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季汉)丞相[2]:2902,亦是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及散文家,曾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他常被后世认为是智慧和忠义的典范。先为刘备麾下核心幕僚,后主刘禅初年蜀汉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诸葛亮 | |||||||||||||||||||||||||
---|---|---|---|---|---|---|---|---|---|---|---|---|---|---|---|---|---|---|---|---|---|---|---|---|---|
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 |||||||||||||||||||||||||
前任:无(首任) 继任:无(废除) | |||||||||||||||||||||||||
丞相录尚书事加开府治事领司隶校尉兼益州牧 | |||||||||||||||||||||||||
国家 | 东汉 → 蜀汉 | ||||||||||||||||||||||||
时代 |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 ||||||||||||||||||||||||
主君 | 刘备 → 刘禅 | ||||||||||||||||||||||||
姓 | 诸葛 | ||||||||||||||||||||||||
名 | 亮 | ||||||||||||||||||||||||
字 | 孔明 | ||||||||||||||||||||||||
号 | 卧龙 | ||||||||||||||||||||||||
封爵 | 武乡侯(蜀汉封) 武兴王(东晋追封) 安国王(前蜀追封) | ||||||||||||||||||||||||
封地 | 武乡 | ||||||||||||||||||||||||
出身地 | 徐州琅琊郡 | ||||||||||||||||||||||||
世系 | 琅琊诸葛氏 | ||||||||||||||||||||||||
出生 | 汉灵帝光和四年 (181年) 东汉琅琊郡阳都县 (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 ||||||||||||||||||||||||
逝世 | 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农历八月 (234年) 五丈原 (今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镇) | ||||||||||||||||||||||||
谥号 | 忠武 | ||||||||||||||||||||||||
墓葬 | 汉中定军山 | ||||||||||||||||||||||||
祠庙 | 武侯祠 | ||||||||||||||||||||||||
| |||||||||||||||||||||||||
经历 | |||||||||||||||||||||||||
著作 | |||||||||||||||||||||||||
《草庐对》、《为后帝伐魏诏》、《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出师表》、《自表后主》、《正议》、《绝盟好议》、《为法正答或问书》、《答关羽书》、《诫子书》、《诫外甥书》等 | |||||||||||||||||||||||||
诸葛亮年轻时自比管仲、乐毅,人称“卧龙”[2]:2902。诸葛亮与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交好,与“凤雏”庞统师出同门齐名。刘备三顾茅庐始见之,为刘备画据荆益、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之策,辅佐刘备取荆州,定益州,遂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2]:2902。曹丕代汉,刘备称帝于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2]:2902。刘备死,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以丞相封武乡侯,兼领益州牧[2]:2902。
诸葛亮整官制,修法度,志复中原[2]:2902。诸葛亮改善经济,休养生息,打压益州豪族,平定南中叛乱,控制南中。屡次北伐,与魏相攻战[2]:2902。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卒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谥为忠武[2]:2902。《三国志·蜀志》有传[2]:2902。后世景仰诸葛亮才能品格,常尊其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2]:290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所刻画者,流传众口,最为著称[2]:2902。毛宗岗评《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称为“三绝”中的“智绝”。[3]
生平
葛氏原住在琅琊诸县,后迁到琅琊阳都,阳都先有葛氏,时人称诸县葛氏为诸葛,因之以诸葛为姓[4]:1232。
黎东方在《细说三国》称,诸葛亮远祖是商代葛国国君,封邑在今河南省东部[5]:2。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父亲诸葛珪,字君贡,汉末为泰山郡丞[6]:911。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生于琅琊阳都[5]:3。不久母亲章氏去世,父亲续娶[5]:3。中平五年(188年),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去世[5]:3-4。一家生活由叔父诸葛玄来照料[7]:911。
袁术与诸葛玄是世交,他请诸葛玄担任豫章郡太守[5]:4。兴平元年(194年),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以及他们两个姐姐随同上任[5]:4。诸葛瑾留家照顾继母[5]:4。之后诸葛谨带着继母到江东避难,后来出仕于孙权帐下[5]:4。
之后汉朝更选朱皓代诸葛玄职位[5]:4。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附之[5]:4。诸葛玄许配诸葛亮大姐予中庐蒯祺,许配诸葛亮二姐予庞德公儿子庞山民[5]:5-6。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死,当时诸葛亮虚岁十七岁[5]:6。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约184公分,汉时一尺约为23.1公分),每自己比作于管仲、乐毅,当时人都不同意;惟有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与诸葛亮交好,说是确实这样[8]:911。
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等结交[6]:911。三国志注《襄阳记》记载曰:黄承彦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闻你正要挑选妻子;我有一丑女儿,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堪相配于你。)”;诸葛亮答应,即迎;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不要像诸葛亮那样选老婆,娶了黄承彦的丑女儿。)”[6]:929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既破袁绍,自南进击刘备;刘备派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刘表自郊外迎接,以上宾之礼相待,增益其兵马,使之屯兵新野[6]:876。刘备向司马徽请教世事。司马徽说:“我这儒生是浅俗士人,怎么会懂时势事务?知道时势事务的人都是英俊豪杰。在这地方,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人。”[9]:913徐庶见刘备,刘备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刘将军希望见到吗?”;刘备答:“你与他一起过来吧。”;徐庶说:“诸葛亮这个人你需要亲自去见他,不能由其他人去做,还委屈将军您坐车去拜访他。”[10]:912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刘备亲自拜访诸葛亮,三次才见到(史称“三顾茅庐”);刘备屏退别人说:“现在汉室衰败,奸臣掌权,使当今圣上蒙受苦难。我不自量德行与能力,却想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欲以天下伸张大义,只是我的智术浅薄,到今天还一无所成。然而我的志向还没消退,先生可以出谋画策吗?”[11]:912
诸葛亮遂向刘备陈述三分天下之计,分析:此时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以历三世,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又详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乃用武之国、战略要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此恐怕是上天赐予刘备;益州是汉高祖成就帝业之地,其主刘璋暗弱;更建议刘备等待时局有变,由荆州、益州进攻中原[12]:912-913,此谈话即后世称为《草庐对》之文章。后来刘备与诸葛亮越来越亲近,引起结拜兄弟关羽、张飞等人心有不满,刘备对此解释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水,希望众人别在这件事上做无谓的议论。”;关羽、张飞于是就此做罢[13]:913。
不过根据《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是诸葛亮主动求见刘备后才被刘备录用,记载与《三国志》和《出师表》的三顾草庐版本有所不同[14]:913-914。
何宇度《益部谈资》称刘备在荆州扩军,诸葛亮筹措军需[15]:239。
刘表妻子蔡氏想刘琮取代刘琦[5]:45,多次与蔡瑁、张允等人在刘表面前说刘琦坏话。刘琦每欲找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诸葛亮动辄拒绝,未与共同谋画;刘琦便邀请诸葛亮游观自家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上屋抽梯,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答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您没看到春秋时期申生留在国内而遇危险,但重耳在外地而得安全吗?)”;刘琦恍然大悟,决意离开襄阳;适值黄祖过身,刘琦得出,遂任江夏太守[6]:914。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卒[6]:914。刘琮在蒯越、傅巽等人劝说下,最后选择投降,瞒着刘备向曹操递降书[5]:46。刘琮闻曹操来征伐,遣使请降[6]:914。刘备屯樊,不知曹操卒至,至宛城乃闻,遂将其众离去[6]:877。刘备过襄阳,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可有荆州[6]:877。刘备说:“吾不忍也。(我不忍心啊。)”[6]:877刘备乃驻马高呼刘琮,刘琮惧怕不能起[6]:877。之后来到刘表墓前祭奠,拜辞而去。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刘备[6]:877。刘备走到当阳时,人数达10余万,一天走10几里,另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于江陵会合[6]:877。曹军五千轻骑于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一行。鲁肃建议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受命到荆州[5]:51-52。与鲁肃相见,刘备与诸葛亮故意称要先投奔苍梧太守吴巨[5]:53。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向孙权求救[16]:915。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原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江东的人力、物力能与北方曹操相抗衡,那就早一点与他一刀两断[5]:55)”,另一个选择是:“若不能当,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办不到,那就把盔甲收存起来,士兵解除戒备,向曹操投降[5]:55)”孙权反问诸葛亮那刘备为什么不去投降曹操,诸葛亮说刘备有高远志向,他自己绝不会向曹操投降[17]:152。孙权声言不向曹操投降,却担心刘备新败,还能抗此敌吗[6]:915?诸葛亮分析,先说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两万人,加上刘琦招集江夏郡战士也不下一万人[6]:915。再说曹军远来疲弊,追击刘备时,“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6]:915。最后,他说孙权如果能派遣猛将统领数万雄兵,与刘备同心协力,必破曹军[6]:915。孙权决定抵抗曹操,而不是投降[5]:56。诸葛亮去京口途径秣陵时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后来孙权接受诸葛亮建议迁都秣陵,改称建业[5]:62。曹操率领水陆大军20多万,号称80万[5]:61。十一月初冬[5]:66,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5]:67。
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和曹操瓜分荆州[5]:79。曹仁留守江陵,周瑜派甘宁西取夷陵,曹仁包围甘宁,吕蒙建议周瑜分兵援甘宁,留凌统守江陵城外,至建安十四年年底曹仁撤军至襄阳,周瑜为南郡太守[5]:81。孙权控制江夏[5]:82。刘备根据地在油江口,更名公安[5]:82。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荆州南部四郡尽为刘备所占领[17]:170。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季,刘琦死,群下推刘备为荆州牧,刘备把州治所放在公安城[5]:787。刘备遂收江南,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6]:915-916。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说:“亮时住临烝。”[6]:916,“此县居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中,调其赋税,最为要地也。”[17]:195在《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胡三省注中解释军师中郎将一职时说:“军师,亦古将军号。曹操初置军师祭酒,而备置军师中郎将,皆以一时军事创置官名也。然军师祭酒止决军谋,中郎将则有兵柄。亮后又进军师将军。”[18]:2094据《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中记载,诸葛亮曾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初主公在南郡时,北边畏惧曹操的强大,东边忌惮孙权的威压,内部还怕孙夫人平生变故,真是内外交困。[5]:119)”[5]:89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使入蜀助攻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6]:916。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刘备自葭萌还攻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兵平定郡县,与刘备共围成都[6]:916。刘备围攻雒城有一年,张任守城,其部下流矢射杀庞统[5]:103。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等溯流入巴东[5]:104。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备攻克雒城[5]:105。诸葛亮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张飞定巴西、德阳,与刘备、黄忠等围成都[5]:105。成都平,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6]:916。关羽听闻马超归降,以往并非旧人,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才能谁可相比;诸葛亮知关羽护前,乃回答称:“马超文武兼备,气概雄烈过于常人,可谓一世之豪杰,黥布、彭越之流,当与张飞相提并论,但是不及美髯公你超逸绝群。”[6]:940刘备派简雍进入成都劝说刘璋投降,刘璋决意开城投降,与简雍“同舆而载,出城归命”;刘备成为益州之主,领益州牧[5]:105-106。
据《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关羽、张飞和法正都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锦一万匹[5]:107。诸葛亮由军师中郎将升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5]:106。刘备扩充地盘,诸葛亮留守后方,保障前线粮草兵力[5]:116。建安二十年(215年)初,曹操攻打张鲁,占领汉中郡[5]:125。曹操两位主簿司马懿和刘晔都劝曹操得到汉中后即入川打刘备[5]:125。诸葛亮为防备曹操出屯江阳[19]。此时孙权派人讨索荆州,刘备正率兵从益州到公安,与孙军对峙,准备夺回被孙权夺走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5]:112-113。偏将军黄权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如果汉中被曹操占领,则三巴受到直接威胁,犹割蜀之臂膀。[5]:126)”刘备惧失益州,便遣使求和于孙权,孙权令诸葛瑾报命,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江夏、长沙、桂阳三郡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和武陵以西归刘备[5]:114。后曹操班师回许昌,以夏侯渊为主将,张郃为副,杜袭主持汉中行政[5]:125。
从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起,刘备先打汉中[5]:127。刘备使诸葛亮坐镇成都,领法正率十万大军北上,攻占阳平关[5]:128。张郃驻军守广石,刘备未能攻克,“急书发益州兵”[5]:128。诸葛亮征询从事杨洪的意见,杨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关系到蜀中的存亡,如失去汉中,蜀就危险了,这真是家门的祸福大事,此时,男子应当参加战斗,女子可担当运粮之任,发兵是没有疑问的。[5]:128)”因法正在汉中,诸葛亮升杨洪代法正为蜀郡太守[5]:128。
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5]:129。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定军山下扎营,命黄忠在山后埋伏[5]:128。夏侯渊率主力攻打刘备,黄忠居高冲下,“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6]:948。曹操自长安率兵经褒斜谷赶往汉中,刘备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曹操虽亲率兵至,也无能为力,我一定能拿下汉中。[5]:129)”夏五月,曹操引兵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所有。诸葛亮之后出骆谷,派兵戍守兴势山,设置烽火楼,防备曹操[20][21]。秋七月,马超、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等120人联名上表刘备为汉中王[5]:132。十月,吴国吕蒙攻打关羽。关羽败走麦城被吕蒙手下捕杀[5]:143。当刘封失掉汉中东面三郡逃回成都时,诸葛亮担心在刘备薨逝之后,后主刘禅会很难驾驭刚毅勇猛的刘封。刘备以刘封不发兵援救关羽,又与孟达不和使其投敌,遂命刘封自裁,刘封死[5]:146。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篡汉自立[5]:146。建安二十六年(221年),蜀中传言汉献帝被害,汉中王刘备发丧制服,追谥献帝为孝愍皇帝[5]:148。群臣劝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故事劝刘备,刘备才决定接受群臣拥立而称帝[5]:148。刘备称帝后,以诸葛亮为丞相[5]:148。诸葛亮录尚书事,假节。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东征孙吴,意图夺回荆州和为关羽报仇。刘备大败,撤退至永安[5]:153。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认为法正若在,必能制止刘备东征,即使刘备东征,若有法正跟随,战局也不至如此颓丧[22]。孙权向刘备请和,派大夫郑泉见刘备;刘备派大夫宗玮答聘,还派费祎回访吴国[5]:177。
章武三年(223年)二月,诸葛亮接到刘备诏书,带着刘永、刘理从成都来到永安。刘备病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命丞相亮辅助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5]:158。四月下旬,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定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作决断。)”[6]:918诸葛亮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臣必定竭尽自己所有力量,报效忠贞之气节,继续至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6]:918[23]
延至四月,刘备驾崩,孙权派立信都尉冯熙到白帝城吊丧[5]:177。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24],领益州牧,开府治事,政事不论大小,“咸决于亮”[5]:164。
南中的蛮王、豪强在闹事,诸葛亮也先搁在一边,“粮谷军之最要”,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及兴修水利[5]:174。诸葛亮分设司金中郎将和盐府校尉,管理冶铁和煮盐[5]:175。诸葛亮又鼓励种桑养蚕,缫丝织锦,制作蜀锦:“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5]:176
诸葛亮派广汉太守、使臣邓芝前往吴国[25]:15。孙权便断绝同曹魏来往,派张温回访蜀汉[25]:19。与此同时曹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写信给诸葛亮,劝其举国称藩,但遭到诸葛亮拒绝[26]。建兴七年(229年)四月,东吴孙权大赦改年,在南郊拜天,即皇帝位,诸葛亮派卫尉陈震去东吴祝贺孙权登皇帝位,3个月后孙权把国都从武昌迁回建业[25]:22-25。
建兴二年(224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25]:70。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大军南征,临行前曾征求马谡意见,马谡提出“攻心为上”[25]:53。刘禅赐诸葛亮金𫓧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27]讨伐雍闿、高定和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打败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孟获投降,诸葛亮挥军东进,与李恢、马忠会师于昆明滇池[25]:136。此次出战一是为开发南中,增强蜀汉国力;二是为北伐曹魏[25]:154。此后蜀汉的山地作战能力因为南中的山地兵的注入而变得更加强大。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出发前,向刘禅上《出师表》[6]:919。遂行,屯兵于沔阳[6]:920。诸葛亮任张裔为丞相府长史[25]:53;参军蒋琬一起处理国事,张裔去世后,蒋琬代替其职[25]:64。诸葛亮率军北上,在汉水北面阳平、石马扎下大营,屯兵于汉中[25]:183。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曹真举众军相拒[6]:922。诸葛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兵阵列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分明,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叛魏响应诸葛亮,关中震动[6]:922。魏明帝往西镇压长安,命令张郃兵拒诸葛亮,诸葛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锋,与张郃战于街亭[6]:922。马谡违反诸葛亮调度,不合举动,大部为张郃所攻破[6]:922。诸葛亮拔西县1,000余家,还兵汉中,戮杀马谡以谢罪于众[6]:922。本有投降之意的曹魏祁山守将高刚也因此没有投降。于是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政事如前[6]:922。同年冬十二月,诸葛亮再一次统兵北伐,出散关,直逼陈仓[25]:205。诸葛亮知道王双追来,预先设伏,将其斩杀[25]:207。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郡、阴平郡[25]:207-208。以攻取二郡之功复为丞相。
建兴八年(230年),曹魏派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道、曹真由斜谷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军西征,命李严率军2万赴汉中[25]:44-45。魏军战斗不利而撤军。
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组织第四次北伐[25]:229。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等猛攻魏军,取得大胜,“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25]:234。六月,诸葛亮向汉中撤退,司马懿让张郃军追击,张郃中箭身亡[25]:235-236。诸葛亮北伐,屯驻祈山,李严督运粮草,运粮不继,派部下去见诸葛亮,转达己见要求撤军;诸葛亮撤军回来后,李严试图搪塞卸责,“欲以解己否辩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诸葛亮讯问李严使其认罪,废为平民,流放于梓潼郡[25]:45。诸葛亮与大臣联名给尚书公函(《公文上尚书》)要求惩处李严[28]。自从第四次北伐退兵后,诸葛亮在汉中黄沙休整军队,训练士兵,宣导农耕,屯粮备战;他在建兴十一年(233年),在斜谷口修建粮仓,运大批粮食屯储[25]:237。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再次兴兵北伐[25]:237。诸葛亮集中在汉中10万大军全部出动,木牛流马,运粮不停,同时相约东吴东西并举[25]:237。五月,东吴出兵,七月退兵[25]:240。诸葛亮在渭南地区分兵屯田[25]:240。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发出战书,其中一次派人送女装,试着去激怒司马懿[29]。司马懿写奏章向魏明帝请战,明帝下令不许出战,并派卫尉辛毗持符节制止魏军[25]:241。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诸葛亮再派人至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只向汉使询问诸葛亮寝食和管理政事的繁杂,不过问军旅之事。诸葛亮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三升。”司马懿说:“亮将死矣。”其后,两军对峙一百多天。期间,司马懿穿着戎装,派人查探诸葛亮军情,得知诸葛亮乘坐素色乘舆,头戴葛巾,用毛扇指麾三军,军队一举一动都服从诸葛亮指令。司马懿听说后称赞诸葛亮:“这可以说是名士阿。”[30]
农历八月,诸葛亮病倒[6]:925。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到前线去探望,诸葛亮托付李福,希望蒋琬成为自己的后继人,李福问还有谁,诸葛亮又指名费祎,李福再问还有谁,诸葛亮不答。李福回到成都时,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病逝,虚岁五十四岁[25]:242-244。《汉晋春秋》称:杨仪等整军而还,百姓奔告司马懿,司马懿得知蜀汉撤退,率兵来追;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司马懿者,司马懿乃退兵[6]:927。于是杨仪结阵而去,入斜谷然后发丧[6]:927。司马懿之退,百姓为之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6]:927或以告诉司马懿,司马懿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我能预料他活着时想做什么,不能预料他死。)”[6]:927
逸闻
家庭
祖先
父辈
兄弟姊妹
- 诸葛瑾,诸葛亮之兄。东吴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宛陵侯。兄弟二人于公事皆不带亲属感情。
- 诸葛均,诸葛亮之弟。为蜀汉官吏,官至长水校尉。
- 诸葛亮有两位姐姐,长姊嫁给襄阳望族蒯氏蒯祺[32],二姊嫁给庞德公之子庞山民[33][34]。
夫人
- 黄夫人,名士黄承彦之女,刘表的外甥女,民间相传名黄月英、黄绶、黄硕。宋人追记黄夫人磨面木人“运磨如飞”,诸葛亮向黄夫人“求传是术”,据说木牛流马就是受此启发而改造。诸葛亮成为黄承彦女婿,岳母是蔡瑁姐姐、刘表后妇亲姊妹,遂使蔡瑁成为诸葛亮妻舅,刘表成为诸葛亮姨丈。
子女
- 诸葛乔,本为兄长诸葛瑾次子,后成为诸葛亮养子。官至翊武将军,早逝。
- 诸葛瞻,诸葛亮长子。历任骑都尉;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等职,在魏灭蜀之战中,涪城一役中战死。
孙子
- 诸葛攀,诸葛乔之子。因诸葛恪被杀,无嗣,便回作诸葛瑾之后。
- 诸葛尚,诸葛瞻长子。与父亲诸葛瞻在涪城一役中战死。
- 诸葛京,诸葛瞻次子。264年,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移居河东,在晋朝仕官。根据裴松之《三国志注》,诸葛京依着他的才能,被任命为郿(今陕西眉县)令,而晋朝大臣山涛也称赞过诸葛京为郿令时政绩可称,应予拔擢。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曾孙
堂兄弟
- 诸葛诞,三国时曹魏大臣和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后在寿春发动叛乱反抗司马昭,兵败被杀。
其他
- 清朝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但史学研究者张崇琛认为这些人物均属虚构,并不存在。[36]
- 另历代神仙通鉴中记载诸葛亮有一子诸葛企,后过继给其幺弟诸葛均,但正史并无此记载。
后人 浙江兰溪诸葛八卦村的居民,自称是诸葛亮之孙诸葛京的后人[37]。杨玲认为兰溪《诸葛氏宗谱》中陈果夫序言所记载诸葛爽为诸葛京后裔不知依据从何而来,从264年诸葛京等人迁徙河东至884年诸葛爽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失败长达600多年,一百多年传一代,无法解释;陈果夫序言又记载“自诸葛亮治蜀至诸葛利迁,凡700年,传15代”,杨玲认为平均47年传一代,晚婚或繁衍都有太慢之疑;诸葛爽是青州博昌人,似乎与琅邪诸葛氏不沾边,更无法证明是诸葛亮的后裔。这样的记载,无法做到陈果夫所说的“证之正史、别史及地方志”,以诸葛亮为始祖之谱牒的可信度都可大打折扣[38]。
功绩与成就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发明家。被袁准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自三国演义起在中华文化圈内很长时间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因为诸葛亮同时具备杰出的才能与高尚的品格,后人对诸葛亮评价颇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在刘备托孤后,诸葛亮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国忘家,于《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在割据政权中,诸葛亮总揽朝政十余年,既不敛财,也不营谋私利或名位,以兴复汉室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蜀汉保卫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极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之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他又敢于接受问责、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他后来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及对马谡进行处分。《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因为马谡兵败,连坐,被髡(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诸葛亮极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裴松之注引袁准“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这是蜀汉之所以长期对魏作战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代乃至后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治国能力有着极高的评价,陈寿称为“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袁准评价为“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诸葛亮在世时,蜀汉虽然国力较弱,然而在正面战场处于上风,且在战争负荷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仍然得到了较大发展,这可以体现出诸葛亮杰出的治国能力。
诸葛亮虽然未能克复中原,但是其军事上也有着极为出色的成就。就战略而言,隆中对成为蜀汉集团的战略决策,且在汉中之战后几乎成功。隆中对作出之时,刘备尚是刘表客将,同时期的其他战略分析(如榻上策)均未把刘备看作一方诸侯。在隆中对之后,刘备开始攻城略地,建立基业,最终建立蜀汉。就战绩而言,蜀汉尽管未能夺得陇西地区,然而在弱国对抗强国的情况下,夺得武都、阴平二郡,在正面战场屡屡击败曹魏军队,并射杀魏车骑将军张郃。蜀汉军队军纪严明,陈寿记载“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蜀汉的北伐大量消耗了魏国的国力,《晋书》有“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的说法。司马懿正是在与蜀汉的战争中逐步掌握实权,最终导致了高平陵之变。同时代东吴张俨评论为:“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是因病去世,将最终达成其北伐目标。就军事理论而言,诸葛亮改善了八阵,推演兵法,对军事理论有一定的贡献。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观察蜀汉营寨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后,就立即令其近侍陈勰学习其“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晋书与南北朝诸史有多处关于八阵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八阵对后世将领的影响。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制造木牛流马。陈寿称赞为“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诸葛亮在文学艺术领域亦有不俗的表现。《出师表》是千古名篇,被《文心雕龙》称赞为“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陆游也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苏轼评价为“简而尽,直而不肆”。诸葛亮亦擅长书法绘画,宋徽宗时编宣和书谱有“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之句。现今传世之远涉帖,传为王羲之临摹诸葛亮原贴而得。南朝梁陶弘景《刀剑录》记载:“蜀章武元年辛丑,采金牛山铁,铸八铁剑,各长三尺六寸,……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虞荔《古鼎录》记载:“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铸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克汉鼎,置丙穴中,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名受禅鼎;又铸一鼎于剑山口,名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侯迹。”“章武三年义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北宋时周越所著《古今法书苑》也记载:“蜀先主尝作三鼎,皆武侯篆隶八分,极其工妙。”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张彦远还在其《论画》一书中,说:“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岐、刘亵、蔡邕、张衡、曹髦、杨修、桓范、徐邈、曹不兴、诸葛亮之流是也。”《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其俗征巫鬼,好诅盟,投石结草,官常以诅盟要之。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驼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夷甚重之。”
著作
发明
- 天灯:亦称为孔明灯,相传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
- 十字连弩:被诸葛亮大大改进,诸葛亮改良当时只能连续射击三发的“三连弩”,改造成一次能够连射十发的“诸葛连弩”,是故连弩亦有诸葛连弩或诸葛弩之称。
- 木牛流马:分为木牛及流马,为运输工具。根据历史记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逾4百斤〉,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10万大军提供军粮。另外还有机关防止敌人夺取后使用。然而其确实的设计、使用方式不明,至今后世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 馒头:《事物纪原》载:“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祭之,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明人郎瑛在《七类修稿》中也记有:“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馒头。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后,馒头就以傩食品的身份出现,作为祭享的陈设之用。不过,那时候的馒头都是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很长一段时间馒头与馒首称谓通用。
- 改良翻车(龙骨水车)
- 八阵图
- 蜀盐
纪念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各地人民纷纷请求为诸葛亮建立庙宇,以纪念他对国家之功绩,朝廷经过商议后,认为根据当时的制度,只有国君才有资格立庙,诸葛亮应该以功臣的身份,配食刘备,而不是单独立庙[40][41][42][43][44],于是皇帝刘禅拒绝;于是,各地百姓就每逢节日,跪在路旁高地拜祭诸葛亮[45]:69。后来有人认为应该听从百姓的请愿,为诸葛亮在成都立庙。但根据礼法,刘备的庙已经立于成都,如果再给诸葛亮于同样的地点立庙,显然会侵逼主君的宗庙,刘禅又不听从。直到263年春季,步兵校尉习隆联同一班大臣(向充等)上书皇帝(以周人怀念召伯、越王勾践思念范蠡故事),要求在诸葛亮坟墓附近建立庙宇,刘禅这才同意[45]:69-70。刘禅于是下诏于沔县(今陕西勉县)建庙,这亦是最早的一座武侯祠[46]。魏将锺会伐蜀时亦有到庙祭祀诸葛亮,命令士卒不可以在其墓左右伐樵。
到后来,多处地方都有修建武侯祠纪念诸葛亮,中国大陆目前另外尚有保存9处武侯祠,其中以四川成都武侯祠的最为著名,而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黄陵庙、甘肃祁山、陕西勉县、岐山、重庆白帝城及云南保山都有武侯祠。
台湾主祀诸葛亮的庙宇,则有南投县鱼池乡玄机院、新竹市青草湖灵隐寺、台南市官田区玉旨孔明庙、高雄市弥陀区南寮清龙宫、高雄市苓雅区过田子意诚堂、屏东县恒春镇天下第一军师府诸葛亮孔明庙。有放孔明灯习俗的新北市平溪区,于2011年从成都武侯祠取得一尊孔明神像,并且计划要在当地建造孔明庙[47]。
台湾陪祀诸葛亮的庙宇则包括台北市士林区芝山岩惠济宫、北投区行天宫、新北市三峡区白鸡行修宫、桃园市大溪区刘备庙、、台中谷关【玉敕封神台谷关大道院】、云林县元长乡鹿寮保胜宫、台南市永康区盐行禹帝宫、高雄市左营启明堂等。
评价
蜀汉地区的百姓对诸葛亮极为追思,三国志称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即使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十分受百姓爱戴,直到唐朝时(诸葛亮之后五百余年),蜀地尚有民众自发祭祀诸葛亮的习惯。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当时的人对诸葛亮评价极高,即使是敌国曹魏。诸葛亮在蜀汉广受官员与百姓的尊敬与爱戴,诸葛亮死后,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谯周不顾禁令前去吊丧表示哀悼。季汉辅臣赞称赞其“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诸葛亮去世后,朝廷并未立庙,但百姓每年均会自发拜祭诸葛亮。敌国方面,贾诩评价诸葛亮善治国,傅干评价为“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诸葛亮死,蜀军退却后,司马懿行经诸葛亮营帐堡垒处所,说:“天下奇才呀!”[6]:925在魏灭蜀之战,钟会入汉中时,仍令士兵不得于诸葛亮墓旁樵采,还亲往祭拜。东吴人士亦对诸葛亮有极高评价,张俨在默记里将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二位当世俊杰作了详尽对比,论述道:“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托身明主,或收功于蜀汉,或册名于伊、洛……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后时代的绝大多数统治者,文臣与武将都对诸葛亮有着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格。唐诗与宋诗中有大量赞颂诸葛亮的诗篇。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李商隐的“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皆为千古名句。诸葛亮在社会各个阶级都广受欢迎。
东晋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前蜀高祖王建于永平二年(912年)封诸葛亮为安国王。
少数人也对他的北伐提出过批评,认为北伐未能取得重大战果,是不顺应天命的行为。比如司马光评价为“诸葛亮自负才能,逆天而行,自取败之也”。
传说及俚语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48]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49]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俚语,如“事后孔明”、“事后诸葛”,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另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之说,大意是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姜维、杨仪等人怕司马懿探知实情,密令军士雕塑诸葛亮的木雕像,于退兵时连同前锋军撤退。司马懿等人早就怀疑诸葛亮已逝世,但不敢轻举妄动,随军出来却看到诸葛亮(木雕像)仍好端端的坐在车上,大吃一惊,急令军队回营,蜀汉军因此平安的回到成都,并将盛放诸葛亮尸体的棺木一同送回,由蜀后主刘禅亲葬之。事后司马懿等人听到诸葛亮终于死之后,才放下这心,专心准备征蜀之事。
诸葛神数相传为汉诸武侯所作,共有三百八十四签,以大易三百八十四爻之数占,签文长短不一,寓意深远,判断吉凶,相当准绳。
诸葛神数又有称之为诸葛神算、诸葛神签、诸葛灵签、卧龙神数、孔明神算、孔明大易神数、未来预知术。
诸葛亮在刘备病逝后为了扶持年幼的刘禅继续执政,遂于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下发《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及《又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两篇奏文,以供部属积极批评其秉政时的缺点与失误。当中“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乃是现今常用成语“集思广益”的来源。
民间传说,明朝开国功臣的刘伯温的前世正是三国时代蜀国军师——诸葛亮。
民间艺术与流行文化
小说《三国演义》结合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讳说法、说部话本中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很不一样,而且事迹亦有所出入,历史上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但这些都成为家喻户晓故事。如火烧博望与新野时,诸葛亮尚未出仕刘备;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实际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经过夸张和剧情创造;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则是虚构或将剧情移花接木。
亦有部分小说将诸葛亮描写成为一个道士,如七星坛祭风、延寿七星灯等,使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将一贯有法家风范的诸葛亮神化成了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智慧超卓入圣之完美人物。
此外,在现代,孔明因为影视动漫中部分情节,像是“诸葛亮大骂王朗”一段的情节,三国电视剧的空城计中城上弹琴以及横山光辉的漫画“三国志”当中的“孔明的陷阱”(孔明の罠)[50]等,而成为常见的恶搞素材,并常和“鬼畜”扯上关系,网络上亦有诸葛村夫及诸葛琴魔等称谓。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诸葛亮一角为老生,身穿印有八卦图案的外袍,手持羽扇。而剧目多来自《三国演义》,参与的剧目有《诸葛亮吊孝》、《收姜维》、《群英会》、《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战马超》(又名《两将军》)等。
在戏剧中扮演过诸葛亮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日本也有音乐剧
- 《三国志》系列(光荣公司开发)
- 《三国志孔明传》(光荣公司开发)
- 《三国志曹操传》(光荣公司开发)
- 《三国志英杰传》系列(光荣公司开发)
- 《吞食天地》系列
- 《三国志 中原之霸者》
- 《三国志II 霸王的大陆》
- 《三国志列传 乱世群英》
- 《横山光辉 三国志》
- 《全面战争:三国》(Creative Assembly开发)
- 《真三国无双系列》/《无双OROCHI系列》(光荣公司开发,小野坂昌也配音)
- 《天下三国之乱世奸雄》(双系列)
- 《天下三国之王者回归》
- 《决战》系列(光荣公司开发)
- 《三国群英传系列》(宇峻奥汀开发)
- 《三国群侠传》(东方演算(前身为河洛工作室)开发)
- 《卧龙传》
- 《幻想三国志系列》(宇峻奥汀开发)
- 《三国志大战》(世嘉开发)
- 《三国大战SMASH》
- 《梦三国》
- 《王者荣耀》
- 《三国战纪》
- 《卧龙:苍天殒落》
- 《三国志》
- 《三国演义》
- 《横山光辉三国志》
- 《苍天航路》
- 《一骑当千》—诸葛亮孔明
- 《恋姬无双》系列—诸葛亮孔明、真名朱里
- 《SD高达三国传BraveBattleWarriors》、《BB战士三国传 英雄激突编》、《BB战士三国传 战神决斗编》—孔明灵.格斯/天翔龙孔明
- 《SD高达世界 三国创杰传》-诸葛亮 自由高达
- 《钢铁三国志》—诸葛亮
- 《闪电十一人GO》—诸葛孔明
- 《派对咖孔明》—诸葛孔明
- 《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5]:295
- 《咏懐古迹》(其五)- 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5]:295
- 《八阵图》-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5]:154
- 《读蜀志》-李中:“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鱼水从相得,山河遂有归。任贤无间忌,报国尽神机。草昧争雄者,君臣似此稀。”[5]:159
- 《五丈原》- 胡曾:“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徘徊。长星不为英雄住,夜半流光落九垓。”
- 《隆中》古诗一首 - 苏轼:“武侯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庙,矫矫龙之姿。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余蜿蜒迹,使我寒涕垂。”[5]:8
- 《书愤五首·其一》-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筹笔驿》- 罗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 《怀孔明》-文天祥:“斜谷事不济,将星陨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5]:298
- 《诸葛亮丞相渡泸》-顾炎武:“火山横日幕,铜涧亘天缴。乱树云南国,交绳僰外桥。枕戈岑逼仄。带甲上岧峣。地汁生淫雾,流烟入斗杓。七擒依算略,一战定蛮苗。信洽炎荒永,恩宣益部遥。深思危大业,隆眷切先朝。更有亲贤表,宫廷告百僚。”[5]:198
- 《司马仲达、武侯の営址を観る図に题す》- 赖山阳
- 《武侯の墓》- 竹添进一郎
- 《肖像自赞》- 吉田松阴
- 《星落秋风五丈原》- 土井晩翠
- 《咏南阳》- 汪遵:“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草庐一卧龙。”[5]:41
- 《咏史诗·南阳》- 胡曾:“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主出草庐。”[5]:41
- 《题诸葛武侯画像》- 王柏:“隆中高卧匪无情,鼎峙规模岂素心。自是将军三顾晚,坐看世变转移深。”[5]:36
- 乾隆帝谒景贤祠,改名“五贤祠”:“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5]:3
-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人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游俊题成都武侯祠)
-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成都武侯祠)
- 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5]:298。(成都武侯祠)
-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顾嘉蘅题南阳武侯祠楹联。另参诸葛亮躬耕地之争)
- 个个孔明诸葛亮;家家居易百乐添[52](茶联集大成者《百茶联》作者在天题[53])
-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冯玉祥题勉县武侯祠)
- 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范鹤年题石鼓书院武侯祠)
相关连结
- 对诸葛亮的评价
- 多处有名为卧龙镇、卧龙区、卧龙街道的地名,四川省汶川县有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