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拼音史讲述各种官话方言被拼成拉丁字母的历史,当中又以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的拼音方案最为繁多。关于汉语整体的拼音史,见汉语拼音史。
古代记音法
古代最流行的记音法有两种:同音相注的直音法、以上字之声切下字之韵的反切法,然而都不能充分拼写出实际发音。此外,亦有等韵图的音表。
南京官话
明清西方传教士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开始系统地用拉丁字母给明清音系的早期官话汉字注音。
- 1605年,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具有开创性的系统化意义。
- 1626年,耶稣会士金尼阁出版的《西儒耳目资》是最早用音素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所用的拼音方案是利玛窦方案的修正。
- 1902年,顾赛芬神父制定法国远东学院拼音。
- 1902年,德国驻清朝海关官员的赫美玲制定南京话拉丁化方案。
- 191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注音符号,是第一套官方、法定的方案。符号由汉字边旁简化而成,亦即所谓“民族字母”,区别于“国际字母”的拉丁字母。方案是基于老国音。特点是采用符号表示声调,但用符号表示声调的方法由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继承。
- 1931年中共与苏共联手,推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注意这不是辅助标音性质的“符号”,而是全盘拉丁化的“文字”,属于汉字拉丁化运动。[2]早期中共基于方言平等的思维,[2]制定了15种汉语的拉丁化方案,其中有实际推行(出版课本和刊物)的有5种:基于老国音的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基于上海话的江南话拉丁化新文字、厦门话拉丁化新文字、广州话拉丁化新文字、潮汕话拉丁化新文字。[3]其馀10种方案并未被实际推行(未出版课本和刊物),其中属于官话的有: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桂柳官话、湖北话[哪个/哪些?]。[3]
Remove ads
北京官话
1926年,林语堂、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人制订国语罗马字,后来由中华民国大学院于1928年正式公布,是中华民国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特点是用字母的拼法来表示汉语的声调,直至今日,陕西的译名仍常被译为“Shaanxi”,其中重复元音a表示上声就是国语罗马字的原则。然而由于流传时间较短,整体影响有限。[4]
| |||||
| |||||
| |||||
| |||||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
Remove ads
西南、西北、江淮官话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