棠、梁士诒及税司韩德森、翻译陈銮赴印度议约。2月,唐绍仪抵达加尔各答,与英属印度政府外事秘书费礼夏会谈。唐绍仪要求英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英国则声称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谈判陷入僵局,唐绍仪遂离开印度返北京。9月,张荫棠接替唐绍仪为全权代表,会谈仍无进展。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中英谈判在北京继续进行,英国全权代表为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E. M. Satow)。因担心俄国乘机向西藏渗透,英国做出妥协。4月27日(夏历四月四日),唐绍仪与萨道义签署《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又称《北京条约》)六款。条约要点为[26]:
英国解决了与西藏的贸易与边界问题,战前英属印度与西藏的贸易主要是经过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战后春丕河谷成为藏印贸易的主要路线。[27]英国在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亚控制的大博弈中,遏止了俄国向西藏扩张势力。[1][28]1907年签订的《英俄条约》规定保持西藏领土完整,英俄双方不能吞并西藏,英俄之间的大博弈告一段落。
对于英国势力在西藏的扩张,清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其弱化的统治,为西藏的现代化打下基础,但也影响了西藏噶厦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西藏噶厦开始试图与英国或俄国等势力结盟,以抵抗清帝国在此地的直接干预。[5]
英属印度政府委托荣赫鹏使团的藏学家劳伦斯·沃德尔用一万卢比来购买西藏文物,掠夺与购买所得的两千馀件文物称为“荣赫鹏远征收藏”,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争相收藏。[29][30]
英印政府对于参与荣赫鹏远征的人员授与西藏勋章:作战人员授与银质勋章,后勤人员授与铜质勋章,奖章背面的山上是布达拉宫,下书TIBET 1903-4。参加江孜宗山战役的另加战役勋扣。[31][32][3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