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国

地区年度事件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900年代中国 /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196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34年中国 / 1935年中国 / 1936年中国 / 1937年中国 / 1938年中国 / 1939年中国 / 1940年中国 / 1941年中国 / 1942年中国
纪年 戊寅虎年)、中华民国27年

大事记

1月

  • 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六十二次会议议决,兼行政院长蒋介石辞职照准,选任孔祥熙为行政院长,所遗行政院副院长一职,选任张群继任;国民政府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一、改实业部为经济部,建设委员会及全国经济委员会之水利部分,与军事委员会之第三部、第四部均并入该部;前军事委员会之农产调整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改隶经济部;二、铁道部并入交通部,全国经济委员会之公路部分亦并入交通部;三、卫生部改隶内政部,全国经济委员会之卫生部分,并入卫生署;四、海军部暂行裁撤,其所辖事务,并入海军总司令部办理;国民政府令:免教育部长王世杰、交通部长俞飞鹏、铁道部长张嘉璈本职,特任陈立夫为教育部长、张嘉璈为交通部长、翁文灏为经济部长[1]:5725
  • 1月7日——邓小平在洪洞参加北方局和集总(八路军番号为第十八集团军,故八路军总部简称“集总”)召开的中央军委华北军分会会议[2]:24
  • 1月10日——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特任何应钦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白崇禧任副参谋总长,徐永昌任军令部长,何应钦兼任军政部长,白崇禧兼任军训部长,陈诚任政治部长;日军攻陷青岛[1]:5733
  • 1月11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方针〉,决定:“如中国现中央政府不来求和,则今后帝国不以此政府为解决事变的对手,将扶助建立新的中国政权,与此政权签订调整两国邦交关系的协定,协助新生的中国的建设。对于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或使它归并于新的中央政权。”[3]:385-386
  • 1月12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六十四次会议决议:国民政府委员班禅逝世,遗缺选任陈济棠充任[1]:5735
  • 1月14日——经国民政府法院将韩复榘判处死刑,之后枪决[4]
  • 1月16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声明,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交涉对象[5]:113。近卫文麿发表由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之〈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公然宣布“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3]:386,而与各省政府主席签订和约[6]:676
  • 1月17日——国民政府改组最高统帅部,军事委员会直隶国民政府,蒋介石负统率全国海陆空军,并指挥全体军民对敌战之责,以何应钦为总参谋长[5]:113
  • 1月18日——国民政府重申抗日自卫立场,保障领土与主权之完整[5]:113。国民政府发表〈维护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的声明〉,严正表示“必竭全力以维持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决非中国所能忍受”[7]
  • 1月23日——国民政府以韩复榘违反战时军律,明令褫夺陆军二级上将原官及一切荣誉勋典,令免山东省政府主席本兼各职,任命沈鸿烈为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交军事委员会提付军法审判,蒋介石派何应钦为审判长,鹿锺麟何成濬为审判官,徐业道、贾焕臣为军法官[1]:5745
  • 1月24日——韩复榘被判处死刑,晚7时在武昌执行枪决[1]:5745-5746
  • 1月26日——国民政府任命李宗仁安徽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原任蒋作宾应免本兼各职[1]:5747
  • 1月27日——国民政府特派沙克都尔札布为蒙旗宣慰使,并在榆林组设蒙旗宣慰使公署[1]:5748
  • 1月29日——行政院决议:新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未到任前,省政暂由省府秘书长邓汉祥代理,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由绥靖公署总参议锺体干代理[1]:5749

2月

  • 2月2日——国民政府明令改组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商震、委员兼民政厅长李培基、委员兼建设厅长张静愚均免本兼各职,任命程潜兼河南省政府主席,龚浩兼建设厅长,方策兼民政厅长;蒋介石令税警总团改编为陆军第四十师,以黄杰为师长[1]:5752
  • 2月3日——徐州会战揭幕[1]:5752
  • 2月4日——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行政委员会”下设行政、治安、教育、司法、赈济五部,各部总长分别为王克敏齐燮元汤尔和、朱琛、王揖唐[1]:5753
  • 2月6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任部长,黄琪翔周恩来任副部长,张厉生任秘书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1]:5754。邓小平在辽县主持召开129师团以上干部会议[2]:24
  • 2月9日——国民政府特派鹿锺麟为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原任唐生智免职;特任陆军中将张钫为军事参议院副院长[1]:5756
  • 2月2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宋哲元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5765
  • 2月21日——蒋介石以各路日军攻势已馁,令各军全线反攻[1]:5765
  • 2月24日——国民政府任命程潜兼河南全省保安司令,原兼河南全省保安司令商震应免兼职;同日又令豫皖绥靖公署裁撤;国民政府令林伟俦给予青天白日勋章[1]:5767
  • 2月25日——邓小平和徐向前副师长到拐儿村参加集总召开会议[2]:25

3月

  • 3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十一次会议议决陈立夫辞国民政府委员职照准,选任马麟为国民政府委员[1]:5771
  • 3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政府主席,原任马麟免职[1]:5772
  • 3月6日——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命马良为“山东省政府省长”[1]:5773
  • 3月7日——日军攻陷山东威海卫第20师团一部攻陷山西西南永济,直抵黄河北岸[1]:5773
  • 3月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峙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1]:5773
  • 3月17日——日军攻陷滕县王铭章殉职[1]:5779
  • 3月22日——蒋介石抵郑州视察军事[1]:5782
  • 3月24日——蒋介石到徐州视察军事,决定抽调武汉附近兵团北上增援徐州,以黄杰、桂永清俞济时宋希濂李汉魂各军于河南东部归德、兰封一带,并令随行之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次长林蔚组织临时参谋,留驻徐州,协助李宗仁策划作战[1]:5784
  • 3月27日——蒋介石再莅台儿庄视察,李宗仁、钱大钧陪同前往,又派陈调元赴徐州前线劳军,记庞炳勋、张自忠各大功一次;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操纵和监视下在南京成立,举行典礼后仍返上海办公,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许修直任司法院长,内政部长陈群,财政部长陈锦涛,外交部长陈箓(后被刺,由梁鸿志兼任),绥靖部长任援道,教育部长陈则民,实业部长王子惠,交通部长梁志鸿兼任,司法部长胡礽泰[1]:5787-5788
  • 3月28日——蒋介石视察台儿庄前线后返抵汉口,下令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各省同时实行反攻,并颁令嘉勉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军事委员会任命万福麟为第二十六军团军团长[1]:5788-5789
  • 3月29日——中国国民党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于武昌,至4月1日闭幕[5]:116-117
  • 3月30日——国民政府明令撤销张自忠撤职查办处分:“张自忠前经明令撤职查办,兹据军事委员会呈称,此次临沂之役,该员奋勇歼敌,树立柯勋,拟请撤销前令,以资鼓励等情。张自忠撤职查办处分应准撤销。”[1]:5792

4月

  • 4月1日——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举行第四次会议,蒋介石、冯玉祥、孔祥熙主席,决议:一、制定《抗战建国纲领》,二、选举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三、成立国民参政会,四、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蒋介石电李宗仁等:“对于台儿庄之离务须歼灭。倘兵力不足可用援军,并须注意步炮协同。”[1]:5795-5796
  • 4月2日——蒋介石致电第二十军团军团长汤恩伯:“……晋南、豫北之敌,不惜放弃既得地区,抽出兵力,以图策应,均足证明敌人对对于鲁南会战之重视,及其危殆之程度。仰我英勇战士,其各认清本会战之重要性,并我军将获全胜之现状,严令所属作最大之努力,为战略上适切之协同,促成绝对的胜利,以全全局。”[1]:5797
  • 4月7日——台儿庄大捷,凌晨国军冲出台儿庄向北追击,刘家庄、三里庄日军大部歼,余敌向峄县、枣庄退走:国军伤亡3万余人,毙伤日军万余人,缴获步枪万余支,轻重机枪931挺,炮77门,战车40辆,大炮50门[1]:5804
  • 4月18日——日军进攻徐州[1]:5811
  • 4月19日——日军攻陷临沂[1]:5811
  • 4月21日——蒋介石到徐州指示作战方略,次日视察台儿庄战场[1]:5812
  • 4月22日——蒋介石通令前方将士,务当再创鲁南来犯之敌[1]:5813
  • 4月23日——日本华北方面军下达徐州会战[1]:5814
  • 4月26日——邓小平与刘伯承等送徐向前去河北南部开辟冀南军区,发展平原游击战争[2]:26

5月

6月

  • 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豫东守军向豫西山地作战略转移,同时秘密决定决黄河堤以阻日军西进,并指定由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负责督工实施[1]:5839
  • 6月4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刘汝明为第二十八军团军团长[1]:5842
  • 6月5日——日军攻陷开封[5]:114。蒋介石电令李汉魂为第二十九军团军团长,6月15日该部由河南调守江西[1]:5843
  • 6月6日——凌晨,日军第14师团以重炮轰毁开封北城,旋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入城内,遂攻陷开封,国军宋肯堂师退向中牟,日军随即向中牟急进;蒋介石“麻(6日)电”颁布武汉卫戍区战斗序列,任命薛岳为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自6月10日起,解除第一战区前敌总司令职,今后战局转趋长江两岸,兰封会战结束[1]:5844
  • 6月7日——黄河花园口决堤开工,蒋在珍移驻花园口,监督决堤工程;军事委员会任命孙桐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曹福林为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于学忠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1]:5845
  • 6月8日——军事委员会任汤恩伯为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1]:5846
  • 6月9日——蒋在珍部在花园口决堤成功,是日放水,140万灾民无家可归,日军约4个师团陷于泛区,损失达两个师团以上[1]:5846
  • 6月12日——日军攻陷安庆,武汉会战开始[1]:5848
  • 6月14日——蒋介石命令编组第九战区,派陈诚为司令长官,仍兼武汉卫戍司令部;国民政府任命何成濬为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原任鹿锺麟免职;军事委员会任卢汉为第三十军团军团长,万耀煌为第十五军团副军团长[1]:5848-5849
  • 6月15日——国民政府任陈诚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原任何成濬职;任命蒋鼎文陕西省政府主席,原任孙蔚如免职;任命王郁骏代理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原任孔祥榕免职[1]:5849
  • 6月16日——蒋介石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名义,发表《为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告全国青年书》;中国国民党中央公布《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凡15章71条[1]:5850
  • 6月17日——日军攻陷潜山;军事委会任命关麟征为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1]:5850-5851
  • 6月2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第二十三集团总司令唐式遵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1]:5852
  • 6月21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国民党中央常会选任汪精卫国民参政会议长,张伯苓为副议长,定于7月1日召开国民参政会;军事委员会任命孙蔚如为第三十一军团军团长,李默庵为第三十三军团军团长;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各机关自上海迁南京办公[1]:5852-5853
  • 6月22日——国民政府特派王世杰、彭学沛为国民政参会正、副秘书长[1]:5853
  • 6月24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裁撤;军事委员会任命上官云相为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1]:5854
  • 6月26日——日军攻陷马当要塞[1]:5855
  • 6月2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彭进之为第十七军团副军团长[1]:5856
  • 6月29日——日军攻陷彭泽;军事委员会任命王东原为第三十四军团军团长[1]:5857

7月

  • 7月4日——日军攻陷湖口;国民政府明令规定每年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1]:5862
  • 7月5日——蒋介石电程潜、阎锡山、顾祝同、李宗仁,指示第一、二、三、五战区开展游击战,谓:“……现值青纱帐起,正游击最好时期,各该战区指定担任游击部队应积极行动,努力袭击敌人,尽量破坏交通、通信,以分散进攻武汉兵力。若认为游击实力不足时,须酌量增派,务使彻底遮断敌交通线为要。盼速拟定部署,确切实施具报。”[1]:5863-5864
  • 7月8日——芦沟桥事变之团长吉星文,升任陆军第三十七师师长[1]:5869
  • 7月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成立[1]:5869
  • 7月1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许绍宗第二宄集团军副总司令[1]:5873
  • 7月16日——邓小平与徐向前、宋任穷等会见美国驻华大使馆海军武官伊·福·卡尔逊,向他介绍冀南抗日情况[2]:26
  • 7月1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白崇禧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职,是日白于商城城北之岳家祠堂就职[1]:5875
  • 7月23日——日军攻陷九江[5]:114
  • 7月25日——蒋介石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1]:5879
  • 7月26日——日军攻陷九江、小池口、太湖;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任命江洪杰为交通部长,原任梁志鸿免兼职;“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交通部次长胡祁太为地方行政部长[1]:5880-5881
  • 7月27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石友三为第十军团军团长[1]:5881
  • 7月28日——邓小平亲自领导冀南抗日武装整编[2]:26

8月

  • 8月3日——南浔会战开始[1]:5886
  • 8月4日——日军攻陷黄梅;国民政府驻汉口各行政机关全部迁移重庆[1]:5887
  • 8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吴奇伟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李延年为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樊崧甫为第十二军团军团长,俞济时为第三十六军团军团长,王敬久为第三十七军团军团长[1]:5889
  • 8月14日——邓小平指导冀鲁豫边区省委召开各地县代表会议,将冀南军政委员会改选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杨秀峰任主任,宋任穷任副主任;8月25日,离开冀南[2]:27
  • 8月29日——日军攻陷六安、霍山[1]:5901-5902
  • 8月30日——军事委员会任命王家烈为第二十军团副军团长[1]:5902

9月

  • 9月4日——国民政府通令将行政年度改用“历年制”,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年度,以与会计计年度相一致[1]:5905
  • 9月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高荫槐为第三十军团副军团长[1]:5906
  • 9月6日——日军攻陷广济固始[1]:5906
  • 9月11日——日军攻陷富金山[1]:5909
  • 9月12日——日军攻陷西孤岭[1]:5909
  • 9月1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蒋百里为陆军大学代理校长[1]:5911
  • 9月20日——蒋介石令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改由军事委员会直辖,以罗卓英为总司令,陈诚专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全力指挥江南战事[1]:5914
  • 9月23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叶肇为第三十八军团军团长[1]:5916
  • 9月29日——军事委员会任命邓龙光为第二十九军团副军团长[1]:5919

10月

11月

  • 蒋介石再次重申要“以四川作为最后的根据,北固陕西,南控滇、黔、桂诸省。稳扎稳打。同时促进国际变化,以求盟友。如此日本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1]:5959
  • 11月11日——日军攻陷岳阳,入湖南北部[5]:114
  • 11月13日——长沙大火[1]:5950
  • 11月16日——蒋介石自南岳岩到长沙,11月18日下令逮捕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崑、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交军法会审[1]:5951
  • 11月20日——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崑、省会警察局长文重孚,分别以渎职殃民及放弃职守罪判处死刑,是日于长沙执行枪决[1]:5953
  • 11月25日——军令部在湖南南岩召开军事会议[1]:5956
  • 11月30日——蒋介石下令中等以上学校组织学生军,蒋自兼总司令,教育部长及军委会军训部长为副总司令,各省主席各区司令,各校校长为分队长[1]:5959

12月

  • 12月1日——蒋介石由衡阳抵达桂林[1]:5960
  • 12月3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成立,白崇禧兼主任[1]:5961
  • 12月14日——武汉卫戍总司令罗卓英抵南昌,与薛岳换防[1]:5966
  • 12月16日——蒋介石应汪精卫之请,扶病同汪单独晤面,谈约半小时;汪以彼此政见不合,提出“联袂辞职,以谢天下”逼蒋,遭拒,谈话不欢而散[1]:5967
  • 12月17日——国民政府派许世英为中央救灾备金保管委员会委员长[1]:5968
  • 12月18日——汪精卫偕其妻陈璧君自重庆出至昆明[1]:5968
  • 12月19日——汪精卫出至河内,周佛海陶希圣、陈璧君同往,旋国民政府派正在河内之外交部长王宠惠见汪精卫,又派陈布雷前往河内劝汪改弦易辙,被汪精卫拒绝[1]:5968-5969龙云电呈蒋介石:“重庆,委员长蒋钧鉴:僭密。汪副总裁于昨日到滇,本日身感不适,午后二时半已离滇飞航河内。昨夜及临行时两次电详呈。职龙云。效秘印”[8]:266-267
  • 12月20日——中国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陈公博自成都飞昆明,即转飞河内,追随汪精卫[1]:5970
  • 12月23日——国民政府令免广东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吴铁城本兼各职,任命李汉魂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并兼民政厅长[1]:5970
  • 12月24日——蒋介石自西安飞返重庆,请顾问端纳通知英国、美国大使馆,汪精卫绝对无权和任何人谈判和平,并谓:“中国不但没有想到与日本谈和,并且现在正准备作大规模之抵抗。”[1]:5971
  • 12月25日——军事委员会任命张发奎第四战区代理司令长官;中国文化服务社成立,由中国国民党中宣部发起创办,王世杰任董事长,刘百闵任社长,程希孟任总编辑,总社设重庆,各地分支社共616个;汪精卫自河内致电驻英大使郭泰祺,宣称:“日方所提尚非亡国条件,应据以交涉,谋和平而杜共祸,拟向中央以去就力争,故暂离渝。”[1]:5971-5972
  • 12月26日——蒋介石在重庆国民政府纪念周发表长篇演说,对汪精卫离开重庆有所解释,略谓:汪精卫“此次离渝而赴河内实为转地疗养,纯系个人行动,毫无政治意味,此行不仅与军事委员会无关,即于中央与国民政府亦皆毫无关系”[1]:5972
  • 12月29日——汪精卫在河内致“中央党部蒋总裁暨中央执监委员诸同志”的叛国“艳(29日)电”,称日本首相近卫12月22日对华第三次声明,“惟欲按照中日平等之原则,以谋经济提携之实现,则对此主张应在原则上予以赞同,并应本此原则,以商订各种具体方案”,要求国民政和蒋介石“应以此为根据,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按“艳电”由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三人通过森柏生发表于12月31日之香港《南华早报[1]:5973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