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巴利语saranam gacchami),又作归依归命归信入信,佛教术语,是成为正式佛教徒之前的宣誓仪式。佛教信徒在完成皈依仪式后,就是正式佛教徒,依性别之男女可以称为“优婆塞”或“优婆夷”。在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的多数派别,都主张三皈依巴利语Tisarana),即皈依佛、法、僧等三宝,又称皈依三宝,誓愿终生信从三宝,直至未来解脱成佛藏传佛教将三皈依加上皈依上师,成为四皈依


上座部佛教

典籍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概论

巴利文中,三皈依(Tisarana)是由三(ti)与庇护所(sarana)所组成,意为“由佛、法、僧构成的一个三重庇护所”[1]

皈依(saranam gacchami)则是由动词gacchami(到达、前往)与名词saranam(庇护所)组成。在《阿毘达磨俱舍论》卷十四,解释皈依的意义时说:“如是,皈依以何为义?救济为义。由彼为依,能永解脱一切苦故。如世尊言,众人怖所逼,多皈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皈依非胜,此皈依非尊,不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诸有皈依佛,及皈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必因此皈依,能解脱众苦。”因此,皈依的涵义在于,只有了解四圣谛,遵从八圣道,才是达到涅槃,得到解脱的有效方法。

“皈依”本意为“皈依三宝”,因而也称“三皈依”。接受三皈依并受持五戒的男、女居士,称为终身优婆塞、终身优婆夷,也称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亲近三宝、承事三宝的男女居士。受持八关斋戒者,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塞、一日一夜优婆夷,又叫做近住男、近住女。受持三皈依与五戒者,可以在解脱的道路上前进,至少轮回不会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三恶道中去。

三皈依

《大庄严经论》中,认为只有三皈依,即为皈依佛、法、僧三宝,没有四皈依[2]

四皈依

藏传佛教之中,除三皈依外,又加上皈依金刚上师一项,称为四皈依。

其他宗教

今日的华语,时常把信奉一种宗教统称为皈依,比如“非回教徒一旦皈依回教,若要脱离并不容易”[3]、“伊凡卡皈依犹太教,两人修成正果”[4]君士坦丁大帝是否真正皈依基督教的猜测等等[5]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