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佛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處 (佛教)

(梵文与巴利语Āyatana),又译为入处,佛教术语,意为感觉的感官基础、媒介和对象等。缘生心所法的一切境可分为所依六内处和所缘六外处,合称十二处梵语dvadasayatanani)。

图: 巴利圣典六六经》:
 
  入处  
 
     
 
     
  “内部”
感知
器官
<–> “外部”
感知
对象
 
 
   

 
 
 
 Source: MN 148 (Thanissaro, 1998)  |  示意图详情


上座部佛教

典籍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释义

大毘婆沙论》记载“处”有十二种含义:

十二处

杂阿含经·三〇四经》等[7]六六法中定义了十二处:

六内处即六根,六外处也叫六尘。六内处包括:。六外处:

《大毘婆沙论》称:十二处是以自性而立,六内处是所依,六外处是所缘[14]。《杂阿含经·三一九经》定义了一切境就是十二处:

大毘婆沙论》据此经文宣称:一切法性都摄入在十二处中,而施设的四谛五蕴十八界名色等差别法门,但有文而无义,唯十二处教最上胜妙[15]

注释与引用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