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地梵语समाधिSamādhi),又译三昧三摩提,意译为等持[1]正定[2]正心行处[3]调直定[4][5],源自古印度,是一种经由冥想进入的意识状态,最早出自婆罗门教奥义书》中,为传统瑜伽修行方式之一,在《瑜伽经八支瑜伽中为第八支。在沙门传统中,如印度教耆那教佛教锡克教也广泛被采用。

作为心所,阿毘达磨论书中将它列为大地法之一,可通于。专注于恶的事物,称为邪定。专注于善的、正确的对象上,称为正定。佛教中,正定为八支圣道,亦是七觉支之一,又与持戒智慧合称为三无漏学

概论

三摩地(Samādhi)的字根可能来自于sam(意为结合一起),sama(意为平等、均衡),或是samma(意为正确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使心专注,进入心一境性[6],让心不散乱,远离掉举惛沈,进入平等、平衡的状态[7][8],或是让心保持在正确的状态[9][3],皆可称为三摩地[10][11]

三摩地的特征为专注,不散乱。三摩地的范围广泛,可用于一般世俗中的专注,也可用于更高层次在精神层面上的专注。高层次的三摩地,有静虑等至、等引等不同名称,修行三摩地至于禅那,称为奢摩他(samatha)。

禅修

字义

“禅”这个字源自梵文“禅那”(ध्यान)(巴利文jhāna),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12],英文译作meditate或meditation。在《中部36经》,佛陀便以“无息禅”(appāṇakaṁyeva jhānaṁ jhāyeyyanti)描述自己过往的苦行[13];证道后,他又常常鼓励弟子禅修:“Jhāyatha, bhikkhave!”[14][15]可见“禅那”在古印度和佛教的意义和词性广泛,并非专指四种禅定的阶段。

止观

禅修有两种元素:一是奢摩他, śamatha, 又译为定、禅定、心一境性),重视心的平静与相续不动,以成就三昧为目标;二是(毗婆舍那, vipassana),以观照所缘生起正见。止、观两者能相依互助[16][17] ,法句经云:“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至泥洹。”反映早期佛教认为禅定与智慧之间密不可分[18]

修习

十六胜行四念住,让我们系念呼吸,返回当下,关怀身体,觉知行住坐卧,修习爱语谛听,并照顾内心,滋养轻安、喜乐、信、慈悲、摄持、舍离。心在这种安止而觉知状态时,非常适合观照所缘 (例如身体、情绪、内心、事物本质等)[19],能除五盖,引发智慧,解开无明、执取等心结

其他禅观修习,包括数息观、身分观(又称不净观)、界分别观墓园观慈观无常观、因缘观等。而空、无相、无愿三三昧,更是佛教独有的禅定,能带来解脱。[20][21]

四禅八定

禅即静虑、止观,能生定慧,四禅那和四无色定,是其中的修习方式之一。[10]

四禅那

四禅那的实际操作,是从离(不善法)和定(安那般那念)生起喜乐,随着心变得专注和微细,寻伺(思惟)开始止息,心离喜妙乐,进入不苦不乐、正知正念、舍离、清净的状态。这时,心不容易受烦恼习气动摇,能正见如实。[22]

初禅 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
二禅 有觉有观息,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
三禅 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第三禅具足住。
四禅 离苦、息乐,忧、喜先已离,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

四无色定

四无色定非佛陀原创,他亦曾经修习四无色定,但认为无助导向解脱。[23][13]

禅那的角色

阿姜查认为,修行者应该直接觉察内心状态,而毋须以四禅作标签,否则容易带来执取,令修行本末倒置。[24]

德宝禅师指出,经藏所说的禅定,与觉音尊者的《清净道论》有明显分别,两者不应混为一谈。 [25]相比论书,经藏未有太强调定和慧的划分,修习四禅能止观双运,而非只有安止而无观的境界。清净道论又在定学上又加入十遍处(kasina),并提出近行定和安止定的层次。这种止观二分的观念,影响着慧观禅的发展(Vipassana movement)。

无著比丘于《正定之意义》[26]论文,透过对照南北传的早期经典,指出“四禅”可能是对“正定”较后期的定义。原因如下:

  1. 《长部22 大念住经》[27]加入了四谛八道,并以四禅定义三昧,而同经的较早版本《中部10念住经》并无提及四禅。
  2. 《中部141 谛分别经》以四禅定义三昧,但对应的《增一阿含27.1经》[28]、《中阿含31经》[29]、《T32四谛经》[30]所描述的正定,均未提及四禅。
  3. 四禅出现于《相应部45.8 分别经》,而相应的《杂阿含784经》[9]只描述定为:“住心不乱、坚居、摄持、寂止、三昧、一心。”安世高的《T112佛说八正道经》[31]亦未有提及四禅。

综上所述,原始僧团的禅修以十六胜行和四念住为核心,亦修习身分观、界分别观、墓园观、慈观、无常观、因缘观、三三昧等,从中培养定和慧。[19]四禅那和各禅支是对定境中不同心所的描述,可供参考,但不应执着于某境地或以此作为修行目标。惟随着教团发展,四禅又被理解成高不可攀的止境,并且与其他沙门教派修行的四无色定结合为八定。

注释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