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和神社(日语:伊和神社/いわじんじゃ Iwa-Jinja */?)是日本兵库县宍粟市一宫町须行名的神社,社格是名神大社、播磨国一宫、国币中社和别表神社,祭神是大己贵神[1][2],与海神社、粒坐天照神社并称为播磨三大社[3]。
氏子数目方面,根据《日本社寺大观》和《兵库县神社志》记载是400户[4][5],神社本厅出版的《神社名鉴》记载为450人[1],《式内社调查报告》则指是约500户,氏子地区是东市场、须行名、伊和和安黑[6][注 1]。文化财方面,神社的本殿和币殿在2012年2月28日登录为兵库县登录文化财[8],由神社管理的一山古坟则在1971年4月1日指定为兵库县指定文化财[9]。
位置与名称
神社位于揖保川水系引原川与御方川的交汇处附近,该处有为邻近中国山地的平原,神社便位处该平原的中心部分,东面是国道29号[10],建有道之驿播磨一宫[11]。行政区划方面,神社原属播磨国宍粟郡伊和乡,后为神户乡、须行名村、神户村和一宫町,大字是须行名[7],字是宫之元(宮ノ元)[12]。
神社在中院家本《延喜式神名帐》中称为“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社”,其中“伊和坐”的发音是Iwano(イワノ),九条家本指“持御魂”的发音为Mochimitama(モチミタマ),《式内社调查报告》主张“伊和”是地名,“大名持御魂”是祭神名称,大名的发音则是Ōna(オホナ)。大同元年(806年),根据收录于《新抄格敕符抄》内的牒记载,神社称为“伊和神”或“伊和大名持神”,这是神社名称在文献上首次有记载,《日本三代实录》贞观元年正月27日(859年3月5日[注 2])条和元庆5年6月29日(881年7月28日)条为“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神”,《延喜式》临时祭式则称为“伊和神社”。因此,《式内社调查报告》据此推测“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社”为神社的正式名称,“伊和神社”则是普遍的称呼[6]。
根据《百炼抄》平治元年8月2日(1159年9月15日)条、建长元年4月4日(1249年5月17日)条、建长元年6月22日(8月2日)条和建长元年7月5日(8月14日)条记载,神社称为“伊和社”或“播磨一宫(伊和社)”,这些称呼也见于其后的《一宫记》、《峯相记》、《一宫巡诣记》和《播磨鉴》,由此可以得知神社在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称为播磨国一宫伊和社。其中《峯相记》也称神社是“一宫伊和大明神”,其后“伊和大明神”作为神社名称开始普及,到了明治以后才以“伊和神社”作为正式名称[6]。
历史
根据由吉田兼连在宽文10年(1670年)撰写的社记记载,神社创建于成务天皇14年2月11日,《峯相记》则指男巳尊以白山妙理大权现的身份在师安元年托梦予当地豪族伊和恒乡[注 3],让其在此地供奉自己,恒乡惊醒后发现西面的平原一夜之间突然出现数千棵松树和杉树,天空有鹤在飞,原本附近的民居则被焚毁,取而代之的是两只朝北而睡的白鹤,因此社殿也朝北而建至,本殿后方则有鹤石。在这以前,根据《播磨国风土记》记载,信奉伊和大神的伊和君氏已定居于此地,伊和氏是后来神社社家大井祝的祖先[14][6][5]。
进入平安时代后,根据收录于《新抄格敕符抄》大同元年的牒记载,神社作为“播磨伊和神”有神封13户,作为“伊和大名持神”则有新封5户,多于明石垂水神的10户、荒田神的4户和酒见神的3户[注 4],为播磨国内规模最大的神社。其后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神社在贞观元年正月27日由从五位下勋八等升至从四位下[注 2],元庆5年6月29日再升至正四位下,在神阶方面也是播磨国之首[6][14][15]。天庆3年(940年),神社在平将门之乱爆发后获加增神封5户[5]。正历2年(991年)6月,根据收录于《播阳万宝智慧袋》的《府中社略记》记载,神社升至正一位[15]。
根据《左经记》宽仁元年10月2日(1017年10月24日)条记载,神社获后一条天皇奉上一代一次的币帛和神宝,其后根据《殿历》天仁2年10月29日(1109年11月23日)条,神社又获鸟羽天皇奉上币帛和神宝等,其后在仁安2年11月又获六条天皇的大神宝使到访[注 5][14]。此外,在永万元年(1165年),根据收录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文书》内的《神祇官诸社年贡注文》记载,神社负责高级纸张100帖[15]。
根据《百炼抄》平治元年8月2日条、建长元年4月4日条和建长元年6月22日条记载,神社多次毁于火灾,在建长元年4月4日时于轩廊进行占卜,建长元年6月6日时则移师至阵定进行,及后重建。根据收录于《伊和神社文书》内永享8年(1436年)3月的《万勘定目录》、宽文6年(1666年)的《御断申上候事》以及宝历9年(1759年)的《觉》记载,神社原有神宫寺,并且设有金堂、多宝塔、食堂和钟楼堂等建筑物。应永13年2月21日(1406年3月11日),根据收录于《伊和神社文书》内的《赤松义则禁制》记载,赤松义则禁止采伐神社的神木,其后根据《赤松氏奉行人某书状》记载,就算社僧在应永33年2月19日(1426年3月28日)提出采伐两棵神木用作修建大塔(五间四面的多宝塔)也不获批准。不过,赤松氏也将大塔的规模改为三间四面,并且派遣大工前往神社,根据应永34年8月15日(1427年9月6日)的《小河玄助书状》记载,此塔由京都画所的久阿负责上色[14][6]。此外在文永10年10月,神社指责野口保的杂掌和公文玷污揖保川[注 6],并且抬着神舆前往其保内,反而遭其驱赶,神舆也受损,而在文保2年(1318年)9月于染河内庄的神田10町(约0.1平方公里)的年贡遭到恶党扣留[注 7],反映当时神社的权威开始减弱[5][17][10]。
进入战国时代后,长水山城城主宇野氏曾经修建一殿(本殿)和总神殿(币殿)等建筑物。然而在天正8年(1580年),宇野氏被羽柴秀吉消灭后,神社的神领也被没收。关原之战后,池田辉政入主姬路城,神社获其赐予田地面积达1町(约0.01平方公里)的黑印地,其后池田恒元在宽文6年又再寄进旱田1町至神社,恒元在宽文年间(1661年至1673年)时也废除神佛习合,改为采用唯一神道。嘉永5年(1852年),根据神社的栋札记载,社殿毁于火灾,其后币殿等建筑物由播磨国居民集资在安政6年(1859年)重建,本殿则在文久2年(1862年)由安志藩藩主小笠原贞孚重建[14][18]。
社格
神社的社格是名神大社、播磨国一宫、国币中社和别表神社[1]。根据《延喜式神名帐》记载,神社名为“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神社”,为播磨国50座式内社之一,在宍粟郡7座式内社中排第一,也是播磨国内7座名神大社之一[16]。
一宫方面,根据收录于《伊和神社文书》内文治2年9月13日(1186年10月26日)的《播磨国留守所符写》记载,写有“一宫本社讲众等”,这是神社作为一宫在文献上首次有记载。不过,由于此为近世文献,因此相对地收录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旧伏见宫家本一宫社关系文书案》内历仁元年12月13日(1239年1月19日)的《官宣旨》更为确切,写有“当国一宫社长任神主职”,指藤原长光在康治元年(1142年)获任命为神社的神主。如果再收窄范围至神社名称的话,则是收录于《伊和神社文书》内文永10年(1273年)10月的《伊和社神官和讲众等愁诉状》,写有“播磨国一宫伊和社”[15][17]。此外,根据推测成书于贞和4年10月18日(1348年11月9日,正平3年)的《峯相记》、《百炼抄》建长元年4月4日条、收录于《伊和神社文书》内永正9年10月5日(1512年11月13日)的《赤松政则后室女房奉书》以及奥书为天正19年11月9日(1591年12月24日)的《播磨国内镇守大小明神社记》记载,神社也是播磨国一宫[10][14]。
在近代社格制度实施后,神社在1873年11月获列为县社[6],1885年4月22日升至国币小社,1912年6月8日再升至国币中社[10]。1948年9月30日,神社本厅制定“干部和职员去留相关规定”(役職員進退に関する規程,《规程第15号》),神社列于其中第五条提到的“记载于别表的神社”(別表に掲げる神社)之内,即别表神社[19]。
祭神
神社的祭神是大己贵神,配神是少彦名神和下照姬命[1]。《播磨国风土记》记载的伊和大神被认为相当于大己贵神,伊和大神以揖保川流域为中心,最大势力达至西播磨,曾经阻止天日桙命的入侵。尽管大己贵神也称为大汝命或苇原志许乎命,在《播磨国风土记》中,伊和大神却与大汝命仅在揖保郡和神前郡重叠,在餝磨郡和贺毛郡则没有重叠,伊和大神与苇原志许乎命则在揖保郡和宍禾郡重叠,唯一例外是美囊郡的“大物主苇原志许”。加上大汝命也被视为少日子根命,因此难以想像伊和大神与大汝命为同一位神明。假设大汝命相等于大己贵神的话,那么大己贵神与伊和大神之间的关系便需要再作检讨[6]。
另一方面,大己贵神也称为大名持神,这与神社名称“伊和坐大名持御魂神社”一脉相成,根据《古事记》本牟智和气王传承以及《出云国造神贺词》奏上时的供品中也有白鹄(白鸟),可见大名持神信仰与白鹤也有密切的关系,反映神社受到出云信仰的影响[14]。根据安永2年(1773年)的境内图记载,神社是切妻造妻入,,并且配有三组千木和鲣木,建筑风格便是源于出云大社(大社造)[10]。
此外,境内末社有五柱社(祭神天照大神、宇贺魂神、国底立神、须佐之男神和猿田彦神)、市杵岛姬神社(祭神市杵岛姬命)和播磨十六郡神社(祭神播磨国十六郡的式内社的神明)[6][5]。
神职
根据收录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旧伏见宫家本一宫社关系文书案》内历仁元年12月13日的《官宣旨》记载,九条家的家司藤原长光在康治元年就任为神社的神主。其后根据收录于《伏见宫家文书》内的《播磨国一宫神主职相传系图》记载,长光的子孙先后补任为神主,按先后是藤原光辅、藤原长伦、藤原光兼、藤原兼伦、藤原家伦和藤原兼俊。祝原本有大祝(北野祝)、与位祝、子胜祝、大井祝(大井氏)、保仓祝、柞村祝、剑祝、妃祝、御袖振祝、案主祝和头领祝。根据收录于《伊和神社文书》内天文16年3月17日(1547年4月7日)的《大井祝高重陈状案》记载,大祝、与位祝、子胜祝、案主祝和头领祝原本负责内阵,其余则是外阵,不过案主祝和头领祝在当时已经没落[15][14][6]。
大祝职原本由安保氏(或称英保氏)世袭,直至应永年间(1394年至1428年)为止。文明3年4月10日(1471年4月30日),根据《书写山圆殊院庆范名田等宛行状》以及某年7月2日的《守重让状》记载,改由安保氏的庶家大井氏负责。贞治元年8月10日(1362年9月9日[注 8],正平17年),根据《染河内和神户沙汰人等连判屋敷山畑相论济状》记载,大井氏原本担任社家政所职。由于社领神户庄(神户乡)的根本堰称为大井,因此大井氏可能是通过管理引水道来扩大势力[15][14][6]。除了,安保氏和大井氏外,安黑氏也是神社在中世之后的神职,《式内社调查报告》推测安黑氏与大井氏为同族,在1980年时担任宫司的便是安黑义郎[6]。
社领
天平宝字2年8月3日(758年9月9日),根据《伊和恒雄神领寄进状写》记载,神社获伊和恒雄寄进神领,永久3年2月5日(1115年3月2日)又获源朝俊寄进岩村一处原属真光寺的荒地[17]。康治元年,藤原长光就任神主时,获下赐神户乡和染河内乡为社领,神户庄和染河内庄分别成立。其后,社领遭到国衙强烈干预,经常有被没收的隐患,在九条兼实下台后,社领于建仁年间(1201年至1204年)变为国衙领,直至播磨国成为后堀河院的知行国,九条道家也在承久之乱后重新掌权,长伦才得已拿回社领,其中染河内乡在不久后便被寄进至后高仓院的法华堂。历仁元年12月13日,光兼获宣旨,准许其继承神户乡。仁治2年8月8日(1241年9月14日),根据收录于《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旧伏见宫家本一宫社关系文书案》内同日的《官宣旨》记载,神户乡虽然被寄进至九条家的氏寺东福寺,但是仍然准许光兼的子孙担任领家、预所和社务等职务,并且将神户乡划为一圆不输之地,敕院事等的大小国役国使也不得进内。建长2年(1250年)11月,根据收录于《九条家文书》的《九条道家初度惣处分状》记载,神户乡变成以九条家为本家,以东福寺为领家的神户庄[15][14]。
建武新政时,神户庄再次变成公领[15]。建武3年7月20日(1336年8月27日,延元元年}),根据《长俊书下》记载,神社仅领有染河内村的下地、年贡和百姓中的三分之一[21]。延元元年4月2日(1336年5月13日),根据《新田义贞寄进状》记载,神社获新田义贞寄进神户乡乡司职务。明德之乱后的明德4年7月20日(1393年8月27日),根据《赤松义则修理造营料所寄进状》记载,神社获赤松义则寄进美作国粟井庄新免村的地头和公文职务,同时寄进的大市乡讲田约11町2反(约111074.38平方米)则与圆教寺之间发生争议,最终在应永5年10月29日(1398年12月7日),根据《赤松氏奉行人连署奉书》记载,定为神社的领地。应永6年7月24日,根据《赤松氏奉行人遵行状》记载,神社在与野口保的叶室家的边界纠纷中胜出。应永19年5月16日(1412年6月25日),根据《依藤性好寄进状》记载,神社获寄进神户庄内宰相房迹的名田畠[15][14][17]。
应永19年6月29日(1412年8月6日),根据《神户庄内德乐名田畠注文》记载,大祝(北野祝)、子胜祝和与位祝连署向守护赤松氏注进德乐名的田地情况,同年10月14日(11月18日),根据《赤松氏奉行人连署奉书》记载,由大井氏出任德乐名的代官。应永22年12月26日(1416年1月26日),神社获沙弥性教寄进旱田。应永30年5月3日(1423年6月11日),根据《小河玄助、贞政连署遵行状案》记载,神社获赤松义则以神社的管弦讲经费的名义寄进贺屋庄的一半公文职务。永享4年(1432年),根据《九条满家公引付》记载,九条家补任清水备后入道为一宫神户庄代官,自此神社再次由九条家管治,直至南北朝时代才改由赤松氏管治。应仁2年3月3日(1468年3月26日),根据《赤松政则寄进状》记载,神社获赤松政则以祈祷费的名义寄进伊和东的上月大藏丞迹,不过在文明3年6月17日(1471年7月5日),根据《赤松氏奉行人连署遵行状》记载,赤松氏收回上月大藏丞迹,并且交还予上月又三郎,相对地神社则改从伊和东征收二千疋作为交换。同年11月15日(12月26日),神社获安丸光纲寄进田地。文明13年4月10日,根据《赤松氏奉行人连署遵行状》记载,神社虽然曾经失去社领,但是在这一天获归还[15][14][17]。
境内
根据《兵库县神社志》记载,神社境内面积达14874坪(约49170.25平方米),实测为16570坪(约54776.86平方米)[5],《神社名鉴》指是约16000坪(约52892.56平方米)[5],《式内社调查报告》指是16155坪2合1勺(约53405.65平方米),神社官方称是57,000平方米[22]。本殿占地2坪6合4勺(约8.73平方米),为桧皮葺入母屋造建筑,正面和侧面各一间,设有缒破风向拜。币殿最早创建于永享4年(1432年)[18],占地22坪9勺(约73.02平方米),原为桧皮葺入母屋造建筑,后来屋顶改铺铜板,正面三间,侧面五间,同样设有缒破风向拜,有围栏和组物,原本称为总神殿,供奉有播磨国内的式内社。拜殿占地22坪7合7勺(约75.27平方米),原为桧皮葺入母屋造建筑,后来屋顶改铺铜板,正面五间,侧面三间,设有千鸟破风和唐破风向拜。此外,神馔所占地12坪(约39.67平方米),社务所是15坪(约49.59平方米),另有建于万延元年的随神门[5][23][10]。
此外,根据《播州宍粟郡中手镜》记载,神社的社丛东西长128间(约232.73米),南北则是86间(约156.36米)[6]。根据境内说明板记载,社丛总面积达16098坪(约53216.53平方米),单单是树干直径超过60厘米的树木便达1,650棵,涵盖563棵日本柳杉、415棵青刚栎、362棵红淡比、200棵日本扁柏、日本冷杉、日本铁杉、日本栗、山茶花和樱花,其中有84棵的树干直径达3米以上[10]。1988年4月19日,由日本柳杉和小叶青冈组成,占地5.2公顷的社丛获指定为环境绿地保全地域[24],也是兵库森林百选之一[25]。
祭事
1月 | 新年祭(1月1日) | 5月 | — | 9月 | 开愿祭(9月15日) |
2月 | 节分祭(节分) 祈年祭(2月17日) |
6月 | 夏越大祓(6月30日) | 10月 | 例祭(秋季大祭、神幸祭,10月15日至10月16日) |
3月 | — | 7月 | 夏祭(7月15日) | 11月 | 新尝祭(11月23日) |
4月 | 春祭(与4月10日最接近的星期日) | 8月 | 风镇祭(8月26日) | 12月 | 冬祭(12月15日) 年越之祓、除夜祭(12月31日) |
外部视频链接 | |
---|---|
风镇祭和秋季大祭 | |
伊和神社風鎮祭・秋季大祭編 |
风镇祭又称油万灯祭,最初在阴历8月1日举行,从江户时代前期开始改为二百十日前七天举行,为祈求避开台风、五谷丰收和阖家平安的神事。当天先在社殿前空地放置数列土器,末社则为一列,总数达1,000个左右,内有灯油。日落后,先由负责的总代点火,随后同时点燃其余土器内的灯油,氏子则自备蜡烛,并且放在灯台,又会将菜籽油倒进土器内。境内顿时灯火通明,持续到深夜结束[22][10]。
-
白衫是安黑地区
红衫是须行名地区 -
例祭在10月15日举行,于上午10时在氏子干事和嘉宾列席下举行。翌日为神幸祭,各屋台先在氏子内巡游,在上午11时由负责的地区带领下,各山车陆续进入神社,总共五台[注 10],并且接受祓。随后,一行人在本殿祭时于社殿前的空地进行练。本殿祭结束后,一行人在下午1点半向神社西面约一公里的御旅所进发,一行人由露拂、猿田彦、钿女、先导神职、社名旗、日月旗、金鞘枪、鸟毛、太刀以及手持神馔者组成,总数约一百人,其余参拜者和屋台也会一同前往。其后返回境内并且再次进行练,在快将接近黄昏时以撒饼作结[22][10]。
此外,神社每隔20年会举行式年大祭,称为一山祭,一山是指神社东面的宫山,期间会在宫山神祠附近竖立绘有神纹的白旗,并且在山麓以及神社举行祭典。关于一山祭的起源,根据《类聚国史》记载,在齐明天皇4年(658年)秋天,百济的葛海于伊和山狩猎时由于地动山摇而毫无收获,在返途时遇到一名少年,被其告知神明不希望有人在神山狩猎,葛海闻悉后便随即举行祭事而来。另外,在每隔60年的甲子年时则会举行三山祭,三山分别是指北面的花咲山(鼻先山)、东面的白仓山以及西面的高畑山,并称为伊和三山。三山祭期间会在三山山顶上的磐座举行神事,并且竖立绘有神纹的木棉白旗,本殿也会开放让人参拜,称为御开账或御户开[22][10]。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