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彭饥奘”(缅甸语ဘုန်းကြီးကျောင်း,Okell拼音:hpoùñc̱ì caùñ;语委转写:bhun:kri:kyaung:),是缅甸语词汇,义为僧庠,“奘”本意是庠序,代指寺院,是僧人——尤其是沙弥——启蒙学习的场所[1]。在缅甸,这个词甚至还可以借指基督教的修道院。中国滇西地区称zhuǎng德宏傣语:ᥓᥩᥒᥰ,汉语拼音字母记音:zông²;傣龙语:ၵျွင်း,汉语拼音字母记音:jông⁴)或缅寺[2],是滇西地区对上座部佛教寺院的称呼。奘房这个称呼来自缅甸佛教,在缅甸,佛寺与学校都简称为“zhuǎng”(缅甸语ကျောင်း罗马化:kyaung:,Okell拼音:caùñ,汉语拼音字母记音:ja᷆ong),与汉语“xiáng”同源。为作区别佛寺全称“彭饥奘”,义为“僧校”。


上座部佛教

国家和地区
典籍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在中国滇西,缅寺多指临沧地区的佛寺,德宏保山更多称奘房而非缅寺,德宏奘房与临沧缅寺在建筑造型上有较大差异,西双版纳的则称作佛寺[3]。奘房多为两层木结构干栏式建筑[4]。奘房除了作为僧侣生活和信徒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外,也是当地民众聚会、儿童学习的场所[5]。中国境内的缅寺既是僧侣修行和居住的场所,也是儿童和沙弥学习文化的学校,甚至供民众聚会,这项传统便来自于缅甸[6]

Remove ads

缅甸

Thumb
缅甸传统木结构僧庠

僧庠是缅甸传统村落的公共生活中心,是年轻人接受教育及社群兴办活动的场所。每逢工程落成、集体布施及佛教节庆期间,村民都会聚集在此。僧庠并非由僧人所建,而是由俗家子弟捐赠。传统上,缅甸僧庠是木结构建筑,易于腐败,因此缅甸境内始建于19世纪以前的僧庠已是所剩无几[7]。根据2016年统计,缅甸境内共有62,649座男僧庠和4,106座女僧庠[8]

僧庠是缅甸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中心[1][9],大型的僧庠往往藏有大量经典[10]。缅甸的传统僧院教育可追溯到蒲甘王朝时期,随着11世纪起,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的传播,僧院在缅甸逐步普及[9]。1648年,东吁王朝他隆王创立僧侣考试英语monastic examinations制度[11],以各地大小僧庠为中心。缅甸百姓在这里学习缅甸文、巴利文、佛经和算术知识[1],这些知识还可在还俗后作为仕途的知识储备[10];此外,亦有教授世俗课程的僧庠,称为“普韦奘”(ပွဲကျောင်း),课程如天文、占星术、医术、按摩、占卜、骑术、剑术、箭术、工艺美术、拳击术、摔跤术、音乐、舞蹈等[12]贡榜王朝时期的波道帕耶等数个国王忌惮这些世俗僧庠滋生叛匪,因而打压限制其发展[12]。1901年英属印度普查发现,缅甸20岁以上男性佛教徒的识字率高达60.3%,即可归功于僧院教育的普及[13]。缅甸贡榜王朝覆灭,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僧院就步入式微,逐渐被西式的公立世俗学校取代[9]

缅甸僧庠往往有着华丽精巧的装饰,是缅甸建筑艺术的典例,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其形制。僧庠是少有的可以建造多层重檐塔“比亚达”的场所。王家僧庠则以石制围栏为特色[14]

在缅甸,寺院还可以根据巴利语源(vihara)称为ဝိဟာရ(wihara);在泰国则叫作วิหาร(Wihan)。另外,还有从“围墙”(梵语वाट罗马化:vāṭa)演变的傣仂文“ᩅᨯ᩠ᨰ”(waD+Dha)或“ᩅᨯ᩠ᨵ”(waD+dha)、新傣仂文“ᦞᧆ”、傣沅文“ᩅ᩠ᨯ᩶”(w+Da2)、泰语วัด(wát)、寮语ວັດ (wat)、傣耶文ဝတ်ႉ (wâ̰t)[15],中文称为“洼寺”。

Remove ads

布局

缅甸僧庠建筑群的典型布局如下[16]

  • 戒堂သိမ် Thein,源于巴利文sīmā),僧人受戒行业的场所
  • 讲经堂(ဓမ္မာရုံ Dhammayon),讲经和集体活动场所
  • 支提စေတီ Zedi,源于巴利文cetiya),佛塔,常覆金箔
  • 香室(ဂန္ဓကုဋိ Gandhakuti,源于巴利文gandhakuṭi),供奉僧院内重要佛像的阁楼
  • 供奉善尸婆利英语Sīvali善优波毱多二位阿罗汉的庙堂
  • 达贡丹英语Tagundaing[17],象征当地精灵臣服于佛法的纪念杆
  • 扎亚英语Zayat,露天亭,供休息
  • 僧舍,僧人生活起居处
  • 仓库(ကျက်သရေခန်း Kyetthayei khan
  • 炊事处

贡榜王朝时期的传统僧院则遵循如下的布局。这些建筑通常呈东西轴向排布[18]

  • 比亚达殿(ပြာသာဒ်ဆောင် Pyatthat hsaung),供奉佛像,供国王或西亚多膜拜。建有比亚达式重檐尖塔[19],有五层、七层或九层,东、南、北三面设阶梯[18]
  • 萨努殿(စနုဆောင် Sanu hsaung),位于比亚达殿和桑马基之间,是住持招待来访僧侣和沙弥的地方[18]
  • 桑马基(ဆောင်မကြီး Hsaungmagyi / ဆောင်မ hsaungma),主殿,用于授课、举行仪式,年轻僧侣在此起居[18]
  • 包加殿( ဘောဂဆောင် Bawga hsaung),用于储藏,多划为三个房间,中央的房间供沙弥居住,另外两个房间用于储藏粮食[18]
Remove ads

例子

滇西

德宏奘房

德宏地区许多村寨都建有奘房,规模小的寨子则出资与邻近大寨共用奘房。德宏最早的奘房是瑞丽市的芒佛寺,傣语称“雷奘相”,意为宝石山佛寺,约建于11世纪初,陇川县章凤镇的寺院“奘相过”也建于同一时期。1956年德宏州共有奘房632座,其中傣族奘房575座,阿昌族44座,德昂族13座;到1989年全州共有奘房551座。[20]

德宏的奘房从建筑形式上分为两种类型:无墙基的“干栏式”传统傣族风格建筑,俗称 “楼奘”,此类型数量较多,在农村尤为普遍;另一种是有墙基的受汉族风格影响的形式,俗称“地奘”,多分布在城镇。奘房整体布局上通常是单座式建筑,设少量亭阁和佛塔等附属建筑物。大殿布局多为坐西向东,呈纵式平面,进深常大于面阔。大殿内的装饰物、装饰画以黄、红为主色调,屋顶有草顶、铁皮顶、瓦顶三种类型。[20]

例子

金三角地区

Thumb
Srǐi-chum寺泰语วัดศรีชุม (จังหวัดลำปาง)名为“ᩅ᩠ᨯ᩶ᩈᩕᩦᨩᩩᨾ”(注意不是泰国南部同名寺院西昌寺),却是奘房风格。

景栋(掸邦东部)与泰北(兰纳),不少漥寺实则具有奘房风格。由于僧庠与漥寺在当地仅仅是僧院之意,并无语义上的区分,衹有外地人将这两个名称用于指代缅柬两种不同风格的寺庙。因此这两地很多奘房被称为漥寺,也有很多漥寺被称为僧庠。此外,两地还多见混合风格的寺庙,如Srǐi-rɔɔng-mʉʉang寺泰语วัดศฺรีรองเมือง

参见

资料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