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业处(巴利语:kammaṭṭhāna;梵语:karmasthāna,《解脱道论》翻为行处[1]),佛教术语,本指工作处、职业[2];“业”(kamma)指:造作、行为、工作,“处”(ṭhāna)指:位置,环境,因素,站立在,停留,“业处”即造作、行为、工作之处所、因素;在南传佛教巴利注释书和清净道论中,特别用来指禅修时心所关注的处所[3]。巴利语系佛教论典《清净道论》于止业处举出四十种,称为四十业处[4]。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24年1月20日)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
《清净道论》将业处分为止业处(巴利语:samatha-kammaṭṭhāna)与观业处(巴利语:vipassanā-kammaṭṭhāna)两大类。[4]修止的方法是集中专注在同一对象上,让心趋向于安乐、一境 。修观的方法是观察、分析、抉择对象。
修智慧就是修毗婆舍那观。观的业处是如实存在的蕴、处、界等(真实作意),不同于修止的假想对象(胜解作意)。观是通过无常、苦、无我等行相来观照名色法、诸行法。可以说观的业处,即是──名法和色法。修习观之前,要先熟知慧地诸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四谛、十二缘起,以观察名色。
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是十随念之一,指通过细致地关注呼吸的一入一出,澄清芜杂的妄想,显现内在光明,培养定力的一种修行法门。安那般那念(入出息念)业处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也是根机普适的禅修入门法,以此为例解释何谓“禅修时心的著落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